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食用土特产 巴东县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0-11 16:15:58

一. 浙江省 台州 临海 汛桥食用菌

产品名称:汛桥食用菌

产品产地:台州临海

产品特性: 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产品成分:高蛋白、低脂肪、各种氨基酸(含18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

产品功效:能降低血脂、胆固醇、清除血壁的粥样血脂沉积,改善血管弹性,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清除自由基、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防止血栓形成、还有提高肌体免疫力之功效、

产品简介:汛桥的食用菌生产是以峙下片、汛桥片的10多个村为生产基地,共有生产农户100多户,生产的食用菌有金针菇(黄菇、白菇)、平菇、蘑菇、猴头菇等。年栽培220万袋,总产鲜菇1815吨,年产值580.5万元。汛桥的食用菌生产已有30多年历史,在省内外享有较好的声誉。猴头菇加工产品曾畅销全国各地及日本东南亚等地,食用菌营养丰富,含有高蛋白、低脂肪、各种氨基酸(含18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常食之有提高肌体免疫力之功效。

产品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食用菌的国家之一。食用菌也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经历了悠久岁月。东西方文明古国的早期历史文献中,都记述了关于菌类的栽培。在2000年前的史料中已有记载,《吕氏春秋》载有"味之美者,越骆之菌。"《史记》中有对获各的记载,称为"千岁松根,食之不死";东汉王充的《论衡》中就谈到"紫芝"可以像豆类在地里栽培。我国最早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灵芝可治神经衰弱、心悸、失眠等症,并根据菌盖色泽,评述品质高低。6世纪贾思辨的《齐民要术》"素食篇"中详细介绍了木耳菹的做法。7世纪段成式写的《西阳杂俎》中,有关于竹荪的描述。苏恭等人著的《唐本草注》中记载了"煮浆粥安诸木上,以草覆之,即生蕈尔"的原始木耳栽培法。唐代韩鄂编的《四时纂要》中,则比较详细地叙述了用烂构木及树叶埋在畦床上栽培构菌的方法。"种菌篇"还对菌子的种植、管理、采收、于藏以及菌的有无毒性,能否食用,作了具体叙述。南宋陈仁玉撰写了第一部《菌谱》,其中对侧耳作过"五台天花,亦甲群汇’的评述。还对浙江东南部十一种食用菌列述了名称,并对它们的风味、生长习性和出菇环境等作了精辟的论述。这一时期我国人民认识和利用食用菌知识进步很大。在西方国家中,希腊有一名医师在公元1世纪提出用木屑在畦床上栽培杨树鳞耳的方法。到16世纪末,意大利的一位名医用这种方法栽培成功,后来大力传播。虽然这些办法比较原始,但它具体记载了我国食用菌科学知识的渊源,具备了为后来半人工栽培的雏形。这一阶段从技术上考虑,完全是靠食用菌的孢子漫天飞,天然生产,人们只是认识了现象,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抱子飞扬,天然生长"。这就是食用菌栽培业的诞生。

二. 江西省 赣州 宁都县 食用茶油

油茶树又称木梓,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秋季开白花,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种子含油率20%至35%,榨出的油供食用及工业用。主要产于我国丘陵地区。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赣南广有种植油茶且栽培历史悠久。

茶油是赣南、优势产品,也是赣南传统的重要商品,销往沪、粤、苏、浙等地。茶油能制作客家美味食品:名菜佳肴如小炒鱼、烩鱼饼、鱼丸、荔枝鱼卷、烩肉皮、宁都灯盏糕等。茶油又是制作高级食品、化妆品、人造奶油及肥皂、凡士林、润滑油和防锈油等的优质原料。茶油色清味香,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4%以上,不含芥酸等。常食茶油,对预防高血压、冠心病、高胆固醇病等有特效,故有茶油“肥嘴不肥肚”之说,被誉为“保健油”、“高级营养油”。油茶浑身是宝,其茶籽壳可制茶碱、栲胶、糖醛、活性炭、碳酸钾、水糖醇等。枯饼具有肥田、杀虫、去污的功效,也可作制农药的原料。油茶花是丰富的蜜源,亩含蜜量达15至20公斤。油茶树干木质坚硬,可制作工具。

三. 四川省 成都市 郫都区 郫县永丰食用菌

食用菌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丰富,常被人们称作健康食品,如香菇不仅含有各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具有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近年来还发现香菇、蘑菇、金针菇、猴头中含有增强人体抗癌能力的物质。

郫县永丰食用菌合作社建有珍稀食用菌种植基地200余亩,并通过基地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发展食用菌种植800余亩,常年种植有白灵菇、杏孢菇、茶树菇、鸡腿磨、鲍鱼菇、猴头菇、灵芝菇、姬松茸、双孢菇、金佛菇、香菇、姬菇、大杯伞、滑菇等20余个品种,并注册了“高菌仔”商标。合作社已在成都、重庆等周边大城市建立了稳固的销售渠道。

四.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高级野生食用菜——薇菜

又名龙头菜,俗称狼蕨、猫儿蕨,属蕨类植物,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叶自地下茎丛生。褐色,形细长,上生子囊群,嫩叶尖端为涡卷状,向内卷曲,有营养叶和孢子叶之分。生于溪边、林下酸性土壤。春末夏初,采摘嫩叶,经开水淋烫、揉搓、干燥等工序制出成品薇菜干,含有高量蛋白质、维生素、铁质、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等,营养丰富,是一种高级野生食用菜,为席上珍品。利川薇菜产地分布广,年产50吨左右。自1982年首次进入日本市场后,一直是外贸主要出口品种之一。( 利川)

五. 陕西省 汉中 南郑区 南郑食用菌

南郑县资源丰富,有年产50多万吨的农作物秸杆、活立木蓄积量达1008万立方米,年产20万吨木屑,可供生产食用菌  2亿袋。加上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14.6,土壤湿润,非常适宜食用菌生长。我县拥有一支 专门从事食用菌技术指导和推广的队伍,并建立了“南郑县食用菌技术指导站“,负责全县食用菌生产的发展规划,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等服务。

六. 湖北省 恩施州 巴东县 凌霄花

凌霄花

七. 湖北省 恩施州 巴东县 巴东独活

巴东独活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巴东独活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据《中华本草》记载,独活别名独摇草,又名巴东独活、肉独活。平均海拔1700米的西淌村,山大人稀、森林植被密集覆盖、土壤肥沃,是独活的最佳生长地带之一,所产独活药效好,市场俏,被誉为巴东独活。

药材性状:

药材略呈圆柱形,下部2~3分枝或更多,长10~30cm。根头部膨大,圆锥状,多横皱纹,直径1.5~3cm,顶端有茎、叶的残基或凹陷。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具纵皱纹,有隆起的横长皮孔及稍突起的细根痕。质较硬,受潮则变软,断面皮部灰白色,有多数散在的棕色油室,木部灰黄色至黄棕色,形成层环棕色。有特异香气,味苦、辛,微麻舌。

功效:

有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抑制二磷酸腺苷体外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具有拮抗钙通道阻滞剂受体的活性。此外还有解痉、镇痛、镇静、抗炎、光敏等作用。佛手柑内酯对实验性胃溃疡有中等强度的保护作用。

巴东独活

地理标志:

巴东独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北省巴东县溪丘湾乡、沿渡河镇、茶店子镇、绿葱坡镇、大支坪镇、野三关镇、清太平镇、水布垭镇、金果坪乡等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巴东独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湖北省巴东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巴东独活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60~lOOcm。茎带紫色,光滑,有槽纹。基生叶及茎下部叶三角形,2~3回三出式羽状全裂,最终裂片长圆形,两面均被短柔毛,边缘有不整齐重锯齿;茎上部叶简化成叶鞘。复伞形花序密被黄色柔毛;伞幅10~25;小总苞片5~8;花梗15~30;花白色。双悬果长圆形,侧棱翅状。花期7~9月,果期9~10月。生于山谷沟边或草丛中;有栽培。

八. 湖北省 恩施州 巴东县 巴东富硒天麻

巴东富硒天麻是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的。巴东是全国少有的土壤富硒地区,自然环境污染少,生产富硒无公害天麻具备条件。现有种植面积10万平方米,年产量500吨。

天麻是一种奇特的名贵传统中药材。属兰科多年生草本寄生植物,药用部分为地下块茎,无绿色叶片,无根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生活,主要依靠同化侵入其体内的一些真菌获得营养。2000多年前人们把天麻列为治病的神药。有益气、定惊、养肝、止晕、祛风湿、强筋骨、扩张血管、增强血管弹性、对脑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神经症状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等治疗效果显著。近年来有的将天麻作为高级保健食品开发,深受消费者欢迎。

九. 湖北省 恩施州 巴东县 巴东真香茗

巴东真香茗是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的。巴东真香茗是巴东独产的茶叶,古为巴东地方名产。历史悠久,品质上乘,外形色白,肉质高香而驰名。

巴东真香茗历史悠久,古籍多有记载:东晋《桐君采药录》载“巴东郡有真香茗,煎饮,令人不眠”;梁代《述异记》载“巴东真香茗,其花白色如蔷薇”;唐陆羽《茶经》载“茶者,南方之佳木也,一尺、两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陕川有两人合抱者”;明朝元庆《茶谱》载“茶之产天下者多矣”……,渠州有薄片,巴东有真香茗,其名皆著”;《舆地纪胜》载:“县有巴东,县之所依名金字山,山产茶,色微白,即所谓巴东真香茗也”。

雄奇壮阔的巴东三峡,江水滔滔,重岩叠嶂,气势磅礴,西有巫山云雨,东有夷陵爽气,岗峦起伏,溪流纵横,漫射光照条件甚佳,立体气候较为温和,云雾缭绕,雨水充沛,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为茶叶生产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巴东县三环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整合茶叶产业资源,组建真香茗茶叶联合体,带领全县12个乡镇,130个村的茶农致富,振兴巴东茶叶产业,重振千年历史品牌,真香茗贡茶辉煌。投入200多万元用于茶园基地建设和生产设备购置,茶叶面积达到2.2万亩,同时实施茶叶品牌战略,使唐代贡茶真香茗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2008年“真香茗”茶荣获 “中国知名品牌”、“中国历史文化名茶”;2009年“真香茗”茶荣获华中(武汉)茶博会金奖,得到湖北省农业厅和湖北省茶叶学会的认可和支持。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地,部分高档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国家。

十. 湖北省 恩施州 巴东县 野三关苞谷酒

野三关苞谷酒产自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野三关镇谭家村,由于地处海拔1200米的武陵山脉,气候适宜、民风淳朴,318国道贯穿境内,曾有古人题写“天下第三关”,是出鄂入川的必经之路,自古以来视为蜀道天堑。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山西一户姓王的人家,以酿酒为生。大儿子王子太从小随父学艺,深谙酿酒之道,并一心想把酿酒技艺传授四方,福泽天下,于是他只身南下,沿途为坊间传授酿酒之技,昱日王子太登上了“连峰去天不盈尺”的野三关,他被清澈的山泉、朴实的民风所吸引,他留下来,以响水洞为家,用当地盛产的青稞杂粮作为原材料,酿出了清香醉人的白酒。后来他娶了谭氏为妻,入乡随俗,后人随母姓谭,谭氏人丁兴旺,继续以酿酒为业,“谭家村酒坊”因此得名。
巴东特产必买清单巴东县十大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