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特产哪里多 咸阳土特产一览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9-11 05:32:56

一. 陕西省 咸阳 乾县 乾洲广杏

广杏为沿乾县漠谷河一带,据传明代乾州人宋钦在福建做佥事时回乡,路经广东,带回优良杏枝,嫁接而成,故名“广杏”。广杏个大如拳,色金黄,味如蜜,明、清两代,进献宫廷。这种杏树由于长期未能提纯复壮,逐渐老化,很少繁衍,而今所余无几。现今乾县境内北部尚存山杏1300多亩,年均产量200多吨。

二. 陕西省 咸阳 彬县 彬县苹果

彬县苹果是陕西省咸阳市彬县的。彬县红富士苹果个较大、果形高桩、果色鲜红、果肉细脆、果汁丰盈,果味爽口。

彬县地处渭北旱塬沟壑区,这里海拔较高,温差较大,生长环境良好,具有得天独厚的果业生产优势,是水果生产的最佳适宜区和全国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从彬县水果栽培面积和产量产值来看,第一位为苹果,第二位为梨,第三位为桃,第四位为杏。全县共有果园面积36.26万亩,其中苹果22.28万亩,梨2.12万亩。苹果生产从品种结构来看,主栽品种为红富士,其次为秦冠、嘎拉、新红星、乔纳金。新引进品种以富士优系、玉华早富、七户一号、七户二号、澳州青苹为主。近年来,彬县果业生产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先后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评定为“苹果生产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全国苹果20强县(市)”、“全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和陕西省“无公害绿色果品生产基地县”。红富士、秦冠苹果被授予“全国优质苹果金奖”。2007年有3000吨苹果走出国门,远销欧洲。2007年我县果品面积发展到42万亩,水果总产26.72万吨,实现产值5.2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1816元。

彬县红富士苹果个较大、果形高桩、果色鲜红、果肉细脆、果汁丰盈,果味爽口。糖分含量高,平均含糖量在17%以上。果中不仅含有苹果酸、胡萝卜素、抗坏血酸、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物质,而且含有促进孩童生长发育的细纤维和记忆力密切相关的锌元素。所以常吃果中之王苹果,不仅能养生健体、补充营养,而且可益智补脑,提高智力。

三. 山东省 济南 天桥区 名士多烤全羊

名士多烤全羊

济南经三纬九路26号,87931027。泉城“十大名吃之一”,清朝末期即名声大起。选梁山1岁青山羊,以祖传秘方烤制,保持原汁原味,色香味俱佳。

四. 陕西省 咸阳 淳化县 甘泉醇酒

甘泉醇酒是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的。甘泉醇酒具有凤香型风格特点,以“入口绵、落口甜”的独特风格而著称,产品远销安徽、河南、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市场销售一直看好。

陕西省淳化县甘泉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久负盛名的甘泉宫遗址所在地——淳化县。公司始建于七十年代,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40平方米,注册资金500万元,现有职工50人,其中各类专业人员25人。年生产白酒2500吨,主要产品有50%(V/V),52%(V/V)“甘泉醇”白酒两大系列十二个品种。

“甘泉醇”酒以优质高粱为原料,以大麦、小麦、豌豆制曲,以泉水作酿浆,经土暗窑续渣法发酵,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精酿的纯粮佳酿,使其具有凤香型风格特点,以“入口绵、落口甜”的独特风格而著称,产品远销安徽、河南、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市场销售一直看好。2003年被评为第十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奖”;2002至2004连续三年被淳化科技局评为“民营科技型企业”;2005年元月陕西省工商局举办的诚信企业与诚信商品展示交易会确定为“陕西省信用体系建设单位”;2005年6月被陕西省消费者协会评为“陕西省消费者信得过企业”,同年7月,“甘泉醇”牌系列酒荣获“中国名优品牌”荣誉称号;2008年11月在陕西省旅游博览会上荣获陕西旅游商品(产品)“最受欢迎奖”;2011年12月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企业”称号。

五. 陕西省 咸阳 兴平 旗花面

据传清廷某皇后不食,张榜招厨,烹煮鸡汤伴以鸡蛋饼,切成菱花状,佐以香料,鸡油上飘葱花,细面些许,后即食。具有薄劲、光、稀、煎、汪、酸味出头等特点,风味独特。武功京官传至乡间,流传于今。

六. 陕西省 咸阳 三原 三原北坡红石榴

三原北坡红石榴是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鲁桥镇北坡村的。北坡红石榴产地独特,种植历史悠久。生长的石榴个大、色红、甜度好,很受客商青睐。于2005年9月成立了三原县北坡红石榴协会,协会引进新品种“大红甜”,更引起客商的关注。

北坡村位于三原县县城北5公里处,属于该县旱腰带和平原灌区的交界地带,全村大部分耕地坐北向南,光照时间长,平均温度比周边地区高2度以上,很适合石榴的生长,生长的石榴个大、色红、甜度好,很受客商青睐。目前的北坡村,全村1400亩耕地,其中1000亩都在种植石榴,石榴已经成为了该村群众农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北坡红石榴产地独特,历史悠久,大唐时期,长孙娘娘家乡贡品,被太宗李世民封为御石榴。为了更好地促进该产业的发展,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2005年9月成立了三原县北坡红石榴协会,2006年8月同《农业科技报》、陕西赛众生物公司共建了农业科技报“石榴科技示范推广基地”。曾被省市县广播台、电视台等多家媒介多次采访报道,大大提高了协会知名度,产品知名度。

七. 陕西省 咸阳 兴平 秦刀剁面

两千多年前,一场波澜壮阔的统一战争,缔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秦。甲骨文中,秦,意为密植丛生禾穗向天。崇尚五谷与土地的秦人自有雄心壮志,那气吞山河一统天下的气魄让他们沿着渭河一路南下向东,定都咸阳。渭水之滨,沃野千里,不仅为秦一统天下提供了丰实的粮草,也喂饱了秦人的胃。秦人爱食面,旗花面、马虎面、软面、摆汤面、牛肉面、羊肉面、臊子面,五花八门。笔者这里介绍的是颇有传奇色彩的秦刀剁面。

相传当年秦始皇急于一统天下,战事连连。秦军在一次行军做饭中,因为没带刀无法切面,一名伙夫灵机一动,用战刀剁面。后来,为了方便操作,他就在刀柄两头安上木制的把手。战事结束后,这种秦刀剁面的方法,也随他解甲归田,流落乡间。狼烟消散,世事变迁,两千多年的时光早已让大秦帝国灰飞烟灭,但秦刀剁面的技艺却被代代相授地传承下来。

在西安与咸阳交界处的秦汉新城,至今仍保留着大秦帝国留下的民风民俗。

和黄土高原上的许多村庄一样,世代背靠土塬而居的刘家沟最显眼的也是窑洞。那一孔孔镶嵌在黄土壁上的窑洞,如这里的老百姓一样实在。徐大嫂便是典型的秦人,豪爽干练,憨厚朴实。

在秦风秦韵飘荡的秦汉新城,我被朋友带到一农家吃秦刀剁面。好奇心驱使我直接跑进厨房,看徐大嫂如何制作这道美食。

雪白的面早已被揉成光滑而富有弹性的面团。只见徐大嫂身体靠在案板前,右腿前倾左腿后蹬。手拿一尺多长的擀杖,顺着面团一侧擀出一个一尺多宽的长舌形,擀到薄厚适当后,撒上苞谷面粉,开始剁面。一手拿刀叫切,双手拿刀叫剁。两尺有余的刀,厚约三寸,如铡刀般寒光闪闪,让人望而生畏。看似粗糙的制作方法,却粗中有细,细中见独特。徐大嫂双手握住刀的两个把柄,开始剁面。那剁刀起起落落,如缝纫机针般在走,始终不离面,似排列整齐的军队在大踏步前行,步伐整齐,铿锵有力。那一刀一刀下去,密集均匀,看似纹丝不动,实际上却刀随手移,在不易察觉之中让一条条粗细均匀的面条往外滚动着,没有一丝粘连。那熟稔的程度看上去,好像不是剁面,而是机器在操作。不一会儿,那面便被剁到了“舌根”,徐大嫂又继续擀剩下的面团。

我有些好奇,剁面的人看不见刀后边的面,如何保证那一尺多长的面条粗细均匀。对于我的疑问,徐大嫂笑道:“剁面讲究的是运刀干脆、粗细一致。这学起来容易,要精熟却不易,需要胳膊、腰、腿协调用力。每一刀下去,两边的力道都要均匀,干脆利落,拿捏得当。要想剁出一手好面,起码得十年以上的刀功。”听着徐大嫂的讲解,我感叹道:“真没想到,这看似简单的剁面,竟然有这么多的学问。”

开水滚沸,面条下锅,如浪里白条一般。捞到碗里,十分惹眼。一碗正宗的秦刀剁面,要卖相好、口味佳,臊子是必不可少的搭配。既有洋芋、胡萝卜、肉丁、韭菜搭配的荤臊子,又有番茄鸡蛋搭配的素臊子。荤素两种,各有特色,浇在面上,白中见绿,绿中见红,让人未吃口水先流。

昔日的灵机一动成就了今日的秦刀剁面。可惜的是,因制作费工费力,如今会剁面的人少之又少。

秦刀剁面筋道弹牙的口感和秦人豪迈的英雄气魄,不仅渗透到老百姓永恒的记忆中,而且融入到他们的血脉筋骨之中,代代相传。

信息来源: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八. 陕西省 咸阳 旬邑县 麻什

麻什又叫“猫耳朵”,旬邑地方小吃。麻什的做法简单,先将和好的麦面醒20分钟后,擀成1厘米厚的面饼。然后,切成约1.5厘米宽的面条,用手在案板上搓成圆柱,再切成小面丁,备用。在案板上撒少许干面粉,用大拇指在面丁上斜摁,面就会卷起来,样子像猫耳朵,即麻什。麻什的吃法多样,配以肉类、蔬菜和佐料,或炒或烩,食之可口,风味炯然。

九. 陕西省 咸阳 兴平 兴平清水莲菜

兴平清水莲菜是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的。兴平市成立了井冠、千马、渭水等五家清水莲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井冠”、“佳荷美”牌商标,兴平清水莲菜已经成为西安人人乐、华润万家、沃尔玛等大型超市首选产品。

兴平市从2002年开始引种清水莲菜,经过10多年的发展,种植面积已由起步时的5亩增至3.6万亩,全市清水莲菜产值突破1.6亿元,种植区域涉及到兴平市的阜寨镇、庄头镇、丰仪镇、汤坊镇、桑镇等6个镇(办),有近2万名农民群众从事清水莲菜生产、加工和销售,兴平市清水莲菜园区已被列入咸阳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清水莲菜基地。

在清水莲菜产业的发展壮大中,兴平市先后与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共同设立“陕西·兴平莲藕良种繁育及新技术示范基地”,引进“鄂莲5号”、“鄂莲6号”、“鄂莲7号”等新品种5个,制定了“地下建池、农膜覆水、井水灌溉”清水莲菜栽培技术规程,先后注册了“井冠”、“佳荷美”、“藕丝莲”等商标,通过了省级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清水莲菜产品在杨凌农高会上荣获“优秀新产品奖”。

兴平市积极发展订单农业、超市农业,与咸阳新阳光批发市场签订长期供货合同,使兴平市清水莲菜成功打入沃尔玛、人人乐等大型连锁超市。兴平市清水莲菜产业已走上了“无公害种植、标准化管理、统一包装销售、品牌化经营”的道路。

为了树立兴平“清水莲菜之乡”的美名,打造特色莲菜品牌,加快建设沿渭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带,兴平市已成功举办了五届“陕西·兴平荷花节”,吸引了20多万人前来观光、休闲,达到了宣传推介、做亮品牌、提升影响的显著效果。四川、甘肃等地的干部群众纷纷来兴平市参观学习,省、市领导也多次来兴平调研,对清水莲菜产业发展给予了高度肯定,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陕西日报》等媒体先后多次进行了专题报道,产生了广泛影响。

十. 陕西省 咸阳 旬邑县 咸阳马栏红

咸阳马栏红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咸阳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发祥地,农业综合经济实力位居陕西省l0地市之首。咸阳果业栽培历史悠久,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咸阳市始终把果业作为全市的支柱产业来培育,近些年,果业规模迅速扩大,果品质量逐年提升,果业效益显著提升,已成为陕西第一果业大市。

目前,全市水果种植面积已达到421万亩,总产583万吨,其中苹果323万亩,产量472万吨,占陕西省苹果总产的42.9%,占全国苹果总产的11%,浓缩果汁产量占全球六分之一。咸阳果品、果汁远销国内各大中城市以及欧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俄罗斯等地区,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果业已成为咸阳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果业收入占到果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近80%。以“咸阳马栏红”、“乾县双矮”为代表的苹果生产已成为果农增收致富的优势特色产业。

为了实施果业产业品牌战略,2013年咸阳市市委市政府就决定将“咸阳马栏红”苹果作为我市的公共区域品牌培育,经过努力,“咸阳马栏红”苹果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果品品质逐年提升,也具有了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从2016年底,开始着手“咸阳马栏红”商标申请注册工作,历时近一年时间,今年9月,终于成功注册“咸阳马栏红”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是继咸阳茯茶、三原廖花糖、淳化饸饹、长武苹果之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我市的第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也是我市唯一一件跨县域注册保护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涵盖了咸阳北部五个县域,惠及百万果农。从此咸阳优质苹果正式有了一个统一响亮的品牌“咸阳马栏红”。

“咸阳马栏红”苹果种植面积177万亩,产量231万吨,生产地域范围为咸阳长武、旬邑、永寿、淳化、彬县五县全境42个乡镇。“咸阳马栏红”苹果具有绿色生态、色泽艳丽、脆甜多汁,风味浓郁等特点。

咸阳特产必买清单陕西咸阳特产在哪买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