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食品特产 商洛特产有哪些可带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0-26 22:22:15

一. 陕西省 商洛 山阳县 白腰豆

白腰豆

白腰豆,又名大白芸豆、京豆、白豆、大白豆,俗称“四季白芸豆”等。煮熟后皮绽开花,似朵朵白云,故称“白云豆”。外形似“鸡腰子”,亦称“白腰豆”。相传为古时天上玉帝不慎将玉佩与缨络失落于人间,落地变成各色或有条纹花斑的豆子,从此繁衍成著名的白芸豆、黄芸豆、花芸豆等。因此,又有“神仙豆”之美称。

白腰豆,又名大白芸豆、京豆、白豆、大白豆,俗称“四季白芸豆”等。煮熟后皮绽开花,似朵朵白云,故称“白云豆”。外形似“鸡腰子”,亦称“白腰豆”。相传为古时天上玉帝不慎将玉佩与缨络失落于人间,落地变成各色或有条纹花斑的豆子,从此繁衍成著名的白芸豆、黄芸豆、花芸豆等。因此,又有“神仙豆”之美称。

白腰豆,属于我国古老的一种名贵食用豆类,种植历史悠久。山阳白腰豆多为零星种植或间套种植,很少成片。山阳白腰豆,颗粒肥大,内胚盈厚,洁白光亮,味美质优,营养丰富,为名贵豆种。颗粒比蚕豆还要大2倍,为豆类之冠。在国内外市场久负盛名,是我市重要出口豆类。

据测定,白腰豆含蛋白质19.94%,比小麦高5%~10%,比玉米高12%;含脂肪2.46%,比小麦高1%;含淀粉65.8%,比洋芋高26%。并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氨基酸和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及可溶性糖、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b2的含量均高于大豆和小麦。可以用来制作罐头或八宝粥,味美可口、独具风味。也可做成多种食品,制作豆沙是豆包的上等馅料。用白芸豆粉做粉条,又白又细,有光泽,有韧劲。白腰豆是西餐中常用的名贵豆类。产地民间常用以炖肉、炖鸡、炖猪蹄等,能在锅内久,煮不裂,但一舀到碗里就会立即开裂,故当地山民叫“碗里开花”。因白腰豆具有粒大、色白、味美、汤鲜、营养丰富等优点,人们都把它当作节日佳肴和馈赠珍品。在隆重的宴会上,用山阳白腰豆配合其它食品,能做出具有各种精美图案的美味佳馔,既增添喜庆气氛,又使宾客在饱口福之前先饱眼福。

在民间,通常用白腰豆煮稀饭、米饭,作蔬菜,已成为人们喜食的佳品。白腰豆还有滋阴、补肾、健脾、温中、下气、利湿、止痢、消食、解毒、止呃逆等医疗作用,为理想的食疗佳品。白腰豆还有镇静作用,对治疗虚寒呃逆、胃寒呕吐、跌打损伤、喘息咳嗽、腰痛、神经痛、小儿百日咳等病症有一定疗效。白腰豆含矿物钠,十分适合心脏病、高血压和忌盐病患者食用。

白腰豆属一年生豆科(leguminosae)作物,喜温、短日照作物,生育期约75~90天,需1500℃左右的积温。对土壤要求不如其它作物严格,一般坡地和肥力较低的耕地上种植比其它作物长势要好。可单种,也可与其它作物间套,能弥补茬口,占地少,不和大宗作物争地、争时。复种指数高,在土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利用间作套种的优势,充分扩大种植面积。白腰豆又叫“小日月庄稼”,常年春播以4月上旬至5月上旬为宜。夏播在麦收后立即抢种,越早越好。最晚不能迟于7月上旬。要做好整地施肥,播前适量施农家肥,如无农家肥,可结合播种少量施一些磷肥。合理密植,防病保苗,中耕除草,适时收获,防止生芽霉烂,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

白腰豆,出口价格看涨。每吨售价400~600美元,深受外商欢迎。山阳利用间作套种的优势,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扩大白腰豆的种植,出口换汇,增加农民收入。

二. 陕西省 商洛 商南县 油茶泡麻花

油茶看似简单,可制做过程非常麻烦。先用上好的小麦粉加食用素油及调料炒制面粉。火候掌握很关键,火小,不容易熟,火大,又容易炒糊。所以火要适中,且不停的翻炒,在炒制过程中,面粉被油滚成一个个的小油团,小油团很好吃哦,一般人是炒不出小油团的。一锅炒面往往得炒上好几个小时才能炒熟。面炒好后就是制作油茶啦。先把炒好的面粉用凉开水兑开,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开水不停的搅拌,在搅拌的同时加热,配上芝麻,杏仁,黄豆,花生等配料,油茶就做好了。

麻花就更麻烦了。头天晚上就得将做麻花的面和好,揉到,加料。醒到第二天的早上,搓、扭、下油锅炸熟。麻花做成了,下到煮好的油茶中,就叫油茶麻花。

吃麻花油茶者,老人,孩子比较多,一 是易消化,二是养人,三是便宜。小麦面粉养肠胃,增力气,使人肌肉结实。芝麻益肺气,通利口鼻。黄豆高蛋白,利肠,杏仁解毒,发汗,下气,花生补血。麻花在油茶中这样一泡,绵软,可口,油茶芳香,芝麻、杏仁,黄豆,花生干果特有的香味,使人能一口气喝上两大碗呢!

三. 陕西省 商洛 镇安县 象园雾芽

象园雾芽是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的。象园雾芽茶以其色泽墨绿、栗香浓郁、甘味悠长、形态优美而著称。茶叶色泽嫩绿光润,香气怡人,滋味甘醇、造形美观,扁平挺直。冲泡时,汤色清澈黄亮,散发出浓郁的板栗香,回甘持久。

象园雾芽是陕南著名绿茶,产于最美秦岭南麓镇安县。象园茶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以其色泽墨绿、栗香浓郁、甘味悠长、形态优美而著称。象园雾芽最早产于镇安县象园村,因为产地在象园故称象园茶,后来从江苏潥阳请来的炒茶师看到这里山青水秀,云雾缭绕,触景生情,便为象园茶定名“象园雾芽”。据《镇安县志》记载:“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达仁河刘姓从安徽迁移时带茶种在象园种植,即今‘象园茶’”。究竟这刘姓是何氏人也,《镇安县志》记载:“刘正民,安徽省和州彭城镇人。于清顺治元年(1644),迁来镇安象元(园)沟。来时带有茶种,当年播种,翌年出土,生长四兜。不数年,茶苗增至十五亩。民国16年(1927年),紫阳茶贩彭传清路过象园,见茶苗长势茂盛,指点制作方法。该彭随即迁来狮子口(今象园新丰村)定居,栽培茶树,制作茶叶。象园茶,从此兴起。象园茶因具有清香、味浓、耐冲泡等特点,名气日盛。”镇安县最早为蜀地,秦时属汉中郡,战国时归旬阳。古梁州、金州是唐代茶圣陆羽划分的全国八大茶区之一。在镇安庙沟发现了距今500年以上的野生茶树,说明镇安在很早以前就有了种茶的历史。但由于战乱、灾荒诸多原因,镇安茶叶兴衰枯荣,跌宕起伏,曾有一度几乎灭绝。从刘氏顺治元年开始种茶发展到现在的盛华时代,已经走过了300余年的风雨历程。象园,作为一种符号,象园雾芽成为全县茶叶统一品牌,产地辐射到周边7个茶叶基地镇,茶园面积达6万余亩。镇安县盛华茶叶公司生产经营的象园雾芽引领时代新潮。象园雾芽,品味至尊,馈赠嘉宾,给力健康人生。

秦岭腹地镇安,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象园雾芽与众不同的内在品质特点。象园雾芽以其色泽墨绿、栗香浓郁、甘味悠长、形态优美而著称。茶叶色泽嫩绿光润,香气怡人,滋味甘醇、造形美观,扁平挺直。冲泡时,汤色清澈黄亮,散发出浓郁的板栗香,回甘持久。茶在杯中如雨后春笋,给人美的享受。

象园茶是绿茶,水温一般在85-90℃为宜,水温过高容易烫熟嫩芽,破坏茶中的营养成分,过低泡不出茶的真味。切不可用反复煮沸的开水,水质太硬泡出来的茶淡而无味。用具“壶为茶之父”。泡什么茶用什么茶具,这也挺有讲究的。瓷器和陶瓷(紫砂)固然是质地比较高的茶具,但对于象园绿茶,一般还是选用玻璃茶具。便于欣赏茶在水中的缓慢舒展、游动、变幻过程。极品象园雾芽,最好选白瓷半透明茶杯。但见朵朵茶芽在杯中整齐向上,轻雾飘渺、澄清碧绿,美轮美奂。更能充分体现极品象园雾芽色、香、味、形的完美结合。

四. 陕西省 商洛 柞水县 柞水大红栗

柞水大红栗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柞水大红栗

柞水县林业发展中心

柞水大红栗是中国栗陕西商标注册北方品种群中久享盛名的品种,秦为贡品,已有2000余年的种植历史。柞水独特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赋予了陕西商标注册柞水大红栗优良的品质,使其以果大色艳、仁丰味甜而著称,果肉中富含19种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曾荣获1988年“国家科委星火计划产品展销会”银质奖,远销港澳和东南亚。

柞水板栗的食用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县境内男女青年新婚之日,有一个老传统,即老人们在新娘的被角缝里塞进几颗大栗子,因为栗子与立子谐音的缘故而取衍宗,喜庆之意。在洞房花烛夜,新郎、新娘取出栗子甜甜蜜蜜地吃,以求吉利,盼生贵子。每当外地客人来到柞水县,豁达好客、纯朴善良的柞水人,热情招待一定会有栗子炖鸡,清香四溢的栗蘑炒鸡丝,是柞水特有菜肴,让客人品尝,这是柞水的传统名菜,也是取栗和鸡的谐音,图个吉利,贵客到来,一顿栗子为主的宴席让客人回味无穷,有五香栗子、栗子羹、栗子烧肉、栗子甲鱼、炒三泥、蜜三果、栗子鸡等特色菜让客人不仅能一饱口福,更能从中体会到柞水古朴的乡风和柞水人淳美的情怀。

大红袍板栗的主产地以柞水下梁、西川、营盘的产品最著名。其特点是粒大,一般栗重20克左右,是紫红色而有光泽,外型美观。清代一直是贡品,据传慈禧太后第一次见到这种又大又圆,红的发亮的板栗时,爱不释手,并指着押运的官员笑着说:栗子比你的大红袍还亮。于是大红袍板栗就因此而得名,一直沿袭至今。

五. 陕西省 商洛 洛南县 红豆杉

红豆杉

红豆杉是紫杉醇的原料树种,其原料药紫杉醇对癌症患者有特殊疗效,洛南的自然环境完全适合曼地亚红豆杉生长。经过近年来的努力,现已在谢湾乡建成红豆杉药源基地1500亩,发展苗圃15亩,种植红豆杉10万余株。为尽快实现中药材产业突破发展,2007年,该县拟建红豆杉人工繁育基地500亩,推广种植3000亩作为泰华天然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原料基地。预计该项目实施后,正常生产年份可实现利润670万元。

六. 陕西省 商洛 商南县 商南花生

商南花生是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的。花生是商南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商南县重点发展的茶、畜、果、油、药五大农业优势产业之一。

花生是商南县主要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312”国道以及丹江沿岸的低山川道区。全县种植总面积达到5.3万亩,其中无公害花生基地2.2万亩。花生在栽培技术过程中严格执行《陕西省无公害花生生产规程》和《陕西省无公害花生基地环境条件》的标准。品种主要有鲁花、豫花等系列品种,既有春播大中果型榨油品种,也有夏播小果型炒食品种,产量稳定在9000吨左右,年产值2700万元。花生仁价格在4~5元/公斤,10月上中旬即可上市;花生油的价格在10—12元/公斤,常年供应。

商南花生的优势:一是花生适应性强,全身都是宝,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花生消费量越来越大,茎叶、壳、饼等副产品是良好饲料,根瘤具有一定固氮作用,种植花生可培肥地力,群众种植积极性较高;二是商南县气候、土壤等农业资源较为丰富,绝大部分都适宜花生生长,群众种植花生经验丰富,加之境内交通、通讯日益发达,周边大中城市对花生需求量大,花生销路更加畅通;三是商南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健全,有一支懂花生生产技术,指导作用强的农业专业技术队伍和技物服务网络,有利于提高花生生产科技含量;四是商南县花生加工企业初具规模,加工水平和加工规模不断提高,做强做大花生产业打下了良好基础。因此,发展花生生产具有潜在优势和广阔前景。

七. 云南省 昆明 宜良 “紫金牌”软包装食品

“ 紫金牌”软包装食品严格依照伊斯兰教制作方法宰牲加工精制而成,无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紫金牌烤鸭色泽诱人,以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携带食用方便等特点,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目前产品已远销阿拉伯国家。( 宜良县)

八. 陕西省 商洛 商州区 商洛冬青木烙花筷

筷子,是中国人用餐的工具。外国人誉为“东方的文明”。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招待。宴会刚刚结束,加拿大一位驻京记者,立即走到宴会桌前,顺手牵羊将尼克松使用过的这双筷子揣人怀中。消息传到美国后,收藏家们纷纷出重金想得到这双筷子。有人竟出价2000美元,但这位记者却不为之动心。据说后来这双筷子竟要卖5000美

元呢!小小筷子,竟成了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

商洛冬青木烙花筷,产于陕西省商洛地区的商南、山阳、镇安等县,为陕西的一项著名,它与杭州天竺筷、福州漆筷并列为全国三大著名筷子。作为一种地方名优,已载入《中国土》和《秦巴山区土特名产》等书。

商洛冬青木烙花筷,是利用当地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多年生的“崖冬青木”为原料,经精细加工制成。其制作始于明代,至今已有400余年的生产历史。冬青木又称“四季青”,俗称“万年枝”,是一种属冬青科多年生常绿乔木。中医以叶、籽入药,以木制筷,有清热解毒、凉血和胃、抗菌的作用,可治风火牙痛、口疮、止血,还可增进食欲,是制作筷子的珍贵原料。诗词中有不少诗文赞美它。唐代杜甫有“下有冬青林,石上走长根”的佳句。宋代杨万里也有“百子池边种最奇,无人识是万年枝。细花密叶青青子,尝得披香雨露滋”的《冬青诗》。古有“树叶民取食,枝干帝王户日”之说。可见,古时冬青木筷子之珍贵,仅限于帝王使用。

商洛地区位于陕西东南部。全区山高沟深,冬,青木生长葱郁茂密,极为罕见,木质坚韧,纹理细致,色泽洁净,呈乳白色,气味芳香,木性挺直。制筷时,先将所伐干枝,解为细条,截出筷坯,经刮削、车圆、打磨做成木筷素身。最后烙花,用电热钢火笔,温度为300~500℃。烙花艺人,一手操筷,一手施烙,以准确利落的腕力、指力控制烙笔的轻重缓急,筷转笔运,顺勾逆划,绘出明快雅致的绣色花纹。筷面图案有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历史典故、名胜古迹、书法艺术等5大类、30多种花色品种。山水类有华山奇峰、秦岭之秀、黄河之水、太湖之春、苏州园林、西子湖光、临潼温泉、太白积雪等;人物类有天女散花、麻姑献寿、鸳鸯听琴、嫦娥奔月、湘云醉酒、贵妃出浴等;花鸟类有丹风朝阳、喜鹊探梅、春燕穿柳、孔雀开屏、松鹤延年等;名胜古迹类

有万里长城、钟楼、鼓楼、雁塔、延安宝塔、人民大会堂等。画面笔力浑厚,图案清新,润色自如,栩栩如生,古朴清雅,美观大方,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艺人手法娴熟,虽烙制多件,如出一辙,并无异样。

商洛冬青木烙花筷,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又是一种精巧的手工艺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1982年以来,多次获陕西省优质产品称号。每年专销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畅销国内各大中城市。1935年,还参加美国在明尼苏达州举办的工艺品展销会,并出口东南亚一些国家,供不应求,是陕西和商洛地区一宗传统出口商品。

九. 云南省 德宏州 梁河县 昆虫食品

昆虫食品

将昆虫作为菜肴端上宴席,初来乍到的人目睹此情此景,定然是一阵心惊肉跳。但居住在德宏的傣族、景颇族、德昂族至今还保留着以昆虫为食品的习惯,例如用蚂蚁蛋、竹虫、蜂蛹、花蜘蛛等等来制作美味佳肴,听起来有点毛骨悚然,但吃在嘴里却是唇齿留香,绝对是道下酒的好菜。大胆的游人,不妨一试,营养得很!

十. 陕西省 商洛 柞水县 柞水搅团

柞水搅团是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的特色小吃。柞水搅团所用面粉必须是粗粮,将包谷面均匀地搅拌于滚开的锅中,边撒面粉边搅拌,直到把面搅作一团,将做熟的搅团用勺子盛在碗里,浇以热汤酸菜,即可食用。

搅团,名不见经传,真正的民间食品。以陕西而言,关中和陕南的贫苦农民,几乎家家都吃,吃了不知几百几千年。先前没听说有谁称赞过它,现在提起时,还会有人觉得寒碜,感到凄凉。公社化期间,在柞水县,常听人把搅团叫做“哄上坡”,意思是说,尽管填饱了肚皮,下地干活时,刚爬上坡,就饿得肠肠肚肚咕咕叫,不顶用的东西。

然而搅团似也不可小看。既然老百姓吃了许多年,便属有功之物。既吃之,即便在穷苦时,不得已,却也不会没有一定的发展与提高。尤其是不会没有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民风民俗渗透其间。而且由于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水平与条件的改善,搅团也如其他许多特色食品一样,可能变得身价百倍。搅团的制作方法,可以说很简单。但也不易做得很地道。做搅团有许多讲究,所用面粉必须是粗粮,大多为玉米面、万不能用小麦面,否则,就会做成浆糊,将包谷面均匀地搅拌于滚开的锅中,边撒面粉边搅拌,直到把面搅作一团,不沾锅底为适中,同时要谨防面团藏在其中,要搅得十分地均匀,无一点疙瘩方好。俗话说:搅团要好,七十二搅。这是形容,其实何止七十二搅?总要成百成千方好。搅团搅团,要害就在这一搅之上。均匀之后再倒入适量的开水,盖上锅盖,用温火慢慢闷 烧,让面全部熟透,再行搅拌,令其柔韧,至此,搅团就算做成了成品大约可以形容为较稠的糨糊。

搅团时也有若干不同的吃法。最普通的吃法是:将做熟的搅团用勺子盛在碗里,浇以热汤酸菜,即可食用。若要变换花样,还可用一种特制的漏勺,将热的搅团盛入,漏进凉开水盆中,成蝌蚪状,这叫做鱼鱼,或者粉鱼,或者1骨斗,可浇热汤吃,可凉调吃,也可炒了吃。还有一法,将搅团趁热倒入盆碗之中,待凉透后,慢慢地倒出来,切成条块,烩了酸菜浆水吃、炒了吃、凉调了吃,皆可。在贫穷的过去,人们只要稍有可能,总也常常变换方式来吃搅团。而如今搅团作为商洛的特色餐饮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特别是烩搅团块时,用了酸香扑鼻的浆水菜,而又加以上好的油泼辣子,再调点香菜末和葱花,滴几滴香油,这是很好吃的,至少应该归类于粗粮细作。还有一点,商洛人吃搅团,大多要调辣子,调得碗里红如血,吃罢嘴角一片红,耍的就是这个辣劲儿。

商洛十大特产排名商洛特产一览表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