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农特产品展览会 普洱农产品展会详情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8-22 12:38:08

一.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 秧塔大白茶

秧塔大白茶是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民乐乡秧塔村的。秧塔白茶具有140多年历史。因其外形美观,白毫显露,清香回味,汤色纯正而闻名。由于历史上种植甚少,产量不多,尤为珍贵,是云南八大名茶之一。清朝时被列为朝廷贵品,称为"白龙须贡茶",极受朝中君臣欢迎。

秧塔大白茶产于中国云南省景谷县民乐乡大村秧塔,其特点是茶树品种优良,芽叶满披茸毛,成茶肥硕重实。白毫显露,条索银白,气味清香,茶汤清亮,滋味醇和回甜,耐泡饮,以产地特色命名。秧塔地处高山密林的云雾山中,气候温凉,种植历史已有160多年,清道光20年(1840),今老种树尚在。白茶与其他茶不同,外形特白,卖样好,于是当地土官责令精心采制成“白龙须贡茶”,向朝廷纳贡,成为稀有珍品。大白茶适制多种茶类,制作传统晒青茶,以春茶为佳,谷花茶次之,尤以清明前最好,称明前春尖,制成炒青,烘青茶类,香气更好,毫色银灰,汤青绿。制成红茶:金毫显露,条索肥硕、口感甚佳。1981年,大白茶被评为云南八大名茶之一,被列为地方名茶良种,载入1989年出版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叶卷》。秧塔村现在行政上属景谷民乐乡,地域上距离景谷乡更近,故景谷乡人制茶的方法一直与大白茶的制作方法一至,并把茶叶拉成直条称为“把把茶”。

二. 云南省 普洱市 镇沅 普洱瓢鸡

普洱瓢鸡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瓢鸡是普洱市的一个地方鸡种。据镇沅县志记载“民国30年(1941年)全县养鸡10万余只,其中有少量瓢鸡。”、“瓢鸡数量少,主要分布于无量山、哀牢山区”。根据该鸡的历史渊源、当地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推断,瓢鸡的形成可能是该鸡的某些遗传性状基因发生变异,形成了该鸡无尾锥骨、尾棕骨、无尾脂腺、无主尾羽特异的体型外貌特征,这些特异性状在长期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得到了稳定。同时,许多与该鸡混养的当地有尾鸡中也有这些特殊性状的基因,在分布区养鸡户调查中,有尾公、母鸡繁殖的后代中也有部分鸡表现出瓢鸡的体型和外貌特征,瓢鸡公、母繁殖后代中少量鸡也表现有尾鸡的特征。另外据当地老人回忆,瓢鸡在他们记事时就有了,上辈老人传说瓢鸡是由山上的野生光(团)轱辘(又名小团鸡,无主尾羽)鸡与当地家鸡繁殖,其后代经过长期的饲养和驯化而来的。在1980年思茅市畜禽品种资源调查时就发现有该鸡种,但未引起重视, 2006年畜禽遗传资源摸底调查时仅调查到201只,濒临灭绝,引起了当地畜牧部门的重视,积极争取省、市对瓢鸡资源保护,2007年末已发展到1086只;2009年6月26日《云南省农业厅2009年第15号公告》将瓢鸡列为云南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 2010年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1325号公告》将瓢鸡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2010年12月载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家禽志》。同年,当地政府和畜牧技术部门制定了“瓢鸡保种管理办法”和“保护与发展规划”提出了“先保护、后发展”的思路。2011年10月在云南省农业厅等部门组织的云南“六大名猪、六大名牛、六大名羊、六大名鸡、六大名鱼”评选活动中被评定为云南“六大名鸡”之一。

从外表看瓢鸡与普通土鸡最大区别是没有尾巴。通过解剖后发现该鸡无尾椎骨、尾棕骨、尾羽、镰羽、尾脂腺,即瓢鸡没有鸡翘。由于没有尾巴和鸡翘,当地居民一直认为瓢鸡是不吉利的象征,因此该鸡只要稍微长大一点即被宰杀,导致瓢鸡数量长期不能得到增长。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毗邻的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以及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等地也有少量分布。根据历史渊源和当地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推断,瓢鸡是由于某些遗传性状基因发生变异,形成了无尾的特异体形,这些特异性状在长期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得到稳定后而形成。

生活环境

据走访主产区镇沅县田坝乡、九甲乡当地饲养该鸡的农户(老人),“瓢鸡是由山上的野生小团鸡(无主尾羽)与本地家鸡杂交而来的。”他们反映其上辈人饲养的鸡中就有这种鸡,再之前的祖祖辈辈都饲养过这种鸡,说明瓢鸡来源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据镇沅县志记载:1941年全县养鸡10万余只,其中有少量瓢鸡。“瓢鸡数量少,主要分布于哀牢山区”。根据该鸡的历史渊源、当地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推断,瓢鸡的形成可能是该鸡的某些遗传性状基因发生变异,形成了无尾的特异体形,这些特异性状在长期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得到了稳定。

【品种类型及原产地】

瓢鸡属肉蛋兼用型品种,瓢鸡原产地及中心产区为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主要分布于田坝乡的田坝村、瓦桥村、三河村,者东镇的者整村和按板镇的磨庆村、宣河村,相邻的宁洱县梅子乡也有少量分布。

1主要特性特征瓢鸡俗称闭毛鸡,因无尾椎骨、尾棕骨、尾羽、镰羽、尾脂腺,尾部形状似瓢,故名瓢鸡;瓢鸡体型小而紧凑,尾部羽毛下垂,臀部丰腴圆滑,形似葫芦瓢。喙短粗,有黑、黄青、铁灰等色。多为单冠,冠齿6~8个,少数复冠。冠、肉髯多呈紫黑色,少数呈红色。皮肤多呈黑色,少数为白色。胫多呈黑色,少数为黄色。少数个体为翻毛鸡、绒毛鸡、裸鸡、毛脚鸡。公鸡冠大,厚而直立,羽毛颜色有赤红色、黑白花、全白三种,富有光泽。母鸡冠小而薄,羽毛有黄麻花、黑麻花、黑白花、全黑、全白、灰白等色。雏鸡绒毛为麻色、黄褐色、白色、黑色等。

2保种方式采用基因库保护,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江苏)于2009年引种进行异地保护。

【生产性能】

1成年体重与产肉性能成年鸡体重:公鸡平均为2078克,母鸡平均为1683克。532日龄半净膛屠宰率:公鸡为82.3%,母鸡为79.%;全净膛屠宰率:公鸡为72.3%,母鸡为65.1%。

2繁殖性能瓢鸡开产日龄为160~190天,年产蛋数100~130个,平均开产蛋重47克,平均蛋重52克,自然0条件下,种蛋受精率60~80%,受精蛋孵化率80%左右。母鸡就巢性较强,一年内就巢5~6次。

【开发利用情况】

瓢鸡体型独特,是我国稀有的地方鸡种之一,具有性情温顺、适应性强、易肥、产肉性能好,肉品质优良等特点。但目前该品种数量少,繁殖性能较低,今后应加强品种资源保护,开展系统选育工作。

所在地域:云南

申请人:普洱市畜牧工作站

所在地域:2014年

地域范围

普洱瓢鸡产地位于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墨江县、宁洱县、景东县和景谷县境内,共25乡(镇)。涉及镇沅县的恩乐镇、按板镇、勐大镇、者东镇、九甲镇、振太乡、田坝乡、古城乡、和平乡;景谷县的风山乡、正兴镇、景谷乡;景东县的花山乡、景福乡、文井镇、大街乡;墨江县的团田乡、景星乡、新抚乡;宁洱县的宁洱镇、磨黑镇、同心乡 、勐先乡、德安乡、梅子乡。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0°33′—105°15′,北纬20°16′—24°06′之间,东西横距105.5千米,南北纵距87.5千米,养殖区域范围11325.24平方公里,年存栏瓢鸡6.9931万羽。

三. 云南省 普洱市 西盟 蘸水稀饭

蘸水稀饭佤族称之为“每最”。其制作方法是:用新鲜的白菜、青菜、南京豆、筷子豆等放上少量大米,再加适量的食盐掺和煮熟。再将用火灰焐熟的豆豉粑粑、火烧辣椒以及生姜、大蒜舂碎,芫荽及葱切好,放在大碗内,用开水冲泡,稍凉之后即成蘸水。

就这样稀饭蘸着蘸水吃,既清香可口,又略带刺激,很能增进食欲。

四. 云南省 普洱市 宁洱县 宁洱咖啡

宁洱咖啡是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的。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是普洱小粒咖啡主要产地之一。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优越,生物生长能力强,特别是海拔1200米,坡度25o以下的地区是咖啡生长的最佳适宜区。

宁洱于1987年引进咖啡种苗试种并取得成功。1989年起,把边江、小黑江流域的普义、黎明、磨黑、德化等乡(镇)开始了规模化种植。到2012年年底,全县咖啡面积达到了10万余亩,其中投产8万余亩,成为普洱市的主要咖啡产地之一。

五. 云南省 普洱市 孟连县 酸牛脚

酸牛脚

特点:酸甜可口、色彩鲜艳、质地软嫩、清凉爽口。

原料:黄牛脚筋、辣子、生姜、芜荽等。

六. 云南省 普洱市 景东 哀牢山普洱茶

哀牢山普洱茶是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哀牢山的。哀牢山在茶界著名,与邦崴山的情况大致相同,得益于九甲乡千家寨著名的、树龄达2700多年的野生大茶树,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野生茶树。

哀牢山普洱茶产区主要在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辖区内,由于山体独特的地形只有西坡才适合种茶采茶。

哀牢山西坡茶区主要分布在花山乡文岔、撇罗、营盘、文岗,大街乡气力、三营,太忠乡大柏地、麦地,龙街乡东山、和哨。这一带海拔1310-2150米,树龄50-100年的有4844亩,树龄100年以上的有753亩。

哀牢山的人工栽培型古树茶,主要分布在内于哀牢山海拔2100至2500米范围内的原始森林里。这里古茶树与奇花异草、楠木、杉木、红椿、云南七叶树、山茶、墨兰、寒兰、油松等1000多种高等植物共同生长。

哀牢山普洱茶系古树春茶纯料,经传统手工工艺精制而成。饼形饱满圆润;条索紧结;干茶色泽乌润略显毫;汤清亮透彻;汤色橙黄;香型独特,糯米花香明显,香高持久;茶汤滋味饱满丰富;生津快且持久;经久耐泡,叶底肥嫩厚实。

七. 云南省 普洱市 西盟 佤族大耳环

早就听说佤族的银饰品非常奇特,耳环大得出奇夸张,大得让人不敢相信。不久前,我慕名来到孟连县的富岩乡,终于见识到了这样的大耳环。

富岩佤族妇女的耳环,以纯银打制而成。大小不同,造型各异。有的似缩小了的象脚木鼓,直径3至4厘米,长6至7厘米,中间空心,朝耳背的一面加盖;有的象锣面,锣面直径达8厘米以上;有的还垂有许多银穗,走起路来窸窣作响,摇曳生姿。

佩戴耳环的妇女说,这些耳环是她们祖祖辈辈留下来的珍贵礼物。过去,不仅妇女戴耳环,男子也戴耳环。耳垂上之所以饰以环坠,是为了引起异性的注意,激发恋情。现在,这些耳环不仅是为了吸引异性,而且还是财富的象征。许多人为了能戴上漂亮的耳环,小小年纪就忍受穿耳的痛苦,起初是在耳轮上穿孔,并塞进去一块很小的木栓,以后逐渐用大一些的木栓替换,直至最后塞进一块直径约4厘米的栓塞为止。

另外,还有一个秘密,大耳环也是一个实用的工具。空心的耳环体相当于一个储钱或小针小线的容器。几张100元的人民币,只要把它卷成筒状,很轻易就能把它装进耳环之中,然后盖上盖子,非常安全。

八. 云南省 普洱市 思茅 甜酒状元

甜酒状元包括紫米封缸酒、木瓜酒、橄榄酒和樱桃酒沙土利口酒,是墨江酒厂80年代中期开发的甜酒类新产品,它一出现就受到了广泛的喜爱和好评。紫米封缸酒系选用墨江紫米精工酿制而成。酒色金黄微橙,香气浓郁,质高味美,营养丰富,酒度低,男女老幼皆宜。产品在国内及国外享有较高声望。1989年荣获中国商业部优质产品"银爵奖"。1988年3月20日,日本株式会社左藤先生在墨江喝了紫米封缸酒后挥毫写道:"我认为这种酒是很好的酒,我们日本女子能饮着这种酒,她们是会欢迎的。"木瓜酒和橄榄酒系选用墨江野生浆果木瓜和橄榄酿制而成,酒味香醇,清爽润喉。1988年获国家博览会"银质奖",1990年获中国妇女儿童用品四十年博览会银奖。1986年8月,英国菲利浦亲王殿下在思茅宾馆喝了橄榄酒后伸出大姆指连声称赞"好酒!"回昆明后,意犹未尽,又找橄榄酒喝,还带了一些回国。樱桃沙土利口酒系选用深山丛林中一种稀有野生植物为主要原料酿制而成。酒呈天然玛瑙红色,清亮透明,回味无穷,酒度18度,男女老少均可饮用。该酒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疏肝理气,滋补健胃,消炎解毒,安神定志,补血补肾等作用,还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作用。1986年荣获省优产品称号。( 思茅)

九. 云南省 普洱市 澜沧 澜沧古茶

澜沧古茶是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的。澜沧古茶其香独特,汤红明亮,品质优异。

澜沧是茶树原产地之一,是普洱茶的故乡,茶文化悠久灿烂,境内有种植1300多年历史的景迈芒景万亩栽培型古茶园和邦崴千年过渡型大茶王树。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是迄今为止国内面积最大、种植历史较长、保存比较完整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被国内外学者称为“世界茶树博物馆”和“茶叶种类活化石”。

如今,澜沧的茶叶生产已成为当地的产业支柱,茶叶面积达36万亩,其中古茶面积达2.8万亩,有28万人6.8万农户种植和从事茶叶生产,户均茶叶收入5412元。记者在景迈山拉祜族、傣族和布朗族古村落采风时看到,一片又一片的茶园掩映在原始森林下,村寨的茶农在家门口摆起茶具,热情邀请客人品尝他们制作的春茶。

澜沧古茶有限公司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公司以景迈万亩古茶园为依托,拥有高产优质茶园5000多亩,茶叶初制所9个(邦崴茶厂,芒景茶厂,竹塘云山一茶厂,竹塘云山二茶厂,富邦昔丙茶厂,东朗龙谭茶厂,木嘎哈卜吗茶厂,木嘎巴拉地茶厂和糯埂茶厂),年加工能力可达3000吨以上,是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茶叶企业。

公司前身是澜沧县古茶山景迈茶厂,始建于1966年。自成立以来,一直依靠县境内芒景·景迈山的千年万亩古茶园和邦崴古茶树群为原料,凭借40余年的种茶、制茶经验和技术,生产纯正地道的普洱茶,其香独特,汤红明亮,品质优异,2005年普洱市人民政府确定澜沧古茶有限公司为普洱茶产业龙头企业。

近年来,古茶以其特有的风味、优异的品质和良好的保健作用,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接受。为使各国朋友分享到这人类文明的遗迹,品尝到这凝聚千年雨露的纯香,澜沧古茶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春峄携全体员工,秉承40余年的生产经验,以优异的产品奉献给各国的消费者和古茶爱好者,产品畅销国内多个省市,部分产品销往马来西亚、日本、韩国、法国、德国、美国、波兰、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2003年我公司通过欧盟FLO“国际公平交易”认证。

十.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 景谷牛撒撇

在景谷县傣族地区,有一道傣家人用来宴请宾客的世传名菜,称之为"牛撒撇"。它的烹制方法比较特别,逢年过节或办喜事时,要杀牛,把黄牛宰杀后,取出牛的脊肉用火把它烤黄,再切成细肉丝,拌以煮熟后的牛肚杂,放上姜、蒜、辣子、花生香碎面等香料和佐料,再用煮沸后经过过滤的牛粉肠水或胆汁拌匀,即可食用。"牛撒撇"最关键的配料就是那牛粉肠水。城里人想吃"牛撒撇"没有牛粉肠水,就用五加叶来替代搅拌,味道口感相似。"牛撒撇"的特点是细腻可口,香味淳正,色泽诱人,具有健胃、清燥热、增食欲的功能,受人喜爱。(思茅)
云南普洱特产展销普洱千家寨农特产品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