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特产的三角形坚果 新疆特产零食坚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9-05 06:24:30

一. 新疆 喀什 英吉沙县 新疆巴旦杏

巴旦杏是新疆维吾尔人民最珍视的干果,主要产在天山以南喀什绿洲的疏附、英吉沙、莎车、叶城等县。巴旦杏不是杏,而是桃属中扁桃亚属的植物,巴旦杏果小,扁圆,果肉干涩无汁不能食,主要吃发达的仁。仁味超过核桃和杏仁,有特殊的甜香风味。

巴旦杏营养价值很高,含脂肪,蛋白质,淀粉与糖,以及少量维生素和人体不可缺少的18种微量元素,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巴旦杏种仁可炒制成罐头,制作高级糕点和糖果。它又有医药用途,不仅可做营养滋补品外,而且可配药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皮肤过敏,气管炎等症。树干分泌的树脂,经加工制成阿拉伯树胶和染色剂。其花是上好的蜜源。木材坚硬,光泽美观,可制高级木家具。

巴旦杏是喀什的名贵,是维吾尔族人民最珍视的干果,常用它待客赠友,还把它的图案绣在衣帽上,雕刻在建筑物上。巴旦杏属落叶乔木,桃类植物。巴旦杏果肉不能食,可吃的是香甜可口的果仁营养十分丰富,含有大量脂肪、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在喀什的维吾尔医药中,60% 的药都配有它。喀什巴旦杏远销国内外,在国际市场干果交易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售价很高。( 喀什)

巴旦木又名巴旦杏,是桃属中扁桃亚属植物。含有丰富的植物油、蛋白质和许多种微量元素,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科神经衰弱、皮肤过敏、气管炎、小儿佝偻等疾病。新疆巴旦木主要产于英吉沙、喀什市、疏附县、叶城县、莎车县各地,其中英吉沙的更为有名。据说其品种有“五大家族”、40多个品种,仁儿有苦的,也有甜的,其中有一种薄皮的品种,其皮可以用手指剥开,仁儿的味更香。由于皮薄,好剥,所以维吾尔人称其为“卡卡孜巴旦木”,意即“纸皮巴旦木”。

据化验,其仁内含植物油55-61%,蛋白质28%,淀粉、糖10-11%,并含有少量维生素A、B1、B2、消化酶、杏仁素酶,杏仁甙,钙、镁、钠、钾;同时,还含有铁、银、铝等18种微量化学元素。

巴旦木果肉干涩无汁,不可食。食巴旦杏是食果仁,有甜香味道。国外食品工业,普遍用巴旦杏仁制高级糕点、干果罐头、糖果等

巴旦杏仁在世界交易市场中身价很高,一吨可换2.6吨橡胶、15.8吨钢材。

二. 云南省 楚雄 姚安县 三角糯米

三角糯米:出产于县内官屯乡三角村,此米品质优良、米粒粗大,室中烹饪,一经煮开即香气四溢,经久不散,食用口感好,营养丰富。过去曾有人将种子带到异地种植,种出后却味道大变,无法与原地相比,故历朝历代只能在该村种植,由于品种稀缺,地域狭小,更使其身价百倍,广受欢迎,近年虽面积有所扩大,但仍远不能满足需要。

三. 新疆 伊犁 伊宁市 新疆贝母

新疆贝母,是一种与川贝.浙贝齐名的贵重中药材。其中包括:伊犁贝母.费尔干贝母.滩贝母等几个品种,统称为新疆贝母。除滩贝喜生于沙滩涯地外,其它三种贝母多生于山地草原及灌木丛下。伊贝主产于伊宁.霍城;费尔干贝母新疆许多地方都有分布;轮叶贝母主产于塔城地区;滩贝母生产于霍城.察布查尔。早在清代,新疆贝母便已开发利用。当时以北疆地区的昌吉.齐台县为集散市场,通过古丝绸之路的北线,用骆驼运.马驮,远销天津等口岸,通称“古贝”。由于数量极少,价格昂贵。过去,新疆贝母多为野生为了。为了适应国内医疗保健事业和出口外销的需要,医药科研部门再五十年代末期即开始人工栽培实验,并取得成功。今后贝母将继续不断地稳步增产。( 乌鲁木齐)

四.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晏桐根的金钢脚

晏桐根的金钢脚:晏桐根,城关北街人。曾在北街现酒厂处设桶炉,以炕金钢脚为主,兼发麻花,猪耳朵。晏桐根的金钢脚,看起来很结,吃起来却很泡,既香又脆,很受青少年的欢迎,他发的麻花、猪耳朵,个个成形,成为汉川小孩最爱吃的风味小吃之一。

五.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六.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七. 新疆 阿克苏 库车 新疆杏子

库车栽培杏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现保留下来的优质品种就有20多个,大的宛若鸡蛋,小的形似荔枝,颜色也分红、白、黄等,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其中以阿克西米西白杏品质最佳,果肉厚、纤维少、汁液多、甜味浓,美味独特的库车包仁杏干就是用这种白杏加工的。加工工艺也别具一格,先将果肉做成包皮,然后叠起,中间包一粒杏仁。这种传统的风味干果珍品,因色泽金黄,甘甜如蜜,兴满丝绸之路。

杏是维吾尔族人普遍栽培的果树之一,绿洲中,几乎村村有杏林,家家有杏树,而库车县则可以称之为新疆的杏乡。初夏,随着小黄杏的上市,接踵而来的是小白杏、佳那丽杏、辣椒杏等不下二十多个品种。库车杏不仅肉厚味浓,酸甜适口,连杏核也是甜的。库车杏除卖鲜之外,还可加工成杏干、杏包仁等。

八. 广东省 韶关 乳源 三角鲂鱼

乳源南水水库是广东第二大水库,占地15公顷,湖面35000多平方米,水清碧绿、风景秀丽,湖光山色无一污染,水库育大的三角舫鱼,鲜甜嫩滑,称之为粤北仅有的美味佳肴。

九. 新疆 哈密市 伊州区 新疆烤全羊

维吾尔族餐饮的一道重要菜肴就是新疆烤全羊,能与北京的烤鸭相媲美。新疆烤全羊,选料考究,制法特殊,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是当地高级宴席中不可缺少的菜肴。烤全羊选用上好羯羊,将蛋黄、盐水、黄姜、孜然粉、胡椒粉、面粉调成糊状汁,涂抹在全羊上,头部向下,放入馕坑密封焖烤1小时左右,即可取出食用。在隆重的宴会上,一般是把烤好的全羊平放在特制的餐车上,头系红绸,嘴含青菜,推至餐厅,任宾客随意切割品尝。

烤全羊是新疆最名贵的菜肴之一,它可与北京烤鸭、广州脆皮乳猪相媲美。高级筵席中,如果有烤全羊餐车出现在宾客们中间,整台筵席将顿时生辉,显得格外豪华阔绰,为饮宴增添了异常丰富的色彩。

烤全羊所以如此驰名,除了它选料考究外,就是它的别具特色的制法。新疆羊肉质地鲜嫩无膻味,在国际国内肉食市场上享有盛誉。

烤全羊是选择羯羊或周岁以内的肥羊羔为主要原料。羊宰杀后,去蹄及内脏,用精面粉、盐水、鸡蛋、姜黄、胡椒粉和孜然粉等调成糊状,均匀地抹在羊的全身,然后用钉有铁钉的木棍,从头穿到尾,放在特制的馕坑里,盖严坑口,并要不断地翻动观察,约1小时左右即成。

全羊烤成后即放置餐车上,烹制者在羊头上挽系红彩绸,打成花结,羊嘴放置香菜或芹菜,餐车备有小刀,服务人员推车围绕餐桌转动,恭请客人启刀食肉。不客气的食客们,持刀从烤羊身上切下肉来,尽情地吃,其热烈闲逸古朴浪漫的情景,非身临其境的人,是难以想象其盛况的。

烤全羊色泽黄亮,皮脆肉嫩,鲜香异常,是维吾尔族人民招待贵宾的佳品。

十.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新疆十大特产坚果排名新疆特产袋装坚果有哪些品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