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东平镇什么特产 广西驮卢镇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8-23 20:47:22

一.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黄河鲤鱼

黄河鲤鱼是生活在肥沃的黄河水中的一种野生名贵鱼种。红尾金鳞是它与别的鱼种最明显的区别。历史上,东平湖作为自然滞洪区时,因与黄河相通,每逢汛期都有大量的黄河鲤鱼进入东平湖内。

黄河鲤鱼体形瘦长,游动骄健有力,它有逆水而上的生活习性,碰上障碍物即蹦跳,民间有“鲤鱼跳龙门”的形象说法,就是指的黄河鲤鱼。它每年在入海口处或黄河流域的支流河里产卵,幼鱼孵出后游入黄河,顶着滚滚而下的波涛往上游动,边游边长,因为黄河水中渗有大量黄沙,它在生长过程中鳞色便随黄水变成金黄色。当游到东平湖一带水域,流速减缓,从上游冲下来的大量草籽、树叶,虫皮以及黄土中的微生物和有机质,在此处沉淀,水质肥沃,天然饵料丰富,适宜鲤鱼发育生长。所以人们在这一带捕捞的黄河鲤鱼特别多,而且肥大、鲜美,此时,一般都已长到1公斤左右。

东平湖陈山口闸建成后,河湖之间没有了自然通道,湖内便不再有黄河鲤鱼了。捕捞黄河鲤鱼只能到黄河里撒网。由于黄河水流逐年变小,黄河鲤鱼的产量也已大大减少了。

黄河鲤鱼肉味纯正,鲜嫩肥美,而且无污泥味,是鲤鱼中的上品。《诗经》上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即是指的黄河鲤鱼。《清稗类抄》中说:“黄河之鲤甚佳,甘鲜肥美,可称珍品”。

黄河鲤鱼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利水消肿,安胎通乳,益气温补的药用价值。

二.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清蒸湖蟹

-卢纯说:“四方之味,当许含黄伯第一”。含黄伯,就是指的螃蟹。螃蟹有多种食用方法,可红烧、可腌制、亦可清蒸。

东平湖荡众多,盛产大螃蟹,闻名省内外。每年秋风送爽之时,正是湖蟹上市之际。湖周围鱼市上,到处可见肥大的螃蟹。此时是吃湖蟹的好时机。清蒸湖蟹,为我县传统之佳肴。

东平湖蟹富含蛋白质和人体所需-元素,自古以来就被作为上等菜肴,“肌肤未解黄金甲,骨髓常留白玉膏”,是文人墨客对它的赞誉。湖蟹个体大,肉质丰,雄性蟹每只重六两左右,雌性蟹每只重三两。蟹体内膏满黄实,食之色鲜味美,

用笼蒸熟,佐以酱油、老醋、姜末食之,膏满实黄,其味鲜美无比。九月金秋,蟹肥菊黄,烹蟹下酒,游湖观光,是许多人向往的一种享受。有人品尝了东平湖蟹之后,甚至发出了“醉卧东原君莫笑,菊蟹和酒傲王候”的赞叹!

三.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鳌花鱼

鳌花鱼,又叫桂鱼、鳜鱼,属于分类学中的脂科鱼类。它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中的一种。鳌花鱼肉质细嫩,刺少而肉多,其肉呈瓣状,味道鲜美,向为鱼中之佳品。唐朝诗人张志和写下的著名诗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赞美的就是这种鱼。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湖内鳌花鱼较多。据老湖镇老湖村渔民介绍,1971年,他们用专用渔网,一天可捕获七八十公斤。这种鱼长不大,一般重1公斤左右,渔民捕到最大的个体是约2公斤重的母鱼。

鳌花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性凶猛。刚从鱼卵中孵化出的鳌花鱼苗就以别种鱼苗为食。成鱼扑食的对象,主要是一些经济价值不大的小型鱼类、小虾和小甲壳动物。与它的食性相适应,它的嘴长在端位,并且很大,下颔突出,上、下颌骨上有许多犬状齿;它的背鳍很发达,几乎占居整个背部,前部有12个锋利的硬刺,臀鳍有3个硬刺;鱼体色为较鲜艳的黄色,并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纹;鳞细小,圆形。它利用身上的花纹为保护色,常常栖息于缓流并有水草丛生的沿岸水域的下层,有时潜伏于泥穴中,窥视摄取食物,一旦发现目标,便悄悄游近,瞅准时机,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行袭击。鳌花鱼到冬季多在深水中越冬。

东平湖鳌花鱼一般长到3年,体长达到25厘米时即性成熟,繁殖期在6月份。产卵期间,在稳缓的水流中,可看到雄鱼追逐着雌鱼,雌鱼将卵产于水中,雄鱼也随着排出精子,精子卵子在水中相遇而受精。鳌花鱼的卵为浮性卵,但稍重于水,所以可保持在流动的水层中,随波逐流,并继续它的发育生长。当水温在23℃—25℃时,只需50多个小时,小鱼即可破膜而出。鳌花鱼的生长速度较快,吃的又是些经济价值不大的小型鱼类,其本身又是水中珍品,很受消费者欢迎。1965年以前,东平湖里鳌花鱼产量较高,是鱼市上的常见鱼。以后由于过度捕获,资源显著减少。今后有待于保护发展,恢复这一名贵鱼种的群量。

四.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菱粉窝头

菱粉窝头是1985年以来我县开发湖产资源而新兴的一种面食小吃,以甜软、筋硬、香醇、口感好而倍受人们喜食。

菱粉窝头小如酒盅,它以湖产优质菱角磨成的面粉为原料,配以少量红糖(或白糖),加水和面,捏成窝头,放入锅内蒸熟而成。颜色类似而口感优于高梁粉窝头,嚼食有特殊的香味,是富有水乡风味的名吃之一。也是到东平湖来的旅游者喜爱的食品。在腊山景区和东平湖景区饭店均可品尝到。

五.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彭集王庄犬肉

“六十年的狗肉汤子——老味啦。”这句民间歇后语,源出于哪里?就出自我县彭集镇王庄犬肉坊。王庄犬肉相传创制于明朝年间,迄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目前,全村有7家犬肉坊,以村民王广千煮制的犬肉为正宗且最负盛名。

王家煮制的犬肉色鲜味美,肉质细嫩,无腥味、异味,食之不腻,老少皆宜。因口感好,味道美,除畅销本地,还远销北京、天津、辽宁、吉林等省市。

王家煮制犬肉,其工艺要求非常讲究。首先,选料严格。王家买狗,以散养家狗为主,家狗又以三四龄的为好,这样的狗出肉率高,肉嫩,煮熟后肉香;不买病狗、瘦狗;也不买以宰杀牛羊为业的屠户家的狗,据说,屠户家的狗,肉食多,煮熟后的犬肉含有腥味、膻味、异味;尽可能选买农户散养,以吃剩饭杂粮长大的狗,这样的狗宰杀煮熟后味正香醇。其次,善存煮狗肉的老汤。以老汤炖煮是保持犬肉独特风味的关键,每次将肉煮好后,用来盛老汤的器皿,必须以沸水冲烫消毒,以确保老烫洁净不腐,下次再用。三是要掌握好火候。

王家犬肉的制作工序是;

1、将无病活犬宰杀、剥皮。然后,把整犬刀割为数块,洗净。

2、置锅于火上,下锅煮肉,去沫。过半熟后弱火慢焖3个小时。

3、待肉煮熟至七成,立即脱汤,上火硝、施色。晾透,放入配有精盐、陈皮、肉寇、丁香、人参、苹果、大小茴香等十几种调料的老汤锅里焐2—3小时,捞出即可食用。

狗,又名黄耳,地羊。狗是被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老子《道德经》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唐代“五坊”中有狗坊,是皇帝畜养猎犬的场所。狗肉入馔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远在西周时期狗肉即已成为筵上佳馔。《史记·荆轲传》:“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可知当年刺秦王的一代猛士荆轲,挑选的助手原来是个善于宰狗的屠夫。那时候,宫廷宴饮,祭祀大典,均有狗肉。周天子所食“八珍”之一的“肝”,就是用加佐料的狗肝在火上炙成的佳肴。这是我国最早的狗肉菜谱。

狗肉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能防治多种疾病。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狗肉以黄狗为上品,黑白次之。味盛,酸湿无毒,食之大补元气。”列举了吃狗肉的种种好处:益气、轻身、安五脏、益脾胃、暖腰膝、壮气力、治五劳七伤等。

狗肉属大补食品,冬季食用效果更佳。

目前,由于狗源不足,王家犬肉日销量仅二十公斤左右,加上另外6家犬肉作坊,日销量也不过百公斤。因为量少,常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六.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羊肉汤

东平县为山东省小尾寒羊繁育基地,小尾寒羊肉质细嫩,营养丰富,以小尾寒羊骨、肉为原料做汤菜,有悠久的传统。

其制作过程是:

1、取羊肉150克,白菜250克,细盐3克,味精2克,料酒5克,姜末5克,葱末15克,香油10克,鸡蛋1个(用蛋清),水淀粉10克。

2、白菜顶刀切成丝。羊肉洗净,剁成细末,放入大碗中。碗内加入姜、葱末和少许清水搅拌,边搅边加入清水,待羊肉上浆起劲,加入鸡蛋清、水淀粉、细盐、味精、料酒、香油,搅匀成羊肉丸子馅待用。

3、汤锅置火上,加入清水750克烧开,然后放入白菜丝,随即用手将羊肉馅挤成鲜枣大小的丸子,放入汤锅内。待汤再开后,去其浮沫,放入余下的细盐,味精,料酒,起锅盛入汤碗内即成。

此汤特点:细嫩松软,味道鲜香。

七.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州城小磨香油

州城是一具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城,历史上曾经名品荟萃,小磨香油即是其中之一。较为有名的是西门街王氏小磨香油,已祖传数代,解放前曾在西厦门北路东开店经营,因其货真价实,名声波及梁山、汶上、平阴等周围数县。建国后,经营小磨香油的家庭作坊曾一度沉寂,改革开放以来,复重新兴起。目前,州城有数家做小磨香油生意。年产小磨香油上万公斤。

香油来自芝麻。芝麻亦称“脂麻”、“胡麻”、“油麻”,系脂麻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它喜温耐旱,但不耐霜涝。全株有茸毛,茎直立,四棱形,有单秆的,有分枝的。叶多变异,互生或对生,有披针形、心脏形及椭圆形。花单生或者2—3朵簇生于叶腋,呈筒状、唇形,淡紫或白色。果实长形,有4棱、6棱、8棱不等。有白、黄、棕红或黑色的扁椭圆形种子,其含油率较高,可供榨油和制糕点用,中医学上以黑芝麻入药,可补肝肾,润燥结。茎、叶、花可提取芳香油。

我县种植芝麻历史悠久,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汉代就广为种植。现在,仍有不少农民喜欢种植芝麻,全县年总产量可达数万公斤。

用芝麻加工出来的油叫麻油,因它有特殊的香味,故又称香油。加工时,因采用主方法不同,虽同是香油,却又分香味差异较大的大槽油和小磨油。用小磨香油拌的凉菜,色泽金黄,香气浓郁;在汤菜中滴上几滴,有增香提鲜之效。

小磨香油的加工方法是:先将芝麻中的杂物剔除,而后放在大铁锅里翻炒,炒至焦黄色时,从锅里扒出来。凉透后,入到石磨上研磨成芝麻酱,而后把芝麻酱放进直径1米左右的大铁锅内,兑入适量的热水(80℃左右),用消过毒的一根圆棍用力搅拌,使麻油从麻酱中慢慢分离出来。这时停止搅拌,双手紧扶锅沿,均匀而有节奏地摇动,使麻油漂浮于麻酱之上。待麻油漂浮一层时,用小铁勺轻轻地从麻酱上面把麻油撇出来。这叫头排子小磨油,香气扑鼻,质量最好。接着,再兑入适量热水,再搅拌,再摇动,取出的油叫二排子小磨油。这样,100斤芝麻可加工出小磨香油50—60斤。在烘炒、研磨过程中,芝麻中含有的那种芝麻酚素,很快成为芝麻酚,因而使小磨香油具有浓郁奇特的香味。

小磨香油的营养价值很高,特别受人们喜爱。它所含亚油酸比花生油、菜籽油都高。亚油酸是一种重要的不饱和脂肪酸,也叫必须脂肪酸,人体内不能自行合成,必须从食用油里提取。由于小磨香油里的亚油酸不饱和,溶点低,所以它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率也就高。小磨香油里还有较多的维生素E,这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抗病延年。

因芝麻种植较少,州城小磨香油产量较低,主要在本地和汶上、梁山一带行销。

八.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鹅

鹅是鸟纲鸭科雁属,由雁驯化而来,传说是第一种为人类所饲养的家禽。中国鹅闻名于世,饲养量居世界之首。鹅按体型可分为大、中、小三种。按羽色可分为白色和灰褐色两种。鹅较其它家禽寿命长,体重4—15公斤不等。东平湖鹅是小型鹅的一种,具有生长快,耐寒冷、抗病力强、合群、易于饲养的特点。

东平湖鹅鹅头大,喙扁宽,周边有缺刻,便于挖食草根。前额有肉瘤,脖子长,体躯宽阔、胸部丰满,短尾,脚大,趾间有蹼,善游泳。羽毛白色或灰色。喙、脚、蹼为桔红色,肉瘤淡黄色,圆而光滑无皱褶,向前向上突出。眼睑淡黄色,颈成弓形。体态高昂。公鹅体型高大而雄伟,常昂首挺胸走路,叫声响亮,警觉性很强,喜追逐啄人,因而人们常以此代犬看家。母鹅性情温和。

鹅嗉囊不发达,但胃肌压缩力大,盲肠也很发达。对青草、各类谷物料的消化力强,适于放牧饲养。东平湖鹅夏天不怕热,冬天不怕冷,从五六月一直到降雪前可基本不用喂。放牧时,让其自由采食,不得急赶,待其吃至七八成饱时,可将鹅群驱赶至水塘、河汊内,让其饮水,吃草,饱食后鹅多喜玩水交尾。放牧时,母鹅鸣叫走向鹅舍,是产蛋的表现,应及时赶向栏中产蛋。

鹅的公母配种比例不高,自然配种时1:6-7为宜。人工授精繁殖时,受精率为80-84%。孵化期满30-31天。东平鹅初生时体重平均为90克左右,70日龄即可上市,平均体重为2.5公斤。成年雄性鹅一般体重4-6公斤,母鹅3-5公斤。母鹅一般210日龄开产,年产60-80枚,单枚蛋重50克左右。蛋壳多白色,质地粗糙。在此-5岁以内产蛋量逐年递增。

鹅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鹅肥肝质地细嫩,宴席佳品,风行国际食品市场。鹅蛋富含蛋白质,高于鸡蛋和鸭蛋的含量。鹅血是有保护人血液中细胞的作用,被广泛用于癌症患者的食补品。鹅羽绒富于弹性,结实耐磨,隔热吸水性能好,仅次于雁绒,用于制作羽绒被服,近年有超过鸭绒制品的趋势。

东平湖畔水质优良,湖畔土壤肥沃,百草丰茂,极适于鹅的生长,现在东平湖畔鹅的常年饲养量约5万只左右.

九.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乌鳢鱼

乌鳢是鲈形目鳢科乌鳢属。又名黑鱼、乌鱼、乌棒、蛇头鱼、文鱼、才鱼,是名贵的野生鱼种。1970年以前,东平湖内乌鳢最多。单船日捕获量可达二三十公斤。据说,1964年,现在的二级湖排干水时,一个人一天在湖底淤泥上可以拾到一“挑子”即一担乌鳢(约50公斤左右)。六十年代老湖区内出现干湖现象时,也曾捕获大量乌鳢,最重的达8公斤。

乌鳢体呈圆筒形,尾部侧扁,体色黑麻,系底层肉食鱼类,常生长于水草茂盛、水质混浊的池沼水泊,河套湖汊,幼鱼以浮游生物为主,成鱼捕食鱼虾蚌、螺及水生昆虫。乌鳢生长发育快,在野生环境下的蛤鱼,平均重达142克,2龄鱼367克,3龄鱼970克,4龄鱼1750克,乌鳢饲养在七十年代便已开始,目前鱼苗的人工繁殖技术也已过关。乌鳢的饵料以小鱼、小虾、蚌肉、蚯蚓、蝇蛆及屠宰的废弃料为主料,一般死鱼的植物性颗料饵料为辅料。乌鳢的抗病力强,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强,成活率可达70%以上,且放养密度可稍大,产量较高,经济价值比一般家鱼高1—2倍。人工饲养前景可观。

东平湖乌鳢性成熟年龄一般为,体重在1斤以上,怀卵量约为1—2万料,产卵期4—8月。一次产完,6月为高峰,产卵一般在水底淤泥较多水草茂盛的地方,由于东平湖条件适宜,乌鳢资源十分丰富。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野生乌鳢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人工养殖乌鳢的势头空前高涨,全县已发展乌鳢养殖6000余亩,仅此一项可增加群众收入3240万元。为更好地促进这一名贵品种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县渔业技术主管部门已在苗种的培育、喂养、病害防治方面,进行技术培训、指导,以提高这一名贵鱼种的产量。

乌鳢肉肥刺少,无细小毛刺,其蛋白质含量为19.8%,脂肪为1.4%,味道鲜美,目前已成为高档宴席的必备佳肴。

十.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彭集镇花生

彭集镇所产花生皮白、质优、出米率大、含油量高,每百克含蛋白质25—36克,含有8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和26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具有延年益寿,延缓脑功能衰退的功效,俗有“长生果”之称。彭集种植花生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现花生面积稳定在4.2万亩左右,平均单产达到387.9公斤,主要品种有鲁花14号、平度204、8130、山农818、花育17等十几个品种,该镇连续多年被评为 “泰安市花生生产冠军”。 目前该镇全面实施了农业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高了花生的内在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并建有占地1.5万平方米的花生批发市场一处,有6个花生加工专业村,8家榨油厂,200多个花生运销大户,产品远销江苏、安徽、河北等省,出口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广西博白东平特产平南东平土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