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特产文案 抚顺特产介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9-13 20:46:13

一. 辽宁省 抚顺市 新宾满族自治县 新宾辽细辛

新宾辽细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新宾辽细辛

辽细辛为著名的东北道地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需求刚性强,原为野生,目前以家种为主。由于生长周期比较长,历史上又出现过百元的超高价位,所以关注的药商比较多,关注力较强。按照以前的统计,华细辛和辽细辛在八十年代的总用量在700吨,其中华细辛占60%,目前市场以辽细辛销售为主,新药典要求以根入药,当前,辽细辛根的年需要量大约在500吨左右。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肾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外用:研末撒、吹鼻或煎水含漱。宜忌:气虚多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等忌服。功用主治: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

药材

地域范围

地理位置:新宾满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新宾县),地处辽宁省东部长白山支脉龙岗山余脉。新宾辽细辛人工栽培的核心区域位于新宾县中东部。所辖村镇:北四平乡、红庙子乡、旺清门镇、响水河子乡、红升乡、新宾镇、永陵镇、木奇镇、榆树乡9个乡镇,120个行政村。地理经纬度:东经124°15′56〞至124°25′3〞,北纬41°14′10〞至41°28′50〞之间。海拔高度:平均海拔498m,最低海拔123.8m,最高海拔1346.7m。区域边界:东至响水河子乡大秃顶子岗,与吉林省通化县搭界;西至木奇镇大房子村,与抚顺县相接;南至榆树乡嘎叭寨双顶子山,与桓仁县接壤;北至北四平乡老龙岗山,与清原县毗邻。

二. 辽宁省 抚顺市 东洲区 吃包儿饭

吃包儿饭

菜包,又称“吃包儿饭”、“吃乏克”、“吃菜团子”。其作法:将白菜、酸菜等叶子放在手掌上,再把已煮熟的米饭(过去以小米饭为主)、炒菜和小葱、大酱放在上面,用双手将菜叶合上,或包成长卷形,以手握而食之;或包成团型,双手捧而食之。其所用菜叶、饭及菜等常因季节变化而有选择。

关于吃菜包的来历有种传说是,当年老罕王努尔哈赤带八旗兵出老城去攻打抚顺,将抚顺围了个水泄不通,这一围就是好几天。堡子里的老百姓天天给他们做饭吃。等到打了胜仗,拿下了抚顺城,老罕王没有下令休息,而是指挥八旗兵乘胜追击明军。说来也巧,大兵开拔时,老百姓刚刚做好饭。军令如山倒,眼看做好的饭,想吃也不敢吃,只得出发了。可是有一家媳妇看到饿着肚子的士兵就要走,急中生智,对住在她家的几个兵说:“有办法了,你们可以把饭带上,在路上吃”。那时候,哪有带饭的工具,这几个当兵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那意思是说:“你这个小媳妇尽说瞎话,这饭我们怎么带呢?”那家媳妇见当兵的不信,也没说话。只见她把屋外一些刚晒蔫巴的白菜叶子用水洗一下,铺平,把已经做熟的带有肉菜的饭盛上一勺子,用菜叶一包,做成大菜团子,交给这几个士兵每人一个。士兵们以惊喜感谢的目光看了一眼这位聪明的小媳妇,就匆匆忙忙上路了。

老罕王为了追击明军,没让士兵吃饭,他自己也没吃饭。等到他领兵追出几十里路之后,又遇上了一场大雨。这时候,老罕王和他的队伍已是人困马乏,肚子饿得咕咕直叫。老罕王便命令休息做饭。然而大雨刚过,地是湿的,些是湿的,根本无法做饭。这时的老罕王是又急又饿又没有办法。那几个带着菜团子的士兵见到老罕王的样子,纷纷将自己怀里的菜团子献给老罕王。老罕王双手捧着菜协和子大口吃起来,俗话说:饥时糠如蜜,饱时蜜不甜。老罕王在饥饿难忍的时候,吃上这菜团子,别提有多香了。他吃饱以后,问这菜团子是哪来的。这几个士兵如实向他做了汇报。老罕王听了以后,一拍大腿说:这媳妇真聪明,今后咱们打扰时就不会挨饿了。

从那以后,凡遇行军打仗,老罕王就让老百姓做菜团子给士兵带上。这一作法慢慢变成了民间的习俗,形成了满族的一种独特的食品并一直流传到今天。

三. 辽宁省 抚顺市 新宾满族自治县 波浪叶饼

波浪叶饼

波浪叶饼是抚顺地区满族居民倍受喜爱的传统时令食品。每逢四、五月份,山青水绿,采摘鲜嫩的水芹菜,用开水炸后切碎,拌以豆叶、粉头为馅,再用高粱米水面做皮,外包嫩柞树(大叶柞)蒸食,这就是人们俗称的“波浪叶饼”既可嗅得柞叶的芳香,又品尝到水芹的清香,更使人们增加了食欲感。

四. 辽宁省 抚顺 新抚区 抚顺蕨菜

蕨菜又叫拳头菜、猫爪、龙头菜。学名:Pteridium aquilinum (Linn.) Kuhn var. latiusculum (Desv.)Underw.ex Heller,属于凤尾蕨科。喜生于浅山区向阳地块,多分布于稀疏针阔混交林。其食用部分是未展开的幼嫩叶芽。蕨菜野生在林间、山野、松林内,是无任何污染的绿色野菜,不但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还有清肠健胃,舒筋活络等功效。

蕨菜食用前经沸水烫后,再浸入凉水中除去异味,便可食用。经处理的蕨菜口感清香滑润,再拌以佐料,清凉爽口,是难得的上乘酒菜。还可以炒吃,加工成干菜,做馅、腌渍成罐头等。

五. 辽宁省 抚顺 抚顺县 抚顺特产香菇

抚顺具有北温带山区气候特征,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空气湿润,非常适于生产香菇。抚顺地区从事香茹生产已有三十余年,经历了木段菇、块菇、袋菇、棚(室)茹、地菇等发展过程,现年香菇鲜品生产能力稳定在五万吨以上,并形成了一批香菇烘干、保鲜、小食品等系列加工生产线,成为东北香菇生产第一市。

六. 辽宁省 抚顺市 新宾满族自治县 蛤什蟆

蛤什蟆

蛤什蟆又称中国林蛙。林蛙尤以辽东及抚顺山区的个大、肉肥、油多而著称。林蛙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肥而不腻,“林蛙油”又是珍贵的壮体健身的滋补品,因此,当做客到山区能有林蛙打个牙祭,那当属贵客、稀客的待遇了。

蛤什蟆的食法主要有三,一是酱焖蛤什蟆。做法是:将3年生以上的鲜活“母抱”蛤什蟆(如母抱少,也可以加些“公狗”蛤什蟆,其美味不减),洗净后用开水烫死,放入由适量大酱和调料爆锅的大勺或炒锅里,再加入少许水盖严焖锅,待水干后就可盛出食用了。二是取用“林蛙油”(雌性林蛙的输卵管),泡制蛤什蟆羹食用,更有滋补、强身、壮体功效。三是用农村柴火烧食,味美可口,更有一番返祖归真的特殊风味。

七. 辽宁省 抚顺 望花区 抚顺煤精

煤精,是中国抚顺天然,产于抚顺西露天矿,是我国雕刻工艺品特种原料之一。其特点:质地坚硬,结构细腻。煤精雕刻是我国传统工艺品,已有六千多年历史。从装饰品到实用品,品种繁多,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人物、文房四宝、烟具、配饰等,都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工艺美术品,颇受国内外各界人士赞赏和欢迎

八. 辽宁省 抚顺市 望花区 琥珀

琥珀

天然琥珀,产于抚顺西露天矿,是中国抚顺的天然,久负盛名。据考古学家和地质学家探测,大约在五千万年以前,茂密森林被烈日曝晒,含油脂树缓慢渗滴出粘稠的树脂,在地壳变迁中被深埋于地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积年而成的一种化石便是琥珀。所形成的琥珀分、黄、褐、黑、白、花等颜色,有透明、半透明之分,含有昆虫的琥珀极为稀少,世上罕见,被视为珍宝。

琥珀雕刻制品的花样有:各种形状的项链、佛珠、佛象、小动物、面、内画,目前80%以上的制品是琥珀项链及佛珠。项链分圆珠形、菱形、八菱形、圆柱形、长方形、扁圆、椭形等。销往东南亚、南韩、日本、台湾、新加坡、香港及欧美地区。

琥珀还具药用价值,具有镇静、避邪、清肺、利肠等功效。李时珍在《本草纲木》上称,琥珀安脏定魂魄,杀精魅邪鬼、消淤血,能配出十余种中成药。

九. 辽宁省 抚顺 东洲区 大伙房水库鳙鱼

大伙房水库鳙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大伙房水库鳙鱼是辽宁抚顺东洲区的。

所在地域:

辽宁

申请人:

抚顺市水产学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

抚顺市东洲区的大伙房水库。地理坐标为东经124°04′~124°21′,北纬41°50′~41°56′。

十. 辽宁省 抚顺市 顺城区 豆面卷子

饽饽蘸豆面。满族有一传统面食叫豆面卷子,亦称豆面饽饽。祭神时多以此为供品。豆面卷子的作法:将黄米以水浸泡后磨成面,合匀,擀成薄片,入锅蒸熟,再将黄豆炒熟磨成面,均匀撒于其上,卷起后以刀切成1-2寸长的卷子,其色金黄,食之粘且香。豆面卷子的作法来源于饽饽蘸豆面的吃法。而满族人吃饽饽蘸豆面之俗,则有一段佳话。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满族人的祖先都住在黑龙江以北地区,那里天寒地冻,不长五谷,人们都以打猎为生,吃兽肉,穿兽皮,生活极其艰难。有的年轻人不满足于现状,但又不知到哪里去寻找幸福,就问部落里年龄最大的老人。老人告诉他们:我只听我的爷爷说过,要想好向南走,南边有个长白山,那里不仅森林茂密,野兽成群,山下还能种庄稼,到了那里,生活就能好起来,年轻人听了老人的话,很受鼓舞,便带着少量生活用具和干肉,开始了南下长白山的部落迁移。一路上大家风餐露宿,饥一顿饱一顿,不知趟过多少条大河,越过多少座大山,历尽千辛万苦。这年秋天,大家终于来到了长白山脚下,抬头望去,只见山高林密,半山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密而肃穆的感觉。当时大家又累又饿,带的干肉已经吃完了,因为不知大山的根细,拖着疲惫饥饿的身子是很难上山去打猎的。大家正在发悉时,一个老人指着不远处的两片庄稼说:“那是什么,说不定可以吃呢!”大家顺着他的手指望过去,只见一片火红火红的,一片是金黄金黄的。大家找来当地人一打听,才知道火红的叫“苏苏步达”,金黄的叫“突粒”,是非常好吃的。于是他们就按照当地人的说法,把“苏苏步达”。磨成面,做成饽饽,又把“突粒”炒熟后也压成面,大家忙了一整夜。第二天,正在农历的十月初一,大家以“苏苏步达”饽饽当饭,以“突粒”当菜,当时没有桌子,大家都蹲在地上用手拿着饽饽蘸着“突粒”面吃。因为是第一次吃五谷杂粮,所以吃得特别香。为了纪念他们第一次吃五谷,满族中就留下了每年夏历十月初一不放桌子,不吃菜,不用筷子,手拿着饽饽蘸豆面吃的习俗。

西吉特产朋友圈文案辽宁特产文案夏天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