营口可以带走的特产 营口四大特产是哪四个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0-10 17:45:36

一. 辽宁省 营口市 盖州市 盖州葡萄

盖州葡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盖州葡萄是辽宁营口盖州市的。

盖州葡萄,产地位于辽宁省营口盖州市(原盖县),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二台农场、归州镇等26个乡镇、场、办事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21°56′44″至122°53′26″,北纬39°55′12″至40°33′55″。盖州市处于我国发展水果最佳的渤海湾栽培区,是我国著名的水果产地,其中盖州葡萄栽培具有悠久历史。据《辽东志》记载,在明嘉靖十四年即有葡萄栽培,距今已有470多年的历史,在《盖平县志》中有康熙21年葡萄栽培记录。盖州葡萄特点是:葡萄穗大,平均穗重800-1000克,重的可达1600克。葡萄粒大,平均果粒重15克左右,比其他巨峰葡萄单粒重3—5克,最大可达20克。经检测,盖州葡萄可溶性固形物高达17—19%,可溶性总糖高达17—20%,比其他葡萄均高3个百分点。盖州葡萄适应性强,抗逆性好,果肉软硬适中,味甜多汁,风味极佳。盖州葡萄资源丰富,盖州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以果兴农、以果兴市”战略,使水果生产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2年巨峰葡萄生产面积达到10万亩,产量20万吨,近年来设施葡萄的生产深受农户欢迎,2012年,盖州设施葡萄面积已达到2万余亩,效益达到6亿元。盖州葡萄已成为盖州市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是辽宁省鲜食葡萄主产区之一。

所在地域: 辽宁

申请人: 盖州市果树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盖州葡萄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21°56′44″—122°53′26″,北纬39°55′12″—40°33′55″。覆盖盖州市二台农场、归州镇、九寨镇、陈屯镇、九垄地办事处、沙岗镇、榜式堡镇、高屯镇、暖泉镇、团甸镇、徐屯镇、东城办事处、太阳升办事处、西海办事处、团山办事处、杨运镇、卧龙泉镇、什字街镇、万福镇、梁屯镇、小石棚乡、青石岭镇、果园乡、西城办事处、双台镇、矿洞沟镇,共计26个乡场镇(办事处),生产面积10万亩,年产量20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品质特性特征:盖州葡萄在长期的栽培和自然选择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品特征,成熟时紫黑色,皮、肉和种子易分离,可溶性总糖16.5—18%,可溶性固形物17—19%,适应性强,抗病、抗寒性能好,喜肥水。果皮厚,有果粉,果肉较软,味甜、多汁,有草莓香味。 2.产品质量安全规定:明确登记产品市场准入所遵循的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名称、具体内容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GB3059—1996大气质量标准、GB5084—19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3838—1998国家地面水质量标准、GB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二. 辽宁省 营口市 站前区 家庭烧烤

果说锦州烧烤是新疆孜然烤串的克隆,以雪岳山、美啊丽为代表的是韩国烧烤料理的演绎,那么营口的家庭烧烤是新疆、朝鲜烧烤文化的延伸——营口烧烤!营口的家庭烧烤是独特的!

在营口人的家里回多一件器具就是烤炉和烤网[也叫篦子],或方或圆,烧碳!可以烤的东西有牛肉[有肥瘦之分,胸口和五花比较好吃],鱿鱼,蚬子,毛蚶子,棒鱼[干棒鱼是甜的],多春鱼,地瓜片[拌上豆油和白糖蜂蜜]等等!

牛肉在烤前需要用豆油,洋葱,拌匀;有的家庭喜欢烤前把肉拌好味的,那就需要豆油洋葱白糖盐孜然味精辣椒面等拌好,如果说调料好吃的话,这个过程是可以省略的!调料分两种一种叫干料是由孜然,辣椒面,芝麻,盐味精,盐;花生均等份研碎了做成的。一种是韩式的叫稀料是由芝麻酱香油,白糖,醋,葱花,香菜调和成的[也可放少量辣酱]!这样营口人的烧烤是把两种口味集合的烧烤,别有一番风味,每到天气转暖的时候,家家户户的院子就开始“冒烟了~````````”

盖州、营口的烤鸡架可是说是营口烧烤中更独特的,用孜然,白糖,盐,味精,辣椒面等烤出来的鸡架鸡脖鸡翅等简直~``````口水都出来了

三. 辽宁省 营口市 鲅鱼圈区 小黄花鱼

小黄花鱼
小黄花鱼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入肾。
功效:开胃益气,补肾利尿,解野蕈中毒。
主治:鱼脑石治肾结石,膀胱结石,小便不通。黄鱼鳔治鼻出血,齿龈出血、紫癜。
说明:黄花鱼生于东海中,鱼头中有两颗坚硬的石头,叫鱼脑石,故又名石首鱼。鱼腹中的白色鱼鳔可作鱼胶,有止血之效,能防治出血性紫癜等病。 

四. 辽宁省 营口市 西市区 辽宁绒山羊

辽宁绒山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辽宁绒山羊原名盖县绒山羊,是辽宁的珍贵山羊品种。其产绒性可与世界著名的“普列顿”山羊相比美,被誉为我国的“国宝”主要产于辽宁有盖县、复县、岫岩、庄河等县。绒山羊体质健壮,适应性强,以常年放牧为主。绒山羊惯于产春羔,一般小雪前配种,第二年皮旺,谷雨间产羔。山羊绒主要生长在寒冷的冬天,绒毛的成分为角质蛋白,是极为珍贵的纺织原料,山羊绒制品轻薄精巧,鲜艳保暖,坚固耐磨,松紧自如,市场上很受欢迎。

产地与分布:辽宁绒山羊主产于辽东半岛。盖州市是全国“辽宁绒山羊”育种、繁殖基地。盖州绒山羊即为“辽宁绒山羊”。“辽宁绒山羊”是我国著名的绒山羊优质品种,是经各级畜牧专家、科技人员、农牧民精心选育而成的地方优良品种。

外貌特征:辽宁绒山羊皮毛洁白,体质健壮,结构匀称,头较小、额顶有长毛,颌下有髯,公、母羊都有角,公羊角粗大,向两侧螺旋式伸展;母羊角向后上方呈捻曲伸出,颈宽厚,颈肩结合良好,背腰平直,肢蹄结实,短瘦尾,尾尖上翘。绒毛白色,毛绒混生,绒无髓、密而长,自然绒长5.5cm以上。绒细14-18UM。净绒率70%,毛为无髓毛,有髓毛及两型毛三种,有丝光、长而稀、无弯曲。 辽宁绒山羊体大,产绒量高,适应性强、耐粗饲料,遗传性能稳定,绒毛细度适中, 改良各地土种山羊效果显著。

品种性能:辽宁绒山羊的初情期为4-6月龄,8月龄即可进行第一次配种。适宜繁殖年龄,公羊为2周岁-6周岁,母羊为1周岁-7周岁。每年5月份开始发情,9月份-11月份为发情旺季。发情周期平均为20天,发情持续时间1天- 2天,妊娠期142天-153天。成年母羊产羔率110%-120%。断奶羔羊成活率95%以上。 辽宁绒山羊产绒量是国内外最高的品种,因其绒毛具有洁白、细、软、暖等优点,所以有“软黄金”之称,被誉为国宝。二岁以上成年公羊体重40kg,产绒量750g成年母羊体重33kg,产绒量500g。母羊产羔率110%以上,屠宰率50%。

饲养方式:放养、舍养。冬季补料,北方冬季需用暖棚。山地为灌木丛和山甸草丛草场,以禾木科、豆科、菊科植物为主。平原以玉米、高梁、大豆、花生、苹果、山楂等叶茎为主。

辽宁绒山羊产于辽宁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8°53′-125°46′,北纬38°43′-43°26′,辽宁省东北与吉林省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西南与河北省毗连,与山东省隔海相望。以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南濒浩瀚的渤海和黄海。主产区包括大连市的旅顺口区、金州区、庄河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市、长海县、大连经济开发区;营口市的鲅鱼圈区、老边区、盖州市、大石桥市;鞍山市的岫岩县、海城市、台安县;辽阳市的文圣区、宏伟区、弓长岭区、太子河区、辽阳县、灯塔市;丹东市的振安区、凤城市、宽甸县、东港市;本溪市的平山区、溪湖区、明山区、南芬区、本溪县、桓仁县、本溪开发区;抚顺市的东洲区、望花区、清原县、抚顺县、新宾县、抚顺经济开发区;铁岭市的清河区、铁岭市经济开发区、调兵山市、开原市、铁岭县、西丰县、昌图县等8个市的44个县(市、区)407个乡镇。饲养量1000万只,产绒量2500吨。

五.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六.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七.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荔波精致的银饰

精致的银饰——荔波境内的布依、水、瑶、苗等民族都十分看重银饰,尤其是水族,有“水家结婚定要银”之说。其生产的水族龙头手镯1985年获省部优称号;布依族四季手镯,1987年荣获省优称号;瑶族银鸟1989年获省优和设计二等奖;水族压领1991年被获省优称号,荔波银器厂1991年被国家列为全国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定点单位之一。1993年荔波银器厂全部产品参加杜鹃花节展销,荣获产品信得过证书。

八. 辽宁省 营口市 西市区 丰白桃

丰白桃( 营口)

九. 辽宁省 营口市 西市区 营口乐器

营口乐器是利用得天独厚木材资源精选名贵木材。精制的各种乐器,畅销全国和世界各地。营口也是我国四大乐器产地之一,闻名国内外主要产品有转调筝、钢琴,提琴、手风琴等。经改进的转调筝使3000年的古筝焕发青春,音色、音量、表现力更为优先宏亮、乐队成为古乐器中一技新秀。钢琴、手风琴、贝司等都享有盛名。

十. 辽宁省 营口 老边区 净膛鸭

净膛鸭( 营口)
营口特产有哪些方便携带的营口特产适合带走的有哪些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