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这个地方有什么特产 恩施什么特产最值得带回去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9-12 03:26:36

一. 湖北省 恩施州 宣恩县 榨广椒

在土家山塞的平民百姓家里,常年珍藏着主妇的一道看家菜,炸广椒。这种菜家家户户的饭桌上都可以看到,男女老少人人爱吃百吃不厌。 辣椒菜有很多种做法,炒,烧,腌,炸,磨。炸广椒可以说是家家必备的小菜,酸香可口,既可干炒又可能性作汤,其做法大 体是先将红辣椒剁细,和进包谷面里,装进炸坛里并一层一层的压紧,表面放上一层桐麻叶或塑料纸,用篾扎紧,将坛子倒扑在盐水盆里中,一月以后,即为炸好了,要吃时随时可以挖一些出来,蒸熟或放在锅里炒熟,放进油盐也可以炒熟了再加菜叶和水,当汤吃,特别是做蒸肉时更是少和炸广椒,大多用猪肉一起混炒,腊肉炒广椒算是土家族的饮食一绝。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土家人特别酷爱酸辣。有“三日不吃酸和辣,心里就象猫儿抓”的民谚,鲊广椒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明的,并在恩施这块土地上长盛不衰。

鲊广椒,也称为鲊辣椒,它是以恩施本地鲜红辣椒和苞谷面(玉米面)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具体制作是:将鲜红辣椒去蒂洗净,沥干水分,用铡刀剁成细沫,加入食盐拌匀,再加入苞谷面拌匀(也有的还拌入花椒、桔皮等调料的)。盛入干净的坛子里,上面盖上菜叶,然后用竹片将其卡紧,再倒置于盆中,加入水(称为倒腹水)。优点是重力压住坛口,密封效果好,吸水有度,为无氧发酵提供了保障,使成品口味更醇更香。制作少量的鲊广椒也可用正腹水坛子,即有沿可放水的,正放,在沿内槽中放水,盖上盖,但这种坛子制作的鲊广椒不可存放太久,因为坛子内气压有可能将坛盖冲开进入空气,也可能吸水过多变稀走味。拌好的鲊广椒装坛后让其充分发酵,大约3周后就可取出烹制。一般是在锅中焙熟后与土家腊肉一起炒食或作扣碗底料蒸食,成品色泽微红,酸辣味十分特别。还有用鲊广椒做蒸肉、扣肉底料、伴料,这样做出来的蒸肉不油腻、爽口,易消化吸收。甚至用它与苞谷面做成苞谷糊喝的,叫鲊广椒糊。

在选用辣椒时,最好用农历白露以后的辣椒,做出的味才好,否则就会太酸。苞谷面最好用恩施的小子黄苞谷。除了用苞谷面外,也有少数用糯米粉的。鲊广椒装入坛中后,一定要保证盆中有水,密封性好的可保存几年不变质。

现在生产鲊广椒已不局限于家庭,有专门的食品企业生产,采用现代科技真空包装,方便运输,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享用。(

二. 湖北省 恩施州 来凤县 金丝桐油

金丝桐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金丝桐油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丝桐油”是湖北省来凤县著名土,其浓度大﹑色泽橙亮金黄﹑可牵拉成丝,故有“金丝桐油”之美称。“金丝桐油”质量为中国桐油之冠,获湖北省“产品金奖”和“畅销产品奖”。

金丝桐油是一种良好的干性油,具有干燥快、比重轻、光泽好、不导电、抗热潮、耐酸碱及防腐防锈等优良特性,广泛应用于农业、军工、电器、化工以及家具、工艺品等行业。金丝桐油的医药价值很高: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对治疗脑血栓后遗症和脑动脉硬化效果较好。民间还用桐油治疗小孩肚疼,将桐油搓热后直接敷在小孩肚脐上便可,更具杀菌之功能。

来凤县是湖北省油桐基地县之一,清《来凤县志》载:“桐油,膏桐所榨之 图2 来凤县种植的金丝油桐

.油也。树不甚高,而子相繁,花淡白,中有红缕,九、十月子熟,乃剥取以榨油,其油有黑白两种,其枯可粪田。”又载:“一名荏桐子,树实大而圆,取籽榨油,需用多端”;“桐之为性,最宜培养,不过两三年间,即取利无穷。”早在清朝同治年间,来凤县就有“万担桐油下洞庭”的赞誉;1953年中国国家政务院给“金丝桐油”颁发了“来凤桐油质量第一”的锦旗;1968年,来凤“金丝桐油”在湖北省桐油质量评比中名列榜首;1984年,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对中国27个地区的桐油进行抽样化验,认定来凤“金丝桐油”质量为中国桐油之冠,并在《中国地图册》和《世界地图册》上对来凤“金丝桐油”作为土珍品进行介绍,堪称土家族聚居区的物华天宝;2005年在湖北省第二届林博会上来凤“金丝桐油”获得了“产品金奖”和“畅销产品奖”。

2009年,经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审核通过,决定对湖北省来凤县申报的金丝桐油产品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9]

保护范围

金丝桐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北省来凤县百福司镇、漫水乡、绿水乡、胡家坪林场、大河镇、旧司乡、革勒车乡、三胡乡、翔凤镇等9个乡镇、林场所辖行政区域。

三. 湖北省 恩施州 咸丰 咸丰白术

咸丰白术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咸丰白术,中药药材品种,系湖北省咸丰县。咸丰种植白术历史悠久。由于特殊的地理、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及先进的栽培技术,咸丰鸡腿形白术相对于其他产区以蛙形为主的白术,具有有效成分含量高、绿色无污染、加工饮片形状好、质地均匀坚实等质量优势,是中药材市场上的抢手货。2007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正式批准对咸丰白术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白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入药,有补脾益气、藻湿利水的功效,是中医药方中最为常用的一味药,有“十药九术”之说。咸丰白术因其尾部圆大,上部颈项细长,形似鸡腿,俗称鸡腿白术。由于特殊的地理、土壤、气候和环境条件以及先进的栽培技术,咸丰鸡腿形白术相对于其它产区以蛙形为主的白术,具有有效成分含量高、绿色无污染、加工饮片形状好、质地均匀坚实等质量优势,成为各大中药材市场上的抢手货,保持了连续17年“零库存”的俏销记录。咸丰白术的质量特色,直接促成了咸丰白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至今,咸丰白术种植面积达3万亩,年产量超过万吨,约占全国白术常年产量的55%。

一、地理条件

咸丰县地处鄂西南山区,为云贵高原延伸部分的武陵山区余脉。东经109°0 图2 咸丰白术植株特征

[1]9′,北纬29°41′。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溪流密布。全县最高海拔1911.5m,最低海拔435m。地形地貌复杂,全县呈南部高、中部低,东北向西南倾斜,沿唐岩河河床呈东北高、西南低,形成唐岩河向西南倒流的现象。咸丰县位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与长江中下游东西构造组合部,寒武纪至三迭纪比较发育。南部和北部的构造山地及中部剥蚀山地是主要地貌类型。有高山、二高山、低山三大类地态。 白术种植忌连作,病虫害易交互传染。咸丰白术主要种植区域在二高山,植被条件好,山形小,自然形成隔离带,有效地避免了白术病虫害的传播。咸丰白术适宜生长区为海拔600m~1200m,该县绝大部分区域均有白术种植生产。[2]

二、气候条件

咸丰气候总的特点是:冬少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终年湿润,降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3.9℃,年降水量1200mm~1500mm,年均日照1158.5小时,年相对湿度>85%。海拔800m以下为低山温暖丰雨区,年平均气温15℃~17℃,年降水量1300mm~1500mm,无霜期270天~290天,相对湿度80%;海拔800m~1200m为二高山温凉少光层,年平均气温11℃~15℃,年降水量1500mm~1700mm,无霜期220天~270天,相对湿度80%~85%;海拔1200m以上为高山多雨丰光层,年平均气温8℃~11℃,年降水量1700mm~2400mm,无霜期160天~220天,相对湿度85%以上。 适宜咸丰白术生长的气候条件为:气温24℃~29℃,无霜期220天~240天,降水量1100mm~1300mm,大气相对湿度80%左右。白术喜凉爽气候,怕高温多湿,植株生长速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日平均气温超过30℃时,植株地上部生长受到抑制。根茎生长适宜温度26℃~28℃。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根茎膨大最快时期,如昼夜温差大,又有一定水分,根茎生长最快,产量亦明显提高。而咸丰二高山则能很好地满足上述条件要求。[2]

三、土壤特征

该县出露地层的土壤母质,主要有石灰岩、砂质页岩、石英砂岩、紫色砂页岩、第四纪黏土、河流冲积物等。咸丰白术产区为微酸性至中性土壤,pH值5.5~7.0,有机质含量为3%,土壤肥沃,腐殖质层深厚,多为砂泥土,保水性强,排水性好,滤水透气。白术生长前期(3月至7月),主要是地上部分长高;生长后期(8月至9月),为根茎生长期。前期生长比较耐旱,忌渍水,有利于根茎向下生长;生长后期需要充分的水分及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根茎膨大。正是咸丰白术主产区砂泥土为主的土壤类型,很好地满足了白术全生育期生长要求,从而造就了咸丰白术“鸡腿形”的独特形状。[2]

四、环境条件

咸丰县地处边远的高山和二高山,地势空旷,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且湿度大,没有工业污染,山川秀丽,地理环境优越,为咸丰白术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经监测,产区空气环境质量SO2含量为0.01mg/L,NO2含量为0.019mg/L,TSP含量为0.004mg/L,达到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土壤质量各项指标均符合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灌溉水环境质量各项指标均符合GB5084《农用灌溉水质量标准》。环境总体质量符合中药材GAP规范要求。

18世纪中叶,白术经湖南传入咸丰,当地人民利用咸丰良好的生态环境及自然优势,以栽种白术等经济作物为主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与管理经验,并世代相传,为“咸丰白术”品牌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原始基础。 清道光年间,咸丰白术开始叩开山门,走向山外。《施南府志·方物志》载,“金峒、唐崖(该县小村、清坪一带)产术,入药甚佳。……皆为夔州(重庆万州一带)商所购”。 民国时期,咸丰白术,在川东等地已晓有名气。随着咸丰与外界联系增多,白术得到一定发展,但仍以药农零散种植为主。由于战乱不断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咸丰白术一度成为“硬通货”,作为向外界以货易货的重要交换手段。据《咸丰县志》记载,当时的县政府曾数次责成财政科,到民间征集术、麻等农副产品,由挑夫挑至毗邻的四川万县等地,换回盐、火柴、棉花等人民生活所必需的日用品。 1949年以后,咸丰白术得到了长足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该县分别在小村和清坪建立了药材场,并从湖南平江、浙江嵊县等地聘请技术人员,大面积专业化种植白术、黄连等药材,使中药材逐渐成为了该县一个重要支柱产业。1978年,该县白术、黄连等药材年产量已达数百万公斤。《人民日报》曾先后以《千吨黄连》、《万吨白术》为题进行报道。改革开放后,咸丰白术发展步入了黄金时期,咸丰白术的生产规模逐渐扩大、产量逐年提高、品质不断提升,并很快得到了市场的普遍认可,最终形成了在全国中药材行业内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咸丰白术”这一品牌。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组织了对咸丰白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7年5月29日起对咸丰白术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7年第79号)。

保护范围

咸丰白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湖北省咸丰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咸丰白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咸政函[2005]3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湖北省咸丰县所辖行政区域。

四. 湖北省 恩施州 巴东县 巴东玄参

巴东玄参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巴东玄参规范种植正式获国家GAP认证。

巴东玄参规范化种植试验示范经过历时8年的艰辛努力,攻克重重技术难关,终于顺利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组的验收。根据《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认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1年第37号公告,正式批准巴东玄参获得中药材GAP认证,据了解,巴东玄参是我省第一个GAP认证的中药材。

自去年底巴东玄参通过专家组验收后,玄参价格一路飙升,从认证前的5元/公斤上升到目前的14元/公斤,且供不应求。有力推动了全县玄参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县玄参种植面积达到3.7万亩,年可为农民增收8550万元。

巴东玄参的种植对空气、土壤、水源等要求极其严格。巴东玄参主产地森林覆盖率均达75%以上,生态环境良好,土壤未受过任何污染,加之在生产过程中,药农主要使用厩肥,不加施农药,使巴东玄参的重金属、有害物质及农药残留限量指标全面达到外贸出口标准。

巴东县政府于2010年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对巴东玄参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1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对巴东玄参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范围为巴东县溪丘湾乡、沿渡河镇、茶店子镇、绿葱坡镇、大支坪镇、野三关镇、清太坪镇、水布垭镇、金果坪乡9个乡镇海拔500米至1700米的现辖行政区域。

五.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利川黄连

利川黄连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利川黄连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恩施药材丰富,主要有利川黄连、窑归、板党、当归、天麻、贝母、田七等,利川黄连最为著名。黄连性寒、味苦,具有泻炎解毒、清热燥湿的功能,主治高热烦躁、胸闷呕吐、泄泻痢疾。利川市春迟夏凉,秋早冬寒,垣充沛,日照较少,为黄连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利川市栽培黄连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黄连的重要产地。

全世界种植栽培黄连最早的国家就是中国,其中,拥有将近1000年种植悠久历史的要数湖北省的利川市,自古以来被世人称为是中国“黄连之乡”,利川所产的黄连形如鸡爪,即有“利川黄连”之称,品质药用为全国最优,它别名又叫南岸味连,属于黄连中的名贵品种。

利川黄连形如鸡爪,根茎集聚成簇,黄肥坚实,早在唐代就列为贡品。1985年,利川被湖北省计委列为全省黄连基地县,并被国家有关部门指定为全国黄连生产基地。

利川位于鄂西南隅,属于云贵高原东北延续部分,为大巴山系余脉,武陵山系西北部,面积为4602平方公里。全市平均海拔1100米,最高点位于东北部的寒池,海拔2415米,最低点位于西南部长顺郁江出境处,海拔315米。利川地处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与同纬度平原相比,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低山四季分明、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高山春迟秋早,湿润多雨,冬长夏短。年均气温8-12℃,年日照时数1278小时,年降雨量1500毫米,无霜期190天。

利川市为黄连生产作了大量艰苦、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工作,使利川成为全国黄连栽培新技术的原创地,全国黄连产地生态保护的示范地,中国“南岸味连”的正宗原产地。

《中国名乡大全》中记载,利川盛产的“鸡爪黄连”,出口日本和欧美等国。在2009年底由农业部信息中心举办的首届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论坛上,“利川黄连”的品牌价值被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评估为5.99亿元,在中国品牌农产品百强排名中位居第89位。利川适宜种植黄连的地方很多,但最适宜的还是建南镇、谋道镇、汪营镇、忠路镇、凉雾乡、福宝山生态开发区等地海拔在1200米至1800米之间的高山地区。到2008年底,利川市共有黄连留存面积9.8万亩,占全国总面积的54%,黄连产业总收入达2.7亿元。

利川现有15个乡镇中有14个乡镇出产黄连。主要生产基地有:建南、汪营、谋道、忠路及福宝山5个乡镇和开发区,涉及有110个村、970个村民小组、3万多农户种植黄连。2009年利川黄连产业总收入4亿元,其中连农收入2.3亿元,销售企业1亿元,加工企业0.7亿元。其中,利川香连药业有限公司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以黄连为原料药,进行中成药加工,2004年通过国家“GMP”认证,其加工生产的“香连片”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和国家应急储备药品。利川市清江黄连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黄连种植为主,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中药材专业公司,公司现有基地总面积4000余亩,其中黄连留存面积1500亩,产品以统连、枝连、黄连饮片为主,销往武汉、亳州及安国等地的药材市场及药材加工企业。

目前利川市黄连留存面积约5万亩。通过推广黄连之圣徐锦堂教授的“生态节能黄连栽培技术”后,从2001年以来每年以新栽培l万亩面积增长,预计到2010年留存面积将达到10万亩,每年产量超过4000吨,产值超过2亿元,药农增收1.2亿元左右。

地域范围

利川黄连形似鸡爪,称鸡爪黄连,又称南岸味连,是黄连中的名贵品种。利川黄连在当地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北京同仁堂即以利川黄连为原料。1976年,利川被定为全国黄连基地。

特定品质

目前,利川黄连基地年留存面积4万亩,产量1400吨,质量居全国第一位,年产量仅次于重庆石柱,居全国第二位。以此为原料生产的中药片“黄莲片”,治疗肠炎痢疾功效独特。

文化典故

《利川县志·卷之七·物产篇》记载:“黄连,邑产甚多,似鸡腿者良。”说明明朝土司制度时期利川黄连已广有栽培,且有鉴别良莠的标准。其实,从唐至清代,黄连一直是利川重要的土产,并用作贡品。清朝以后,黄连种植面积逐渐增加。

六. 湖北省 恩施州 鹤峰县 鹤峰茶

鹤峰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鹤峰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在2004年底公布的第三批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名单中,鹤峰县荣膺“中国茶叶之乡”称号。

鹤峰县有茶园10.8万亩,去年茶叶总产量近6500吨,总产值1.45亿元,出口创汇380万美元,直接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5000万元,茶叶已成为该县农民致富的第一大支柱产业。该县在茶叶生产过程中,重点推广应用了机剪机采、无性系良种、名优茶加工及无公害生产等新型适用技术,10.8万亩茶园中有9.5万亩通过了中国有机茶开发与发展中心的认证。

茶叶产业是鹤峰县的第一名片、特色产业培植的第一重点、农民增收的第一财源。该县聚合众力构建“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检测、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管、企业有龙头”的茶叶产业格局,截至目前,全县茶园面积已达25万亩,茶叶年产值过5亿元,茶农直接现金收入2.6亿元。如今,鹤峰绿茶、白茶、黑茶、宜红茶等品牌不仅在国内市场吃香,而且畅销国际市场。

地域范围

鹤峰茶产于湖北省鹤峰县走马镇、铁炉乡、五里乡、燕子乡、中营乡、下坪乡、邬阳乡、太平乡、容美镇等9个乡镇。鹤峰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武陵山脉腹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09°45′-110°38′,北纬29°38′-30°14′。东毗湖北省五峰县和湖南省石门县,南邻湖南省桑植县,西依湖北省来凤县、宣恩县,西北与湖北省恩施市相连,北同湖北省建始县、巴东县接壤,境内东西长约85公里,南北宽约67公里,国土总面积2892平方公里。茶叶总生产面积8800公顷,总产量10422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鹤峰县土壤种类较多,红壤、黄棕壤,山地黄棕壤、石灰岩土、潮土、紫色土、水稻土等7个土类,15个亚类,44个土属,1469土种,201个变种,总面积432.95万亩;全县土壤中性偏酸;普遍缺氮,严重缺锌,有机质含量丰富,部分土壤物理性不良;鹤峰县地貌由低山、二高山、高山三种立体地貌类型组成,整个地势均由平地、缓坡地和陡坡地组成,夹有河谷平坝,四周高山环绕的形势。

(2)水文情况:鹤峰县地域辽阔,河沟纵横,有溇水河、咸盈河、林溪河、王家河、白泉河、江坪河六大流域构成。其中主要河流溇水河,发源于西北部的云雾山脉,山坡谷,向东南逶迤奔去,在江口出境进入湖南桑植县,

流程全长147.5公里,干流落差1455米。全年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为1430mm。

鹤峰县是湖北省乃至全国有名的山区水能发电县。境内无大型工厂,无“三废”排放和空气污染,也没有重金属污染历史,根据环境监测部门监测,鹤峰县境内地表水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Ⅱ类水质标准;水质感观良好,无色、无臭、无味、透明,pH值4.5-7.5之间,砷≤0.05,镉≤0.005,铅≤0.05等有关指标符合我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饮用水质准则。

(3)气候情况:鹤峰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均温10-15℃,昼夜温差明显;年均空气相对温度76%,年日照时数1960小时,无霜期249天;全县各地年降水量差别不大,年均降雨量1710mm,降水集中在4-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90%,其季节分布是3-5月平均降雨量为466mm,占31%,6-8月平均降雨量为380mm,占25%,9-11月平均降雨量为320mm,占21%,12-2月平均降雨量为250mm,占16%。

(4)人文历史情况:从晋朝至今,鹤峰人民一直有生产、食用茶叶的习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西晋时的《荆州土地记》记载:“武陵七县通产茶”。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中亦云:“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又说:“山南以峡州上”,鹤峰位于武陵山区腹地,处于“巴山峡川”其间。由此说来,鹤峰是茶叶发源地之一,且茶叶品质上乘。公元1704年,清代文学家、诗人、戏剧家、旅行家、社会学家顾彩受戏剧家孔尚任之托和

容美土司田舜年盛情相邀,在容美土司游历5个多月,结诗成集《容美纪游》载:“……诸山产茶,利最薄,统名峒茶,上品者每斤钱一贯,中品者楚省之所通用,亦日‘湘潭茶’,故茶客往来无虚日。”

公元1867年,鹤峰第一任知州毛峻德在第一部《县志》里记述:“容美贡茗,遍布生植,惟州署后数株所产最佳……味极清腴,取泉水烹服,驱火除瘴,清心散气,去胀止烦,并解一切杂症。”

由此可鉴,我县栽培利用茶叶的历史渊源可究。鹤峰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茶叶生产,一直把茶叶生产作为鹤峰县的主导产业,先后出台了《鹤峰县茶叶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决定》等政策,使茶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栽培模式不断优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销售渠道不断拓宽,茶叶生产已成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鹤峰茶多次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002年国家农业部把鹤峰列为全国无公害茶叶基地县,2004年国家农业部把鹤峰列为全国无公害茶叶出口示范县。2004年国家林业局授予鹤峰为中国茶叶之乡。2002年以来鹤峰茶先后有8家企业获得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鹤峰县已发展成为鄂西南最大的茶叶集散地。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鹤峰茶基地位于走马镇、铁炉乡、五里乡、燕子乡、中营乡、下坪乡、邬阳乡、太平乡、容美镇等9个乡镇。产地环境质量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NY/T391-2000)的要求。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选择适合本地环境条件的福鼎大白、槠叶齐、福云六号、龙井43及鹤苔早等大叶形良种;符合DB42/111-2002茶树无性系良种苗木。

(3)生产过程管理:鹤峰茶生产过程必须执行《鹤峰县茶叶生产技术规程》(DB422828/T001-2005)。为了保证鹤峰茶的品质特色,尤其要注意以下环节:①茶园肥培管理:茶园冬季增施有机肥,有机肥主要以经过腐熟的土杂肥、饼肥、栏肥等为主,施肥结合中耕松土和深耕松土时进行。②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方法。一是可采用每50亩面积挂一盏频振式杀虫灯杀灭蛾类,降低害虫危害指数;二是可根据害虫种类,选用绿色食品许可使用的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也可用雷公藤、除虫菊等经济有效、无残留的土农药。农药使用必须符合NY/T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的规定:茶树蓬面每平方米达到10-15个标准芽时为开采适期。茶叶采摘要选择在天气晴朗的早上,鲜叶要用竹制器具盛装,使用专用车辆及时运输符合绿色食品加工条件的加工厂加工,加工人员要经过鹤峰茶生产技术培训,持证上岗,原料进入车间后要实行人工拣除其中的杂质,按照分级标准进行分级摊青、杀青、揉捻、烘青、整形、提毫、烘干。鹤峰茶产品加工必须符合DB422828/T002-2005鹤峰茶叶加工技术规程。

(5)生产记录要求:鹤峰茶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必须准确、清晰、工整、完全。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外形条索紧细圆直,色泽翠绿、显毫,为茶种上品。

(2)内在品质指标:鹤峰茶内质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嫩绿匀亮,内含物丰富,耐冲泡,口感好,新鲜感强,100克干品含粗纤维≤16g,灰分≤6.0g。卫生指标、农药残留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3)安全要求:鹤峰茶执行《绿色食品茶叶》NY/T288-2002。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分级:鹤峰茶按照《鹤峰茶》地方标准分为鹤峰茶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共4个等级。

(2)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农产品地理标志(鹤峰茶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和标注形式)。

(3)贮藏、运输:执行《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T1056-2006)。

七. 湖北省 恩施州 咸丰 泡粑

泡粑,用糯米做的,吃起来松松软软的,香甜可口。泡粑的特点确有它与众不同的地方:一是色如凝脂,二是口感舒适,回味清甜,三是个小而薄,一般只蘸碟大小,中间最泡处也只有两三厘米厚,四是经济实惠。因此,适宜于老年、幼童、青年妇女以及病人吃。由于以上特点,所以能占领市场,在贵阳人的心目中,产生较好的影响。丹棱的泡粑很有名,里面放有油渣,香的很。5毛一个。早上用微波打一下或者蒸来吃,就解决早餐问题了。

原料

大米350、鸡蛋1个、酵浆粉25克、黄豆15克、糯米150克、白糖100克、熟猪油50克

制作

一、将大米、黄豆淘洗净,用清水泡6小时,沥干后加适量清水磨成豆米浆,越细越好。

二、糯米淘洗净,清水泡6小时,蒸熟后放入豆米浆内,泡3小时,用手捏散,加入酵浆粉搅匀,待其发酵后,磕入鸡蛋,加白糖、溶化的热猪油,搅拌均匀,其浓度以瓢能搅动而不挡瓢为宜。

三、蒸笼内放直径7厘米、高0。8厘米的竹圈若干个,圈内用细白布铺垫,将米浆分别舀入圈内,上沸水锅蒸约30分钟至熟即成。

特色

色泽淡黄,香甜爽口。

八. 湖北省 恩施州 巴东县 魔芋鸭

1、将水魔芋切成5厘米长、1.3厘米宽的条,与茶叶(装布袋中)一道放在沸水里氽两次,让茶叶把可能留在水魔芋中的杂味吸去。

2、将嫩肥鸭治净,取其净肉,切成同魔芋条相同的鸭条,入油锅炒至呈浅黄色时取出。

3、炒锅烧热,先下花椒粒和豆瓣酱,炒出香味,加肉汤煮沸,捞出花椒与豆瓣渣,再加绍酒、用盐、酱油、味精、嫩姜、胡椒粉、鸭条、魔芋条、蒜片,烧至汁浓鸭酥时,加青蒜苗段、味精,用湿淀粉勾薄芡推匀即成。

九. 湖北省 恩施州 来凤县 生姜炒腊肉

制作工艺简单,食材以腊肉和本地生姜为主。成品色泽鲜美,原滋原味。脆又香的味道,配合腊肉独特的香味,味美可口,也是土家传统菜之一。
恩施有什么可带走的土特产恩施十大特产是哪些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