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县的特产 永春十大特产介绍及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9-18 21:51:12

一. 云南省 红河 绿春县 山楂酒

山楂酒又名“开远山楂酒”,产于开远果酒厂,它是用云南野生优质山楂果作原料提制果汁,并将陈酿与新老果汁勾兑而精工制成的。山楂酒色泽棕红透明,果酒浓郁,酒香谐调,酸甜适度爽口,回味悠长。它的营养成份丰富,含有维生素、果糖、果酸、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饮用后有开胃健脾、帮助消化、软化血管、降低胆固醇、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具有一定医疗保健价值。山楂酒的制作工艺:以滇南地区所产野生山楂鲜果为主要原料,选新鲜、个大、糖份高、酸度适中、成熟达八成半以上的果子,24小时以内分选进行加工。 将分选、洗净的山楂破碎入池,先补加果胶酶,12小时后再补加二氧化碳,最后补加优质白砂糖及人工纯培酵母,进入前期发酵。酵温在20-22℃,周期为8-9天,每天捣池两次。后期原酒发酵为20 天。发酵后的果汁原酒所含残糖小于0.5%,总酸0.7-0.75%(以酒 石酸计),挥发酸小于0.05%(以醋酸计),酒度12-14度。 用明胶澄清果汁原酒,入硅藻土过滤器作初过滤,在温度为-13℃(冰点为-14℃)条件下作冷处理,再用硅藻土过滤器作冷处理后同温过滤,即可得明亮的果汁原酒。 将澄清过滤后的果汁原酒置于容器内贮藏。贮藏室温度要求在22℃以下;容器需经常保持装满,每周以同质量酒添加一次,以减少容器内的空气,避免细菌侵入。 按不同酒龄的发酵原酒,以一定比例进行勾兑,达到既无新酒感,又无陈酒感的境地。勾兑后,按成品酒的质量加糖配制。成品酒含酒度为15度,总糖16-18%(按葡萄糖计),总酸0.5-0.65(按柠檬酸计)。( 红河)

二. 福建省 泉州 永春 永春篾香

永春篾香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永春篾香,又名神香、卫生香,是一种选用上等芳香植物和中药材配制后供人点燃的名贵香料。永春篾香是唐宋移居福建省泉州市的阿拉伯人蒲氏家族后裔,于明末清初引进、发展起来的。它历史悠久,驰名闽南和东南亚各地,成为永春县外贸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 永春蒲氏家族所制香名繁多,有降真香、沉香、檀香、兰花香、奇楠香、时香等。从形态分主要有线香、篾香、袋香三种。线香即香料加粘合剂拌匀后,做成直条或圈形的香料。篾香是以细小的竹篾为骨,香料研成粉末后,把粘合剂涂上篾骨,然后,粘上香料粉做成的。香料一般涂在篾骨的三分之二段,另外没涂粘的三分之一,再彩上或紫或绿或红等颜色。篾香普通为一尺长,也有一尺六、二尺长的,最大的长达三尺。袋香则以布或绸缎做成各式袋子,再装入香料。此外,还有香珠、香钟、香蛇、香炉等其他品种。至本世纪四十年代,永春蒲氏人家还到永春县五里街开设“蒲庆兰”香室,专门成批制作篾香,销往港澳地区及马来亚、印尼、越南等国。如今,永春五里街“蒲庆兰香室”仍保存香壶、碾槽等数代祖传的制作香料的器具。

永春篾香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福建省永春县 关于界定永春篾香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永政文[2006]108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福建省永春县达埔镇现辖行政区域。

三. 云南省 红河 绿春县 哈尼糯米粑粑

哈尼糯米粑粑既是哈尼人祭神敬祖的神圣贡物,是走亲访友的珍贵礼品,是哈尼人一切大小节日里不能缺少的佳品,是用产于哈尼山乡洁白如雪的优质糯米,用原始的木器或石器加工而成。哈尼糯米粑粑同茶、酒一起,并列为哈尼人祭0或尊崇神灵的三大贡物,是每一个哈尼人一生中随时都不能缺少的。不论男女,刚出生三天,就是用糯米粑粑向逝去的先辈们报知又一个后代已来到这个世界上了,向人们宣布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并为之取名。当这个小生命第一次出门过河或随妈妈到舅舅家时,糯米粑粑是绝对不能缺少的,过河要用糯米粑粑祭献河神,祈求此行路途平安,此生健康成长。一旦遇到病疫灾,也少不了要用糯米粑粑驱邪免灾,从结婚的大喜日子到人生百年辞世归天之时都少不了糯米粑粑。

哈尼糯米粑粑,不但是沟通人与神灵的桥梁,而是维系人间情感的纽带,在哈尼人的节日里,不论何方客人,只要到哈尼人家,首先以糯米粑粑款待你,离别时还少不了送几块用清香的芭蕉叶包着的粑粑,出嫁的姑娘回娘家时,双方家里互送糯米粑粑,相互问候。

四. 浙江省 杭州 富阳 精美的竹编工艺

精美的竹编工艺,富阳的竹制工艺品,式样美观,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的入口处,有一座双面竹贴屏风——竹石图,修篁扶疏,奇石点缀,工艺精巧,目睹者无不拍手叫绝。( 富阳)

五. 福建省 泉州 永春 永春花生麻枣

花生麻枣是闽南地区颇受群众欢迎的糖年糕之一。相传花生麻枣的生产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

原料配方 糯米10千克 狗棕芋0.5千克 花生米25千克 花生油3.75千克(夏天用同量的猪油则味更佳) 白砂糖15千克 饴糖10千克

产品特点 长7厘米、直径2厘米,圆而直,表面贴满碎米粒大小的熟花生米,颜色蜡黄。

折断处有条条细丝相连,如藕断丝连,内部呈通心草状,叶较多的蜂窝与小孔,口感松脆,味甜,并有擦拍之声,食之有炒花生和老(即中间的心)混合而成的特殊的芳香味道!

六.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七. 云南省 红河 绿春县 弥勒风吹豆豉

风吹豆豉是云南省弥勒县的传统名食。相传,清朝年间,住在县城的彭正明氏按祖传制作方法,加工风吹豆豉出售,在当地声誉很高。因靠自然发酵风干,故名风吹豆豉。1958年该县酱菜厂,组织大量生产,畅销省内外,深受用户的欢迎。年产量300吨。

风吹豆豉制作方法独特,也得益于弥勒的优越水质和气候条件。制作时间在冬春两季,气候干燥,此时温度、湿度适合微生物生长,自然风力也大,是生产豆豉的最佳季节。它选用优质黄豆为主料,经选洗、浸泡、煮熟后,发酵风干成坯,然后将坯打散,加入糖、盐、八角、辣椒粉等配料,入池腌制,一般两个月后即为成品。

风吹豆豉外观桔红油亮,颗粒分明,香辣回甜。若用油脂炒食,更是味美无穷。( 红河)

八. 吉林省 辽源 东丰 野生的山菜

东丰县地处吉林省中南部、长白山余脉,是“五山一水四分田”半山区县份,属季风区中温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县内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合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素有“山区小粮仓之称”;林业生产在全省和全国久负盛名,森林面积达11.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2.07%,是全省林业先进县、全国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县之一、全国生态建设县之一。半山区的地理环境,为林品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九.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包烧

包烧,是西双版纳傣族特殊的一种烹饪食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锅具,以天然绿叶——芭蕉叶或木冬叶(竹芋科植物)为烹饪工具,将欲烹饪的食物用鲜叶包裹,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包烧这种方法,可加工小菜、水鲜、肉食
可包烧的蔬菜有野磨菇、野芋杆、南瓜尖、菜豆甜笋等。每包欲烧蔬菜的原料,需250~300克,加配青椒、鲜姜、蒜、芫荽。主料配料洗净,切碎,加适量食盐、味精拌匀,用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在火塘的炭火之下,使其慢慢变熟。包烧的蔬菜,味鲜纯、香中略带辣味(不喜食辣味者,可不加青椒),颇开胃,具有浓郁的乡野风味
包烧水鲜,可取鲜鱼鲜、鲜鳝鱼鲜虾作主要原料,重200克、300克均可。配料选取用适量烧热的青辣椒末或糊辣椒粉、蒜末、姜末、芫荽、苤菜。将欲包烧的水鲜收拾干净,配料切细,加入适量食盐、味精拌匀后,填入鱼和鳝鱼腹腔(鲜虾只需与配料拌匀),也可用配料包住主料,用鲜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内的炭火之下,至包内水鲜烧熟。包烧水鲜,菜包白绿相间,味鲜、香,水鲜原味浓醇
包烧肉类,可用禽肉、蓄肉、兽肉、为主料,用量一般为200克至300克。以青辣椒、姜、蒜、芫荽、苤菜为配料。肉料洗净剁细,配料洗净切末,加适量精盐、味精,将主配料调合均匀,用芭蕉叶或叶包成长15公分,宽10公分的肉包,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的炭火之下烧熟。包烧肉类,由于有叶片包裹,营养物质不易散失,菜色褐红夹绿,味鲜、醇、香、辣,营养丰富。( 西双版纳)

十. 云南省 红河 绿春县 哈尼蒸茶

哈尼族是参与茶树培育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古老的民族迁徙史诗、创始古歌和神话传说里都有有关茶的记载和故事,在今天所有的民俗活动中都要用到茶,“无茶不成俗”,形成了独到的茶文化,蒸茶就是令人称道的一味饮品。

我们饮用的茶一般都是用鲜嫩芽做成的,而哈尼族的蒸茶则不然。哈尼族把新鲜的老茶叶采来,放入甑子里,用温火慢慢蒸熟后,在太阳下晒干,装入土罐或干竹筒里备用。要饮用时,取适量放入杯子里,倒入涨沸的开水,浸泡数分钟,就能喝到地地道道的哈尼蒸茶。这种蒸茶喝完后有一股糯米香味,性温醇,爽口诱人。

哈尼蒸茶,闻之,清香四溢;喝之,润喉沁心。

永春特产必买清单永春特产都有哪些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