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饮食特产 山东夏津有什么特产美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1-23 12:12:08

一. 山东省 德州 夏津 海味什锦鸡

夏津名吃,又名海味什锦鸡,因其状如布袋,故名。其制作精致,选料精良。须取当年生母鸡,宰杀放血,褪毛,去内脏,剔除骨头,仅余头,腿骨骼,按比例装入海参、木耳、竹笋、海米、精猪肉丝、硬鸡蛋糕等16种佐料,经油炸、笼蒸,并配以青、红蔬菜拼成图案,望去宛若整鸡伏于锦簇中。上席后,用筷一划,内馅露出,肉鲜馅美,肥而不腻,香嫩适口。

二. 山东省 德州 夏津 夏津印花蓝布

夏津印花蓝布又名青花布,古代称“浆水颉”、“药斑布”。北宋时期夏津县已普遍生产。该布具有平滑厚实、蓝地白花、色彩鲜艳、经久不褪的特点。

三. 山东省 德州 夏津 老鸹枕头杏

为夏津县传统水果,栽植历史悠久,据明嘉靖到《夏津县志》记载,明朝初年境内即大量种植。在夏津的众多杏类种属中应以“老鸹枕头杏”为其中上品。老鸹枕头杏,香气馥郁,甘中带酸,含有多种维生素,且品种繁多,成熟较早,颇受人们喜爱。用老鸹枕头杏加工的糖水罐头,营养丰富,颇具品味。

信息来源:夏津县地方史志办公室

四. 山东省 德州 夏津 益和成糕点

益和成糕点始创于清光绪年间,由夏津双庙村糕点名师李森先创制。为提高质量,其曾辗转于京、津、济等地向糕点名师学艺。因而所制糕点在继承传统风味的基础上又兼具京、津、济之特点。为取“和顺增益”、“和气生财”之意,故名“益和成”。

清光绪间,夏津知县王曾俊,对益和成糕点大加推重。卸任时,曾带回故乡祥符(今开封县),并送呈河南巡抚裕宽品尝,颇得誉扬。后来王曾俊曾邀李森先赴祥符传艺达半年之久,因而至今开封糕点中的个别品种仍和益和成糕点风味相类。

1985年以来,益和成糕点第四代嫡派传人李吉厚在对传统工艺进一步发掘提高的基础上,又结合技术开拓创新,使益和成糕点形成了造型美观、色泽鲜艳、香甜不腻、脆嫩可口、贮存耐久(经夏亦可贮存半年)的独特风格,因而成为当地人馈赠亲友、节日、喜庆的必备食品。现年产量可达8000公斤,除在本地销售外,还远销河北、河南、山西、等省及平原、高唐、临清等县市。

益和成糕点以其独特品位赢得了广大顾客青睐,台湾省澎湖县马公市文康街的董仁贵先生来信赞道“品质优美,货真价实”。山东莘县樱桃园工商所退休干部陈百斗同志也来信赞道:“有新味,是名副其实的传统产品”。山西太原市老干部戴成珂曾写诗赞道:“入口咀来似醍醐,味道适口不厌足,日来常佐香茗饮,颐年堪绘耄耋图”。

五. 山东省 德州 夏津 夏津抱头毛白杨

此树是市林业局1973年在夏津县后屯乡小王家村发现的一种优良树种。特点是:树干通直、树冠狭窄、根系深窄,其木质色白细腻、坚实耐磨、湿不变形、曝不开裂。

夏津县特有优良乡土树种,系毛白杨的一个变型树种。树干通直,枝叶紧密,树冠狭窄抱头高耸,侧枝展开呈10至25度角。性喜深厚疏松肥沃的中性土壤,在肥沃的沙质壤土中生长尤快,且无胁地现象。其木质坚实,色白而细腻,具有耐磨、抗压、湿不变形,曝不开裂等特点,适用于建筑及木器制作。1973年夏津抱头毛白杨被省、地区林业考察队定为优良乡土树种。1976年冬送北京优质抱头毛白杨大苗100株,分别植于农展馆、颐和园及林业科学院。1983年11月,由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山东省林业厅、林科所,河南省林业厅、农学院、林科所,河北省林业专科学校等9个单位在郑州联合召开的林业工作会议上,确定为全国六个毛白杨优良树种之一。

六. 山东省 德州 夏津 玲珑菊花鸡

玲珑菊花鸡夏津玲珑菊花鸡是以山东省夏津县的散养柴鸡的基因突变个体为育种素材选育而成的,该鸡体型小(公鸡成年体重800g,母鸡成年体重600g),圆胸、胫短(毛腿.毛脚),毛色有红、白和黑三种,冠大鲜红,尾羽象盛开的菊花,极具观赏价值,因而取名为玲珑菊花鸡。玲珑菊花鸡产业化开发前景广阔,经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家禽育种研究小组鉴定,该鸡外形有特色,如体型能进一步选小,极有可能发展为观赏型小型鸡。经屠宰测定,肉质细嫩,优于快大型白羽肉鸡。玲珑菊花鸡适应高档次消费群体的需求,现在毛鸡的市场零售价在20元/公斤左右,是普通肉鸡价格的3—5倍。夏津玲珑菊花鸡蛋现已创出名牌,在济南市的购物广场、超市等售价1元/枚(蛋重约36g,每公斤约30元),是普通鸡蛋价格的7倍以上。另外如果选育出观赏型的玲珑菊花鸡的新品系,市场前景更为广阔。( 夏津)

七. 山东省 德州 夏津 夏津银丝面

夏津银丝面,又名龙凤面,原为雷集乡张集村张氏祖传面食,迄今已有200余年历史。银丝面系选用上等精细面粉,配以十余种佐料,人工擀轧面薄如纸,切成细丝即为银丝面。再横切则为珍珠琪。银丝面、珍珠琪久煮不烂,不粘,仍根根、粒粒,如银丝碎玉,晶莹透明。食之软腻、滑韧,若另配以麻汁、炸酱、肉丝、醋、蒜等佐料,更别具风味。现全县生产厂家达十余处,其中国营夏津珍珠厂生产的“飘旗”牌珠珍琪、银丝面为正宗产品,选料精良,风味独具,系同类产品的校校者。如今,于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利用现代化手段生产,其品味尤佳,营养成分更趋丰富,且产量与日俱增。溥杰先生品尝后,曾欣然挥毫写诗称赞:古树发新枝,银(shu)绽奇葩,不啖珍珠琪,愧称美食家。

产品典故

清乾隆皇帝为治理天下,体察民情,曾“六飞首驭,省方问俗”,即所说的“乾隆六下江南”。

有一次,乾降南巡由运河水路回跸京师,由于一路上旅途劳顿,水土不服,至使食欲行振,沿途各地方官闻知,无不将当地的美食进献皇上,以邀青睐。然而,乾隆帝总总不开胃口,多不思用。

后来,“龙舟”行至山东夏津县地面、夏津知县金应斗早率属官在运河岸畔恭候圣驾,得知“龙体欠安”,便诚惶诚恐地将当地的美食--“珍珍琪”献上。这珍珠棋为夏津,系以上等精面粉加鸡蛋清,配以多种佐料做成,“个如大米而白,形似凤目而秀,真真是洁白比玉屑,晶莹匹珍珠”。又兼以烹调技巧考究,乾隆帝吃后,食欲大增。于是召见夏津知县金应斗,详细询问珍珠棋情况,并“御赐诗扇一柄”。(见乾隆本《夏津县志*卷一》)金应斗感戴天恩,便又将珍珠棋的制作、烹调技巧详缮成折奏上皇帝。乾隆帝阅后,赞叹不已,“龙颜”大悦,遂取朱笔将“珍珠棋”的“棋”字,“木”旁改为“王”旁,井加御批道,“玉玑凤目,王者之食也。”

后来人们也就相沿成习,将“珍珠棋”更为“珍珠琪”了。由此,这珍珠琪又得了一个高雅的称号一—“凤目玉玑琪”。

自此以后,乾隆帝便命夏津县每年特做珍珠琪600斤晋献宫廷,以供御膳之用。遂成定制,夏津县就每年照献不误了。

八. 贵州省 黔南州 都匀 水族饮食和鱼

水族饮食和鱼

都匀的水族同胞不仅在迎宾、宴请时离不开鱼,因为鱼在他们心中是幸福、吉祥的象征,而且在日常饮食中也非常喜欢食鱼。有客自远方来,主人必定要杀鱼款待,表示宾主有鱼水之情,意深情长。

为了领略一下都匀水族人民平时的饮食习俗,我请你和我一起到我的水族朋友老潘家作客。

老潘家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寨子里,我们进了寨门,绕过寨脚的一口鱼塘,然后沿着一条小路走上去就到了。

老潘家住的是一栋三层的古老干拦式楼房。听见屋外有狗叫声,老潘知道有客人来,便赶快迎出来,把我们接进了二楼堂屋左边的火塘间坐下来。已经是深秋了,天气有点凉意了,我们坐在火塘边,边烤火,边交谈,甚是情意浓浓。到了吃中饭的时候了,好客的女主人便在火塘里放上一个铁三脚架,上面放上一口盛装着油酸汤的大铁锅,摆上一块木条,搁上一只蘸水碗,那葱绿盐白辣椒红,让人口涎欲滴,然后端上一盆剖好、洗净的鲤鱼块,一块一块地往酸汤里梭去。

我们一边喝着老潘自酿的甜酒,一边等着汤开。水族同胞历来有“菜不论数,以酒为大”和“劝酒为礼”的习俗。我们喝着酒,不一会汤开鱼熟了,老潘给我们每人碗里敬上一只鱼头,这是主人对客人表示的敬意。

这时女主人又端来了新鲜的白菜、自制的豆腐。她一边往锅里放一边说:“不成敬意,天凉了吃火锅就图个热火,吃个新鲜。”女主人的一句话道出了吃水族汤鱼的妙处。那鱼肉真是白嫩味鲜,十分可口,酸中带辣,回味长久,吃得浑身发热,鼻尖冒汗。正当我们吃得落胃,谈得高兴时,老潘突然离席而去,大家有点茫然。不一会老潘手抓着一条约二斤重的鲤鱼进来,然后将鱼甩在木地板上。鱼在地上又蹦又跳,大家一起呼喊着“秀!秀!”使气氛达到了热潮。然后老潘把鲤鱼当着大家的面刮鳞、去鳃、剖肚、洗净、切实,放进了锅里,大家又掀起了又一轮喝酒吃鱼的热潮。这叫“席间进活鱼”,是水族人民欢迎尊贵客人的隆重仪式。因此水族的村寨里都有鱼塘,长年养有鱼,可以随取随吃。

我们边吃边摆,说起了水族人民平时吃鱼的烹调方法来。老潘说,吃火锅酸汤是常用一种方法。此外,还有油炸鱼,就是将面粉与水、盐、香料拌成糊,将它糊在鱼块上,用油炸成金黄、脆香,然后作为下酒的菜肴,其味香脆可口。如果在河里捕捞到一些小鱼,可以将它们剖好、洗净、晒干或烤干备用。有客人来了,就将干鱼在油里炸脆,然后炒上青辣椒、毛辣果(西红柿),也是下酒的好菜,脆辣可口。还可以将鱼制腌鱼,都匀水族制腌鱼的方法和制腌肉不同,只是将鱼烤干一点,不刮鳞不剖肚把它装进陶坛里,配上酸糟辣、熟碎米、密封好,食用时从坛内取出蒸熟,拌上香料、盐巴,鱼肉醇香酥嫩,十分可口。水族人民喜欢食鱼,这和他们的先民来自华南江河湖海边上,一日三餐有鱼虾有关,也许鱼在他们心中是幸福、吉祥的象征有关。所以水族群众有下河捕鱼、摸鱼的爱好

,每个寨子里都有公共的或私人的鱼塘。平时他们在生产中也常常找机会抓鱼。例如男人在犁田、耕田时,往往腰上都拴着一个竹编的腰篓,碰到被翻犁出来的泥鳅、黄鳝,就顺手抓起放进腰篓。在水稻中耕除草时,见到有小鱼虾也会捞起来回家晒干或烤干,以备作下酒吃饭的菜肴。

这一顿“饭”吃得真是“鱼饱酒足”,而且还增加了水族人民饮食中有关鱼的许多知识。

九. 山东省 德州 夏津 宋楼火烧

宋楼火烧,又名灯笼火烧、风筝火烧。选料精良,用上等面粉,加适量黄豆面。每个折六层,层层刷香油,经锅烙火烤而膨为灯笼形,层薄如纸,香酥可口,个重仅七钱。

宋楼火烧创制于清朝中叶。清同治四年(1864)曾作贡品晋献京师,颇得宫禁后妃青睐。光绪二十五年(1899)夏,贡献光绪帝及西太后,曾得赏银50两。

宋楼火烧可贮存3年而不变质。开水冲泡滑腻可口,且易于消化。若切成细丝加精肉或鸡蛋焖烩,吃起来柔软松散,别具风味。

宋楼火烧的做法:取上等面粉加少许黄豆面,用盐水和面,每个折压6层,层层刷香油,经锅烙火烧即成。制作宋楼火烧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本来很薄的皮要叠成6层,不是件容易的事,不经过训练是很难做好的。要想达到面的“最佳”状态就更难,天冷天热、湿度不同,和的面也不一样,和面不只是用手揉,还要用杠子压,这样和出的面才有韧性。

宋楼火烧可贮存3年而不变质。开水冲泡滑腻可口,且易于消化。若切成细丝加精肉或鸡蛋焖烩,吃起来柔软松散,别具风味。入选“到山东最想品尝的100种美食”。已收录到夏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且正准备申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信息来源:夏津县地方史志办公室

夏津十大特产小吃介绍一下夏津的特产美食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