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特产菜 太原特产有哪些好吃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1-05 00:31:50

一. 山西省 太原 娄烦县 娄烦蘑菇

盖家庄乡:蘑菇、攸面。

二. 山西省 太原 万柏林区 山西一根面

“一根面”也叫“长寿面”、“长久面”,是山西著名的面食,是山西人过生日必定要吃的。其特色在于“一碗只有一根面,一锅也是一根面。一根面要多长有多长”面条顺溜滑爽、柔韧弹牙、越嚼越有嚼头!一根面的精髓在于吃的是面条本身的味道而不是调料的味道!即使不加调和(面卤),味道也是鲜美无比!一根面的吃法也很讲究:必须夹住一根长面从头吃到尾,如果大夹大夹的往嘴里塞,是绝对品不出味道的!

三. 山西省 太原 小店区 金软黍

产于大盂镇金家岗旱地丘陵区,生育期95--105天,秆硬抗倒伏,千粒重7.2--8.1克,粒色土黄,米色金黄,粘性大,食味好,出米率为75--80%,亩产500斤左右,1983年开始推广,到目前我省许多丘陵山区县有种植,并且已推广到辽宁、陕西、甘肃等地。

四. 山西省 太原 尖草坪区 全晋酱梅肉

北方人总说无肉不成席,无酒不成宴。在山西,除了面点,在老百姓的餐桌上最常见的还有这道酱梅肉。就是不爱吃肥肉的人也忍不住要吃几块儿的,塞在嘴巴里,香烂可口,肥而不腻,独具特色。而且制作工艺很简便,自己在家同样可以烧出这样的美味儿。

五. 山西省 太原 晋源区 晋祠大米

晋祠大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晋祠大米产于太原晋祠乡一带,是山西大米中的优质品种。

这种大米晶莹饱满,呈半透明状,米色微褐。做出饭来颗粒分明,香气四溢。生产晋祠大米的稻田,是晋祠难老泉水浇地,含有多种矿物质。

产于太原晋祠镇一带,这种大米,颗粒长,个头大,外形晶莹饱满,呈半透明状,米色微褐,做出饭来颗粒分明,香气扑鼻。吃到嘴里,味香甜,有韧性、粘性,有咬头。晋祠大米所以质地优良,是由于水上关系。生产这种大米的稻田,用晋祠难老泉水浇地,这种水,水温低,含有明矾等矿物质,加之晋祠附近村庄土地肥沃,土壤呈黑色,有利于水稻生长。

在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晋祠东部,是全省最大的水稻生产基地,清代许荣用"晋水源流汾水曲,荷花世界稻花香"的楹联、宋代范仲淹用"千家溉禾苗,满目江乡田"的诗句来描绘晋祠稻田生产的盛大景象。晋祠大米颗粒饱满,色泽晶莹,性软而韧,连蒸数次,仍然粒粒分明,吃起来清香爽口,素有"七蒸不烂"之说,因而,人们把晋祠大米与天津小站大米一起列为华北名产,晋祠由此而享有“北国江南”之美誉。

晋祠大米之所以有优良的品性,完全得益于其自然生长环境。晋祠大米生长过程由晋水灌溉,而晋水由地下岩溶排泄而出,已有二百万年的历史,并保持着恒温17度的特性,含有明矾、钾等多种矿物质;晋祠大米的生长地表土有深厚的黑土,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蓄水性强,且PH值为碱性。因此,晋祠大米性微寒,呈弱碱性,也符合人体体液呈碱性的需要;此外,晋祠位于东经112°30′、北纬37°42′,属于四季分明的大陆性气候,充足的日照、适宜的季风,都为水稻的开花、授粉、抽穗,提供了生长条件。

晋祠大米栽培历史悠久,西汉即有大面积种植。隋开皇六年(公元568年),"引晋水灌溉稻田,周回四十一里",宋嘉佑年间,稻田浇灌面积曾达到了万余亩。现全区种植面积26370亩,总产量13002吨。

地域范围

晋祠大米产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东与汾河为界、南与清徐相接、西与古交接壤、北与万柏林相连。晋祠大米产地位于东经112°25′54″-112°28′16″,北纬37°38′57″-37°45′11″之间,土地总面积288平方公里,地域范围包括晋源区晋祠镇的王郭村、小站、小站营、南大寺、北大寺、长巷、晋祠、南张、新庄、东庄、三家村、万花堡、五府营、古城营、东街、南街、西街、庞家寨、南瓦窑、北瓦窑、北庄头,共21个行政村。

六. 山西省 太原 迎泽区 过油肉

过油肉是山西最著名的传统特色菜肴,现在更是平遥的著名小吃,历经代代厨师精心烹制相传至今。1957年2月经市饮食公司组织专家评审,将名厨吴万库技师制作的过油肉评为了太原十大名吃。后经名师张殿华、-、方明锁等几位名厨参加全市、全省及全国的烹饪大赛,曾获得金奖,为太原人民争了光。市场经济以来,凡是经营山西饭 菜的餐馆、饭店都有过油肉这道菜。但是,可能出于某种意图,有些餐馆将过油肉改造得五花八门、面目全非,派生出什么系列过油肉,如白菜过油肉、尖椒过油肉、麻辣过油肉等等,为适应食客的需要往过油肉里配洋葱、蒜薹、干红辣椒、黄豆芽……久而久之, 原来那传统的过油肉已难觅踪影了。其实,过油肉应从选料,配菜,烹调上下功夫,这样才能更加凸显浓厚的山西地方特色。

七. 广西 南宁 横县 芦荟菜

芦荟菜(即芦荟凝胶)除了特有的芦荟香味之外,几乎无味,因此可以做凉拌、各种小炒、火锅、煲烫附料的极品,芦荟可以使人体对维生素C和E吸收增加三倍。在早晨的豆浆机中加半包或一包芦荟菜共捣,出来的是豆浆芦荟汁,清香可口无豆腥味。美国有句格言:“清晨起来一杯芦荟,如同金子般的珍贵。”这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恩赐,如您没有很好的享受,也许是您人生的一个遗憾。

制作方法:

将芦荟去皮,切片,凉拌或炒制。

营养价值:

⑴ 消炎抗菌;

⑵ 增强皮肤弹性;

⑶ 保护皮肤粘膜,预防粉刺;

⑷ 预防雀斑和皱纹;

⑸ 洁净皮肤抗皮脂溢,预防化脓性皮肤病;

⑹ 润泽皮肤,防止老化;

⑺ 敛汗,除汗;

⑻ 减少头皮屑,美化毛发等。

⑼ 制作食物,如芦荟奶、炒芦荟等。

功效

香体养肤

八. 山西省 太原 古交市 沙棘酒

沙棘酒

沙棘酒系采用野生沙棘果为原料,经发酵或半发酵法酿制而成的低度果酒。

工艺流程:沙棘果→分选、除杂→破碎→沙棘果浆(加二氧化硫)→主发酵(加糖水和人工培养酵母)→压榨→皮渣(蒸馏白兰地后,贮存备调配时使用)→后发酵(压榨汁)→调正成分→换池(桶)→原酒→陈酿(换池分离时的酒脚进行蒸馏与皮渣白兰地混合贮存备用)→调配→澄清处理→过滤→包装→成品酒。

制作方法

1.采摘:沙棘果采摘分选时间在12月至次年1月为最佳,不宜堆放太厚,预防果实压破霉烂,选用完全成熟的果实。

2.采用发酵果酒专用酵母菌种:培养过程:一代1450号原菌管(琼脂培养基)→二代50毫升液体试管(沙棘汁培养基)→三代500毫升液体烧瓶(沙棘汁培养基)→四代1000毫升大烧瓶(沙棘汁培养基)→卡氏罐(沙棘汁培养基)→大缸(沙棘汁培养基)→接入发酵池。

3.破碎:采用破碎机将沙棘果破碎(种子不要破碎,否则会影响沙棘汁质量),自流汁和压榨汁分开入池,入池量为容器的80%,然后一次性加入50ppm

的二氧化硫。

4.主发酵:入池数量达到要求后,加入人工酵母,搅拌均匀,发酵温度控制在18—23℃,发酵过程中如糖度低,可加入10%的糖液,加入糖液有利于发酵,提高果汁糖度后,主发酵14天。

5.后发酵:主发酵原酒分离后入池,容量为容器的90%进行发酵,温度控制在23℃左右为宜,直至发酵中止,然后换池,将容器装满。为了防止氧化,将池口封好,转入陈酿阶段,时间半年至1年以上。

6.澄清:经试验确定下胶量为0.015%,加入80ppm的二氧化硫,在冬季低温下自然冷冻7—5天即可澄清,澄清后即为沙棘原酒。

7.调配:首先将澄清的沙棘原酒上层酒,用泵抽到其它容器里(因上层沙棘原酒含有沙棘油,可用高速分离机提油或作酒脚蒸馏),然后,自上而下分层进行调配。调配好的半成品酒,进行理化指标检测,合格后,再经硅藻土过滤机串棉饼过滤。过滤以后的沙棘酒,酒质清亮透明,酒体协调稳定。

8.成品:最后检验,合格后装瓶,贴商标,包装,装箱,成品入库。

质量标准:

1.感官指标:色泽:金黄色。清亮透明,无悬浮物和沉淀物。

香气:具有沙棘果香和醇正的酒香。

滋味及风格:甘润醇厚,酸甜爽口,具有独特的典型沙棘果酒风格。

2.理化指标:酒度(20℃)15—16%(容积),总糖(以葡萄糖计)200—230克/升,总酸(以柠檬酸计)5—8克/升,挥发酸(以醋酸计)≤0.8克/升,干浸出物≥14克/升。

九. 山西省 太原 晋源区 并州刀剪

并州刀剪:产于太原市。所制刀剪以刀口犀利,加工精细而著名。纯由优质钢锻成,剪刀剪毛不粘,厨刀剁铁不卷,式样大方,坚固耐用。其生产历史悠久,其创制约在汉晋之时。明代太原晋府店刀剪已颇负盛名,产品流传国内各大商埠。

十. 山西省 太原 清徐县 徐沟灌肠

徐沟灌肠是清徐县徐沟镇特有的地方小吃,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灌肠以荞面制成,色灰如瓷,呈半透明状,不粘不连,软而坚韧,富有弹性。佐以醋、蒜汁食之,既可冷食,也可热炒,别有一番风味。徐沟灌肠分红、白两种。红灌肠用鲜猪血与面知成;白灌肠不用猪血,故呈灰白色。

罐渣至今己有数百年历史。最初,有人无意中将吃荞面糊糊剩下的“渣渣”(徐沟人把用面和成汤状的东西叫“渣渣”)盛在陶饭罐中蒸烤,熟后用醋蒜调味食之,另有一番风味,便命名为罐渣。后不断改进,从用罐蒸改为用碗蒸(现存流行于一些地方的“碗脱”),后又改为用碟子蒸,并在和面等各道工序上不断改进工艺,最后定型为今天的这种食品。

罐渣使用荞麦面,经过和面、掌软、抓稀、打渣等十余道工序精制而成,蒸出的罐渣柔而韧,配上以清徐醋为主的特制调味,吃来是精而香,是当地风味小吃中销量最大、众口皆宜、百吃不厌的食品。它既可下酒,亦可佐餐,当然也可以作为主食。食后不膨不胀,经久耐饿。

据徐沟民间流传,当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太后出逃西安,途经徐沟住了一宿。当时的徐沟县令昌倔就用罐渣等当地风味小吃招待这位吃腻了山珍海味的老佛爷,吃得老佛爷满口叫好,龙心大悦,以至后来从西安返回京城后,很快将此县令调升为定州知州。由此可见徐沟小吃之魅力。

太原特产小吃一览表太原的特产美食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