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特产酒的功效 上海特产宴席用酒价值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9-22 17:31:49

一. 上海市 徐汇区 上海富春小笼

上海富春小笼

许多店有很久远的历史,但已经逐步淡出了我们的视野,甚至被人遗忘。

朋友介绍,徐总是富春小笼的老板,他聊起自己的小笼和点心信心实足。他的信心让人有冲动想去尝试一下,这件事一直在心里搁着。

终于有一天,晚上什么事也没有,就去了。在店门口正犯愁停车的事,正好看到徐总出来,在他的指引下,倒车三十米,开进一条弄堂,看门老伯伯的热情让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到店里,徐总已经离开,正合吾意。一楼小吃大厅全都坐满,几乎每个桌子都会有小笼的影子,二楼炒菜还有位子。

该点菜了,问服务员:还有什么点心?炒菜有什么特色?回答让人有点啼笑皆非:我们的点心都不错,炒菜以家常菜为主。呵呵,等于没回答。看来还是0话有道理:靠人不如靠己。

小笼点了,别的点心也点了,确实只有家常菜,顺便就点了几个,有时候家常菜也能显出真功夫,这样就开始了富春小笼之旅。

小笼(3元/6个)和咖喱角(5元/3个)是最快到桌子上的。

二. 上海市 静安区 上海擂沙汤圆

上海擂沙汤圆

上海的擂沙汤圆,已有70多年历史,旧时是先用一只内壁带有梭形纹路的缸瓦土沙盆,再用一支质地坚硬的石榴木作为磨粉浆的“擂浆棍”,往沙盆中放入炒香的干豆,如花生、芝麻或黄豆,干磨出碎末粉状的“香沙”;最后,煮熟的汤圆在“香沙”里滚来滚去,于是粘粘的糯米丸子粘满了盈香扑鼻的“香沙”,故名为擂沙汤圆。有的食肆把它作为即点即做的点心,要吃的就是一咬馅料就有如流沙般涌出的新鲜感觉。

三. 上海市 松江区 顾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顾绣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顾绣,又称“露香园顾绣”。

历史:顾绣原始于明代。相传,明朝嘉靖年间,松江府有个进士叫顾名世,晚年在上海九亩地建筑了一座林园居住,取名“露香园”。顾氏后裔精于刺绣,有独到之处,绣品供观赏、赠友,“顾绣”即由此得名。顾氏绣法从内廷传来,擘丝比头发还细,针刺纤细如毫毛,配色精妙,别具心裁。所绣山水、人物、花鸟都气韵生动,精细无比,“顾绣”之名大振。明末地方志提及顾绣时记述:“尺幅之素,精者值银几两,全幅高大者,不啻数金。”可见,顾绣之名贵。当年苏州、杭州民间的绣品以及官营丝织机构还将他们的制品冠以“顾绣”之名。

由此足见顾绣影响之深广。现今,有史料可查考到的顾绣名手有缪氏、韩希孟和顾兰玉等人。缪氏是顾名世的长子顾汇海之妾,她绣技很高,“所绣人物,山水、花卉大有生韵。”韩希孟是顾名世的孙媳,在顾绣诸名手中最有代表性,她的丈夫顾寿潜,别号绣佛主人,能诗善画;韩希孟既善绣,也工画花卉。夫妇都有很高的艺术素养,珍视刺绣,显示出独立的艺术地位。韩希孟钻研刺绣“覃精运巧,寝寐经营”。作品大多绣宋、元名画,她充分运用针锋特技来表达画面的神韵。所绣人物神采奕奕,呼之欲出。《洗马图》是她的代表作,绣出了洗马人全神贯注洗马的神情。绣制山水,能表达各派的画风,她绣制的宋代名画家米芾的山水画,根据近水远山的1关系,采用不同的针法,表现了山、云、水、天、虚无缥缈、似有若无的意境。她绣的花鸟鱼虫,生气回动,五彩斑谰。韩希孟的精湛技艺确立了顾绣的卓越地位,她的写真手法对后世仿真绣具有启迪作用。苏绣的发展受她影响很大。到了清代,顾名世的曾孙女顾兰玉开设刺绣作坊,广收徒弟,传授顾秀技法。自此,顾秀传到上海四郊,民间妇女争相仿制。商人开设绣庄,收购绣品,顾绣之名传遍江南。清嘉庆年间,因未能真正普及民间,顾绣渐渐衰落,年久几至失传。

品种:产品形式除传统画绣挂幅外,还有睡衣,浴衣、台布、枕套、被面、围巾等品种。

特点:顾绣针法多样,色彩丰富,丝缕分明,质地大都用软缎、绸料及特丽纶、尼龙、的确良等。

四. 上海市 嘉定区 辣蛋片

辣蛋片

原料:

鸡蛋3个,红辣椒2个。

辅料:

姜丝5克,大蒜5瓣,

盐、酱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

①将鸡蛋煮得老一些,捞出用冷水冲凉,剥去蛋壳,切成蛋片;红辣椒,去蒂及子,洗净,切成丁;大蒜去皮,切片。

②锅置火上,放油烧热,下入辣椒丁炒至半熟,加蒜片、盐炒熟,放入姜丝、味精,淋上酱油。

③把蛋片码入盘中,把炒好的辣椒浇在上面即可。

Tips:

①鸡蛋煮得老一些方便切片。

②不喜欢辣味的,红辣椒可以用柿子椒、黄瓜代替。

五. 上海市 金山区 上海阳春面

上海阳春面

阳春面,又称“清汤光面”,是上海的一大特色,说来话长。这话“长”要长到秦始皇的时候,我们知道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却不知道秦始皇也统一了历法,以夏历的十月为正月,这个月又称-春。这十月和阳春的关系,後来被引用到了上海的切口中,“阳春”就是“十”。过去这种面,每碗卖十文钱,乃是贩夫走卒之食,因为光面不好听,於是用价钱代面名,便成了“阳春面”。另外有种说法是从“阳春白雪”而来,这面光光什么都没有,这雪白白也是什么都没有,於是成了面名。

阳春面之为上海的特色,就像大饼、油条、豆浆、粢饭“四大金刚”一样,乃是深深与上海人的生活维系在一起的。阳春面,是面中最便宜的东西,可依然保持著苏沪菜点的风格,不即不离、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在这里显现出来,以至於有位旅居美国十一年的朋友,回沪後非要在路边的小店寻到了阳春面,方才有了回家的感觉。

这阳春面到底是不是什么都没有呢?说是也不是,说不是也是。说它什么也没有,的确不为过,这碗光面,只是白白的面条,加上几点葱花而已,青青白白,煞是好看,因此,也有人美其名曰“青龙白虎面”;说它有,它不但用的是高汤,有著各式物件的精华,透气一份清香,透著一份醇鲜,同有著上海这个特殊开放口岸百多年来的精华,透著一份矜持的怀旧,透是一份自赏的孤芳。

这阳春面是“清汤光面”,却万万不是“清水光面”。这阳春面,最早也的确是清水的,後来经过老半斋等名店的改进,使用了鸡和鱼混炖的高汤,才使得阳春面“换了一种意思”。

说到这高汤,可是大有讲究,我经常收到网友的信,问我这高汤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说:“高汤,就是冻起来会成膏的汤。”高汤是烹调必不可少的东西,大抵是可以用水的地方,若用高汤代替,这菜做出来,就会鲜美许多。比如那烤麸,要用到水煮,若是用高汤去煮,这鲜味就会渗透到烤麸里去;而那鱼翅、鲍鱼之类,本身并不怎么鲜,就更要用高汤来把鲜味引出来,叫做“吊鲜”。高汤的制作,民间各不相同,最好的可能要数老鸡、甲鱼两样混炖的;差一点的,用鸡壳子、肉骨头混炖。最不济的,也是民间饭店用得最多的,是用猪下水和猪血混炖,据说味道相当鲜,但我总想那种鲜法乃是“虎狼之鲜”,就像给极虚之人用极补之药,为法所不取。

炖高汤的时候,要用冷水,盖过里面的物料,加酒以去荤物的腥味,但是切忌放葱姜等物,以防和菜夺味,把水烧沸以後,撇去浮沫,就改用小火焐著,一直焐到骨酥肉烂,方才可以。焐高汤,一定要用水火,火大则汤不清,光是如此,还不够,等到炖好了,要把汤水泌出,再用布滤过杂质,冷却後,刮去上层的冻油。然後把汤重新烧沸,放入打散的蛋清,倒入蛋清的时候,要一边倒入一边搅拌汤水,那样蛋清会裹住汤里的混浊之物,等到蛋清烧老,撩起弃去。这才有了清清爽爽的高汤,这种高汤,才能当做水用。这汤清的学问,一般人不知道,只是拿个鸡煮煮,烧菜的时候,从里面舀上一勺加加,这种高汤,不清且油,还是不放的好。而且,也不是什么菜都可以用高汤的,比如豆腐衣,就不能用高汤,取其纯清之故;再比如烧海鲜,宜用鸡汤不能用肉汤;这里面的讲究,多著呢。烧好的高汤,可以装入塑料袋冷冻起来,随用随取,如果下班没有时间做汤,只要拿出一包来,加热後放些蔬菜,就是一道好汤。高汤,是烹调的基本,因此,哪怕是净素的菜,也用素高汤一说。素高汤,多用胡萝卜、黄豆芽、芹菜和香菇根炖成;我曾经做过只用香菇和蘑菇两样的素高汤,果真鲜美异常,而且那香味较之荤汤,更有一种高雅的品味。

阳春面还要用到一样东西,那就是猪油。什么?猪油?!对,正是猪油。上海的阳春面,一定要用猪油来“点一下”,才会更有滑润的感觉,“润”之一字,便道尽了阳春面似有还无、似无还有的境界,靠的就是那一勺猪肉。记得十年前,上海的改革开放已经相当有成效,连猪油也不多食了;那时,一班人等到扬州去玩,记得在太平堂前的面摊上,要了几碗面,有一女生见空的碗里有块白色物体,问是什么,答曰“猪油”,我们那些女同学特地关照那老太太,说是不要放猪油,那老太太抬起头来,万分诧异地看著那几个女生,问道“荤油哎,也不要?”神情中流露出多少无奈与感慨,那老太太的眼睛,使我至今记忆犹新。猪油用肉膘或是板油来熬,前者出油少油渣多,後者出油多油渣少。熬猪油的时候,要加一点水熬,因为油沸以後易黄、易分解,不但影响香味和颜色,还会产生一些毒素,用了水,可以使温度保持在一百度,那样熬出来的油,才又香又白。猪油熬到最後,会有一层油渣浮在油面上,那可是样绝好的东西。小时候,最喜欢看祖母熬猪油,为的就是那一小碗油渣。油渣要趁热吃,那时没有糖粉,就撒上一些绵白糖,入口又松又脆,带著一股股的暖意,那种香甜,在如今久食鱼肉之後再不复得。

有了高汤、有了猪油,葱也有讲究。葱一定要上海的小香葱,极细的那种,这些细葱可不是从一大堆挺粗的葱里挑出来的,那是赝品。这小香葱,生来就是细细的,却也壮实,而且特别的绿,那是种赏心悦目的绿,看得让人著实地喜欢。切葱的时候,要把葱头切掉,只剩下全绿的葱杆,切成两三毫米长的葱末,也叫葱花。

於是,拿一个碗,舀上一匙猪油,再放点盐;一个灶上烧著清水,一个灶上烧著高汤,就等下面了。面要银丝细面,揉透赶透後再拉出来的,那样的面,才够精致,可以做到软而不烂,韧而不硬。下面,是件似易实难的工作,水要多,火要大,等水烧沸之後,放入面条,等到面条浮起来的时候,把面撩起,放到竹篱里,拿到水下冲洗至面条冷透,然後放到烧沸高汤锅,把已经熟了的冷面条放入,等面再次浮起,用长筷子撩起面条,举到至高,把面的底端先放入碗中,顺势折上几折,那面便整整齐齐的,很是好看。然後,再倒入高汤,高汤不宜太多,要让面稍稍高出汤一点点才好,撒上葱花,便可谓大功告成。

这便是所谓的精致,吃的精致,并不是北方人说的矫情(念作“嚼情”);吃的精致,有时是一种品味,有时只是一种习惯。

六. 上海市 宝山区 鸡丝炒面

鸡丝炒面

色香味:面筋味美

主料:熟鸡肉120克、煎面底400克

辅料:姜片1克、油25克、二汤250克、精盐5克、味精2克、胡椒粉0.1克湿淀粉20克,、

制作:

1、先将煎面底放在碟中,用油20克起锅将熟鸡肉切成细丝。

2、注入二汤,用精盐、味精调味,放入鸡肉丝,撒上胡椒粉用湿淀粉打芡,加包尾油5克和匀,盖在面上便可。

七. 上海市 崇明 甜芦粟

甜芦粟,俗称甜芦穄,属高梁别种,在崇明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明正德年间纂修的《崇明县志》上已有记载,是崇明的之一。

甜芦粟(4张)崇明甜芦粟的特点

崇明甜芦粟茎青节长,汁多味甜,肉质松脆,食用方便。

崇明甜芦粟品种

其品种有青壳、黄壳、黑穗、红穗和糖穄、高梁穄等近10种。 江口镇的原“七家村”甜芦粟,到梢十三节,松甜可口,闻名遐迩。甜芦粟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铁、钙、磷等多种营养成份;又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小孩在夏令日食3支甜芦粟,就能不生或少生“热疖”。 近几年来.崇明农民又培育成了一种名为“甘蔗芦穄”的新品种。既有甘蔗枝干粗壮的长处,又有芦粟甜美松脆之特点,堪称岛上一绝。

八. 上海市 崇明 崇明水仙

崇明水仙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崇明水仙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水仙在上海崇明具有悠久的栽植历史和丰厚的人文底蕴,作为本土花卉,历来与松江的银柳,嘉定外冈的腊梅并称为上海花卉界的“三宝”,而崇明水仙可以将花期控制在春节前后,俗称为“迎春第一花”。 “崇明水仙”作为上海地方特色花卉、特色资源,与漳州水仙齐名,是我国两大水仙品系之一。据崇明县志记载,明朝正德年间水仙在崇明已经开始栽培,至今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而作为商品花卉生产也已经有100多年了,它是上海唯一具有地理标志性的花卉品种资源。据上海园林志记载,崇明在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年产水仙花商品球,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远销上海、天津、北京、江苏等地,“崇明水仙”曾著称于上海等地花卉市场。 崇明水仙与漳州水仙是我国著名的两大地方特色水仙,但花型不同,漳州水仙以单瓣为主,而崇明水仙则以重瓣为主,重瓣水仙比起其他品系的水仙有花形优美、香气浓郁、花期长等优点,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后,优质崇明水仙成品球已大量上市,为上海花卉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水仙花,历来是深受人人们喜爱的花中珍品,在我国以福建漳州和上海崇明的水仙最为有名。崇明水仙的特点是球根自然分株较少,且芳香浓郁,经月不散,为他地水仙所不及。花瓣润白似玉,状如圆盘,心呈金黄,宛如酒盏,故有“金盏银台”之美称。水仙在吐蕊绽放之际,那青翠欲滴的叶片,亭亭玉立的花梗,衬托着春雪般晶莹的花朵,阵阵芳馨沁人心脾,更给人以朴素、淡雅而又高洁、脱俗的美感。( 上海)

地域范围

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屿,位于长江入海口,三面环江,一面临海。它东濒浩瀚东海,南与上海市宝山区、浦东新区及江苏省太仓市隔水相望,西接滚滚长江,北与江苏省海门市、启东市一衣带水。崇明水仙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上海市崇明县所辖三星镇、绿华镇、庙镇、港西镇、城桥镇、建设镇、新河镇、竖新镇、堡镇、港沿镇、向化镇、中兴镇、陈家镇、新海镇、东平镇、新村乡,共15个镇、1个乡、267个行政村,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其中崇明岛1267平方公里,长兴岛88平方公里,横沙岛56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9′30"至121°54′00"、北纬31°27′00"至31°51′15"。崇明水仙总生产规模100公顷,年产种球数500万只。

九. 上海市 崇明 崇明香芋

香芋产于上海崇明。香芋含有较多的粗蛋白、淀粉、聚糖(粘液质)、粗纤维和糖,蛋白质的含量比一般的其它高蛋白植物如大豆之类都要高。香芋块根肉质细腻,味清香,常供筵席食用,一般与肥鸡一起煮做成“红烧香芋鸡”或作冷盆菜底。香芋中的聚糖能增强人体的免疫机制,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长期食用能解毒、滋补身体。
上海特产酒有哪几种上海的特产酒是什么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