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葱鸭哪里的特产 大葱鸭在哪里捕捉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9-10 06:32:19

一. 河南省 郑州市 金水区 霸王大葱

霸王大葱

霸王大葱因植株高(1.3—1.5米)、纯度精、产量高、营养丰富而得名,其葱白长达50—60公分,洁白脆嫩,味道香甜,烹饪熟食,犹有风味,是美食家和名厨眼中的珍品。金水区4万亩大葱生产基地已经建成,亩产3000公斤左右,亩均收益3500—5000元。

二. 河北省 邯郸 广平县 广平大葱

广平大葱

三.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拜泉 利民大葱

拜泉县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县份,全县有耕地南积361.3万亩,这里土地肥沃,盛产大豆、个麦、玉米、高梁、奶白花芸豆、向日葵、马铃薯等作物。有林地面积113.9万亩,以红松、落叶松、樟子松、杨木为主,活立木蓄积242万立方米。拜泉土具有地域特色,主要包括山珍野菜、草条蜜源植物、中草药和地方四大类。其中地方的奶白花大芸豆、白瓜籽,三道镇大蒜,利民大葱闻名国内外。

四.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五.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摩梭人的猪膘肉

摩梭人的猪膘肉

猪膘肉是泸沽湖畔摩梭人家非常有特色的一种佳肴,它特殊的味道和制作方法同泸沽湖一样令人感到神秘而玄妙。

冬天的泸沽湖非常美丽,尽管在这个时候湖畔已非常寒冷了,但是如果你在冬月初一前后进入泸沽湖,走在村村寨寨里,你就会感到一种温暖。不仅由于人摩梭好的热情让人有一种特别的亲切,给人一种暖意,还因为这个时候那里房顶上楼上都堆满了包谷,到处是黄橙橙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村那寨都响起了宰杀年猪的声音,走进村子里你就能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制作猪膘肉,这里的大人小孩子都充满了喜悦,人们那被包谷和猪膘肉映红了的脸上总是那么的灿烂,一座座木楞子房构成的一个个村落是边泸沽湖一幅幅丰收的美丽图画。

在沪沽湖畔的草海边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家摩梭人有两兄弟,父母把老大分了出去,老大分到一头猪和一条狗,分家后老大很勤劳,家里搞得像模像样,猪也喂得又大又肥,冬大的时候他先把菩萨敬了,就开始杀猪。他先把猪肚割开,把肠和内脏拉出,把里面的瘦肉和骨也剔除。然后缝上猪肚晾干后搁在神柜上。猪的大肠装上燕麦,小肠装荞麦,肚肠心肝肺都挂在家里,没油的时候,他就从膘猪的肚里取了猪油来用;没肉的时候就从猪膘身上割一块来吃。到了年三十的时候就开猪膘肉,初二猪头项圈敬菩萨,取项身肉一圈孝敬父母,过年的时候就要吃几天的猪膘肉。

摩梭人制作猪膘肉非常讲究,他们一般选在冬月初一杀猪,如果十月二十九属狗三十属猪,那么就改在十月二十九杀猪,如果初一属鼠、猪、羊、猴、狗、鸡,也是不能杀的,就要改期进行。所以人摩梭在冬天做猪膘肉,定要选择一个吉日。这个时候村子里到处都闻杀猪声,到处都可见制作膘肉,场面很是壮观。

猪膘肉的制作过程分为宰杀、剔骨肉、抹调料、缝制、压扁、晾晒、放置等几个步骤。当地人将猪宰杀后将猪肚剖开,将内脏取出,然后就将猪背朝下肚朝上铺着,用刀将骨和瘦肉从猪体内剔出,这一道工序比较复杂,几乎将瘦肉和骨剔干净,但是只有猪头不经过这道工序,猪头保存完整,在猪头上抹盐并加上调味品,这是一道重要的工序,抹盐时要均匀,一般配料要用盐、花椒、大蒜、生姜,有时还加上酥油和蜂蜜。调料涂抹均匀后就是缝制,即将剔好,抹好调料的猪膘肉用大铁针和麻绳将其缝合,缝的部位主要在猪肚、猪脚,缝的针眼约寸长,缝时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力气,所以一般都是由男子来完成的。缝好以后就进入下一道工序凉晒,将猪膘肉放置在太阳下晒上几天或是阴干,将猪肉的水分凉干,至此猪膘肉基本做成,将它搬进屋里,搁在家里的神柜或灶台上,一个挨着一个,或叠放堆码。

猪膘肉是人摩梭贮藏的肉食品,平时想吃的时候就割下一块,如果家里有客人,也要用这猪膘肉招待客人。猪膘肉的吃法非常多,或煮、可炒、可蒸,膘肉看似肥腻,吃起来却很爽口,味醇香,口感很好。除了日常食用外,猪膘肉常用于祭祀,也用于置办宴席。猪膘肉是摩梭人家庭富裕的象征,如果哪家的神柜上放满了整条整条的猪膘,那这个家庭在当地一定是很富有了。

猪膘肉放置时间长短不一,短的一年两年或三年,长的甚至放置八九年,不少猪膘肉都在经历了无数个春秋以后仍保存完好,不坏。到边泸沽湖的人摩梭家作客,经常会用搁置已久的猪膘肉待客,这些猪膘肉经过了好几个年头,表面上布满烟尘,呈深褐色,有一种苍桑感。但烹制好后味道很好,无异味,也不会闹肚子,很神奇。这大概取决于当地的地理位置,高原湖泊周围,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加上制作的工序讲究,所以猪膘肉能保存很长时间。

六.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七. 山西省 运城 万荣 万泉大葱

万泉大葱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万泉大葱是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万泉乡的。万泉大葱杆粗杆长,洁白鲜嫩,生食熟炒均可。万泉大葱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万荣县万泉大葱生产于孤峰山下,是全国文明的大葱生产基地。万泉大葱久负盛名,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生产历史,唐朝曾作贡品进献。万泉大葱杆粗杆长,洁白鲜嫩,生食熟炒均可。国家农业蔬菜品质监督检测报告证实,万泉大葱其糖、粗纤维、粗蛋白、钙、锌、锰、铁、苹果酸等多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含量均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形成了独特的口感。

大葱已成为全乡人民致富达小康的主导产业,全乡面积已由过去的3000亩左右发展到现在的15000亩,占到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就大葱人均收入由过去的1000元增加到现在的1800元,万泉大葱多次在省、市农展会上被评为优质产品。

2013年,万荣县万泉孤峰大葱科技专业合作社申报的“万泉大葱”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荣县万泉孤峰大葱科技专业合作社

所在地域:2013年

地域范围

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以及大葱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经县政府和县农委研究决定,划定万荣县大葱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万泉乡、南张乡所属的28个行政村,具体包括万泉乡的桥头、桥上、柳家院、属里、东丁、西丁、万泉、北涧、北里、庙后、杨家垛、林山、荆村、荆淮、涧薛;南张乡的太赵、薛李、百帝、李家、王家、尚家、姚家、南张、闫村、东苏冯、西苏冯、万荣庄、范村。东到万泉乡荆淮村、西到南张乡万荣庄村、南到万泉乡柳家院村、北到南张乡太赵村,经度35°21′36.6″--35°26′27.0″,纬度110°39′11.0″--110°49′49.3″产地面积 894.6公顷,年产大葱65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产品品质特色万泉乡以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气候环境,养育着大葱栽植有600年的历史,万泉大葱产量高、品质好、杆粗杆长、洁白鲜嫩,辣甜适度,营养丰富、健脾养胃、耐贮宜存、上市期长,也是人们吃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万泉大葱中的糖、粗纤维、粗蛋白、钙、锌、铁、苹果酸等多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含量均居国家同类产品之首,具有极大的药用价值,有健康、养胃、解热发汗,补虚助阳等特殊功效。其中钾144-167mg/100g,维生素C17-21mg/100g,钙29-33mg/100g,磷30-37mg/100g,镁8-11mg/100g。2. 产品质量安全规定:严格按照农委统一印制的农产品生产记录建立地理标志农产品“万泉”牌万泉大葱的生产档案,详细记录投入品的采购地、名称、用量方法、注意事项等,并对各个生产环节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并做好记录。对每批商品要严格执行巡检和抽样检查,并按农户编号做好登记,严格执行严格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

八.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呼兰 呼兰大葱

呼兰大葱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呼兰农业发展的历史悠久。呼兰大葱生产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特别是1958年后,一直种鸡腿葱,垧产2-3万公斤,1974年后,引进海洋葱,经本地改造、选种,成为高产品种。特点是白高叶嫩,粗茎味纯,垧产高达7-10万公斤,因独特的黑粘土赋予了它“辣味浓,葱杆粗、不怕冻”等众多优点,取名呼兰大葱,有:“呼兰葱、阿城蒜、双城菇娘不用看”之誉,成为呼兰蔬菜的主打产品之一。

地域范围

呼兰区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松花江北岸,呼兰河下游,地处东经126°11′-127°19′,北纬45°49′-46°25′,辖境南濒松花江,东临巴彦,西毗肇东、兰西,北接绥化。呼兰大葱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是呼兰区内包括双井镇、孟家乡、长岭镇、腰堡街道、利民街道、呼兰街道、兰河街道等7个乡镇(街道)所辖48个村,地域保护范围面积11896公顷,目前生产面积956公顷,年总产量42675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呼兰区地处松嫩平原中部,地势平坦,东北略高,西南略低。“一江四河”形成呼兰肥沃的堆积和冲积平原。各类地貌相对比差在20-30米之间,为波状平原。无山地、丘陵等复杂地形,整个地貌类型较为单一,海拔最低点113米,最高点团山子为189.5米,一般在115-150米,东部为170米。松花江、呼兰河流经呼兰区西部、中部和南部。

呼兰区地域辽阔、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有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8种土壤。土壤肥力较高,有机质量达3%左右,速效N、P、K含量分别为100-140㎎/㎏、10-20㎎/㎏、140-200㎎/㎏。适于旱田、水田作物生长。

(2)水文情况:呼兰区境内江河纵横,湖泡沟渠密布。境内有“一江四河”同属松花江水系,绕境或穿境巡回流过,流经境内总长226公里。河流水域面积35.1万亩。水质分别达到地表水环境GB3838的一级标准和生活饮用水GB5749的标准.呼兰区现有泥河、腰堡、少陵、团山4座水库灌区,提水工程7座,有效灌溉面积21万亩,喷灌面积1.3万亩,蓄水容量4.5亿立方米。全区现有防洪堤防92公里,松花江堤防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呼兰河堤防达到30年一遇防御标准。

(3)气候情况:呼兰处在中纬度地带,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明显,春季多风多雨,温暖舒适;夏季气候炎热、雨量充沛;秋季温凉,天高气爽;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全年平均气温3.6℃。年最高平均气温23℃,最低平均气温为-19.1℃;年平均降水量为500-550毫米,但四季降水量分布差异较大,6-8月为集中降雨时间,降水量占全年平均降水量的69%;全年平均日照2732.2小时,5-9月日照集中,强度大,时间长,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无霜期短,初霜在9月25日,终霜在5月4日,约143天左右。年平均风速3.5米/秒,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西北风。虽然处在全国纬度高、气候寒冷的地带,但夏季气温高,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地较为湿润,为种植生产提供了特有的自然条件,气象设施建设上,全区在三条雹线上建有10座炮站,11门高炮,一部增雨火箭车,年保护农田达150万亩。

(4)人文历史情况:呼兰农业发展的历史悠久。呼兰大葱生产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特别是1958年后,一直种鸡腿葱,垧产2-3万公斤,1974年后,引进海洋葱,经本地改造、选种,成为高产品种。特点是白高叶嫩,粗茎味纯,垧产高达7-10万公斤,取名呼兰大葱,有:“呼兰葱、阿城蒜、双城菇娘不用看”之誉,成为呼兰蔬菜的主打产品之一。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呼兰大葱产地选择远离污染源,自然环境未受到破坏,产地要具有可持续生产的能力,即空气、水(水源、水质)、土壤肥沃、耕性良好的土壤,多选用黑土、黑钙土地块种植。

(2)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经审定推广的优质、抗逆性强的高产品种优质品种:章丘大葱、黑牛腿、海洋葱等。播种前要进行精选,种子纯度和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质量达到种子分级标准二级以上。

(3)生产过程管理:

a、选茬整地

每667m212000株-22000株,行株距60cm-80cm×5cm-7cm。葱苗要分级,按大、中、小苗分开定植。干插法。在开好的葱沟内,将葱苗插入沟底,深度以不埋住五杈股为宜,两边压实后再浇水。也可采用湿插法,即先浇水,后插葱。定植缓苗后,天气逐渐进入炎热夏季,植株处于半休眠状态,一般不浇水,中耕保墒,清除杂草,雨后及时排出田间积水。

b、施肥

整地施肥:地要深耕细耙,在中等肥力条件下,结合整地,每667m2撒施优质有机肥4000kg(以优质腐熟猪厩肥为例),氮肥(N)3kg(折尿素6.5kg),磷肥(P2O5)5kg(折过磷酸钙42kg),钾肥(K2O)5kg(折硫酸钾10kg)。以含硫肥料为好。定植前按行距开沟,沟深30cm,沟内再集有中施用磷钾肥,刨松沟底,肥土混合均匀。浇水:进入8月份,大葱开始旺盛生长,要保持土壤湿润,逐渐增加浇水次数和加大水量,收获前7d-10d停止浇水。追肥:追肥品种以尿素,硫酸铵为主;结合浇水,分别于立秋、白露两个节气,每667m2追施氮肥(N)4kg(折尿素8.7kg)进行。生长中后期还可用0.5%磷酸二氢钾溶液等叶面追肥2-3次。

c、播种

每667m2用种3kg-4kg。种子处理:用55℃温水搅拌浸种20min-30min,或用0.2%1溶液浸种20min-30min,捞出洗净凉干后播种。育苗床准备:选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质肥沃,近三年未种过葱蒜类蔬菜的地块。结合整地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6000kg-8000kg,磷酸二铵20kg。浅耕细耙,整平作畦。播种期:秋播9月中旬-10月上旬,春播3月中旬-4月上旬。浇足底水,水渗后将种子无效撒播于床面,覆细土0.8cm-1.0cm。

d、田间管理

定植后立即浇水,3d-5d再浇1次缓苗水。冬前定植的,土壤封冻前浇1次封冻水,第二年返青时浇返青水。叶部生长盛期,保持土壤见干见湿,一般7d-lOd浇1次水。鳞茎膨大期增加浇水次数,一般6d-8d浇1次水。收获前8d-l0d停止浇水。

(4)产品收获:大葱的收获期,因地区气候差异有早晚,一般当外叶生长基本停止,叶色变黄绿,在土壤封冬前15d-20d为大葱收获适期。

(5)生产记录:对大葱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技术档案,全面记载,以备查阅。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在我国众多的大葱栽培品种中,唯有“呼兰大葱”得天独厚,高树一帜,“名”、“特”、“优”三字兼备。

一般株高1.5米,白长0.6米,径粗0.03-0.04米。单株重0.5千克上下;丰产单株重的可达1.5千克,株高2米,白长0.8米,故而人们赞为“葱王”,葱叶色鲜绿,质地脆嫩,落地即断,甘甜多汁,嚼之无丝,品质极上。

(2)内在品质指标:呼兰大葱品质特点,用四个字概括,即:高、长、脆、甜。高:指的是呼兰大葱的植株高大魁伟,是当今国内外所有大葱品种的佼佼者,故有“葱王”之称号。长:指的是呼兰大葱的主要产品部分-葱白很长,很直。一般50-60厘米,最长80厘米左右,备受人们喜爱。脆:指的是呼兰大葱质地脆嫩,味美无比。甜:指的是呼兰大葱的葱白,甘芳可口,很少辛辣,最宜生食,熟食也佳。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①标志:包装上应标明产品名称、产品的标准编号、商标、生产单位名称、详细地址、等级、规格、净含量和包装日期等,标志上的字迹应清晰、完整、准确。

②包装:包装材料应无毒、无害、无污染,应坚固,并能遮光、防潮。宜用塑料袋或复合薄膜袋、纸箱,箱处用封口纸或打包带。应按相同品种分

别包装。每件的净含量应一致,其误差应符合JJF1070的规定。

③运输:大葱收获后应就地修整,及时包装、运输。运输时做到轻装、轻卸,严防机械损伤。运输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

九. 河北省 邢台 隆尧县 隆尧大葱

隆尧大葱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大葱,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隆尧大葱是我国大葱众多品种之一,它有悠久的历史。明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载:“卒中恶死,或先病,或平居寝卧,奄忽而死,皆是中恶。急取葱心黄刺入鼻孔中,男左女右,入七八寸,鼻目出血即苏;又法,用葱刺入耳中五寸,以鼻中血出即可活也,如无血出即不可活矣。相传此扁鹊密方也。”扁鹊,原名秦越人,战国时医学家,曾经在今内邱、隆尧一带行医。扁鹊生活的时代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多年历史,可见隆尧大葱栽培之长久。另据《尧山县志》(尧山县,今属隆尧县)载:葱味辛性冷宜沙,此地种植最多。”尤见此地种植大葱之广泛。

形态特征

隆尧大葱属短葱白类型,其上细下粗,形似鸡腿,也-腿葱,它具有辣香浓郁,葱白肥厚的优良特性,是从河北省隆尧县农家品种中培育而成的。隆尧大葱优良特性的形成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及水质条件有密切联系。

生长环境

隆尧大葱的主要产地在隆尧县西半部,地处冀南平原太行山东麓,属东部季风区暖温带半干旱性气候区,这里大陆性气候非常明显,四季交替分明,光照充足。年均降水量524毫米,主要靠地下水灌溉,水质较好,为重碳酸型,适于长期灌溉。大葱集中产区为石灰性褐土,主要分布在河两岸以及故道流域,土壤疏松肥沃,群众称之为蒙金地。这里生长的大葱品质特好,葱白质地细腻,内质肥厚,味道鲜辣,风味奇特,植株健壮,没有分枝。

种植技术

隆尧大葱一般要在清明前后开始播种,6月下旬前定植;立秋至秋分是隆尧大葱栽培管理的关键时期,此期管理的好坏对大葱的品质和产量有很大的影响;霜降到立冬为大葱的采收期。收获时先刨开培土,露出葱白,然后拨出,排开晾晒。大葱植株的生命力很强,一般晒不死、冻不死。当地葱农有句谚语:”大葱要起事,土要埋至心“。这说明在大葱栽培上进行鳞茎培土软化是非常重要的。

营养价值

隆尧大葱是我国著名的蔬菜之一,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佳品,是多种名菜的佐料。同时,隆尧大葱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严格的化验分析结果表明,每100克葱白内含有蛋白质1克,糖类6克,脂肪0.3克,维生素A12毫克,维生素C14毫克,钙12毫克,磷46毫克,铁0.6毫克,还有硫化丙稀、葱油、苹果酸、无机盐等营养物质。隆尧大葱,营养丰富,气味芳香,有着特殊的辛辣气味,隆尧大葱有多种多样的加工烹调方法和食用方法,常见的主要有,用大葱配上猪羊肉,包上饺子(或包子);葱爆羊肉;小葱拌豆腐;大葱蘸面酱,等等。有人在吃北京烤鸭时,配上大葱蘸面酱,吃起来余香缭绕,缠绵适口,耐人寻味,别具一格。近几年来,随着经济搞活,市场的开放,隆尧大葱已打入国际市场,引起外国友人的兴趣,他们在做某些西餐时往往也配上隆尧大葱,味道则更加鲜美。人们喜爱吃大葱,不仅是因为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同时,隆尧大葱还具有健胃、帮助水浴经、刺激食欲等功能。大葱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尤其是民间偏方用的较多。大葱全身都是宝,各个部分都可入药,能治疗四十四种疾病,葱白主治感冒风寒,头痛鼻塞,腹痛尿闭,霍乱痢疾,对痢疾杆菌、葡萄球菌、皮肤癣菌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常吃大葱能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积累。大葱还能破坏纤维朊,避免或减弱致命的血栓发生。葱叶能消肿解毒;葱苒能散热止痛;葱须能通气止血;葱花是治心脾痛、腹胀;葱实能补中益气、明目。

发展前景

隆尧县是我国大葱的主要产地之一,近几年来,大葱的种植面积屡有增加,2006年已经达到二十万亩,年产鲜葱达二十亿多斤。这里出产的大葱除本县自己食用外,以外销为主。现已远销北京、天津、唐山、张家口、山西、山东,河南、上海、内蒙、东北等全国十多个省市,北至佳木斯,南到上海等地。新疆塔城,江西龙南等全国一百多个县市已引进了隆尧大葱的种子,但有很多地方引种后,由于气候、土壤条件不适宜,很快就退化了。此外,隆尧大葱的种子还引种到了美国。2006年隆尧大葱曾在华北农业展览会上展出,受到参观者的好评2008年隆尧鸡腿大葱又参加了国家农牧渔业部主办的全国优质农产品展评会,它以植株粗壮、葱白肉厚的特点,博得首都各界人士的赞扬。

地域范围

隆尧大葱主要产区为隆尧镇、山口镇、固城镇、东良乡、魏庄镇、尹村镇、双碑乡、张庄乡、牛桥乡、北楼乡、千户营乡。共计11个乡镇的198个村。隆尧县位于河北省太行山东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14°30′22″~114°59′27″;北纬37°13′27.9″~37°21′27″。隆尧大葱保护面积共8000公顷,种植面积在2000公顷,产量10.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隆尧大葱葱头肥大,葱白洁白光亮,形状 如同倒立的鸡腿,口感辣香味浓厚。基部横径6~8厘米,葱长30厘米左右,株高1米左右。 2、内在品质:隆尧大葱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经检测,隆尧大葱蛋白质含量3.22克/100克、氨基酸总量达2376.69毫克/100克,较普通大葱高出202.35毫克/100克。其中对人体有健脑作用和促生长作用的天门冬氨酸和亮氨酸,较普通大葱分别高41.41毫克/100克和19.33毫克/100克。 3、安全要求:产地环境按照《NY5010-2002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条件》执行;产品质量达到了《NY5223-2004无公害食品葱蒜类蔬菜》产品质量标准;生产过程控制按照《NY/T5012-2002无公害大葱生产技术规程》,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剧毒农药,严格掌握农药安全间隔期。

十. 河南省 郑州市 荥阳 广武大葱

广武大葱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广武大葱”产地因北临黄河,凭借着空气湿度、土壤湿度和邙岭独特的白沙土质孕育出了葱白长、肉质细腻、清脆无丝、味辣微甜、沁出芳香的大葱,倍受消费者青睐。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广武大葱”维生素C含量为29.4mg/kg,粗脂肪含量为1.87%,膳食纤维含量为2.28%,钙含量为483mg/kg,铁含量为8.89mg/kg,是普通大葱含量的近2倍。

霸王大葱因植株高(1.3—1.5米)、纯度精、产量高、营养丰富而得名,其葱白长达50—60公分,洁白脆嫩,味道香甜,烹饪熟食,犹有风味,是美食家和名厨眼中的珍品。金水区4万亩大葱生产基地已经建成,亩产3000公斤左右,亩均收益3500—5000元。

广武大葱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高村乡、王村镇、城关乡等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火腿鸭是哪个地方的特产沈阳正宗冷吃鸭是哪里的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