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特产茶哪里好 泉州有什么特产茶叶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8-29 16:24:20

一. 福建省 厦门 湖里区 厦门好清香烧肉粽

厦门“好清香”座落于厦门市大元路32号,旧称“赖厝埕”,1940年王朝基先生创办,以经营饶有风味的“烧肉粽,”、“芋包”等小吃驰名中外。厦门好清香大酒楼数十次应邀于日本、新加坡、菲律宾、香港及省内外的大宾馆、酒店举办厦门风味美食节;多次在全国烹饪大赛上荣摘金、银、铜、名优奖,成为风格独具的“中华老字号”。厦门“好清香烧肉粽”,50多年来,以“三精”取胜(精选、精配、精制),不断至美,以味浓鲜香、油而不腻、糯软爽口,芳香扑鼻,别有一番风味,赢得市民和海内外侨胞由衷厚爱,以致有“不到好清香,枉费鹭岛行”之赞语
( 厦门)

二. 福建省 泉州 石狮 石狮甜粿

石狮甜粿是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的。石狮甜粿也叫糯米年糕,形似满月,颜色洁白,质地软嫩,气味芳香,清甜可口。

“石狮甜粿”是石狮之一,它采用当地特有的“大冬秫米”加上白砂糖、蜜冬瓜条、金橘等辅料,经过制粉、溶糖、混合、入盒、上蒸笼制成。成品呈扁圆形,如白色玛瑙,油滑透亮,入口软润而不黏牙,爽口清甜,味芳香。

关于“石狮甜粿”在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约在咸丰5年,义兴甜粿的创始人王公侯在年底时得了一笔意外之财。闽南地区逢年过节都有做年糕的习俗,王公侯于是亲自下厨制作年糕,遍请乡邻。由于在传统制作工艺上有所创新,他所做出来的年糕风味独特,大受乡邻喜爱。此后,王公侯应乡邻之请,年年做年糕,来求年糕的乡邻络绎不绝。于是,王公侯开立作坊,以此为生计。最初的年糕是咸的,后来改成甜的,称之为甜粿,经过王公侯的不断改进,其生产的甜粿名声大振。王公侯为人豪爽,仗义疏财,经常周济身边的穷苦人家,他所开设的甜粿作坊也因此以“义兴”为名号。

光绪年间,石狮当地下南洋的人越来越多,义兴甜粿也因此被传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1910年,义兴甜粿在石狮开铺设店,“义兴甜粿”亦称为“石狮甜粿”。

石狮甜粿的制作方法:首先要将糯米洗净浸泡10小时,中间换水一次,然后将浸好的糯米用水磨细,磨成米浆,再将磨好的米浆用高速甩干机器甩去水分,成半干的浆块状。接着,在半干的浆块加入白砂糖充分揉拌,使砂糖完全溶化,待浆团产生良好的糯性,再加入少量食用香精。在接下来的装模工序中,把已充分搅拌好的米浆浓液倒入事先抹好花生油的平底铝模中,再用汤勺在米浆中放入馅料。最后,将圆形平底铝模放在蒸笼蒸熟,冷却后刷上一层花生油,脱模,装盒。完整的一轮制作便完成了。

石狮甜粿不仅深受闽南地区群众的喜爱,在海外华侨中也享有盛誉。海外华侨逢年过节或回乡探亲时,总喜欢带上一些,或自家食用,或馈赠亲朋好友,这让刚刚打开市场的王金田意识到要将产业做大,不能仅限于当前石狮及附近地区的市场。上世纪80年代初期,晋江县民建、工商联曾主持晋江地区名厨师、名座谈会,鼓励手工业者创业。石狮甜粿借此次会议名气大增,这也为后来的第一次出口打下了基础。1982年,一外商直接联系上王金田,一下子就签订了4吨甜粿的出口订单。

三. 福建省 泉州 惠安 惠安木雕

木雕是惠安县主要雕艺精品,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民间木雕在惠安城乡广为盛行。它最早运用于建筑装饰、神像、日用家具等。在闽南居民建筑中,房屋内外多饰以雕梁画栋,尤其是厅堂的梁枋、托架、门窗格扇、椽头柱等均雕满精巧细腻的花饰,而室外的屋宇一般都有高啄的檐身和长龙式凌空欲飞的雕甍,弯曲的屋宇和飞翘的屋角组成了各种优美的曲线。各种精致的花鸟图案和由青石雕刻而成的曲径亭台相互辉映,构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建筑景观。 木雕工艺中的神像、日用家具因其特有的民俗价值和精湛的技艺备受世人青睐。在惠安的木雕神像中,弥勒佛、十八罗汉、八仙、观音等较为常见,而日用家具类的作品主要是橱柜、花轿、座椅和床雕等。( 惠安县)

四. 福建省 泉州 永春 一都毛竹

泉州市晋江西溪的发源地之一——永春县一都镇,有一片面积近700公顷、长达10公里连绵不断的竹林,蔚为壮观,人称“竹海”。已列入永春县的旅游景点之一。

在一都镇林山村海拔1344米的陈斗岐峰,竹海沿西北坡作条状连片分布,全为毛竹。远望,竹海与蓝天白云、山下梯田、村庄紧密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巨大的天然图画,妩媚而秀丽,明快而葱翠,优雅而深邃,芳菲而沁人。

进入竹海,在满眼绿色中欣赏毛竹高风之亮节,感悟人生;漫步在林中小径,风景幽静清丽、灵动而秀美。偶尔遇上一个小瀑布,那是你的缘分,仰望那毛竹林掩映下石壁上的水花四溅,定然会为大自然的造化而发出无限感慨。如果高兴了,在竹林里追逐嬉戏。累了,躺在松软的小草和竹叶上,闭上双眼,聆听泉水叮咚声,如梦幻,定然会陶醉。

当你在竹海里玩够了,也就享受了一番大自然无私赐的森林浴。久久地,你

会怀念竹海里那满眼的绿色。

一切都是美的享受!

五. 福建省 泉州 丰泽区 泉州咸饭

泉州咸饭是福建泉州汉族传统名点。是米饭的一种煮法,种类繁多,有南瓜咸饭、萝卜咸饭、芥菜咸饭、芋头咸饭、五花肉丁咸饭等。和炒饭相反,咸饭性凉,夏季火气大适宜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咸饭是饭的一种而不是粥的一种,小小一碗米饭能做到清凉,实在令人称奇,不愧是有着浓郁海滨风情的地方。

咸饭具体食材也可根据个人口味添加或减少,但一般北瓜和小米是必备的,而盐更是“咸饭”的灵魂,吃腻了蛋炒饭,来一碗“咸饭”,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六. 福建省 泉州 南安 南安荔枝

1、挂绿荔枝荔枝树为常绿乔木,树势旺盛,枝条节间较疏且脆。叶披针形,端尖。花序细,花枝短小而疏散。果肉晶莹,玉白胸鲜,所含水份比其他品种少,质地雁脆,有冰糖味,清甜微香。果壳较坚硬,耐用贮。核饱满略扁,黑褐色。未成熟时微甜,不酸涩。可食部分占全果重70.8~74.5%,可溶性固形物17%~12%,100毫升果汁中含维生素C 13.38~31.24毫克,酸0.15~0.34克。4月上旬开花,花期约25天,6月下旬成熟。产量较低,大小年结果差异明显

2、糯米糍糯米糍品质优良,产量大,经济效益高,为主要出口品种。全县各镇均有种植。其枝柔软下垂,叶披针形,叶绿波浪状。果大,平均单果重25克,扁心形,果皮龟裂片明显凸起,平滑,果肩一边隆起。果肉乳白,肉质嫩滑、多汁,味浓甜微香,核小。可食部分占全果重82%~86%,鲜食或制干皆宜。3月底中下旬开花,6月下旬小糯(称白壳)两个品系。前者叶大果大,皮厚,色鲜红,裂果少;后者顺小果小,皮薄,色淡红,较丰产,但易裂果。品质以前者为优

3、桂味桂味品种优良,为主要出口产品之一。分布于全县各镇。植株高大,枝条疏长且脆,向上生。叶较疏,长椭圆形,边缘向内卷,呈瓦筒状。花枝细长,易形成带叶花枝。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熟。果近似圆球形,中等大,平均单果重17克。果皮浅红色,龟裂片凸起呈不规则圆锥状,裂片尖刺手。果肉乳白,附挂绿水晶球队之外,其清甜爽脆程度均在其他品种之上。可食部分占全果重78%~83%。核有大小,小者居多。有皮色鲜红的“全红”桂味和果户上有墨绿色斑块、果皮浅红带绿的“鸭头绿”桂味两个品系。后者略好

4、怀枝怀枝又称禾枝、淮枝。是增城当今产量最大的品种。分布全县各镇,大部分是成年树。植株较矮,枝条密生,叶色浓绿。花枝粗、短。果近圆形或圆球队形,中等大,平均单果重20.6克。果皮暗红,龟裂片平滑或稍隆起,果肩平。果肉腊白色,软滑多汁,味甜。核大而饱满,少有小核。可食部分占全果重72.2%。4月开花,7月下旬成熟。成熟果可留在树上10多天不变坏。宜鲜食、加工晒干或制成罐头荔枝。该品种适应性强,坐果率高,丰产且较稳产

5、三月红三月红是县内最早熟的品种,面积约3900亩。树势壮旺,花序大而粗长。果大,平均单果重37~42克,果皮鲜红色,果肉多汁,味甜中带酸。可食部分占全果重62%~68%。种子易退化。1~3月开花,五月中旬成熟。耐湿涝,易生快长,一般种植3年便可挂果。建国前仅栽培于水肥罗为充足的堤围、基 、通边等地段。70年代石滩镇麻车果场、荔城镇太平村在旱地和矮山坡种植,皆能正常生长结果,且较甜,酸味少

6、雪怀子雪怀子是县内较迟熟的优良品种。新塘镇南安村居多,次为新塘镇新墩村。80年代,派潭、小楼两镇也有载培。该品种植株生势壮旺。果大,平均单果重约26克,歪心形。果皮暗红带微黄色。果肩微耸,一高一低。果肉爽甜,可食部分占全果重66.7%~81.9%。4月上中下旬开花,7月中下旬成熟,比怀枝迟10天左右

七. 福建省 泉州 永春 湖洋芦柑

湖洋芦柑

芦柑果实硕大,色泽鲜艳,皮松易剥,肉质脆嫩,汁多化渣;

味道芳香甘美,食后有香甜浓蜜之感,风味独特,饮誉中外。芦柑果实可食部可达68%-7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5%,每100毫升果汁含糖11-13克,酸0.5-1.0

克,维生素C25-35毫克,品质特别优良。

芦柑果实100克可食部分中含热量171.66焦耳、水分88.6克、蛋白质0.7克、脂肪0.3克、糖9.6克、纤维0.4克、灰分0.4克、钙25毫克、磷19毫克、铁0.2毫克、维生素A140TU、维生素B10.1毫克、维生素B20.03毫克、维生素C40毫克、尼克酸0.6毫克。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增进人体健康,是人体组织不可缺少的物质;果胶

可以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此外常食柑果还可分解脂肪,排泄体内积累的有害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

芦柑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据福建龙海县史记载,“唐大中年间(公元件世纪),九湖七首岩第九代主持中理禅师,常有八泉浇灌1株橘树,结出果大、皮粗色橙、汁甜、味香,果蒂微,有6-8条放射纹,形如卦”。其性状描述,正是现在芦柑栽培种的硬芦品系。又据明朝末年,凌登名撰《榕城随笔》载有“闽南产柑橘,其种不一,而颗皆硕大。芦柑为量,红橘次之。芦柑色稍黄,红橘则正赤,皆佳种也。三衢所产似也当稍让”。福建永春县的湖洋是芦柑产量较多的地方。

八. 福建省 泉州 德化 醋溜青椒

醋溜青椒

材料:青椒2个、酥炸粉1杯、清水半杯、番茄酱3大匙、糖3大匙、醋2大匙、盐半茶匙、清水4大匙、芡汁半大匙。

做法:

1、青椒洗净、剖开、去籽,切长宽条。

2、将酥炸粉、清水半杯调匀成面糊,将青椒放入沾裹后,用热油炸酥捞出。

3、将番茄酱、糖、醋、盐、芡汁、清水4大匙拌2大匙油炒匀,倒入炸好的青椒,快速拌匀盛出即可。

九. 福建省 泉州 石狮 九重粿

九重粿是闽南的家常小吃,为一大块厚一寸左右的淡黄色半透明固状体,富有弹性,软滑而柔韧,口感微粘。很多年前,总有小贩骑着自行车在各个乡村叫卖,根据客人需要,用刀在大块上切割出你所要的斤两。九重粿吃时一般要蘸白糖,吃时有一股淡淡的食碱味。

其做法为将晚米用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渗水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磨成稀浆。把锅置于小火之上,放入红板糖,渗水熬成浓液起锅,滤去杂质,倒入稀浆中,搅拌成为红色稀浆。又把锅置于旺火之上,倒入适量的清水烧沸,把铺上洁净的“炊布”并夹着通气板的蒸笼放在锅上,然后分九次,舀入粿浆。(第一次粿浆稍多些,蒸约7分钟,接着,每次的浆量比第一次的稍薄些,每次约蒸15分钟。)先蒸第一层,在上面抹少许花生油,再蒸第二层,这样连续蒸九次,粿成九重,重重可以揭开,故叫“九重粿”。

九重粿可译为“米冻”

“泉州菜英文名”翻译的第24个是“九重粿”,从征集到的读者翻译来看,大家对九重粿的看法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别。

刘小姐发来的翻译是:ricejelly,把这个英文名再翻译成中文,就是“米冻”的意思。我们回访刘小姐时得知,她是外地人,本来对这些泉州菜都不清楚,有些甚至都没见过。但她很喜欢美食,所以为了弄清这些泉州的底细,她还特地请教本地人“九重粿”的具体做法。“只有懂得它是怎么做的,原料是什么,才好翻译啊。”在刘小姐看来,九重粿就像北方人冬天吃的“肉冻”,把原料熬制后凝固就成了“冻”。因为九重粿的原料是米,然后根据它的做法,翻译成“ricejelly”就很合适。这个翻译没有体现“九重”,但刘小姐说,九重只是它的制作工序,从九重粿的外表看,你看不出它的“九重粿”来,所以,翻译的名字可以不体现它的工序。

但这只是刘小姐的一家之说,还有不少其他读者给出的翻译,其中比较“贴切”的如下:

1.Quanzhou jelly 泉州果冻,这条翻译跟前面“土笋冻”读者给出的翻译相同。

2.Cooling rice liquor 冷却凝固了的米汤,把原料―――米汤体现出来了。

3.Nine fruit 九个果子,哈哈,这个翻译很直接,但似乎跟实物没多大联系。

4.Nine layer cake九层糕,九重粿

从外表看,的确很像糕点。(来源:泉州网)

十. 福建省 泉州 安溪 淮山面

淮山面,为淮山加工食品。淮山益气养阴,补脾肺肾,营养丰富,药用价值极高。选用优质小麦粉和淮山原料,用传统工艺手工制作而成的淮山面,Q滑鲜美,口感极佳,炒、煮、拌均可。
泉州特产茶有哪些泉州特产送礼茶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