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哪里的特产 天水十大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9-05 14:17:24

一. 甘肃省 天水 秦安县 秦安梨

秦安历史上曾以生产“长把梨”“黑秋桃”“白脆瓜”而闻名遐迩。丰富的光照资源,深厚的黄土层,所生产的梨皮薄、汁多、味浓、香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进行五大类近20个优势梨品种,通过田间栽培、观察、试验,从中筛选出适合本地大面积发展的早酥梨、砀山酥、雪梨、金苹梨、香蕉梨、锦丰梨、民乐苹果梨等,发展面积1.23万亩,年产696万公斤,产值达835万元,尤其晚熟早酥梨以皮薄、汁多而供不应求,运销国内外沿海及东南亚地区。秦安梨酸甜适口,风味香浓,老少皆宜,已成为农村果树生产发展的拳头产品,也是广大果农致富增收的果树种类之一。

二. 甘肃省 天水 秦州区 天水浆水面

 浆水面是浆水作汤,加上葱花、香菜等制作的一种面条。秦州城乡人民十分喜欢吃浆水面。 浆水面有清热解暑、治疗疾病之功效,可单独作饮料。在炎热的盛夏,喝上一碗浆水,会使人感到清凉爽快,又能解除疲劳,恢复体力。常食用浆水面还能治一些疾病,有高血压的病患者经常吃些芹菜浆水,能起到降低和稳定血压的作用。对肠胃和泌尿系统的某些病症也有一定疗效。有的医院用浆水配合药物医治烧伤,可大大减轻患者疼痛,取得显著疗效。

    浆水制作很简单,一般选用鲜嫩的苦苣、苜蓿、荠荠菜等野菜或芹菜、莲花菜、小白菜叶为原料,切成细条,煮熟后加上发酵引子,盛在瓷罐内盖好,三天后即成浆水。将浆水烧开下面,再配以其它佐料,即成浆水面。

三. 甘肃省 天水 麦积区 花牛苹果

花牛苹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天水无论气候、土壤、日照等自然条件都非常适宜苹果生长,这里生长的苹果色、形、味俱佳,成为西北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1974年天水被确定为全国六大外销苹果产地之一

天水市北道区廿里铺乡花牛寨,培育的苹果新种,堪称苹果中的一绝,它果形美观,色泽鲜红,五棱突出,个大皮薄,汁多肉厚,浓香可口,声著华夏,这就是花牛苹果

花牛苹果的前身是红元帅。1956年花牛寨从辽宁省熊岳镇引来红元帅、金冠、国光等10个苗木品种,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经农民精心培育,10个苗木品种都育植成功,而且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快的提高。其中红元帅以色、形、味俱佳,冠压群芳。1965年,花牛寨培育的红元帅首次运至香港试销。为了便于了解试销情况,技术人员在苹果箱的右上角均用铅笔注上“花牛”二字,作为记号。香港办事处将“花牛”红元帅卖给英国贸易商,英商又转销给美国贸易商,几经品尝,花牛苹果异彩初放,轰动一时。香港报纸赞曰:中国的西北地区有个“花牛园”,生产最优质的“花牛”苹果,品质超过美国的王牌苹果“蛇果”,并压倒世界各国名牌苹果,经香港市场评比,中国“花牛”苹果夺得了世界王牌称号。之后,我国正式以“花牛”作为苹果商标,向外大量出口。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花牛”苹果新品种不断出新,果品质量稳步提高,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水平,成为天水市的支柱产业。( 天水)

花牛苹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甘肃省天水市人民0《关于确定花牛苹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建议的函》(天政函[2005]15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玉泉镇、太京镇、关子镇、西口镇、皂角镇、平南镇、天水镇、汪川镇、中梁乡、华岐乡、大门乡11个乡镇;麦积区花牛镇、伯阳镇、元龙镇、社棠镇、马跑泉镇、甘泉镇、渭南镇、中滩镇、新阳镇、石佛乡、琥珀乡11个乡镇;秦安县兴国镇、陇城镇、莲花镇、郭加镇、西川镇、刘坪乡、魏店乡、五营乡、叶堡乡、安伏乡、王窑乡、云山乡、王尹乡、兴丰乡14个乡镇;清水县永清镇、红堡镇、金集镇、远门乡、土门乡、郭川乡、贾川乡、丰望乡8个乡镇;甘谷县白家湾乡、磐安镇、安远镇、八里湾乡、新兴镇、西坪乡、大石乡、谢家湾乡、礼辛乡、大像山镇10个乡镇;武山县洛门镇、鸳鸯镇、四门镇、马力镇、咀头乡5个乡镇;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张川镇、刘堡乡、大阳乡、连五乡4个乡镇共6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四. 甘肃省 天水 秦安县 秦安地毯

秦安地毯

五. 甘肃省 天水 秦州区 天水里脊

用鲜五花肉,切成小块,与粉面、蛋清搅拌和匀,再在植物油中炸。炸熟炸干后捞出,配以木耳、玉兰片、红绿辣椒等,浇上勾好的芡汁即成。一般流行有酸辣里脊和糖醋里脊两种。特点是色泽清亮,有半透明感,吃起来酥脆鲜美,油而不腻。

六. 甘肃省 天水 秦安县 秦安杏

据史记载,人文始祖伏羲、女娲氏均出生于秦安,秦安大地湾古人类遗址比半坡古遗址还要早1500—2000年,310国道贯穿县境,境内风景秀丽,物产丰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全国北方落叶果树的最适生产区,所生产的杏以个大、色鲜、质优、汁多、味浓而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目前,全县有杏1.1万亩,年生产杏88万公斤,产值114万元。主要有张弓圆、一窝蜂、凯特杏等12个品种。生产的优质杏远销省内周边地区。

七. 甘肃省 天水 甘谷县 油煎洋芋

在街头,常见一个个卖油炸洋芋片的小摊,甘谷人称之为油煎洋芋。把洋芋去皮后切成厚片,入锅煎炸,待黄亮熟透后从油锅中捞出,变脆后,撤上用辣椒面、花椒粉、精盐等配制的调味品即可食用。色泽黄亮,香味扑鼻、脆香可口、油而不腻。甘谷县传统饮食“荟菜”中常拌入角片状油煎洋芋,使之别有一番味道。

八. 甘肃省 天水 秦州区 天水鸡丝馄饨

   当兵多年,走过一些地方,也尝过各地的美食,但真正留下深刻印象的,惟有天水的鸡丝馄饨。

    天水的鸡丝馄饨有四大特点:一是颜色亮。当一碗正宗的天水鸡丝馄饨端到你面前时,搭眼一看,红、黄、绿、白四种颜色一定会让你赏心悦目。仔细一瞅,红:浅红色的鸡肉,鲜红色的辣椒油;黄:浅黄色的鸡蛋;绿:鲜绿的香菜,大葱,深绿色的海带、榨菜,另外,再加上用白面包成的小馄饨,让你的心情不由得豁然开朗。二是香味浓。鸡丝馄饨香就香在鸡汤上,鸡汤的香味和香菜的香味,辣椒和大葱的辣味以及海带、榨菜、盐、醋的味道综合在一起,就显得鸡汤的香味特别浓。浓浓的香味让人用语言无法来形容,它让人胃口大开,垂涎三尺。三是做工细。天水馄饨包得大小合口;鸡肉都是撕成丝;鸡蛋都是摊成饼,切成和海带一样长约二、三寸细细的丝;香菜、葱都是切成小末;榨菜都是切成小丁形,让菜便于入味,让人便于入口。四是营养好。一碗鸡丝馄饨别看数量不多,但在营养方面,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人体正常活动需要的营养素,如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都有了,既照顾了北方人受吃面食的习惯,又适合南方人爱吃菜的口味;既有兰州牛肉面经济实惠的特点,又有岐山臊子面香气扑鼻,营养好的长处。

    一碗鸡丝馄饨的做与吃,不仅反映了天水的饮食文化,而且折射出天水人身上许多优良的传统。

    天水人为人朴实,注重亲情。馄饨是中国北方一道很普通的饮食,但把馄饨做成这样一道色、香、味、形俱佳的美食的只有天水人。天水的鸡丝馄饨堪称“中国一绝”,走出天水很难品尝到。天水鸡丝馄饨的酸、辣、香、咸四味中,少了一种苦味,充满了香味,返映出天水人对天水人生的思考与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天水人做事踏实、注重质量。在北方人的家里吃上一碗普通的馄饨也就只需主人花费一个小时的时间,但在天水人家里要吃上一顿鸡丝馄饨,主人往往要准备四、五个小时,仅炖土鸡一道工序就得四个小时以上,然后包馄饨、做底菜,吃时,只见主人把底菜放在碗里,捞进馄饨,浇上鸡汤,再放上精盐和甘谷的辣椒,洛门的香醋,道道工序,一丝不苟,反映出天水人做事之踏实和待客之热情。

    我喜欢品尝天水的鸡丝馄饨,我更喜欢做出这人间美味的天水人。(赵晓民)

九. 甘肃省 天水 清水县 天水猪油盒

猪油盒是甘肃天水的名小吃,当地人都称之为清代宫廷点心。它是在宫廷点心“猪油饽饽”的基础上改制的。具有酥脆松软、滋味浓香、色泽艳丽、油而不腻、酥而不碎等特点。

十. 甘肃省 天水 甘谷县 甘谷大葱

甘谷大葱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甘谷大葱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甘谷古称冀,公元前688年(秦武公十年)建县, 迄今有2680年,为全国县制肇始之地,有“华夏第一县”之称。是人文始祖伏羲氏、孔子七十二贤人之一石作蜀、清初翰林院侍读学士巩建丰等名人先贤的生息之地,是三国蜀汉大将军姜维等名人先贤诞生之地,世称姜维故里。甘谷农业的发展历史悠久,甘谷独特的地理位置是中国北方大葱的适宜栽培黄金纬度区之一。甘谷种植蔬菜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甘谷大葱在明未清初就有种植。据甘谷县志记载:“清初主要蔬菜有芹、韭、葱、蒜、薤、茄、白菜、菠菱、甜菠菜、萝卜(黄、自、红、青4种)、芫荽、五撮、苣荬、马齿苋、茨(慈姑)、椿头、王瓜(黄瓜)、甜瓜、西瓜、冬瓜、南瓜、葫芦。葱蒜类有12个品种:红根韭、白根韭、马莲韭、四川冬韭、汉中冬韭、甜葱、白葱、小葱、龙葱、洋葱、红蒜、白蒜。” 甘谷大葱生产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特别是1987年就形成了一定的种植,1992年大规模种植,特选大葱、铁秆王等优良品种的引进,经本地改造、选种,成为高产品种,形成了以新兴镇雒家村为主的大葱种植基地,大葱种植面积1.8万余亩,平均亩产5000 kg,总产量6.88万吨。因其葱白长﹑产量高﹑品味浓郁在短短几十年中成为我县蔬菜的主打产品之一。

甘谷大葱是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的。甘谷大葱葱白脆实、落地即断,甘甜多汁,辣度适中,香辛浓郁,富含营养,品质上佳。甘谷大葱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渭河上游。地处东经104°59′至105°31′,北纬34°31′至35°03′之间,甘谷境内山多川少,气候干燥,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和独特的自然资源形成了大葱生产发育的有利条件,同时也为大葱的营养特质、辛辣物质的积累形成奠定了基础。

甘谷大葱产地地处甘谷县渭河南北浅山区、川台机灌地和川台地,该区域海拔1400-1600 m,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甘谷大葱产地为黄土梁状山地,土质为黄绵土,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有利于大葱的吸收和生长,独特的土壤条件,使甘谷大葱营养丰富。甘谷大葱植株高大,假茎较长,直立性强,外形粗壮挺拔。葱叶色鲜绿,管叶厚韧,质地脆嫩,落地即断,嚼之无丝。葱白脆嫩,质地细致,辣度适中,甘甜多汁,香辛浓郁,富含营养,品质上佳。“甘谷大葱”葱白长40—60 cm,直径1—2.5 cm。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扩物质、可溶性糖等。其中维生素C 0.25 g/kg,维生素A 0.12 g/kg,蛋白质14.17 g/kg,可溶性糖98.1 g/kg,游离氨基酸0.38 g/kg,磷0.25 g/kg,镁0.16 g/kg,钙0.63 g/kg,膳食纤维24 g/kg,干物质13.3%。农药残留、重金属指标均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甘谷大葱的理化指标达到绿色食品标准要求。

2013年,甘肃省甘谷县园艺技术推广站申报的“甘谷大葱”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渭河上游,渭河由西东横贯全县,境内长度41.6公里。地处东经104°58′至105°31′,北纬34°31′至35°03′之间,甘谷境内山多川少,气候干燥,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甘谷东邻秦安县、麦积区,南接秦州区、礼县,西与武山县交界,北与通渭县相连。甘谷大葱产地地处甘谷县新兴镇北浅山区,该区域海拔1400-1600m,为黄土梁状山地,土质为黄绵土,有机质含量丰富,年平均气温11.5 ℃,年日照时数2131小时,无霜期196天,年降水量451mm;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空气清新、光照充足、灌溉条件良好、水质纯净无污染、区域内无工业污染,为天然绿色食品生产区。 甘谷大葱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涉及新兴、磐安、六峰、大像山镇、金山、八里湾、谢家湾、礼辛、安远9乡镇99村,目前,栽培面积达到1300公顷,年产量达到5850吨。

甘肃天水特产哪里最好甘肃天水的特产简介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