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海产特产介绍图片及名称 潮州的十大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9-26 01:43:31

一. 广东省 潮州 湘桥区 潮州鱼露

早在宋末,潮州便有了腌制鱼露的“萌芽”。当时,饶平拓林湾渔民把加工咸鱼时排出的鱼汁经贮藏、煮制,成为一种美味的调味品,这就是后来的鱼露。

现今的鱼露,是以海产杂鱼和江河小鱼为原料,经加盐腌渍自溶,酶解为人体易吸收,具有特殊鱼味的液体,再经提炼、精制而成。鱼露色呈赭红,味道鲜美香醇,富含钙、碘、蛋白、氨基酸等营养成分。

潮州鱼露制作方法:

1、盐腌:一般在渔场就地加部分盐,趁鲜腌渍;

2、发酵:通常以自然发酵为主,将盐腌后的鱼虾加盐腌渍2~3年,在此期间要进行多次翻拌使鱼逐渐在酶的作用下分解咸汁和渣;

3、成熟:分解完毕后,移入大缸中进行露晒,每天翻拌1~2次,日晒1个月左右,逐渐产生香气而趋于成熟;

4、抽滤:将竹编长筒插入晒缸中,抽出清液,即得原油。滤渣一般再浸泡过滤二次,鱼渣供作饲料或肥料;

5、配制:取不同比例原油、中油、一油混合,即为各级鱼露。鱼露共分6级,级别越高,质量越好。

小贴士:鱼露的烹饪作用与酱油相同,具有提鲜、调味的作用,也可作为蘸料调味之用。

二. 广东省 潮州 湘桥区 潮州玉雕

 明代,潮州已有生产玉器的作坊。潮州玉雕以南方碧玉为主要原料,近年兼用辽宁岫玉、河南独玉和加拿大碧玉。产品古朴典雅,主要品种有首饰、人物、盆景、炉瓶、茶酒具、碗类等。潮州的玉雕制品,深受港澳同胞和东南亚侨胞的喜爱,在国内旅游市场也很畅销。
  

三. 广东省 汕尾 城区 柿饼及青梅、鸟梨

柿饼,是闻名海内外的。柿饼生产始于明代。因具有得天独厚的水土气候条件,加工出来的柿饼外层洁白如霜,质体外干内润,肉质柔软,呈金黄色,其味香甜醇厚似饴,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糖份、维生素、氨基酸等,并具有降血压、解酒、治疗胃病以及止血润便的药用功能。所以陆河的柿饼久负盛名远销东南亚各国及香港、澳门等地区
柿饼,谁都知道好吃,但它的加工程序之繁冗,知者恐也不多。柿饼未加工前是青柿,每年的农历八、九月便是采摘青柿加工柿饼的季节。青柿不宜太熟,颜色太黄的加工出来的柿饼质量不好。红了的已经不能加工,只能供生食之用。青里透黄的青柿最好,摘下后,第一道工序是“脱衣”。用特制的弯勾状小刀将四瓣柿衣削掉,削时千万别把“柿肩”连皮带肉剥下,如是这样,加工出来的柿饼质量欠佳,容易变质。第二道工序是“剥皮”把剥完衣的青柿用特制的刨子把皮削掉并一个个倒置摆在竹制的柿筛里,晾在早先搭好的柿棚上晒。第三道工序是“捏”,把晒得渐软的柿胎用手不停地慢捏,边捏边晒,待柿胎成脐时,则进行第四道工序,“薰”。把柿脐一筛筛叠进早已备好的薰房里熏烤,熏完摆上柿棚让其晚上“打露”,白天再让日晒,边晒边捏,直至柿脐成饼时,再进行第五道工序即“烫饼”。用生饭锅或铝锅煮开水,把柿饼用网兜装好放在开水里烫,片刻起锅倒回竹筛再把一个个暴露在外的柿衣反捏回里面让日晒干,下午收回倒入竹箩内,即进行第六道工序“下种”。下种,即是把前一年留下沾满饼霜的雪白柿饼为“种”,取数粒放在竹箩内,反复将竹箩左右前后翻动,抛动,然后用麻袋将箩口捂严实,谓之“闷”。隔天上筛日晒,是晚收回入箩再抛再闷,直至柿饼上霜白透,即成上等柿饼
青梅、鸟梨、油柑、菠萝也是陆河的。过去农村种植青梅不多,有少许也是祖上遗留下来的老树,且结果粒小,含苦涩味。后来,人们不断改革栽培技术,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年间,农村大力发展水果生产,扩大种植面积,引进科学技术,改劣为优,提高产量,增加了收入
鸟梨,又名糖梨。是汕尾市内独特的稀有果品。腌制后,清热解暑,消食化滞,是市场畅销佳品。( 汕尾)

四. 广东省 潮州 饶平县 潮州大鱼丸

【做 法】

1、把鱼肉拭干,用刀刮出净鱼肉,并砍断在鱼肉中的肋骨,槌打成鱼茸,加入鸡蛋清、精盐和味精,再用刀拍至起胶,能粘手不掉,便用手挤成鱼丸50粒,放于清水盆中。

2、将鱼丸连清水倒入锅内,先用旺火煮,使表层快熟成形,当水温近八成热时,改用中火至烫熟取出,锅内倒入上汤,煮沸,放入鱼丸,煮至浮起,即端离火炉,撇去浮沫,加入紫菜(先烤火、拍去沙)、味精、胡椒粉、芝麻油、鱼露、猪油,起锅装入汤窝使成。

五. 广东省 潮州 饶平县 南村茶叶

广东省饶平县的茶叶生产已经有300多年历史,是广东省的茶叶生产大县,也是“全国重点产茶百强县”,当地所产的“黄茶”是乌龙茶的发祥。近年来,该县突出科技兴茶,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茶叶生产的基地化、产业化和无公害化建设,促进了茶叶产业的形成。目前,全县拥有岭头单丛无公害茶园6万多亩,茶叶年产量近5000吨。同时,拥有茶叶生产加工企业60多家。

饶平县的新塘镇茶叶面积5200亩,年产量510吨,久负盛名的“深坑茶”远销香港、泰国、东南亚一带。2011年,广东省饶平县新塘镇南村村(茶叶)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六. 广东省 潮州 湘桥区 通锦绣

通锦绣是在继承刺绣和抽纱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发展出的新品种——具有通透效果的刺绣挂屏。它以通为特点,以绣为主体,其工艺方法是采用方格纱,运用抽通工艺抽出某些经纬线,再配以染、衬、钉、锁、垫等各种绣艺,组成点、线结合的绣锦画面,密实中见通透,层次分明,主次清晰,若浮若现,加以各种花纹综合交错,穿插流畅,组成千变万化的剔透纹样,显示出其清新秀丽、精美素雅的艺术效果。

七. 广东省 潮州 饶平县 鲤鱼虫

鲤鱼虫,是潮州的一种名产。但由于近年来市场少出现,它被许多人忘却了。特别是青年人,不知道鲤鱼虫是什么东西。有的知其名而未见其形。故更想作一简介:

鲤鱼虫是一种小鱼,产于韩江下游,潮州市江东区鲤鱼山下的急水地带,这里由于江面突窄,水流湍急,水道深陲,下面嶙峋的岩石为底,因有“急水”之称。这样的环境十分适合鲤鱼虫的生长,故多产于此地。

鲤鱼虫因喜欢生活于水流湍急的石缝中,在那里游水找食而得名。那它又为何叫鲤鱼虫呢?这主要是从传说中来。传说在鲤鱼山上住着一个鲤鱼精,经常出来残害百姓,被三元塔压死后,腐化成虫子,这些虫子就叫鲤鱼虫。后来,人们在急水地带经常捉到一种味道鲜美的小鱼,认为这就是鲤鱼虫。

我们平时在溪边钓鱼时,偶尔可以钓到这种鱼。它的身体与小手指长短,但略瘦点,头部尖小,背鳞略黑,腹鳞微白,就身体与色泽都有点象小草鱼。

鲤鱼虫曾以它的味道香腴鲜美,肉质细腻而闻名海内外。加上它出产不多,更被视为潮州名产。许多回乡探亲的侨胞都十分喜欢,经常出高价收买,以一快朵颐。听老辈人说,鲤鱼虫也是出口佳品,一斤在国外可卖几块美元呢。

可惜,由于捕捉者多,有的甚至电触药炸,影响它的生长和繁殖。现在这种鱼已将近绝迹,但相信潮州人,不会因此就把它忘却的。

八.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珠绣

珠绣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以高档时装为主,其工艺包括穿珠和绣,也是潮州传统刺绣的新发展,并成为潮安县的出口产品的名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九. 广东省 潮州 湘桥区 鸡笼饺

鸡笼饺是近代脍炙人口的一款传统潮州小食,它和潮州宵米等,都是当时潮菜筵席上常见的配桌点心。鸡笼饺形似鸡笼,花纹细致,皮薄馅鲜甜。馅料以笋肉,香菇,虾米,铁脯,火腿为主。

十.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鼠曲粿

民俗食品。流行于潮安县、湘桥区、澄海市、饶平县一带。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至翌年元宵,家家户户都制鼠曲粿。

鼠曲草,又名鼠耳草,中药称白头翁,野生植物,长于冬季农田及荒埔中,芯末开白色小花,花蕾及枝叶有棉絮状的白色纤维。从田间采集后,选摘芯叶入锅熬煮,沥去涩水之后,放入石臼舂烂。再以糯米粉掺和揉制成团块,作为粿皮。再将团块分成小块,捏成圆饼,中包粿馅,馅有咸、甜、双烹数种。甜馅有红豆或绿豆加糖制成豆沙;咸馅有糯米饭加香菇、肉丁、虾米、花生仁、香料等;双烹则一半是甜的一半是咸的。包制粿馅之后入木模压印,垫在蕉叶上入蒸笼蒸熟。

吃时可再蒸热或在锅中用油煎,入口软香甜润。因白头翁可治肠胃病,故鼠曲粿属药膳类的食品。
潮州特产排行榜前十名潮州特产必买清单大全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