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特产黄芪简介 大同哪里产黄芪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9-07 19:02:27

一.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恒山山蘑

恒山山蘑生长于恒山自然林区,是一种野生食用菌,也是浑源当地的土产之一。它吸收恒山灵气,生长在山脉阴坡茂密的树林中。每当大雨过后,各种蘑菇就如春笋般挤出地面。恒山山蘑有二十多种,有大的如西瓜的,有特别纤弱而单薄的,有看上去油腻腻让人讨厌的,有感觉柔嫩娇美的,有的形状像鸡冠簇簇,有的则类阳根一箭,大多数蘑菇则更像一把把灵巧的五颜六色的小伞。特别是“灰羊眼蘑”、“香薰蘑”、“水皮菇”是恒山山蘑里最常食用的种类。恒山山蘑的气味独特,浓香沁骨,当地人用来烧汤、炒菜、炖鸡、炖肉、打卤、做火锅等。特别是小鸡炖蘑菇,把蘑菇的味道与鸡蛋的鲜嫩相结合,是浑源民间传统的一道美食。

二. 山西省 大同 平城区 大同铜器

     大同铜器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造型美观,久负盛名。历史上有“五台山上拜佛,大同城内买铜”之说。大同铜器已有25大系列,235个品种,458个花色,主要有铜火锅、酒具、宫廷餐具、铜牌匾等。大同铜器不仅在国内各地受欢迎,而且还畅销于日本、马来西亚、德国以及港澳地区。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访问大同时,曾以大同铜火锅相赠。

三. 山西省 大同 灵丘 苦荞凉粉

苦荞凉粉为灵丘风味小吃,吃起来滑润爽口,略苦,具有特色,久负盛名。苦荞凉粉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医收记载“荞麦可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除白浊、白带、脾积泄泻。”现
代医学认为可调治高血压、微血管脆弱性血及羊毛疔,控制糖尿病等。还可以治噎食、风火、风眼以及肠疝气

四. 山西省 大同 灵丘 灵丘大蒜

产于山西灵丘。《后汉书》云:一天,名医华佗遇到一辆车上躺着一个病人,这人得的是一种怪病,喉咙眼里象噎住了东西,吃饭咽不下去。华佗诊视后,对病家说,你到饭铺里去买二升蒜和醋来,令病人吃下去。华佗走后,没有多久,病人就吐出一条蛇来。病家拿着蛇找华佗道谢,见华佗屋里的墙壁上挂着数十条蛇,才知道华佗的医术高明。此虽神奇之说,姑置勿论,但祖国医学实践总结肯定,大蒜为“除风邪,杀毒气”。因而,大蒜的杀菌作用是千真万确的。大蒜消毒、杀菌、去腥、解腻,使菜肴更加味美可口的功能。在夏季凉拌冷菜和凉拌面食中酌加此品,并能“解暑气”,增加食欲,促进人体健康。具有防癌、抗癌,减缓老化和保持健美的作用。

五. 山西省 大同 平城区 大同刀削面

在山西各地的刀削面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大同的刀削面。大同刀削面物美价廉,色、香、味俱全,形成了独特的大同风格。很多外地朋友来到大同,在品尝之后,都赞不绝口,可称“面食王中王”。

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

六.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浑源烧酒

酒是用高粱、大麦、豌豆、米、葡萄或其他水果发酵制成的饮料。因其酿造、勾兑程序不同,酒又分为三大类,即不蒸馏酒、蒸馏酒、配制酒,浑源烧酒属蒸馏酒类。所谓蒸馏酒,就是发酵的酒液经过蒸锅器蒸馏,贮存、稀释、勾兑等工序后配制而成的酒,亦称烧酒。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人群结构,再加上浑源盛产高粱、豌豆、麦类和米,因此浑源酿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末战国初(约公元前五世纪)李峪庙坡所遗存的价值连城的青铜器中,有不少是温酒器和饮酒器,可见二千五百年前当地人不但有饮酒的习俗,也有制酒的工艺,不过所饮之酒是原始的人工发酵酒。

到汉朝时,泱泱的大汉帝国酿酒业已相当发达,酿酒作坊遍布全国各地,作为一向以豪饮自居的浑源当然也应该是其中不可忽略的一员,为统筹酒的销售,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汉武帝时对酒实行严格的专营政策。始元六年的盐铁会议上,王公大臣们经过激烈的辩论才对酒的专营解禁,为酿酒,售酒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

浑源烧酒究竟始于何代,史料无有明确记载,但从人们的记忆和传闻中至少可以推到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清乾隆版《浑源州志》将诗仙李白作为“寓贤”记载,说的是李白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同好友无演游完太原后,北出雁门尽兴游览恒山、悬空寺,被悬空寺的“惊险奇巧”所折服,于是醉书“壮观”两个大字,能将有齐眉之量的诗仙喝醉,可见当时浑源烧酒的品位。金初时状元刘撝,右丞相苏保衡曾攻读于翠屏山上的翠屏书院,每到冬季在严寒的环境中所研墨自动成冰,聪明的刘撝用烧酒研之,不但不结冰,而且墨汁香味四溢,所书之字倍增光彩。 到明朝时,浑源烧酒名气大震,已多见于史书,明正德元年(1506年)山西按察使郭显忠光顾很有名气的北岳甘泉,为这口酿酒的甘泉,挥毫题写了“甘泉诗”。诗曰:“鲰生坐井欲观天,谁传循良有孟坚。瘠土已看成乐土,苦泉宁不变甘泉。若教酿酒堪称圣,纵使箪瓢亦自贤。寄与观风行部者,民谣吏治一时传。”一句若教酿酒堪称圣,将浑源烧酒捧到神圣的地位。明代大旅行者徐霞客于崇祯六年(1633年)秋八月游览恒山,浑源后,不但写了极为精彩的《游恒山日记》,在品尝浑源烧酒后也留下了“酒味冲天飞鸟闻香化凤,糟粕落地小蛇得味成龙”的名联。清乾隆年间浑源知州桂敬顺登岳顶而春望、把酒放歌,题书了“笑我登临成老大,尚待尊酒送斜阳”的诗句。精深的浑源酒文化早已同博大的诗词文化融汇于一起。

清朝时浑源的酒文化让国人魂牵梦绕,在华夏大地是广为流传开“吸水烟到兰州,唱烧酒浑源州”的趣话。当代著名记者、原新华社社长穆青于1947年从延安出发去西柏坡途经浑源沽浑源烧酒,与战友们边走边饮,甚感香醇无比,四十三年后穆青再度来浑,未曾忘怀当年饮酒之趣,重温北岳美酒,不由得挥毫题词:“北岳佳酿,香飘万里”。香飘万里道出了浑源烧酒的真谛。不断传承不断创新的浑源烧酒让人称奇叫绝,让人垂涎欲滴。每当驮帮驮着一篓篓烧酒穿行在恒山磁峡时,高亢的喝唱声,飘逸的酒香味,给人一种如痴如醉步入仙境的感觉。

至道光后浑源的酿酒业步入极盛时期,道光初年重修北岳恒山布施碑中上布施的制酒作坊就有近七十多处,这些缸房分别是:三泉益、永合盛、合成羡、仪盛鸣、光全仪、东盛明、德盛云、南双德、山永裕、恒荣功、和仪明、元成美、永成信、元恒盛、永功焕、永泉焕、万福昌、山玉美、乐盛荣、元成隽、三泰和、北三和、三义和、南三和、同新美、毓元缸房、永恒缸房、永盛缸房、永兴缸房、天元缸房、万和缸房、天德缸房、万恒缸房、万成缸房、永和缸房、中和缸房、永世缸房、永盛缸房、万元缸房、万通缸房、万顺缸房、万亿缸房、西兴缸房、正元缸房、万德缸房、万成缸房、醇美缸房、兴盛缸房、合顺缸房、泉成缸房、永泰缸房、恒茂缸房、万盛缸房、大德缸房、运成缸房、兴盛号、顾关缸房、毓和缸房、三义恒、裕丰恒、恒聚源、余缸房……

据晋政揖要记载:浑源酿酒缸房到光绪年间己发展到103家。规模较大的有冯缸坊、复隆缸坊、吕东缸坊、隆盛缸坊、集成缸坊、永金缸坊、永和缸坊、天元缸坊、天顺缸房、纯德缸房、泉溢缸坊、广泉缸坊、集义缸坊,泉盛缸坊、永世缸坊、永隆缸坊、天德缸坊、王成缸房等18家,从业人员近二千人,年产烧酒40万公斤,东销于京津,南销于石家庄、阜平、灵丘、邢唐,西销于西安、兰州,北销于绥远、包头、外蒙和乌兰巴托。清末明初酿酒业日渐萎缩,全县酿酒作坊只剩下四十五家,日寇占领浑源后酿酒业更加萧条,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全县酿酒缸坊只剩下八家,年产白酒不足15万公斤。1948年春由政府主持将“楼子缸坊”、“庆成厚”、“三泰常”、“福盛魁”四家制酒作坊兼并为国营酒厂,1953年定名为山西浑源酒厂,1992年秋更名为恒山酒厂。

浑源酿酒业从1995年后跃入全国酿酒行业500之强,达到鼎盛时期,成为仅次于山西汾酒厂的酿酒骨干企业,特别老白干、北岳高粱酒、恒山春等系列产品荣获五项省优,三项部优和三项国际金奖。“八五”期间的五年中(1991——1995年)累计完成销售收入21845万元,上交利税4555万元,成为支撑浑源财政税收的顶梁柱,为浑源的经济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现在的恒山酿酒厂厂长于梓又重新抗起了恒山酒旗,重振雄风,恒芪康白酒让浑源烧酒重新香飘万里。

七.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甜杏仁油

“恒卓”甜杏仁油,以绿色仁用杏基地生产的原料,采用新的低温物理压榨工艺技术制成,气味清香,在温度低至一10℃时仍可保持透明,是公认的健康营养油。

甜杏仁油具有滑而不腻,不粘锅的特点,适用于各种烹饪方式,尤其是牛排等西餐的制作中使口感细腻润滑。最宜凉拌、煎、炸、炒因油温高易破坏甜杏仁油的活性成分。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3.88%,其中,含C16:0棕榈酸4.3,C16:1棕榈酸—烯酸0.6,C17:1十七烯酸0.1,C18:0硬脂酸1.0,C18:1油酸73.3,C18:2亚油酸20.0,C18:3亚麻酸0.1,C20:0花生酸0.1,C20:1花生一烯酸0.1。富含维生素A1、B2、B5、C、D、E和类黄酮及锰、铁、锌、磷、硒等微量元素,具有明显的降血脂、软化血管、抗氧化、抗衰老作用;能促食欲,食用后容易消化,并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不会产生脂肪积累;令肌肤光滑柔细,增进肌肤弹性,有利健美。

八. 甘肃省 甘南州 迭部县 黄芪

黄芪是甘肃省五项大宗中药材之一,(当归、党参、大黄、甘草)产于甘肃省南部的迭部县,这里所产的黄芪根条粗壮,皮鱼红棕,品质优良、加工讲究而驰名中外。

黄芪为多年生草本,株高1米左右。主根直径1~2厘米,长可达1米以上,直插入土壤深处。地上茎直立,具棱;被长毛。叶互生,奇数羽复叶,具小叶21~31片。小叶椭圆形,长7~30毫米,宽4~12毫米,先端圆或微凹,基部圆形。托叶披针形,长6毫米。总状花序生茎上部叶腋,每花序10~20朵。花淡黄色,蝶形花冠,旗瓣倒卵形,顶端微凹,翼瓣与龙骨瓣近等长。子房有柄,花后荚果膨胀,长圆形,长2~3厘米,顶端有短喙,果外被短毛,内有种子3~8粒。

黄芪(耆)素以“补气诸药之最”著称,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也是一种最常用中药材。中文名黄芪huang qi含义为"黄色的头"("yellow leader") ,意指其药材根的黄颜色和至要的补药。《中国药典》收载的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黄芪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但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

九. 山西省 大同 灵丘 灵丘核桃

灵丘核桃

灵丘的核桃种植历史达千年以上,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的下关、上寨、独峪、红石塄等几个乡镇。

灵丘核桃的种类主要有两种,即绵核桃、夹核桃。绵核桃又叫薄皮核桃,果实呈长圆形,皮壳很薄,果仁饱满,容易取出,出仁率高,味道甘美。这是灵丘核桃中的优良品种。夹核桃,其皮壳较厚,桃仁中的内隔膜也较厚实,桃仁被牢牢地夹住,打开取仁时不易取出,出仁率低。

县林业部门经过多年的试验,培育出“灵丘一号”核桃新品种,1981年被评为山西省81177号优良种树。近几年来,又引进了一批优质矮化新品种。

核桃的营养价值很高。据测定,一公斤核桃仁的营养价值相当于五公斤鸡蛋或九公斤牛奶。现在医学认为,核桃对肾亏腰痛、气喘、便秘、身体虚弱等均有较好的疗效,经常食用可以延年益寿,实为上等滋补佳品。

灵丘的核桃种植截至2007年已达6.7万亩,已挂果2.1万亩,年产核桃达150万斤。

灵丘的核桃在雁北大同地区独一无二,尤其灵丘的下关是有名的核桃之乡,境内核桃树分布广、数量多,果实饱满,营养价值高,成为干坚果之上品,品种在全国也属罕有。

十. 山西省 大同 平城区 云胜锣鼓

云胜锣鼓原名得胜锣鼓,起源于大同北面四十公里的得胜口一带。得胜口是大同外长城之重要隘口,也是蒙晋交通要道。古代大同,战争频繁,军队出征、还朝皆从此处、经过。每次得胜归来,则由一名德高望重长者率领民众在:得胜口敲锣打鼓,热烈欢迎凯旋将士,故称之为得胜锣鼓。后来它在云州(大同)地区广泛流传,因而改称云胜锣鼓。;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用武力扩大疆土,攻:打林胡、楼烦时,每次出征之前,均要击奏锣鼓以振人心;战场拼杀之时,也要击奏锣鼓以励士气;得胜还朝之后,还要击奏锣鼓以示庆功。后来,在两汉征匈奴J匕魏伐柔然。隋唐击突厥J匕宋抗辽金。明朝抵蒙古等历代战争中也都沿用云胜锣鼓,清朝“康乾盛世”,国家统~,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云胜锣鼓逐步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喜庆大典、商肆开业、秋后丰收、逢年过节……等事宜之中。其演奏队伍可大可小,小者十多人,大者百人左右。乐器为大鼓一面或三面,锣四面、挠四副、钦四副。锣鼓曲谱有“点将出征”/拼杀四门”/得胜还朝”/万民欢庆”和“过街秧歌”等,演奏人员身穿彩衣,手击锣鼓,通过“抢摘金瓜”/金龙戏水”/风摆细浪”/夜静摇铃”等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和“二龙出水”/八字扇面”/一字长蛇”/丹凤朝阳”等队形变幻,充分体现出云胜锣鼓的四大艺术特点:急如狂涛骇浪,缓若涓水长流,重似霹雷闪电,轻比夜阑摇铃。使人感到鼓曲刚柔相济、节奏欢快、轻重有秩、层次分明,给人以赏心悦目之艺术享受。充分反映了塞上高原人民热情豪爽、雄浑剽悍、勤劳勇敢、奋发图强之乡土特色。在改革开放之年,云胜锣鼓这个古老的艺术大树又生新枝。大同矿务局晋华宫矿劳动服务公司在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云胜锣鼓艺术团,团长李霖祥为了振兴云胜锣鼓,不借“三顾茅庐”,特地聘请大同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邢明轩老师来矿任教。经过全体人员共同努力,刻苦排练,邢老师集三十多年文化艺术之大成,查阅大量资料,终于创作出《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喜相逢)。似\仙过海》/猛虎下山》等锣鼓套曲。其中,《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共分为“点将出征”/破天门阵”/班师还朝”/万、;民欢庆”四个部分组成。“点将出征”在大镰、小镣、大鼓/小鼓的轻击声中缓缓开始。接着是以喧闹之鼓曲鸣报军·:情,在节奏明快的锣鼓声中,穆桂英登台亮相、拜印点将、然后以浑雄有力的锣鼓激励杨家将士整装出发,奔赴前’线;“破天门阵”开始通过大镰J、擦、鼓褪擦鼓之声表示两军对垒,双方调兵遣将之战前准备。接着擂鼓四次,激战开始,全部乐器重敲快打,表示杨家将士冲入敌阵追击敌寇,大镣对打,小擦衬托则表示双方雇战,拼命厮杀之热潮;“班师回朝”开始鼓曲较为平缓、松弛,演奏人员队形不断更换,然后通过“轻、重、缓、急”几种打法,以示杨家将士胜利归来之乐观、自豪情景;“万民欢庆”在欢快的鼓曲声中开始,接着演奏“过街秧歌”/倒骑毛驴”等鼓曲,经过重复变奏,以示万民载歌载舞,欢庆胜利之激奋心情,使听众进入如醉如痴境界之中。云胜锣鼓是一种深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打击乐合奏。它既不同于晋南锣鼓,也不同于太原锣鼓,而演奏起来有人物、情节和故事内容,在山西锣鼓中足可自成一大流派。如今,晋华宫矿演奏的云胜锣鼓已经成为家喻户晓老幼皆宜的艺术形式,在历次文艺大赛中屡获殊荣。它不仅在当地深受欢迎,而且还与安徽圣泉花鼓共同代表中国,参加了1994年8月在京举办的第三届国际民间艺术节。他们以激昂豪放的演奏艺术水平赢得了中外观众的高度赞扬,演出场上掌声不断,欢呼之声络绎不绝,观众激动他说:“OK,云胜锣鼓!…‘它的演奏效果胜过西方交响乐团!”由于演出成功,艺术节组委会特地给他们颁发了“国际艺术节荣誉证书”,法国艺术团团长当场邀请他们参加1995年法国民间艺术节。随后,还有很多艺术团体抢着为他们录音、录像、拍照,围观群众摩肩接遁,热情欢笑热闹非凡。

恒山黄芪特产介绍浑源黄芪是不是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