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特产和美景 山西运城有什么好吃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8-28 04:09:57

一. 山西省 运城 夏县 山西小酥肉

晋式第二蒸,是山西小酥肉。酥肉是山西的传统名菜,用猪肋条肉切块,经过煮、炸、蒸等多道工序烹制而成。《名食掌故》记,永乐二年,明成祖朱棣封其第三子朱高燧为赵王,府内侍女知赵王有喜食烤肉习惯,就选用上好猪肉先煮再蒸后炸,配大葱、面酱佐食,深得赞赏。因加入紫苏调料,称为“紫苏肉”。后传于民间,晋中一带唤作“香酥肉”,晋南民间宴席多称“小酥肉”,制法略有变化,将五花肉切小片,拌淀粉鸡蛋糊腌制,然后用油炸至金黄色,与炒好的木耳、玉兰片混合,放入蒸锅蒸制而成。

小酥肉在运城一带民间宴席多取羊肉制作。而晋城行菜则选用肥猪膘先煮再蒸后炸,称“紫酥刀背”,是上党地方传统菜肴,而其民间多选五花肉先炸再煮后蒸,称“胡卜肉”,是逢年过节、喜庆婚筵必上的菜肴。长治一带则改良创新有酥肉芥末粉皮汤,已为当地名吃。全晋会馆改良创新有王家小酥肉酸菜鱼唇菜,据传晋商灵石王家主人王谦曾参加康熙六十一年乾清宫“千叟宴”,受御赐龙头拐杖一把和鱼唇菜一道。王谦回乡后,命家人将鱼唇配以山西小酥肉、酸菜烹制,味道极美,成为王家家宴的头菜。东南亚王氏宗亲会客人在全晋会馆品尝此菜,赞不绝口,并留诗纪念“春风走马汾水边,丰年留客作清欢。几回梦里今非梦,王氏宗亲聚太原。”

二. 山西省 运城 平陆 八月炸

俗名也叫须瓜瓜,属木通科,三叶木通。我县的圣人涧、三门、坡底、曹川等乡镇北边的山上均产。有中条山“山香蕉”之美誉。

八月炸为多年蔓生植物,常缠绕在其它的树枝上,每年四月末五月初开深紫色花,花落后显露出小瓜来,呈灰绿色,等到九月中旬左右,先阳坡后阴坡逐渐成熟,每个重250- 500克,它未成熟时,每个酷像一个月牙,一嘟噜一嘟噜的吊在树枝上,一旦成熟,顺背张开了大嘴,外皮是灰白色,内皮是桃红色的,而瓤肉是雪白色的、籽是乌黑色的,看起来非常神奇,酷似一朵肉花,因此它还有许多形象古怪的外号。因在农历八月中旬左右成熟,张开了嘴,当地人称它“八月炸”。成熟的八月炸非常好吃,它那股甜味似蜂蜜,但比蜂蜜味道更甜,它的瓤似粽糕,但比粽糕可口绵滑。吃时不能大口嚼着吃,因乌黑的籽是苦的,学没牙的童儿或老年人吃饭那样,吸着吃,味道十分鲜美。

八月炸可以人工栽植,经过改良培育,可形成平陆一大优势独特名产。

三. 山西省 运城 平陆 平陆龙骨

中药店收购的“龙骨”,其实不是“龙的骨头”,“龙齿”也不是龙的牙齿。我们所说的“龙骨”,实际上都是生长在地球上叫做上新世和更新世(距今1200万年-几万年)时期绝灭了的哺乳动物的骨骼,当这些动物死后埋在地下,皮毛腐烂后,剩下的骨骼、牙齿,经过长期的矿物质的渗透作用,就变成了化石保存下来,古生物学家把它叫做哺乳动物化石。例如,平陆县药材公司收购的“五花龙骨”,多是古象的门齿、盘齿,白牙、青牙则是犀类、牛类、三趾马、三门马和鹿类等的牙齿化石,药材公司一般不愿收购那些舐起来不粘舌头的“龙骨”,那是一些年代太古,完全石化了的脊椎动物骨骼、牙齿或鹿角之类的东西。

平陆县位居黄河流域,地质学上所说的“三门系”地层,在平陆相当发达,并含有非常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龙骨”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品。根据龙骨定性分析,其中含有钙、钾、铝、铁等化学元素,多呈碳酸根、磷酸根的正反应。龙骨为临床常用药,用于治疗神志不安、失眠、惊痫,肝阴不足、虚阳上越所引起的头目昏花、多种体虚滑脱的病症。从考古学看,收集龙骨可以反映古代动物与现代动物的差异,以及它的演变过程。

四. 山西省 运城 平陆 牛奶子

俗称尖尖,它象雁北一带的酸溜溜-沙棘,但比沙棘要好吃得多,有大有小,有酸有甜,甜酸可口,不象沙棘那样有股怪味。成熟后的牛0有绿豆那么大小,个个如同小红灯笼似的,平陆县从圣人涧镇晴岚片以东,北边山上几乎到处都有。

牛0系灌木,多生长在浅山的朝阳坡面上,四月份开白色的小花朵,叶呈长圆形,枝杆上有刺,每个刺经削平打磨后都是一朵非常好看的花,因此在县东一带,农民吃旱烟,常用此木作烟袋管。白色的小花朵,是山里人的好蒸菜,每逢四月末五月初,常有人上山采牛0花,似贵重礼物一样送给亲朋好友作蒸菜用。每年十月下旬,霜降前后,是牛0成熟的季节,满山遍野都是红红一片。用牛0加工成的饮料,营养丰富,味道甘美,市场潜力很大。

五. 山西省 运城 万荣 万荣孤山梨

万荣孤山梨

孤峰山的酥梨产于孤峰山上,该处是我过为数不多适宜梨树生长的地区之一。

六. 山西省 运城 河津 翻鏊

翻鏊

把猪方油用刀背剁成泥,与用花椒炒后的葱白、花椒盐搅在一起成糊状,摊在擀好的精面片上,卷圈,拉成长条,切段,下鏊子煎熟。其特点是层如纸薄,软绵味香,可供主食,也可和菜肴。还有一个习俗,大年初一早上一定要吃翻鏊!

七. 山西省 运城 平陆 平陆烟叶

主要分布在县城以东乡镇,以曹川、坡底、三门三乡镇栽植最为集中。烟田面积2万余亩,年产优质烟叶50000-60000担。

平陆县北高南低,阳坡台地,光照充足,年积温高,无霜期长,自然地理条件与云南玉溪地区相似,而且全县55万亩耕地中有85%的红黄壤土,是生产优质烟叶的极佳土壤,因此,平陆烟叶的品质优良。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河南省烟草研究所、山西省烟草研究所等多家研究机构分析鉴定,认为平陆烟叶“油润丰满、厚薄适中、香气充足、余味舒适、燃烧性强、各种化学成份协调”,曾获1993年山西省首届农业博览会金奖。产品除主要供应山西太原烟厂外,还行销河南、陕西、四川、宁夏、两湖两广等地。1998年,向俄罗斯出口200担。

八. 山西省 运城 垣曲 菖蒲酒

产于山西垣曲。菖蒲酒远在汉代已名噪酒坛,为历代帝王将相所喜用,并被列为历代御膳香醪。据《后汉书》记载:“孟陀,字伯良,以菖蒲酒一斛遗张让,即拜凉州刺史。”在《争类统编》一书中也有:“美酒菖蒲香两汉,一斛价抵五品官”之说。《明宫史》里有:“宫眷内臣……初五年时,饮朱砂、雄黄、菖蒲酒”的记载。到了清代,每年农历“端阳节”,则“君臣痛饮菖蒲酒”。由此可见,菖蒲酒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酿造历史。评酒家爱新觉罗.溥办先生品尝此酒之后,即兴挥毫写下七律一首《菖蒲酒颂》诗:名酿溯源肇炎汉,历代曾闻列御膳。琼浆玉液庆延龄,盈轶连牍见经传。
典故:历代皇家都视为稀世琼浆,滋补玉液。到了明代,每逢“端阳节”这一天,皇帝除自己饮用外,还赐给宫眷内臣一起品尝,并要穿上“五毒艾补子蟒衣”,举行隆重的饮酒仪式。

菖蒲酒是一种配制酒,色橙黄微翠绿,清亮透明,气味芳香,酒香酿厚,药香协调,而不失中草药之天然特色,入口甜香,甜而不腻,略带药味,使人不厌,酿和爽口,辣不呛喉,饮后令人神气清爽。酒度为45度,糖度为12度。菖蒲酒之所以珍贵,主要在于它采用了当地九节菖蒲这种名贵中药材。九节菖蒲生长在海拔1994米高的历山之巅,素有“无志者难以求取”之说。采集仅限于农历“小满”前后十天左右的时间内。过早菖蒲浆不足,质差;过迟,菖蒲蒲苗枯萎,难寻。酿造菖蒲酒的水是历山脚下舜王泉水。据说,此泉是舜王亲手开凿的。舜王泉水为矿泉水,常饮能医治诸病,延年益寿。

功效:此酒具有提神、化痰、清头明目、轻身坚骨之功。常饮可补脑益智、延年益寿。宋代医学家王怀隐所著《太平圣惠方》一书载:“菖蒲酒,主大风十二,通血脉,治骨立萎黄,医所不治者。”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记载:“菖蒲酒、治三十六风、一十二痹,通血脉、治骨痿,久服耳目聪明……”。足见菖蒲酒确有抗衰老和强身健体之效。

菖蒲酒的选料之精和酿造工艺之细,非同寻常。一个熟练工人一天只能精选三至五斤九节菖蒲;酿酒用的豌豆,须从大小不一的豌豆粒中筛选出最大的;高梁,须把每粒都破成六、八、十瓣方可;发酵是在深埋土中的地缸里的进行;出酒则是在每日凌晨鸡鸣之前,酿出之酒还要密封起来,存入地下,数年之后,方可饮用。

九. 山西省 运城 平陆 平陆翅果油

木本油料植物,为国家二类保护树种。分布在三门、坡底、圣人涧等乡镇的沿山沟谷中。据1984年考察,仅三门镇瓦厦沟一带,野生的翅果油面积就有3000余亩。翅果油籽仁含油率高达51%,油质好,其化学性质同花生油、菜籽油相近,它的脂肪酸组成同核桃油、花生油、大豆油相近,油味美,富有营养价值,是一种很好的食用油。翅果油脂肪中含有45.2%的亚油酸,对治疗动脉硬化、高血压有很好的疗效,是制造“亚油酸丸”的主要原料,医药方面需要量很大。此树种极富经济价值,市场前景广阔,开发潜力巨大。

十. 山西省 运城 万荣 万荣大葱

万荣大葱形如鞭杆,盛产东丁村,又称东丁鞭杆葱。汉代崔定编写《四 民月令》曾有记载:“万泉(万荣旧称)一带四月别小葱,六月别大 葱,七月可种大小葱”。万荣大葱叶圆心空,呈深绿色,茎高而粗,呈白色,层多肉厚,味道辣 香,生长快。可食用,也能药用。历代医者常临床用于 治疗伤风感冒、急性热病、 头痛、胃寒、鼻塞及皮肤生长疮等病。( 万荣)
山西的运城十大特产是哪些山西运城十大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