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金城江区特产 河池金城江有什么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0-02 21:05:55

一. 广西 河池 南丹 南丹红阳猕猴桃

南丹红阳猕猴桃是近年南丹县引种成功的新兴高端水果品种。该品种果实美,口感好,营养价值高,鲜果横剖面沿果心有紫红色线条呈放射状分布,似太阳光芒四射,色彩鲜美,故称“红阳猕猴桃”。

红阳猕猴桃果型中大、果实短圆柱形,整齐,平均单果重100g,最大可达150g;肉质细嫩,果心小,含糖高(含糖18.5%),糖酸比为27:1,口感鲜美,香味如蜜,风气浓(馥香型)。每100g果肉含维生素C350mg,是苹果的100倍,因而有“维C之王”的美称;鲜果富含稀有天然维生素E和17种游离氨基酸及多种矿物质成分,既具有抗癌保健功能,又独具抗衰老、排毒养颜功效,有“红色软黄金”之称,被誉为“绿色美容果品”。

南丹红阳猕猴桃熟期早,较耐贮藏,商品价值高,果品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上市,属特早熟猕猴桃品种,常温下可贮藏15~20天,在0~1℃的冷库中贮藏4~5个月风味如初。

红阳猕猴桃为野生资源选育,红色鲜艳果肉的遗传性状十分稳定,抗病虫害能力强,是生产无公害出口型高档水果的优良品种。红阳猕猴桃抗逆性强,投产早,丰产稳产性好,产量高,每亩110株,中等栽培条件,嫁接苗定植后第二年有50%植株开花结果,第四年以后可进入盛产期,产量1500~2000kg/亩,产量值25000~30000元/亩。

信息来源:广西农业总汇

二. 甘肃省 兰州 皋兰县 金城白塔

    兰州古称"金城",白塔是屹立于兰州北山的一座七级八面的塔式建筑,南临黄河;雄伟的中山铁桥横跨黄河南北,蔚为壮观。兰州厨师精心构思、创作的冷荤拼盘"金城白塔",即巧妙地反映了这一雄伟奇特的兰州景色。 金城白塔的制作方法是:切开午餐肉,和白、黄虾糕,摆成梯级平台;将午餐肉、盐水猪肝和黄虾糕改刀摆为"铁桥";用午餐肉、黄虾糕、火腿、火灌肠制成塔座;将白虾糕调成"白塔"架于塔座上;再用蛋卷、肘花、鲍鱼、叉烧、盐水虾、海带丝等制成"草丛",并以萝卜花、香菜作叶、番茄围边即可。"金城白塔"造型逼真,色泽艳丽,口味多样,实为难得的饮食"工艺品"。( 兰州)

三. 广西 河池 环江县 宜北香猪

宜北香猪

环江宜北香猪产于环江县境内东北部特定地理区域,具有独特的特点:两月龄断乳猪即可制作烤、腊乳猪或白切食用,皮薄骨细,肉质细嫩,不滑不腻,味道芳香鲜美,深受人们喜爱。

环江香猪含有人体所需的氨基酸20种之多,含量均比普通猪多两位以上:如谷氨酸含量是普通猪的8倍,能使人聪明的卵磷脂含量是普通猪的4倍多,蛋白质含量17.82%,为普通猪之首;脂肪含量4.3%,比普通猪含量少4倍多,使其食之清甜浓香,味道可口,百食不厌,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可延益寿。

四. 广西 河池 环江县 环江香牛

环江香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环江菜牛以黄牛的犊牛育肥为主。育肥方法采用传统的舍养方法,不放牧、不劳役、单栏圈养,以各种青草、野生莎树叶、青麻叶及红薯藤、玉米杆、玉米芯、黄豆壳等配以精饲料玉米、小米、黄豆等饲育。环江菜牛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香猪、香牛、香鸭号称环江“三宝”。

环江香牛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了。环江香牛也叫“下南菜牛”。是毛南族群众用传统的方法对本地黄牛进行育肥而成的。菜牛是毛南山乡的,现在也是毛南族农户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不少村民靠养菜牛致了富,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幸福生活。

环江菜牛产于环江县内国家级喀斯特地貌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该牛一生以传统的栏圈养为主,不劳役,专门采食野生莎树叶和青麻叶等野生保健植物,其肉与常规牛肉不同,素有“三隔肉相间”之称,肉质细嫩甜脆,鲜美可口。

牛肉制品有环江香牛肉干等等。

环江菜牛主要分布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下塘、才门、玉环、景阳、希远一带,亦称毛南菜牛或下南菜牛,是以黄牛的犊牛育肥为主,育肥标准体重约200——300公斤,净肉率40——45%,育肥方法采用传统的舍养方法,不放牧、不劳役、单栏圈养,以各种青草、野生莎树叶、青麻叶及红薯藤、玉米杆、玉米芯、黄豆壳等配以精饲料玉米、小米、黄豆等饲育。至今已有500多年的饲养历史。

近年来,该县立足市场需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力度,实现了菜牛由 “零星饲养”逐步走向“规模养殖”的产业化发展,目前菜牛存栏量达16万余头。同时,该县积极转变发展模式,延长菜牛产业链,引进县内外一批畜牧产品加工企业鼎力加盟,大力发展菜牛特色品牌系列食品深加工,基本形成了饲养、饮食、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服务体系,使毛南菜牛特色产品畅销区内外,远销东南亚,“菜牛之乡”由此闻名遐迩。

经专家实地考察调研和论证审定,中国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及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授予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中国菜牛之乡”称号。

五. 广西 河池 金城江区 金城江竹鼠

竹鼠,学名竹老鼠,鼠,又称竹馏、芒狸、猪鼠,竹狸、竹根鼠、冬毛老鼠等,属哺乳纲啮齿目竹属。因主要吃竹而得名,野生物种十分珍贵。

外形特征

体鼹型,外形粗壮似鼢鼠。头部钝圆,吻较大,眼小,耳隐于毛被内。尾上均匀地被有长而细软稀毛,1可见皮肤。前足较细小,爪亦短,但强壮适于挖掘。第2与第3指爪几近相等。

头骨粗壮坚实,颧弓外扩,骨脊高起,肌肉发达;上门齿特别粗大,共有16颗牙齿。其中中华竹鼠体型粗壮,呈圆筒形。四肢短小,但粗壮而具爪,是运动器官和挖洞取食的工具。尾部短小,门齿粗大臼齿短小,具有啮齿目动物的特征。

竹鼠成体长约30~40厘米,个别种类,如大竹鼠的体长可达45厘米,体重2~4公斤;趾强爪尖;全身披长毛,但尾无毛或短而稀,较鼢鼠长;体色随年龄而不同,从深色到浅色,幼体的毛色比成体的毛色深。周身均为深灰黑色。成体身体背部毛色为棕灰色并长有百尖针毛,吻部及两侧的毛色略淡,身体的腹部毛被较为稀疏,色白而暗其间也杂有闪亮的细毛,透过毛被可看到粉红色的皮肤,个别个体的足背与尾部的毛色均为灰棕褐色。

竹鼠生长较快,6月龄体重可达2千克左右。野生竹鼠以吃竹根、节芒草、嫩竹、竹笋为主,人工驯养后能吃各种秸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5月龄,体重l.2kg以上开始性成熟,6个月龄后进行繁殖,一般年繁殖10只以上。

繁殖特点

母鼠与公鼠比例保持在2:1较好,可保证年繁殖3 — 4胎。竹鼠一年四季均可发情0,种鼠配种每次发情1-3天,每日1-2次。每胎产患1 -- 6只。

母鼠0怀孕后约60天产息,怀孕后应单独饲养,经常保持舍内清洁,有干燥细软的垫草。临产前6-7天,母鼠0露出,活动减少,行动迟缓。临产前,不时发出“咕--咕--”声,分娩时,仔鼠连同胎衣和胎盘一并产出。母鼠边产边把胎衣和胎盘吃掉,吃到最后咬断脐带,并敌净仔鼠身上的羊水。分娩时间2-4小时,最快也要1-2小时分娩完毕。此时可听到仔鼠“叽--叽--”的叫声。母分娩时避免观看和用手摸并保持环境安静。母鼠产仔12小时后,开始给仔鼠哺乳。

初生仔鼠体重仅10克左右,全身无毛。房舍温度保持8-27℃,夏季气温超过30℃又特别闷热时,要用电扇吹风和向池内淋水降温。冬季舍温不能低于5℃,最好保持在15 ℃左右。

仔鼠以30-35天断奶为宜。幼鼠(指离乳后3个月龄内的竹鼠)需投喂新鲜、易消化、富含营养成分的饲料。如胡萝卜、甘薯、竹笋、瓜皮等多汁饲料,以及玉米、麦麸、干馒头等精料。仔鼠4月龄后性成熟。

物种价值

竹鼠体内含粗蛋白质57.78%、粗脂肪20.54%、粗灰分17.36%、粗纤维0.84%、胆固醇0.05%,还富含磷、铁、钙、维生素E及氨基酸、甾类,其中赖氨酸、亮氨酸、蛋氨酸的含量比鸡鸭鹅、猪牛羊、鱼虾蟹有过之而无不及。竹鼠肉质细腻、鲜美可口,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属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野味,也是改善人们食物构成的一大补品。《本草纲目》:“竹鼠肉甘,平,无毒。补中益气,解毒”。

竹鼠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现代医学证明,竹鼠肉具有促进人体白血球和毛发生长,增强肝功能和防止血管硬化等功效,对抗衰老、延缓青春期有良好效果,是天然美容和强身佳品。竹鼠的胆、肝、心、脑、1、肾均可入药。中华竹鼠的油可治烫伤、烧伤等病。

竹鼠皮毛细软,毛绒丰足、色泽光润、板质良好,是制裘原料皮。中华竹鼠皮毛细软,底绒厚、是制裘衣、皮领、帽子的上等原料。尤其板皮是制上等皮革、鞋的好原料。竹鼠须是制作毛笔的高档原料。由于竹鼠集毛皮、肉、药、观赏于一身,因此在国内外市场上一直畅销不衰,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是出口创汇的高档商品。

六. 广西 河池 罗城 依饭奶酒

南北朝开始,仫佬族人民就开始用牛奶来酿酒,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仫佬族人民酿出来的奶酒,专供仫佬族人民特有的隆重的节日——依饭节招待亲友,故称依饭奶酒。长期以来,人们以得喝依饭奶酒为荣。

依饭奶酒以桂西北九万大山土生黄牛奶和野果为原料,采无污染山泉水,经百花草天然酝酿而成,绿色,纯天然,纯手工制作,富含人体需要的18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避免了酒精对胃粘膜的直接刺激,使饮用者在满足感受到喝酒乐趣的同时,又不至于因酒精的过分刺激而伤害到胃,达到饮酒促进建康的效果,酒色如牛奶,口感柔和,微甜,乳香飘逸,保健、养颜功效明显,是绿色、健康的上佳饮品。具有保健养颜作用酒精度:<=23%(V/V)包装:每瓶500ml香型:乳香广西第三届农产品交易暨农业项目洽谈会上,广西科技活动周上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依饭奶酒受到了与会客商的青睐。该酒口感好,包装古朴,富有民族特色,确实是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

食用方法

依饭奶酒可与多种饮品搭配混饮,或加冰块,或加冰水,或加热,趣味无穷。对爱美的丽人来说,依饭奶酒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健肤饮品,在酒基的刺激下,微微张开的毛细血管会同时从身体内部得到乳蛋白分子的补充,起到护肤养颜的作用。总之,奶酒对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健康要求,是一种既富营养,又不失儒雅交往之风范,同时又具现代时尚的高品质饮品。

七. 广西 河池 环江县 川山凉席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川山镇的“川山凉席”,被国家民委确定为民族工艺品之一,10多年前已享誉区内外。凉席表面光滑平整,组织致密,雅致大方,轻薄耐用,一般可使用10年以上。凉席可叠卷存放,展开后平整无皱,携带、使用方便。

产品保养

环江凉席不宜曝晒,以免变脆;垫竹席时要保持床板的平整,以免搁破。最好每天睡前睡后都用温开水 擦拭一遍,这样能使凉席提前泛红,从而更加凉爽。醒目提点:开空调过夜,以26℃为宜。睡凉席,一定要以薄毯遮盖腹部、肩部等部位,不要受凉,防止引发腹泻、感冒病甚至脊椎病及肩周炎。

历史传说

相传很早以前,当地有一个叫姚焕奎的人,他上山砍柴,忘记了带绳子,正在发愁无法捆柴的时候,看到对面山上有一片绵竹林,于是他去砍了一根绵竹,破成若干细蔑丝,扭成绳用以捆柴,这时他发现细篾丝柔软如麻,坚韧不断。从此,姚焕奎经常用绵竹捆柴或捆绑别的东西。后来,当地不少人知道了绵竹的这种用途,也去砍竹破篾扭绳使用。经过逐渐发展,人们又用它编织草鞋,竹篮等。

当地刘家世代祖传是竹匠,工艺远近文明,整个桃花江竹海都有刘家竹席的踪影。刘家的竹席,品质优良源于一次偶然的经历。原来,当时的制席工艺师傅都采用两到三年的竹子制席取其嫩、成本低易于成型的特点。一次京城客商来桃江采购,见当地的凉席质量好,一次就将当地几乎所有的凉席都买走了,制席师傅们销量好,当年都做的特别的多,以至竹林中两年的嫩竹子都采空了。刘家的祖先就将林中以前制作成本高、难成型的老竹取下制席。结果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批老竹制出来的席比以前的席更加清凉、耐用,而且具有更好的光泽,简直“妙不可言”。于是刘家这种只采用竹林里这种成年老竹制席的习惯就流传下来了,到如今刘春秋又将祖传的炮制竹片秘法加以改进,将竹片的湿度加以控制好,并且引进当前一流的凉席生产加工设备和技术,使其加工出来的凉席不发霉、不生虫、更耐用。

八. 广西 河池 宜州 红兰酒

红兰酒

红兰酒,源自于明朝末年刘三姐故乡宜州,至今已有三百年历史。本酒采用民间传统工艺,选用优质糯米为主料,佐以壮族人民称之为仙草的红兰草,制成后置于天然岩洞中,在冬暖夏凉的环境中醇化,窖存三年以上。酒体天然红色,晶莹馥郁、香甜醇和。清代诗人郑献甫曾有“人言德胜酒,色夺洞庭绿”、“闻香十里远,开坛千人醉”的绝妙佳句赞誉红兰酒。

宜州市德胜红兰酒厂始建于1958年,属国有企业。是全国唯一一家生产红兰酒的企业。企业注册商标为“红兰牌”。2007年企业改制后更名为宜州市德胜红兰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红兰酒作为广西壮族最具代表性的佳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清朝末年起一直出口东南亚。在本地已作为一种,长期以来在河池地区及周边县、市有着广阔的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并有广泛的影响力,曾被评为广西名酒。1991年经国家民委、国家税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轻工业部批准我厂为全国少数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并于1994年经宜州市人大会议审议通过认定为“宜州市市酒”。

九. 广西 河池 宜州 龙捧·红豆腐

龙捧(bóng)·红豆腐

在壮乡,不论是猪、牛、羊等家畜以及鸡、鸭、鹅等家畜的鲜血都被视为美味佳肴,备受人们青睐。

宜州人自古以来对血不直呼其名,而称“红”,如牛红、猪红,鸡红、鸭红。民间还有传说:“‘红’可以‘绞灰尘’。从事灰尘作业的人必需经常吃它,帮‘绞’肚里的灰尘。”这种祖传的“食疗法”,更增加了人们对动物血的兴趣,促使了它的身价倍增。

宜州人吃动物血的吃法多种多样。最为常见的有“红豆腐”。杀猪宰牛时,用盆子盛少量水,加入少许食盐,将屠宰的猪、羊之血接入水中搅匀。由于水中有盐,不久鲜血就会凝结,用刀划为手掌大的血块,放入砂眼水里“胆”(宜州方言,借用汉字.即烫一烫)一下,血块即成豆腐般的软块,再用刀划为手指大的小块,用辣椒、番茄、葱、蒜、芹菜加少许酸醋、肉松在锅里翻炒片刻,仅熟过心即可。这样的血块滑嫩柔软,爽嘴好吃;如果炒、煮太久,血块“老”了,硬而粗糙,很难吃,所以要炒到恰到火候即可。冬天,亦可作为下“火锅”的菜,仅用筷条夹着,在汤锅里烫几烫,蘸上酸辣的盐碟汁,酸辣嫩滑,令人胃口大开,其味比豆腐胜十倍。因为它有似豆腐的外形,宜州人除了叫它为牛红、猪红之外,俗称为红豆腐。

壮家人最普遍最爱吃的血制品当数龙捧(“捧”为壮语,译读bóng)。在乡间,不管哪家杀猪,都要灌龙捧:用煮熟的糯饭、葱、蒜、姜丝一起加入生猪血中,拌匀,用漏斗(宜州人叫“灌筒”)把它们一起灌人猪小肠内,用禾草扎紧两头.则得一条直径约一寸多的长“蛇”,盘起放人汤锅里煮熟,即可切为三四寸长小截用手拿吃。龙捧不是桌上菜,只是老人小孩吃玩耍的零食。壮家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不论哪家杀猪,要灌龙捧,并将煮好的龙捧分成小段给上门来玩的老人小孩吃,还分发到左邻右舍、亲友的家中。如果谁家不舍得灌龙捧分给亲友邻舍,则被视为“利未”鬼(宜州方言即吝啬鬼),不懂人情世故。一截短短的龙捧,在壮乡里却蕴藏着壮家人朴实的深情厚意。

更有趣的是龙头、拉浪、白土(今属河池)的山里壮家人,喜欢吃“水龙捧”。制作拌猪血的不是糯饭,而是稀稀的米浆,灌人猪小肠后把它截断为一掐长一段,用禾草扎紧两端,煮熟后不是硬心的龙捧,而似一支支软管包装的“血浆饮料”。吃时必须非常小心,咬紧一端,一手抓稳“软管”,另一手细心的解开嘴边的草结,一口气把管中的血浆吸完。否则,血浆就会溢溅嘴脸衣服,异常狼狈,引起哄堂大笑。此“水龙捧”味道比龙捧鲜美,但在别的乡村并不见吃,可能是不便携带,吃时不小心还容易出丑闹笑话。

宜州的壮家人中,还有吃生猪血的习惯。最为常见的是猪毛刮光后,开膛破肚时,人们用锑瓢直接舀取猪心窝处还冒热气的鲜血,趁热喝下。他们都说味道鲜美,很甜。不吃过的人无不瞠目。这是近乎“野蛮”的吃法,较为文明的吃生猪血的制作是:盆里装清水,不加盐,把血接人水里之后,用筷不断地搅动,不让它凝结,一直搅到血浆表面全是泡沫。另外的人把猪肺、气管、舌、肾、油碴、少量肉松放人锅中炒、煮,再加姜丝、蒜白、火麻仁、花生油,炒到全都熟了,装入一只只碗再用瓢子舀生血入碗,拌匀即可吃。菜是熟的.血是生的,食者满嘴鲜红.令人望而生畏,其时,吃者无不赞叹不绝,吃得津津有味。

千百年来,各种动物鲜血与宜州壮家人结下不解之缘,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壮乡饮食文化”。

河池特产排名前十河池市金城江区有哪些土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