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特产捞饼 潮阳特色零食推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9-21 09:27:57

一. 广东省 汕头 潮阳 贵屿油饼

清康熙年间,贵屿乡民薛源合创制。薛家饼选用优质面粉、新鲜猪油、湘浙一级黑芝麻,经精工制作而。有皮薄脆嫩,松软香甜,不留肉渣、糖渣等特点。早在道光年间就以细料精调、无腥不腻而备受称赞,名扬潮州。民国斯间,曾远销东南亚,为海外化侨和港澳同胞所喜爱。( 潮阳)

二. 广东省 汕头 潮阳 紫菜鱼卷

紫菜鱼卷

主料:日本紫菜2张(约20厘米*20厘米),鲮鱼胶4两(约160克),洋火腿7(约28克),西芹1条。

配料:调味料:盐1/2茶匙,胡椒粉少许,生抽1汤匙,生粉1茶匙。

做法:1、将调味料放入鲮鱼胶里顺一方向拌匀。2、压平咸蛋黄切丝,西芹去老筋切成长细条,火腿切丝。3、将紫菜平放在案板上,均匀涂上鱼胶。4、把西芹条、火腿丝放在近至一端,然后用竹帘卷成条状。5、除去竹帘,把紫菜卷底部涂上少许油放在碟中,隔水蒸约5分钟,取出待凉切片便成。

备注心得:利用“竹帘”卷的目的是使紫菜借竹帘的弧度变化而卷得均匀结实,而且避免紫菜因用手碰触而受损。紫菜涂上一层油可避免粘碟,此外,要晾凉才可切片,否则肉料会容易散开。

三. 广东省 汕头 潮阳 潮阳姜薯

潮阳姜薯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姜薯为潮阳,以棉北后溪一带出产的最为著名。姜薯体白如雪,口感爽脆,可制成薯片汤、焖薯块、五果薯泥等甜品,是潮阳人逢年过节的吉祥食品,也用以平时招待客人。( 潮阳)

潮汕人特别是潮阳人喜欢吃姜薯。除夕围炉,几道菜中往往就有一道是甜姜薯。大年初一,亲朋登门拜年,主人便会煮一碗姜薯片汤招待。按照潮阳民间习俗,客人可以辞却别的款待,唯独这碗姜薯汤非吃不可。因为它表示主人对来客的敬重。过去,新娘过门第二天早晨,也要吃一碗家婆或小姑特意为她制作的甜薯汤。姜薯汤,在潮汕人的心目中,不只是一般的食品,它象征着甜蜜、美满,也象征着吉祥和幸福。

在潮阳无论哪个家庭,春节前夕备办年货,姜薯同生柑一样都是必不可少的。春节前几天,人们纷纷从市场上拎回一篓篓姜薯。

潮阳人喜欢吃姜薯。除夕围炉,几道莱中往往就有一道是甜姜薯。大年初一,亲朋登门拜年,主人便会煮一碗姜薯片汤招待。按照潮阳民间习俗,客人可以辞却别的款待,唯独这碗姜薯汤非吃不可,因为它表示主人对来客的敬重。过去,新娘过门第二天早晨,也要吃一碗家婆或小姑特意为她制作的甜姜薯汤。姜薯汤,在潮阳人的心目中,不只是一般的食品,它象征着甜蜜、美满、吉祥、幸福。

潮阳人吃姜薯,是很有讲究的。有削成薄片,放到沸水里稍煮片刻而成的薯片汤,汤里的薯片微微卷曲,吃起来清香爽滑;有切成薯块,加白糖和猪油用文火慢煮而成的焖姜薯,吃起来甜润可口;有把姜薯蚊熟后捣成泥,拌上糖,做成桃、杏、柿等五种果品的形状,随时蒸热吃。这种姜薯五果,用于喜宴,往往是宾客们交口称赞的一道佳莱。

据说,过去只有惠来和潮阳的部分滨海地区出产姜薯。姜薯虽属薯类,身价却不低。有些前来探亲的华侨、港澳同胞要回归故里,千里迢迢,也要带上一篓姜薯,好让海外乡亲尝尝。有些离乡多年的侨胞,一回到祖居地,就渴望吃上一碗薯汤,以体会那浓浓的乡情。

四. 广东省 汕头 潮阳 桑田膏蟹

河溪镇桑田一带养殖膏蟹已有300多年历史,膏蟹每只可达0.5公斤,膏多肉肥,味美爽口,营养丰富,是宴席佳肴,远销海内外。( 潮阳)

五. 广东省 汕头 潮阳 竹笙鱼盒

竹笙鱼盒

用料:
    鱼肉300克,瘦肉150克,虾肉100克,湿香菇10克,芹菜10克,方鱼末10克,鸡蛋1个,湿竹笙30克,上汤500克,味精8克,精盐8克,胡椒粉0.1克,麻油2克。

制法:
    (1)先将鱼肉切成厚片,再用刀在厚鱼片的中间片开(鱼片的一边要相连勿断)。
    (2)将瘦肉和虾肉用刀剁成茸,和入味精,精盐、胡椒粉、麻油各一半,再把香菇切碎,芹菜末,方鱼末,蛋白投入搅匀成馅,逐件酿入鱼片中,摆在盘里放进蒸笼约炊8分钟便熟。
    (3)把竹笙改段,用上汤先用慢火滚五分钟,然后捞起,放入大碗,再把已炊熟的鱼盒排在竹笙上面,再将上汤煮滚调用味精、精盐、胡椒粉、麻油、灌进碗里即成。

特点:
    汤水清鲜,肉质鲜嫩。


六. 广东省 汕头 潮阳 棉城鲎粿

传统小食。棉城为潮阳市的城区。先民以本地农副甘薯粉,和以大米及海鲎的肉和汁为主料制作而成
制法是将大米煮成稀粥冷却,加入薯粉,鲎肉和汁,搅匀粘合,盛入蟠桃型的陶模内,再放上鲜虾和猪肉碎,蒸熟后脱去粿模,放进花生油或猪油锅里,用文火浸炸至外表呈浅金黄色即成。吃时再蘸以辣椒酱掺酱油的酱料。其特点是外皮酥脆,内里热透嫩滑,并具鲜、辣、香、咸
鲎粿是粉粿中的精品,早在康熙年间(1662-1722年)就用以奉客。近代以来馅料更为讲究,有的加上香菇、鲽脯、花生一起调制,气味更香甜可口。回乡华侨、港澳乡亲常专点品尝。( 潮阳)

七. 广东省 汕头 潮阳 油泡螺球

油泡螺球

用料:
    角螺2500克,方鱼末10克,蒜泥50克,红辣椒0.5克,味精3克,鱼露7.5克,胡椒粉0.5克,芝麻油1克,绍酒10克,湿淀粉20克,上汤35克,生油800克(耗100克)。

制法:
    (1)将角螺敲破外壳,取出螺肉,洗去污物和内脏,去掉螺厣和头部硬肉,每只切成两片,在肉面上横刀放慢纹后,冲洗干净,用洁净毛巾吸干水分,然后用湿淀粉10克拌匀。红辣椒切成细粒。
    (2)用中火烧热炒鼎,下猪750克,烧至五成热,放入螺片溜过油约1分钟至熟成螺球,倒入笊篱去油。炒锅放回炉上,把螺球倒入,烹绍酒,并迅速用芡汁勾芡,炒匀上盘即成。

特点:
    此菜肉质鲜爽,有浓郁的蒜香味。

八. 广东省 汕头 潮阳 上坑姜薯

上坑姜薯

河溪上坑所产姜薯是潮阳特有而闻名国内外的优稀名蔬。姜薯对地土要求严格,整地费工,故种者甚罕。上坑只有坑尾、顶乡、坑仔等坑廊田最宜种植,上坑姜薯状似淮山而略小,品种以“长蒂”为上乘,皮薄肉白,粉多且有粘性。刨片煮甜汤,卷曲酥脆,滑润清爽;切块甜炊,清甘可口,风味独特;碾成薯泥,做成甜五果,是喜庆宴席上常见之佳品。潮人喜食姜薯,且有除夕“围炉”和正月初一吃甜姜薯、初一至元宵以姜薯汤款客的民俗。回乡探亲的华侨、外籍潮人和港澳同胞都喜欢带姜薯回旅居地,让亲友品尝,以唤起游子眷恋故土的乡思。

九. 广东省 汕头 潮阳 谷饶狮头油甘

油甘是大战科珠下属热带落叶小乔木果树。我市果蔬志记载:“清朝雍正四年(1726年)该村(谷饶乌窖)村民于寨后山发现野生油甘变异植株,经嫁接繁育形成独特品种--乌窖狮头油甘……”狮头油甘秋分后收获,果皮青白光亮,呈半透明,鲜艳美观,因其果粒大,扁圆像狮头而得名。肉厚核细,质脆化渣,味甘微酸,尝后余甘无穷。鲜果富含维生素A、B、C,其中每100克果肉含维生素C为500-1800豪克,是柑桔含量的30-50倍。主供鲜食,又可作佐餐小菜,还可加工成高级蜜饯,是馈赠亲友佳品。鲜品盐渍、风味特异,具有生津止渴、润肺化痰、清热解毒、消风去积、减少胆固醇和降低血压等疗效
除果实外,树根、树皮、树叶都可入药。油甘适应性广,耐旱耐瘠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根系发达,生命力强,入土布广。狮头油甘栽培历史已久,由于粗生,缺乏系统选育,品种杂乱。目前应该从优良品标上采集接穗,连片进行高接换种。掌握在芽眼饱满而未萌发的春分时嫁接。清杂垦复、除草扩台,排除积水,重视花前肥和壮果肥施用,环状剥皮提高产量,及时防治病虫害等措施,尽快把狮头油甘的名优发展起来,香港流传着“潮阳乌窖油甘顶呱呱”足以说明狮头油甘的名望,但是现在确实欲求而不得啊!( 潮阳)

十. 广东省 汕头 潮阳 鲎馃

棉城为潮阳市的城区。先民以本地农副甘薯粉,和以大米及海鲎的肉和汁为主料制作而成。制法是将大米煮成稀粥冷却,加入薯粉,鲎肉和汁,搅匀粘合,盛入蟠桃型的陶模内,再放上鲜虾和猪肉碎,蒸熟后脱去馃模,放进生油或猪油锅里,用隔水浸炸方法炸至外表呈浅金黄色即成。吃时再蘸以辣椒酱掺酱油的酱料。其特点是外皮酥脆,内里热透嫩滑,并具鲜、辣、香、咸。鲎馃是粉馃中的精品,早在清康熙年间(1662~1722)就用以奉客。近代以来馅料更为讲究,有的加上香菇、鲽脯、花生一起调制,气味更香甜可口。回乡华侨、港澳同胞常专点品尝。

广东潮阳零食特产潮阳和平特产饼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