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中秋特产 苏州有什么特产适合中秋送礼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9-10 13:30:34

一. 江苏省 苏州市 常熟 梅南水芹

芹菜,因喜生长在江湖陂泽,故又称水芹。梅李镇有个远近闻名的芹菜专业村——梅南村,早在70年代初,这里的农民就种起了芹菜,当时还远销苏州等周边地区。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后,梅南的村民重操旧业,种植水芹的人家越来越多,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2005年全村芹菜种植面积达200多亩,目前已扩大到300多亩,全村40%的农民以种植芹菜为主。据统计,正常情况下每亩芹菜地的收入可达1万元。

都说水芹是苦水里泡出来的,勤劳的梅南人在那短短的6个多月的时间内,匀苗、除草、施肥……一刻都不闲着。那绿意葱翠的水芹,在他们心里,不仅是致富的希望,更是汗水与心血的凝结。

二. 江苏省 苏州市 吴江 七都鳗鲡

地濒太湖的七都盛产鳗鲡,其野生者被称为"太湖人参"。

鳗鲡,身体细长如蛇,最长者可达1米有余,前端圆柱形,自1后渐侧扁,尾部细小,背部呈灰黑色,腹部为灰白色或浅黄色。

鳗鲡原产于海中,溯游到淡水里长大,后回到海中产卵。每年春季,大批幼鳗成群结队自大海进入江河口。雄鳗通常就在江河口成长,而雌鳗则逆水上溯进入江河的干、支流和与江河相通的湖泊,有的甚至跋涉数千公里到达江河的上游。它们在江河湖泊中生长、发育,昼伏夜出,喜欢弱光、穴居,具有很强的溯水能力,其潜逃能力也很强。

鳗鲡常在夜间捕食,所食有小鱼、蟹、虾、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也食动物1尸体,在它的食物中还能发现高等植物的碎屑。它的摄食强度及生长速度随水温升高而增强,一般以春、夏两季为最强。

鳗鱼生性好斗,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渔民们出海捕鳗鱼,可回到岸边时鳗鱼几乎都死光了。但是有一个渔民,他的船和船上的各种捕鱼装备以及盛鱼的船舱与别人没有什么不同,可他的鳗鱼每次回来都是活蹦乱跳的。因此,他的鳗鱼卖的价钱要高过别人许多。没过几年,这个渔民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富翁。这个人一直保守着这一秘密,直到身染重病不能出海捕鱼了,才告诉了他的儿子。原来,他在装鳗鱼的船舱里,放进一些鲶鱼。鳗鱼和鲶鱼生性好咬好斗,为了对付鲶鱼的攻击,鳗鱼也1竭力反击。在战斗的状态中,鳗鱼求生的本能被充分调动起来,所以就活了下来。而没有放进鲶鱼的鳗鱼,之所以死去,是因为它们知道被捕住了,等待它们的只有死路一条,生的希望破灭了,所以在船舱里过不了多久就死掉了。渔民最后忠告他的儿子,要勇于挑战,只有在挑战中,生命才会充满生机和希望。

鳗鲡肉质细嫩,含有丰富的脂肪,肉和肝的维生素A含量特别高,具有相当高的营养价值。鳗鲡的吃法有清蒸鳗鲡、红烧鳗鲡,还有鳗鲡百叶包等。另外,鳗鲡的肉、骨、血、鳔等均可入药,其肉性味甘、平,有滋补强壮之效,李时珍认为:"鳗鲡所主诸病,其功专在杀虫去风"。入药对治疗肺结核经久不愈而造成的身体虚弱、结核发热、赤白带下、风湿、骨痛、体虚等症均有一定功效。

三. 江苏省 苏州市 姑苏区 苏州金丝蜜枣

选用果大核小、肉质肥厚而疏松的吴县洞庭东山鲜枣,经拣选、划纹、水洗、糖煮、冷却、干燥、整形二次干燥、蜜制等9道工序制成。所用鲜枣必须熟度一致(约八成熟),大小均匀;每只鲜枣上划纹50-70道,加糖煮60分钟后冷却,经24小时干燥,取出压扁、整形;第二次干燥12小时,待枣皮略微有糖霜析出即成。 特点:含糖量70%左右,外形扁圆,枣身干爽,遍布干丝,光泽油亮半透明,食之疏松,原果味浓郁。

四. 江苏省 苏州市 吴江 闽饼

闵饼又名头饼,是苏州同里闵家湾“本堂斋” ,颇负盛名的传统糕点,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其制作仅闵氏一家,世传其业,故称“闵饼”。闵饼原是江南农家自制的普通小吃食品,距今至少有五百多年历史。同里闵饼的配料与制作方法有独到之处,其色黛青墨绿,光亮 细洁,入品清香,嚼之甜而不腻。购之半月多,风味依然不变。

制作闽饼时先将闵草(学名苎麻,又名天青地白草)用石灰先打成汁,然后和糯米粉揉搓做成皮,配以豆沙、桃仁、松仁、糖猪油丁为馅芯,做成月饼状,蒸煮而成。闵草性味甘寒无毒,含有咖啡鞣酸、胡萝卜素、蛋白质、糖类等多种成份,有清热解毒、消炎止血及安胎等药用价值。闵饼用“闵饼草”揉入米粉作皮,以豆沙、胡桃肉作馅,蒸制而成,是青团的一种,色泽黛青,光亮细结,入口油而不腻,清香滑糯,具有独特的江南农家风味。清代,闵饼曾被列为朝廷贡品,选送给慈禧太后品尝。明代画家沈周曾赋诗一首赞美曰:“香剂圆从范,青膏软出蒸。女工虚郑缟,士宴夺唐绫。”民国初年,闵氏在上海创建“大富贵闵饼公司”,产品远销海内外。

五. 江苏省 苏州市 吴江 吴江大米

吴江大米--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六. 江苏省 苏州市 常熟 蕈油面

松树蕈油面,这种面是常熟的一个传统的特色面点,有“素中之王”之称,兴福蕈油面在常熟是出了名的。蕈,是一种野生菌,而松树蕈则是常熟虞山的一种。它生长在松树的根部,并不是每个季节都有,它的主要生长期是春秋两季,那个时候的蕈又嫩又鲜,可是新鲜采下来的蕈里有很多小虫子,先撕去表层膜衣、洗干净后必须用盐水浸泡三四个小时,然后才能下锅用素油熬。这个素油也不能随便用,加工蕈油时一定要用纯正的农家菜油。基本的步骤就是先将生姜块拍松后投入菜油,等油锅烧到冒青烟时,锅离火口,慢慢放入八角、丁香等佐料,接着再将蕈放入油锅中爆透,再移旺火加酱油、盐、糖等,烧至水分挥发即成。用蕈油作为面“浇头”的蕈油面,香气扑鼻,鲜美异常,非一般蘑菇可比。



蕈油面,最早只是常熟兴福寺和尚食用的一道素食,后来得到了食客们的青睐。1947年10月19日,宋庆龄、宋美龄姐妹畅游罢兴福寺,在寺外林中野餐,一碗兴福蕈油面端上桌,清香扑鼻,色泽诱人,宋氏姐妹品尝后觉得名不虚传,更是赞不绝口,连声道:“好、好、好,想不到小地方有这么好吃的菜和面”。

七.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苏州塘藕

老苏州几乎都知道,荷花荡、黄天荡以东、以南的娄葑、斜塘、车坊、郭巷等地,层层叠叠长满了塘藕等水生作物,是苏州塘藕的著名产区。每到盛夏,塘藕的地下茎上萌出一朵朵荷花,香飘十里,出淤泥而不染,引得城里人争相赏玩。孩子们溪头卧剥莲子,也是入画一景。初秋时节,白嫩嫩的藕被挖出来满城叫卖,于是,人们的餐桌上就多了糖醋藕片、炒藕丝、藕粉圆子、桂花糖藕等美食。

研究水生蔬菜20多年的高级农艺师鲍忠洲介绍,苏州种藕的历史非常早,据说当年吴王夫差就曾在灵岩山上修建玩花池,在里面种藕栽荷讨好西施。到了唐朝,苏州的藕就因品质优良而被作为贡品,进贡给皇室享用。这些贡藕不但白嫩、甜脆,而且吃完后没有渣。

八. 江苏省 苏州 吴江 太湖绿洲葡萄

太湖绿洲葡萄

苏州市吴江区农业委员会太湖绿洲葡萄吴江市太湖绿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九. 江苏省 苏州市 姑苏区 橙糕

苏州太湖的东、西山盛产橙子,每年农历九十月间,洞庭东、西山的橙子成熟不久,橙糕就上市了。橙糕色如新橙,灿烂如金,味道甜中带酸,食时满嘴芳香,口颊生津;橙糕还有醒酒的功效。

十. 江苏省 苏州市 吴江 箬塌鱼

东太湖地区有一种鱼,只生米爿,扁塌塌,形象活象粽箬(裹粽子用的箬叶),大家叫它“箬塌鱼”。这鱼为啥生得这样怪呢?其中有段孝子的故事。

传说在很久以前,东太湖边有线两个,娘种菜,儿樵柴,相依为命,苦度光阴。一年冬天,老娘突然病倒了,病势一天比一天厉害,儿子急得心都要碎啦。家里无钱,儿子只得瞒着娘,把贴身皮背褡送进当铺,用当回的碎银请医赎药。医生搭过脉以后,说:“0的病,是常受饥饿引起的虚症,只要好好调理,定能转安。”接着就提笔开了张药方,又补充道:“此方需用一条活鲤鱼,先煎药汤,后以药汤烧鱼汤服用便可。”

那时,正值隆冬季节,冰天雪地,河面全封冻了,哪里来活鲤鱼呢?儿子沿着河岸走来走去,实在想不出办法,一咬牙,脱光衣裳,就躺到河面的冰块上。顿时,全身冻得象筛糠,嘴唇发紫,四肢僵硬,话也说不出来了。他想:只要能治好娘的病,冻死也甘心!儿子的一片孝心终于感动了东海龙王,东海龙王立即差虾兵蟹将取来一条鲜蹦活跳的大鲤鱼,在儿了用体温熔出冰窟的当口,从洞口厾了上去。

儿子提了大鲤鱼,高高兴兴地回到家里,一剖为二,半条煎药熬汤,半条鲜血淋淋,用纸贴紧,挂在梁上。娘吃了鱼汤,病真的好啦,说:“儿啊,难得你有这样一片孝心,天寒地冻才有这大鲤鱼,如今娘的病全好了,剩下的半条,你快放回河里去吧。”儿子听了娘的话,点头答应:“娘说得对,我这就去放生。”

半条鲤鱼放回了河里,说来真怪,沾水就活啦!它眨眨瞍,氓扇尾巴,游进了鱼群,从此,这一半就添了一种象粽箬的怪鱼,人们照它的形状取了个名字,叫“箬塌鱼”。

苏州时令特产12月份苏州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