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特产有啥 潍坊比较出名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0-27 09:38:50

一. 山东省 潍坊 高密 高密石磨火烧

高密石磨火烧是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的。高密石磨火烧中韧而不硬、发而不暄,咀嚼略带麦香固有的原汁甜味,可“十里闻香”。

火烧,扁圆如烧饼,分为火烧(无馅)与肉火烧,但胶东半岛的火烧均为无馅火烧,石磨火烧是咱山东高密有名的传统食品,因其独特的味道深受大众喜爱。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姚哥庄的“石磨”牌火烧。据了解,高密的火烧品种很多。单是面火烧就有若干种,如砍火烧、簸箕火烧、梭火烧等。

据了解,正宗的石磨火烧制作十分考究,不省任何一道工序,首先采用了纯天然优质小麦。其次是和面,用一半发面、一半呆面一起揉和,和好的面柔软、不粘、不塌,生面闻起来就有自然的香甜味。然后再经过擀、搓、撕、揉、卷五道工序,最后用火烧模具磕出形状来,再装炉烤制,掌握好火候,做出的火烧:个大、口感好、面实、味香、嚼着脆,内中韧而不硬,嚼起来略带甜味,刚出炉的火烧“十里能闻其香”。

高密火烧最传统的吃法有三种,热吃筋道香甜,凉吃越嚼越香,还可以切成片或掰成块,用各种菜下着吃,这是高密有名的“烩火烧”,既有营养又好吃。而且,在高密的羊肉泡馍一般泡的就是火烧,可说吃法百变多样。

外酥内软、香甜可口的高密石磨火烧多次被各级政府表彰。记者了解到,自1996年注册“石磨”牌商标以来,997年便被潍坊市委、市政府认证为“潍坊名吃”,2008年被山东省政府认证为“山东名吃”。为此,各新闻媒体作了报道。据了解,石磨火烧曾多次被人民日报、中央农科频道、山东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过,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时常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是广大消费者馈送亲朋好友的理想食品。

二. 山东省 潍坊 高密 木材

山东半岛地区最大的木材交易市场,供求信息最全最新
( 高密)

三. 山东省 潍坊 潍城区 潍坊风筝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风筝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古名“纸鸢”,又名“鹞子”,是普及于山东各地的一种玩具,尤以潍坊为盛,

潍坊风筝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鲁国大思想象墨翟制作第一只“木鸢”,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开始兴盛,走向民间却是在明代。到清朝中叶,潍坊开始出现专门从事风筝制作的民间艺人。相传有位姓陈的哑巴艺人扎得风筝新颖好看,放得又高又稳,远近闻名。这时,清明节前后竞放风筝也成了当地的踏春风俗。据《潍县志稿》载:“本邑每逢寒食,东门外,沙滩上……板桥横亘,河水初泮,桃李葩吐,杨柳烟含,凌空纸鸢,高入云端。”“清明,小儿女作纸鸢、秋千之戏,纸鸢其制不一,于鹤、燕、蝶、蝉各类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维妙维肖,奇巧百出,”曾做过七年潍县县令的大诗人兼书画家郑板桥曾写过这样的诗来怀念潍县:“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把潍县的风筝特点和放风筝的风俗描写的淋漓尽致。“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步上白浪河,纸鸢儿子秋千女,乱草新来春燕多”,这是潍县诗人郭麟对他家乡清明寒食放风筝的真实描写。到近代,潍县成了国内外闻名的风筝产地和市场,有首《竹枝词》是这样描写当时风筝市场的盛况的:“风筝市在东城墙,购选游人来去忙,花样翻新招主顾,双双蝴蝶鸢成行。”风筝飘洋过海,被带到美国、日本当作艺术珍品馆藏起来。新中国建立后,潍坊风筝作为潍坊市的象征,更加受到当地人民的珍爱和重视。从1984年起,潍坊市连续成功地举办了国际风筝节;1988年,潍坊市被国内外风筝界选为“世界风筝都”。潍坊风筝走向了世界,真正达到了它的鼎盛期。

个性是艺术成功的标志。潍坊风筝的独特个性是通过“扎、绘、糊、放”的四艺来具体表现的。

扎潍坊风筝的骨架一般用竹材扎成,扎骨架的工序有:选竹材、破竹材、削竹条(有“抽削”、“推削”诸法)、修竹条、弯竹条、扎结竹条等。风筝架子多种多样,扎法各有千秋,一般说掌握了硬翅风筝、软翅风筝和拍子风筝架子的基本扎法后,就可以自由变化,扎制各种风筝了。前辈艺人们在扎风筝中总结了奉富的经验,有的还编成了歌诀。例如扎硬翅胖沙燕的口诀是:胖燕四四法最新,一头一腹一尾根。—亡条平直须坚硬,下条扁软势随形。七段等分论条架,两膀对扎半圆形,中腹应按双分计,尾竹上端中线寻。下端长短如何定,横设架子首尾千.托纸中间方四块,两膀各四必相亭。头部迎风腹为主L冕竹要软好泻风。裆肥纸阔单面软,迎风不会左右慨。

糊糊风筝用纸,用矾绢,用薄绸等,可依风筝形式确定。倒如,糊蜻蜒风筝用绢,因为绢比纸的透明度好,更象活蜻蜒的翅膀,糊龙青鱼尾部用绸,放飞时迎风抖动肖似鱼尾,糊鹰不能用绢,因为绢受风后抖动就不象在空中打旋的鹰了,必定要用皮纸或托裱了的防风纸。糊风筝时,先比着架子剪纸,纸比架子大些,边缘部分剪开一些口子,在边缘涂浆糊后,依次把剪开的边缘糊在纸条上。糊法有两种;一是把纸包贴在竹条的四个面上,此法叫“包边儿”,二是把纸包贴在竹条的两个面上,待浆糊干了之后,用刀把多余的纸裁下来,这种方法叫“裁边儿”。这种方法是要露出一部分削修加工的竹条,以显示艺人的制作技巧。风筝可以先糊后绘,也可以先绘后糊。因为风筝的彩绘图案多是对称的,为了使图案对称一致,艺人们一般是先绘后糊。先把各部分的纸剪好,彩绘、阴干,熨乎,再糊到架子上。彩绘时,各部分衔接处图案不画金,留出一些空白,糊好后再把衔接处的图案补画整齐。各种风筝的具体糊法也各有不同,倒如:沙燕风筝先糊两膀,再糊两腿。最后糊头、腹,米字风筝也是先糊两膀,拍子风筝用平贴法糊纸等等。

绘风筝的绘画构图与设色最能体现地方特色。潍坊的风筝吸取了潍县木版年画的技法,又博采京津画风筝之长,线条粗犷,色彩以红、黄、兰三颜色为基础色,重笔浓抹,色调明快,浑朴,在对称中达到强烈的美的视角效果。如潍坊的龙头蜈蚣风筝,胡敬珠派造型以群青色为主,便以浓艳着色,直观效果对比强烈;康万香派则以普兰为主,代表海水,同时以红或桔红的暖色,使整个画面形象鲜明,风筝腾空之后,与蔚兰的天空产生和谐又鲜明的视角效果。西方艺术大师说过:“要懂得用最少的颜色,如果该用七个颜色,你却用二个表现时,那你的本事就更大了。”潍坊的风筝艺人对风筝的构图和彩绘,正是这样做的。他们尽量少用色,以块色为主,非常鲜明地突出了民间艺术色彩单纯而浓郁的特点。

放放风筝的工具有线、绕线工具和供游戏用的各种附加物。放风筝的线有“缝衣线”(适合放小风筝)、“小线”(三股棉线,民间最常用的风筝线)、“衣线”(真丝线,细的叫“丝线”,粗的叫“丝绳”)、“麻线”(从前民间用此线放大风筝)等等,绕线工具最普遍的是“线桄子”,这是一种穿在轴柄上的六角线线轴,可以自由地旋转着放线。收线时,一手拉线,一手打轮,十分方便,样子也玲珑可爱,本身就是一件惹人喜爱的玩具;还有一种“简易桄子”,轴柄上穿着一种扁框,用起来也很方便。如果放大风筝,则要用“线拐子”;放更大的要用“绞车”。风筝的附加物,是放风筝时作游戏用的,种类很多,主要有:“风琴”、“锣鼓”、“送饭儿的”等。

风筝的种类很多,按形象分有鸟形风筝(如鹰、燕、仙鹤)、虫形风筝(如蜻蜒、知了、蝴蝶)、水族风筝(如金鱼、蛙、蟹)、人物风筝(如孙悟空、胖娃娃、老寿星)、字形风筝(如“双喜”、“福”字、“寿”字风筝)、器物风筝(如扇子、钟、宫灯)、变形和几何图形风筝(如瓦片、八卦、五星),按风筝的构造分有硬翅风筝、软翅风筝、拍子风筝、平桃风筝、软风筝、桶形风筝等;按风筝的功能分有玩具风筝、观赏风筝、特技风筝等等。按大小又可分为巨型风筝与微型风筝。如潍坊艺人扎的“鲤鱼跳龙门”风筝,两层楼高,面积为174平方米,扎风筝的艺人是站在楼上扎成的。巨型立体蜈蚣风筝,龙头状的头和数十节的身,共100多米长。发放时,必须先将尾部和身部逐渐放起,再靠身部几十节圆方形风筝将沉重的龙头提升到空中。小型的蜈蚣风筝一样首尾齐全,却小到可以整个藏在火柴盒中。

潍坊风筝同中国许多民间艺术形式一样,产生于人们的娱乐活动,是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和愿望,与人们的生活有密节联系的娱乐品。风筝的造型模仿的自然事物、社会生活以及神话传说中的形象,都寄托着“吉祥”和“吉庆”,兴趣和理想。那绚丽多彩的颜色,与其说是所模仿事物的标志,毋宁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放风筝,则是易做、经济、老少咸宜的娱乐,健身活动。在阳光明媚的春天,人们手牵引线,或在春山,或在平原,或在白沙无际的海滩前后奔跑,臂、腿肌肉得到了锻炼,眼睛得到调整,气血为之畅达,这对人的生命是多么有益啊。伴随着风筝的兴盛,潍坊风筝又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的家庭成员,以商品的形式进入流通,糊制风筝成为一种职业,是一种重要生计。据史料记载,早在清代,潍县城里的风筝作坊和店铺就有30余家,清明时节在集市上摊的有数十户,外地客商在这里络绎不绝,生意十分兴隆。现在的潍坊风筝,由于当地政府的重视和人民的钟爱,伴随着国际潍坊风筝节的连续举办,已成为当代潍坊人的文化象征物,它越洋过海。联结起了与世界人民的友谊,也成为潍坊市经济腾飞的巨大杠杆。潍坊风筝的制作,也走上了传统技法与现代新科技相结合的道路,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

信息来源:山东省情网

信息来源:山东省情网

四. 山东省 潍坊 坊子区 潍坊刺绣

潍坊刺绣始于清代,原是潍县城乡广泛的家庭副业,素有“九千绣花女”之誉。时潍县妇女吸收南绣的技艺,形成了图案简练生动,色彩鲜明热烈、绣工精致细腻的刺绣特色。清光绪至民国前期是潍县刺绣的兴盛时期。时潍县经营绣货的作坊、店铺达30余家,绣制品由简单的枕套、门帘、桌围,到华丽的裙衣、礼服、霞披、戏衣、轿衣等。1956年,潍坊刺绣厂建立后,成为潍绣生产基地。将传统刺绣技艺与现代抽纱针法相结合,绣制了一些具有民族风格的拖鞋、靠垫、睡衣、台布等产品。并与青州花边相结合,研制了彩绣高档大套及机套、枕套等出口品。绣制品“窄带百带丽”,玲珑剔透,美观大方,畅销日本、意大利和香港等地。刺绣艺人还研制了花鸟、山水、走兽、鱼虫等潍绣欣赏品。为人民大会堂绣制的“盘金仿古铜器挂屏”四幅,庄重典雅,富丽堂皇,为潍绣艺术精品。手绣“武梁祠汉画”,古色古韵;“老虎”“百花齐放”“蓬莱日出”“大明湖”等形象逼真;“松鹤献瑞”“南湖”“延安”“早春”等意境幽深。不少潍绣佳作,在全国和省工艺美术展览会及旅游品展览会上获奖,受到各界人士的赞誉。潍坊刺绣已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 山东省 潍坊 寿光 草碾草编

草碾草编 草编是五台草碾子村的传统手工业项目,古墓碑记载,公元1369年(明洪武二年),其始祖从山西迁来即以草编为辅,延传至今。产品有大中小方耳,深浅沿各种型号锅盖、桶囤、车囤、茅囤、壶囤、扣盖、炮车脚外套等20多种。产品远销东北三省、河北以及青岛、济南、烟台、淄博、潍坊等地。另外,花篮、果盒、饭盒、饭箱、纸篓、茶具垫、果盘、茶囤等产品还出口日本、加拿大、菲律宾、葡萄牙、土耳其、印度尼西亚、香港等12个国家和地区。

六. 山东省 潍坊 昌邑 昌邑文蛤

昌邑文蛤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昌邑文蛤是山东潍坊昌邑的。

昌邑文蛤

昌邑市水产养殖协会

12929140

蛤蜊(活的)

七. 山东省 潍坊 诸城 诸香附

诸香附质量好、药效高、驰名全国
( 诸城)

八. 山东省 潍坊 潍城区 种貂

【种貂】 潍坊市潍城区是全省水貂良种基地,生产的种貂、貂皮1983年曾获国家外经部颁发的

产品荣誉证书。1987年全区水貂存养量达15万只,出口貂皮10万张,创外汇100万美元,存养种貂3.2万

只。

潍城区水貂养殖生产始于1980年,以城区近郊的大虞、廿里堡、河西、梨园4个乡镇为主,饲养

量占全区的99%以上。大虞乡大虞村农民办起的貂场,占地350亩,饲养种貂3万只,年产仔貂10万只,

存养量达13万只,为目前亚洲地区最大的养貂场。这个村实行集体建貂场、置貂笼,分户承包,独立

核算,自负盈亏的饲养管理方法,在饲养技术、饲料供应、良种繁育、疫病防治、貂皮加工和出口销

售等方面实行统一组织管理, 保证了种貂、 貂皮质量,产品甲级品率达95%以上,深得外商欢迎。

1987年全村外贸收购额达1300万元,居全市之首。157个养貂专业户,纯收入户户超万元。

九. 山东省 潍坊 寿光 寿光韭黄

寿光韭黄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寿光韭黄是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的。寿光韭黄以其特有的脆、香、甜成为高品质的礼品蔬菜。寿光韭黄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韭黄传统医学认为韭黄性温,能温肾助阳,益脾健胃、行气理血,可养肝、增强脾胃之气,韭黄中含有的硫化合物,具有降血脂及扩张血脉作用,韭黄中含膳食纤维能兴奋性植器官,在药典中有起阳草之称。

寿光韭黄生长在历史悠久的跃龙河两岸,它以独特的地质土壤和优质水源的环境,成为了寿光菜篮子的一枚独秀,寿光韭黄以其特有的脆、香、甜成为品牌性的高品质礼品蔬菜。

寿光市文家街道南、北官桥村有90%村民都在种植韭黄,近几年韭黄种植渐成规模。2010年10月,文家街道北官桥村的党支部书记孙广文同村民刘树生联合创办了寿光官桥韭黄专业合作社,组织种植户科学管理,并定时收购、统一销售,并注册了“官桥韭黄”商标。现在,官桥韭黄已进入威海、烟台、青岛、北京等各大中型商场,依托蔬菜物流园,韩国等客商也慕名前来订购。

2013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寿光韭黄”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寿光蔬菜瓜果产业协会

11687632

韭黄

十. 山东省 潍坊 昌邑 昌邑土豆

昌邑土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昌邑市饮马镇西郭无公害马铃薯,品种特点是完全脱毒,外型美观,个体大,口感好,产量高,抗病能力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006年全镇种植面积3.5万亩,平均亩产2800公斤。高产地块达到3500公斤。经农业部和省农业厅鉴定为无公害产品,并认定石埠镇为无公害马铃薯生产基地。

潍坊特产有哪些好带的潍坊十大特产包括哪些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