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山里的特产 浏阳十大特产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8-20 17:20:22

一.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荔波精致的银饰

精致的银饰——荔波境内的布依、水、瑶、苗等民族都十分看重银饰,尤其是水族,有“水家结婚定要银”之说。其生产的水族龙头手镯1985年获省部优称号;布依族四季手镯,1987年荣获省优称号;瑶族银鸟1989年获省优和设计二等奖;水族压领1991年被获省优称号,荔波银器厂1991年被国家列为全国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定点单位之一。1993年荔波银器厂全部产品参加杜鹃花节展销,荣获产品信得过证书。

二. 湖南省 长沙市 浏阳 浏阳菊花石

菊花石是湖南省浏阳市的独特手工艺品,用生成于2.7-2.75亿年前的菊花石雕琢而成。菊花石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湖南、广西、江苏、贵州等地的二叠系栖霞期地层。其中以湖南浏阳菊花石最为有名。此石像菊花一样,花芯有单芯、双芯、三芯和无芯,有类似竹叶菊、绣球龙葵菊、蒲叶菊和金钱菊花型等。雕琢艺人利用菊花石这些特点,精工雕琢,理出花瓣,添枝加叶,浮雕成丛丛菊花。

近年来,突破平面造型,发展到立体多层花卉,并使人物进入这一独特的工艺品,如雕琢成“黄巢咏菊”、“天女散花”等人物神话故事作品。浏阳菊花石雕技艺精湛,构思巧妙,曾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奖牌。

据科学家考证,早在两亿多年前,湖南浏阳的东乡一带是浅海,几经沧桑,自然界慢慢形成了由白色方解石组成的菊花瓣状的石菊花。由于日月的磨砺,石菊花便显得形态各异,绚丽多姿。菊花石是地质中的一种天然“花卉”。菊花石是由天青石或方解石矿物组成花瓣,花瓣中心由近似圆形的燧石构成花蕊,活似怒放盛开的菊花,故名“菊花石”。我国最早发现的菊花石产地是浏阳大溪河底岩石层中。

据《浏阳县志》记载,约在清乾隆年间,浏阳永和镇的欧锡藩偶然发现了菊花石,并取石雕砚,一时传为奇物。菊花石质地细腻,花态逼真,白色晶莹的菊花,陪衬黑色基质岩石的底色,黑白分明,古色古香,充分展现了自然造化的神奇。再若以精工雕琢成工艺品,更是锦上添花,精美绝伦。

三. 湖南省 长沙市 浏阳 豆豉剁辣椒

豆豉剁辣椒,系浏阳县历史传统产品,采用本地小红辣椒与优质豆豉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在湖南省内素负盛名。

原料配方:红剁辣椒94公斤豆豉5公斤味精300克麻油500克棕檬酸300克糖精10克

制作方法:将15度盐水倒入豆豉内,搅拌均匀,待盐水全部被豆豉吸收后放置备用。再按比例将辅助料全部放入剁辣内搅拌均匀,装坛,密封即成。

注意事项:用后应及时盖好,及防霉变,存放久了,由于豆豉液的渗透,色泽有所变化,但对质量与滋味没有影响。

四. 湖南省 长沙市 浏阳 浏阳炒米

同“浏阳油饼”一样,“浏阳炒米”也是之一,浏阳人喜爱的一道传统美食。“炒王牌”炒米以“秉宗传统、紧跟时尚、贴近大自然”为经营宗旨,走品牌经营之路,以其独特的香、甜、脆、松口味,一举征服了万千食客。甚至有人说,来浏阳没看到烟花是第一憾事,没有吃到“炒王”便是第二憾事。近年,“炒王”炒米以无以可挑剔的质量及信誉,多次荣获省、市优秀产品奖,在多次的食品博览会上受到中外客商的交口称赞。

历尽天华成此景。“炒王”牌系列食品拥有百年老字号的品牌价值,尚有巨大的市场空间等待开拓。值此第二届中国文化世到来之际,“炒王”食品将以推介浏阳为重任,面向四海嘉宾,与各位独具慧眼的有识之士真诚合作,实现品牌+资本的有力联合,并借此盛会之际面向社会招纳贤才,一起共创辉煌的明天!

五. 湖南省 长沙市 浏阳 大围山乌花生

在浏阳大围山,有一个现象,这里生活的人们人均寿命达到了76.6岁,而且身体都非常结实健康,很少生病,免疫力相当强,上百年从来没有出现过癌症病人。经科学检验,发现这里的土地不含铅、汞、砷,而硒、钾、钙、锌、铁的含量较高,因此在这片土地上种植的水果、蔬菜、花生等农产品的微量元素含量也比较高。

顾名思义,大围山乌花生的内层表皮和一般的红皮花生不同,颜色为黑色。乌花生的蛋白质含量高达30.68%,普通花生的含量只有17.6%,乌花生的粗纤维含量有10.81%,普通花生只有4.2%,乌花生中的铁、钾、锌、硒等微量元素含量也比普通花生高。乌花生的优势在于它特殊的营养价值,其在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机体免疫、心脑血管保健等方面作用非凡,具有防癌、保护肝脏、保护心肌健康、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功效。

六. 贵州省 毕节 织金县 贵州织金的特产-血豆腐

贵州织金的-血豆腐等系列腊味食品系清代兵部尚书总督太子少保丁宝桢家乡对皇宫的贡品。每年腊月间,将山区农家的肥猪屠宰、切块成片加以秘方香料腌制而成,将猪血与酸汤豆腐揉捏成丸; 然后皆以独特的方法熏制,食之肥瘦相宜不腻,味美异香爽口,是享誉全国的地方之一。
贵州织金风味土制烟熏血豆腐忠于传统,用料考究,加工精细,质量上乘。是山外赤子倍加珍视的家乡美味,亲友之间馈赠表意的上佳礼品。备受前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一织金洞旅游观光的中外来客普遍赞赏。

七.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八.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曹街子的萝卜

曹街子的萝卜

蒙城西南,距城四十五华里的曹街子,村子周围附近,约百亩地上,盛产萝卜,远近闻名,妇孺皆知。建国前,乡土教材亦有记载:“曹街子萝卜,坛城的白菜……”。故此,曹街子萝卜,远销南京、蚌埠、淮南、界首;近销蒙城、涡阳、利辛、凤台等地。凡往来经过曹街子的客商行人,总是要买些带回去,有的人还专程来此地购买。

曹街子萝卜,明清时期,就很驰名。它不仅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即味道好,颜色正,内瓤白嫩清脆,甜辣适口,而且还富有医药价值,如伤风感冒,咳嗽气闷,吃后感到舒服,似乎病情减轻,所以,萝卜又叫“顺气丸”。人们常说:“吃冬萝卜喝清茶,饿坏大夫算个啥。”所以有些人总时常把萝卜作为客桌上的一种食品,或者当作礼物送人。

曹街子共有一百二十多户人家,曹姓居多,庄中间有一条东西街道,约两千多口人,几乎家家都有萝卜生产园地,亩儿八分不等,大都靠萝卜生产,增加经济收入。因为不论大小集镇市场,一听说是曹街子萝卜,极好出售。曹街子萝卜颜色有两种,即:青、红两种。萝卜的形状亦是两种:一种是圆形,生长在土层上面,显得又大又圆,叫“大顶红”;一种是长形,生长在土层下面,乍看之下,似小而实大,又叫“贼不偷”。这两种类型的萝卜,最大的可长到二至三公斤,一般的一公斤以上。每到秋末冬初,收获季节,异常喜人。

九.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晏桐根的金钢脚

晏桐根的金钢脚:晏桐根,城关北街人。曾在北街现酒厂处设桶炉,以炕金钢脚为主,兼发麻花,猪耳朵。晏桐根的金钢脚,看起来很结,吃起来却很泡,既香又脆,很受青少年的欢迎,他发的麻花、猪耳朵,个个成形,成为汉川小孩最爱吃的风味小吃之一。

十. 海南省 三亚 三亚的传统面点

把香喷喷的面包和水油酥皮叠在一起捏成罗旋形,中间包入糖椰丝和炒芝麻仁作成的馅料,这就是三亚椰丝糕。椰丝糕外观是黄白相间的罗旋形,吃起来椰味浓郁、松脆爽口。( 三亚)
浏阳十大特产排名浏阳特产 排行榜前十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