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庆阳小吃特产 庆阳特产小吃可携带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9-14 20:22:34

一. 甘肃省 庆阳 镇原县 鳌跳崖

鳌跳崖

这是农民在农忙时的一种简易充饥的吃法。将麦面或其它杂面用水调和成稠糊状,用筷子直接夹糊块投入开水锅中煮熟,配上简易的青菜,加入盐、醋、辣子,谓鳌跳崖,或叫圪塔饭。这种吃食简易,快捷,就咸菜而吃,倒也清淡爽口。

二. 甘肃省 庆阳 环县 环县黄花菜

黄花菜,又名金针菜,古称忘忧。湖南、浙江、四川、湖北、江苏、甘肃、陕西七个省为主产区。其滋味鲜美,荤素兼优,菜汤皆宜,且又有“消食,利湿热”之药理作用。甘肃省庆阳、平凉、陇东等地的黄花菜质量名列全国之首。

黄花菜是庆阳地区最为驰名的传统土品。每当夏季,在庆阳各地农舍前后和地埂田间成垅成片的黄花菜进入了成熟季节,到处是黄灿灿的金针花。它在庆阳已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自古即有“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的赞美诗句。庆阳黄花菜经加工后制成的干菜,条长色鲜,肉厚味醇,营养丰富,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据测定,庆阳地区主栽的马蔺黄花,每1000克干菜中,含蛋白质10.99%,糖46.35%,脂肪1.1%;含钙153.07毫克,磷84毫克,铁70.2毫克,维生素A1.624毫克,维生素C0.339毫克,维生素B10.666毫克。庆阳黄花菜因其质量优良,多年来远销欧美、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和港澳地区。1984年,被国家外贸部评为“西北特级金针菜”,授予出口荣誉证书。庆阳黄花菜主产于庆阳,西峰、镇原、合水、环县等县(市)。目前,全区播种面积已达l万公顷,年总产1.5万吨,每吨销售价65000元人民币左右,每年可创收l亿元人民币左右。

三.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庆阳臊子面

庆阳臊子面

庆阳民间传统膳食臊子面,因其太辣,吃在嘴里不断发出嘘嘘哨声,故又称“哨子面”。庆阳臊子面制作独特,吃法有趣,堪称一绝。正如一首民歌唱到“十八省里(那个)转一遍,好不过咱们庆阳的臊子面”。据传,庆阳臊子面源于明洪武年以后的结婚礼俗,可谓源远流长了。

庆阳臊子面做工精细,制作分揉面、擀面、做汤、煮面几个工序:请看“操的面银团团,擀的面纸一般,剁的面干条线,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筷子上打秋千,盛到碗里赛牡丹”。做成的臊子面条长如线,细如丝,长而柔韧,细而不断,易于消化,老幼皆宜,因汤料不同可分为臊子面和酸汤面。臊子面喷香美味,酸汤面清爽适口,别具风味。

臊子面是庆阳普遍的地方面食,但不同地域特点各异,主要区别是臊子面的用料不同。南部做臊子多用猪肉,北部各县多用羊肉。

庆阳臊子面的制作非常讲究,面条要细要长,犹如丝线漂在汤面上,汤要肥要香。制作面条时,先用优质小麦面粉加少许碱水调和揉成面团,和匀后,放在案板上,用盆扣住后饧两三小时,面饧好后再反复揉搓,直到揉得又白又筋时,再用擀杖擀薄。面要擀的薄厚均匀、透亮、切的均匀,如同丝线一般。每切好一段,一折四叠提成小把,而后下锅。煮熟出锅后过一下凉水,捞到酸汤碗里,食用时再捞到香味扑鼻的臊子汤里,看一眼便令人垂涎。

要做好面条,和面、擀面、切面三道工序缺一不可。上好的面条,细长柔韧,装在碗里整齐如梳。有人这样称赞庆阳臊子面,煮到锅里莲花转,挑上筷子掂脚尖,捞到碗里一盘线。

四.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豆粕

宁县豆粕厂生产的豆粕,主要技术指标符合国家标准,水份小于13%,粗蛋白质大于44%,灰分小于6%,产品质量较高,行销邻边省区市县。( 庆阳地区)

五. 甘肃省 庆阳 正宁县 簸箕

簸箕

手工簸箕是正宁县一个名闻遐迩的地方特优产品,数百年来传承不息,为人称道。

这个盛产手工簸箕的地方就是周家乡核桃峪村。该村以杨姓为主,约有300来户、1400多口人。其编织簸箕的手艺是杨姓祖上在公元1489年由山西曲沃县侯马乡移民时带来的,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了。核桃峪簸箕之所以著名,正因为它有其独到之处。

六.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早胜牛

早胜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早胜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早胜牛是全国优良牛种之一。其特点是成长快,适应性强,抗病力好,颜色黑红发亮显得精神威武,站时昂首挺胸,卧时四蹄不露,产肉多,肉质好,远销海外。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 庆阳早胜牛体躯高大,全身被毛纯,呈红色或紫红色为主,角小,呈“萝卜角”或“铃铃角”、“疙瘩角”,卧息时四蹄不露,公牛头大颈粗短,垂肉发达,貌雄伟,母牛头长清秀,颈细薄,成年母牛体高121.86±4.04cm,体长为137.17±5.43cm,公牛体高142±3.31cm,体长为163.5±4.5cm。早胜牛体型略小于秦川牛,卧息时四肢紧抱于胸腹之下,俗称“四蹄不漏”。全身被毛纯色,且以紫红色和红色为主,紫红色被毛数量明显多于秦川牛,而且早胜牛阉牛,体大力强和肉多驰名省内外,并受到广大客商的极大赞赏。 2、内在品质指标 庆阳早胜牛肉嫩多汁,肉质鲜美,出肉率高,净肉率55.3%,肌肉大理石纹适中,脂肪肉比为1:1.6,脂肪含量为35.2%,蛋白质含量为13.8%。 3、安全要求及产品质量控制 以《早胜牛质量控制措施》及《早胜牛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为准,其引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2008年1月1日实施的新修法为准,遵守农业部《动物检疫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业部《畜禽养殖标识和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 4、产品质量控制措施 4.1肉牛屠宰检疫必须按照NY467—2001《畜禽屠宰卫生检疫规范》,做好宰前、宰后检验及检疫检验。 4.2肉牛产品卫生指标必须符合GB2723《鲜牛肉、鲜羊肉、鲜兔肉卫生标准》和国标《冻牛肉卫生指标》。 4.3产品生产、销售必须遵循《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地域范围

早胜牛(当地农户也叫东牛),主产于庆阳市宁县18个乡镇的257个行政村。相邻的正宁县宫河塬、董志塬所属西峰区的肖金、董志,镇原县的屯字塬。早胜塬(早胜牛名称的由来)的早胜、良平、平子、中村为早胜牛中心产区,庆阳市其它县区都不同程度的饲养早胜牛。庆阳市位于甘肃省的东北部,泾河上游,界于东经106°24′-108°42′,北纬35°25′-37°10′,海拔高度860米-1760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总土地面积27119平方公里,由于气候、地形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早胜牛在地域分布上所呈现的特点各不相同。早胜牛年存栏37.5万头,年产牛肉9000吨。

七. 甘肃省 庆阳 环县 环县马铃薯

马铃薯俗称洋芋,在环县栽培历史悠久。据《庆阳通史》记载,清朝中期,马铃薯在环县就大面积种植,是当时人们不可缺少的主要食物。《环县志》中记载,环县马铃薯适应性强,喜冷凉,耐瘠薄,抗灾高产,易于种植。环县马铃薯个大、形圆、皮光、质优,既能作粮又能作菜,还能度灾荒,属陇东。

在很早以前,人们把庆阳以北的环县称之为“北山”,而把这里的人叫做“洋芋蛋”。至今仍还习惯性的把环县人称之为“北山的洋芋蛋”。环县人为什么会得此名。并不是所谓北山人的体形和外貌长的像“洋芋”,而是他们的祖辈都是吃着“洋芋”长大,而且长的格外脱条、水灵,面如蛋皮一般,故得此名,人们也以此来形容北山人长得美貌。不言而喻,环县马铃薯已有了远古的种植历史,其品质和食用价值早已被人们认可。

环县属陇东黄土高塬丘陵沟壑区,土地面积广阔,可利用土地79.67万hm2,人均达到2.5 hm2,高于全省、全国水平。总耕地面积20.48万hm2,人均耕地0.65 hm2,分别是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的3.6倍和6.9倍。土壤以砂壤土为主,且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钾素,速效钾含量201.4 mL/kg。平均气温6.7~9.2 ℃,7月份平均气温20.4 ℃。海拔1 600 m左右,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降水400 mm左右,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降水与马铃薯生长需水规律相吻合,马铃薯生长需水满足率达62.2 %~96.4 %。这种独特的自然条件,适宜发展马铃薯生产。

环县马铃薯薯型整齐、表皮光滑、芽眼少而浅、口感好,干物质含量高,耐运输、耐贮藏。据测定,环县马铃薯淀粉含量为13 %~18 %,淀粉含量高,品质优良。

环县马铃薯因其独特的品质特征,食味上乘,是环县乃至陇东人民“十全十美食物”。老百姓对环县马铃薯有这样的俗语:“土豆疙瘩是个宝,顿顿吃饭离不了”。著名的农民诗人孙万福同志(《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的作者)在1943年11月响应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中,捐献军粮一百石,主要是马铃薯干。因其成绩突出,被当选为边区劳动英模。在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接见时,他异常兴奋,随机唱了一首《环县洋芋蛋》——“洋芋疙瘩不一般,蒸煮炒炸花样全,搓成卜拉调点蒜,磨成肉肉登登软,做成糊糊洋芋面,它是边区的宝贝蛋”。毛主席高兴地说:“要是全国人民都能顿顿吃上环县洋芋蛋,那该多好啊!”。1936年,环县解放了,时任环县第一任县委书记的-同志平易近人,和当地老百姓打成一片,经常到群众家做客,喜欢喝小米粥、吃荞面、煮洋芋。当时县委机关临时设立在洪德城农民许明江家,有一次许明江专门做了洋芋糊糊面给习书记,习书记吃了后连声说:“洋芋糊糊面真好吃”。习书记离开环县时,乡亲们送了一程又一程。习书记说:“我还会来吃你们做的洋芋糊糊面”。

环县地域广阔,又地处边远山区,工矿企业少,自然隔离条件,病虫害不易传播蔓延,故环县马铃薯是天然的无公害农农产品。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各级政府的支持,环县马铃薯生产得到了飞速发展,县政府将马铃薯产业做为支柱产业来发展,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优质无公害绿色食品。建成了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进一步提升了环县马铃薯品质。在保护和改良当地传统的早大白、紫荆花等优质地方品种的同时,因地制宜的引进和推广了适应环县推广的优质新品种,应用脱毒种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科学防治病虫,推行垄作、地膜覆盖等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环县马铃薯产量,面积逐年增加,年种植2.67万hm2左右,年总产40万吨以上。产地范围主要为环县北部的甜水、山城、秦团庄、南湫、芦家湾、罗山、毛井、车道、小南沟、虎洞10乡镇,县中南部的洪德、耿湾、环城、曲子等11乡镇户户均有种植,多以自家食用为主,商品量少。近年来,随着全县马铃薯商品生产的增多,环县马铃薯贮藏、加工销售体系逐渐形成,全县建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18个,建成标准化的种薯贮藏库12座,群众挖土贮藏窖2万多处,年贮藏能力已达5万吨左右。已建成大小淀粉、粉条加工厂8处,马铃薯精淀粉厂一处,年加工鲜薯能力5万吨,生产精淀粉8 000吨。环县马铃薯产品远销远销上海、广州、西安、郑州、兰州等地。

2013年,环县马铃薯产业协会申报的“环县马铃薯”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10215822。

八.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曹杏

曹杏在宁县栽培历史已有100多年。因其为宁县早胜原曹家村农产以产于当地的大杏与陕西三原优良杏种反复嫁接培育而成,故名“曹杏”。它以果大、色艳、皮薄、肉厚、仁甜、味香成为中国西北唯一可与敦煌李广杏相媲美的优良杏品种。曹杏不仅在宁县早胜原一带广为栽植,而且在邻近的宫河、董志、屯字等原区广为引种。据有关资料显示,宁县以曹杏为主的杏园面积达0.8万公顷,年产鲜杏3200多吨。.

杏为我国原产,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果树之一。远在两千六百年前的古书上就有记载,如《管子》(公元前685年)云:“五沃之土,其土宜杏”;又《山海经》(公元前400—250年)云:“灵山这之下,其木多杏”;《西京杂记》云:“文杏,材有文采,济南金杏,大如梨,黄如桔,熟最早,味最胜……”;《齐民要术》云:“文杏实大而甜,核无文采”。此外还有《广志》、《农书》、《本草纲目》、《群芳谱》等古书中皆有关于杏树栽培技术及其品种的记载。由此可见,过去我国劳动人民不仅掌握了杏树的栽培技术,而且对杏的品种也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解放前,早胜曹家人在陕西泾阳、三原等地经商时,将曹家大接杏接穗带到三原北桥头,经当地群众嫁接繁殖后,品质变得比原产地更佳,该地群众就将此杏命名为“曹杏”。后来由付永安和阎良奎等人又从此地采回接穗嫁接繁殖,所结杏子,味美香甜,品质尤佳,深受本地群众欢迎。从此,早胜原一带群众先后引种推广,使曹杏得到了发展。而今,曹杏不仅在早胜原栽培,已引种到宫河原、合水原、董志原和屯子原,表现良好,仍能保持原品种特性。.

品种特点

曹杏属蔷薇科,杏属普通杏(A·vulgaeisLam)。曹杏果实中大,扁圆形,纵径3.96厘米,横径4.1厘米,平均果重35克,果大果重62.5克。缝合线中深,果肉不对称,顶部较凹,顶洼中深,果顶圆,花柱残存,梗洼深而狭。果皮底色橙黄色。阳面鲜红霞,皮较薄,中韧,茸毛少。果肉橙黄色,近核处微黄。肉质柔软致密,纤维极少,成熟一致,浆液多,味甜,香气较浓。离核,中大,短椭圆形,顶端尖圆。品质极上。丰产,61年生树株产400公斤。树势强。树冠较开张,呈圆头形,30年生树干高1米,干粗1.74米,冠径11.6米,树高7.1米,主干粗造、灰白色、皮孔中大,扁圆,少而较明显。徙长枝短粗,光滑有光泽。结果枝多、短粗,节间长1.66厘米,阳面红褐色果,枝花芽多,叶芽少,复芽占84%。叶片较大,倒卵圆形,长92.8厘米,宽8.3厘米。叶绿色,皱缩较少,锯齿钝尖,叶柄长而粗。主要物候期为三月下旬始花,四月上旬盛花,四月中旬终花,五月中下旬新梢停长,六月上中旬果实着色,六月下旬果实采收。植株抗寒力较强,抗旱力中等,耐瘠薄。.

经济价值

曹杏中含可溶性固形物15—18%;纤维少,汁液中多,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多种维生素。据资料介绍,杏子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糖、酸、磷、铁、钙等和维生素C、B17,尤以杏仁、杏干中维生素B17唯多。医学研究证明:维生素B17,是目前治癌的特效药。据报道,南太平洋上有个岛国“斐济”,盛产水果和杏子等,人们常食杏干,故称它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个无癌国。曹杏经济价值高,用途广。木质坚硬,纹理通顺细腻,是制作家具的好材料;枯枝落叶,可作燃料和饲料;杏核壳可制活性炭,在国防工业上用途也很广。杏子除鲜食外,亦可加工杏脯、杏干、罐头等。曹杏甜仁每出口一吨,价值6000美元;杏脯每出口一吨,价值4500美元。宁县蜜枣厂,近年来加工杏脯21.2吨,1980年所产杏脯(大、小0)8.5吨,远销香港市场,获得好评。另外,杏仁是重要的药材,又是制造酒精和工业用油的原料;甜杏仁是制造茶点和杏仁粉的原料。杏对风土选择性不苛,是荒山荒坡绿化的优良树种之一。.

九.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庆阳搅团

搅团是庆阳人常吃的饭食,冬夏时节尤为时兴,因为它操作方便,热和好吃,为妇女、老太太喜食不厌。搅团的原料为麦面、玉米面或者高粱面等,其工序是先将部分原料和面水入开水锅,待锅再次沸腾加入剩余原料入锅用棍棒样物在锅里来回搅动,搅时锅内如团所以叫搅团。

十.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庆阳粉条

#庆阳#【粉条】庆阳盛产马铃薯,用马铃薯生产粉条历史悠久,采用手工传统工艺制作的粉条,绿色无公害食品,深受群众喜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看家菜。
甘肃省庆阳十大特产排名甘肃庆阳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