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都有什么特产 临清十大特产食品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7-30 10:05:58

一.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徐家豆沫

徐家豆沫

豆沫是什么?也叫甜沫,是用泡好的小米上水磨推磨而成,很多地方都会做。

临清的徐家豆沫有什么特点?徐家豆沫是以小米为原料,制作讲究,实实在在,每15斤小米添加白胡椒4两,花椒4两,小茴香3两,可谓货真价实。所谓货真价实,即货好但价格也贵,虽然贵但喝的人很多。徐家祖孙六代都以做豆沫为生,大约有一百二、三十年的历史了”。

二.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临清哈达

【临清哈达】 哈达,是一种幅面不同、图案各异、长短不一的带状丝织品。是藏族和部分蒙古

族人民在迎送、馈赠、敬神以及日常交往礼节上表示敬意和祝贺的物品。哈达的颜色以白色为主,另

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色。临清哈达久负盛名。历史上曾远销尼泊尔、阿富汗、印度、蒙

古及我国青海、甘肃、新疆、宁夏等地。清末和民国时期,在北京西打磨场就有临清开设的哈达庄。

西藏自治区成立周年庆祝大会时,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派专人到临清定做哈达。

临清哈达历史悠久。临清曾有这样的传说,清乾隆皇帝登基时,0七世为大清献哈达数头。为

回敬0七世,乾隆下令临清织哈达,并织上“大清国”字样。因为当时技术所限,只织了“大清”

二字。据说,临清最早织哈达的是西门里一个人称“关二爷”的人,他装成哑巴到苏州姚家作坊学艺

10年,老板看他老实肯干,才将织哈达的技术教给他。后他又二下江南,专学织哈达上佛像眼睛的技

术,从此临清哈达业逐渐发展起来。据1934年《临清县志》记载,清朝初期哈达织造业最为发达,全

境机户(织造哈达的生产户,每户约有织机一二台)700余家,浆坊七八处,收庄(收购哈达的丝绸

店)10余家,织工5000人。当时人称临清丝织行日进斗金,一台织机可顶一顷良田。

建国后,临清继续生产哈达,样品曾在“中苏友好展览馆”(现称北京展览馆)长期展出。生产

哈达的老艺人许殿祥参加了1957年“北京老艺人会议”,国家主席1接见了他。

目前,临清哈达品种已增加到23种。临清丝绸厂设有专门生产哈达的车间,年织哈达7000多头,

销往西藏、青海、甘肃、内蒙、新疆等地。1988年3月,工厂派人进京拜访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班禅

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他一次定做哈达1.5万头。另外,临清工艺丝绸厂也生产哈达。

三. 福建省 泉州 永春 一都米酒

要是你到永春县一都镇做客,热情的乡民便会敬上一杯色香味俱佳的米酒,让你沉醉其中。一都米酒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其制酒技术家喻户晓。酒是好酒,却没有商标,也没有装瓶,人们把酒储藏在瓮中,再严严实实地盖上一袋“沙包”,年代越久,这酒便会越发醇香。这醇美的米酒,永春人一喝就是几十年、几百年……

米酒一酿已千年

一都米酒源远流长,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史载:南宋绍兴年间,一都的进士陈光辞官后隐居岱山岩,与他同年中进士的朱熹曾多次前来拜访,两人在岱山上吟诗唱和,当时就有米酒助兴,朱熹把酒吟诗,赞美岱山为“月蓬第一峰”。可见,在此之前一都人就会酿制米酒了。

说米酒还得从红酒说起,这里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太平年代,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当时的一都叫碧溪,在碧溪两岸山上居住着善良勤劳的人们。有一位教书的秀才喜欢游山玩水,他常带着妻子为他准备的饭囊登山探险。

一次,他上山时采到许多味美的野果,填饱了肚子后,将饭囊遗忘在一个向阳的山洞里。几个月后,秀才再去攀崖,见到自己遗漏的饭囊,拿起来一看,米饭变得微红,不但没有发霉,而且散发着一股浓浓的从来没有闻过的香味。他很高兴,将这个饭囊带回家,聪慧的妻子也很惊奇。她善于做馒头,从面粉的发酵想到米饭的发酵,便产生了一个试验的念头。

于是,秀才的妻子就蒸了一桶米饭、烧了一锅水,凉了以后倒入缸中,再将那个饭囊里的米饭均匀地拌入其中,将其密封。果然,缸中的米饭开始发酵,颜色逐渐变红,一股香气扑鼻而来,1个月后就能舀出清红透亮的红酒来。夫妻俩经过半辈子的精心研究,发明了制造红曲、红酒、米酒的原始技术,并传给了后代。就这样一代代地相传着,人们便喝上了红酒和米酒,并逐渐懂得了酒的制作方法、药用价值,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民间酒文化。

清代,一都设立黄坂汛,黄坂街(现为旧街)开始繁华,每逢墟日,漳平、大田、德化和安溪等地的部分农民和商贩会带着本地区的到这里来交易。其时,黄坂街就开起了几家酒铺,酒装在小瓮中,销往附近四个县,可谓远近闻名。一都米酒的制作工艺也越来越好,从制作红曲、选取原料到“烧酒”方法、储藏办法,人们经过反复试验,逐渐摸索出最好的酿酒技术,使米酒晶莹透亮、醇香诱人。

长期以来,米酒成为当地人居家必备的饮品。劳碌一天后,晚上饮点温酒,能起到舒筋活络、强身健体的功效;米酒还有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老中医常用它来做药,内外受伤、腰酸背痛都用得着;当地妇女“坐月子”要先喝几天米酒“散气”,再喝1个月的红酒“补气”;红酒和米酒还是人们炒菜、熬汤等必不可少的调味品……

酿酒过程细又腻

酿造好米酒先要有好的红曲,现在一都只有两家会制作,据说是祖传秘方,不外传。据说是用曲霉和大米等合制而成,先将大米蒸熟放入地窖中,并掺入曲霉,经过特定的时间、温度、湿度和特定的工序,一粒粒大米饭就会变得暗红,形成红曲。人们用米换曲,至今还用斗量,双方都要“斟酌”一番度量和换算。

酿造米酒的主要原料有大米、红曲和冷开水。好的米酒都是用糯米制作,农民家家都有。经过加工的糯米蒸熟后,晾在竹匾上。山民们都能得到大自然的恩赐,从石崖缝里找到一个泉水汩汩直流的泉眼,将天然“矿泉水”引到家中,尽情地享用。在糯米饭凉却之时,烧开一锅“矿泉水”,冷却待用。

人们将糯米饭、红曲和冷开水等按一定的比例配制好,密封在大缸中。在农家小屋中,往往可以见到一个个大缸整齐地排列着,缸中的糯米正在发酵着,清红透亮地直冒泡儿。过一段日子,缸中的原料融化为一体,颜色由清红逐渐变成深红,最后变成暗红色。

发酵时间一般是20天至30天(不同的季节因气温不同发酵速度也不同),有经验的人靠眼观、口尝就可以判断出发酵的程度。然后在大缸中挤入一个酒盏,精红透亮、醇香甜美的红酒就会滤入其中,再将红酒一勺勺地舀起来,装入瓮中。

再发酵几天,就可“烧酒”了。山民们自制“烧酒鼎”,用木块加工成一个圆桶,上小下大,上部安装一口锅,锅中盛满冷水,水温一升高就要换掉。烧酒时将大缸中的原料分批倒入大锅中加热,上面紧盖一个“烧酒鼎”。火候要适度,大锅中的酒精随着蒸气上升,遇到“烧酒鼎”锅的底面冷却凝结,通过引管连绵不断地流出一股细小的米酒来。这米酒晶莹剔透、清甜爽口、香溢四方。

美酒养活一家人

酿造米酒的技术一代代传下来,现在一都各村都有几家米酒大户。永春县著名革命老区黄沙村的村民黄继就是一个典型,他家酿酒的技术经验是祖传的,也说不清是从哪一代开始酿酒了。乡亲们以前用的“烧酒鼎”都是向他家借的,说那鼎烧的酒又多又醇。

黄继的母亲今年70多岁了,酿酒用的糯米从推磨到机器碾米,不知用了几柜谷子,也记不起酿了多少酒,但她说自家烧的酒一缸也没坏过。现在子承母业,老人轻闲多了,谁家酿酒碰到什么难题常会上门请教,她都乐意解答,不留一点秘密。谁家要准备“坐月子”用的红酒、米酒,也总要邀请她去指导一番,她同样热情地上门当“顾问”,而且时常去看看,以免红酒发酸。

黄继家的屋里排满了大大小小的缸,远远地就可闻到酒香,那四季飘洒的酒香足以使人不喝也醉。每天,夫妻俩早起打扫卫生后,先要计划一下一天的工作。早饭后一般是蒸糯米饭、烧开水,中午或是舀红酒,或是“烧米酒”,下午就将各种原料均匀地倒入缸中,并且认真地编号。余下的时间还得准备猪食,黄继家常年都养四至六头猪,猪吃了“烧酒”后的酒糟特别会长膘,几个月就可以出栏,卖猪钱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夫妻俩就这样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即使天天洗澡换衣服,身上还时时散发着一股“酒气”。因为他家酿的酒质地好,销路也广,客户一般是上门来,或买散酒,或成批地载回去。黄家就靠着卖米酒过日子,还供养儿子在北京上大学。

酒文化多姿多彩

一都米酒成为当地的,红曲也成为。附近乡镇的人常常自己来或委托亲朋好友到一都买红曲,都说一都的红曲发酵酿成的酒与众不同,甘醇透亮、韵味十足。

因为家家户户都备有米酒(没有自酿的也会买点散装的),逢年过节、招待客人,难免要喝上几杯。久而久之,自然地孕育出一代一代善于喝酒的一都人,也自然地孕育出淳朴直爽、性格豪放的一都人。当地的人们从小就学会了品酒,很讲究酒的品位,在于质而不在于量,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民间酒文化。

以敬酒为例,一般是主人先敬,先敬疏远的客人,再敬亲密的客人,前后敬一回是三杯,方显有诚意;客人酒量大的会回敬,显得有礼貌,也有礼尚往来之意;敬酒还可以增加餐桌上的气氛,方式不拘一格,如打通关、猜酒拳……

人们还可以从一个人喝酒时的仪态、言语,酒量大小,喝酒的方式来判断一个人的修养、性格和社会见识等。一个人力气的大小又与酒量大小有着某种联系,强壮的男人一般都很会喝酒,干起重活来力大无比,而且很有耐力。

一都人家家都备有米酒,人人都能说点酒文化或酒规矩来。

一都人的生活,因为米酒,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四.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临清大蒜

临清大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临清大蒜是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的。临清大蒜具有蒜头大、汁鲜味浓、辣味纯正、香脆可口,不散瓣、抗霉变、抗腐烂、耐储藏等独特品质。临清大蒜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山东省临清市是大蒜之乡,种植大蒜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地处鲁西北黄河海河冲积平原地区的临清,独特的土壤、积温、降水、温度等自然资源特点,决定了生产出的大蒜具有蒜头大、汁鲜味浓、辣味纯正、香脆可口,不散瓣、抗霉变、抗腐烂、耐储藏等独特品质。临清大蒜富含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蒜素、1以及锗等微量元素,拥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多年来,“临清大蒜”以质优、廉价和良好的销售信誉赢得了广大客商的青睐,通过大蒜市场和网上促销,每亩大蒜产值能够达到5000元左右,每年大蒜销售额达到2亿多元。

临清市康庄镇是鲁西北地区最大的大蒜生产基地,全镇共种植大蒜2.7万亩,集中在肖庄、王屯、刘皮、官庄、东六等12个村,年产大蒜4.5万吨,蒜薹8.1万公斤,每年大蒜总收入1亿多元。目前全镇有大蒜恒温库5座,总贮存量6000多吨,大蒜脱水厂5家,年产大蒜片4000多公斤。多年来康庄大蒜以质优、价廉和良好的销售信誉赢得了广大客商的青睐,而畅通的销售渠道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激发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大蒜种植业现已成为康庄镇的特色农业。

2013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临清大蒜”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五.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千张袄

【千张袄】千张袄是临清的传统名牌产品,它始于明,盛于清,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临清地处运河岸边,明清时临清的皮毛业就很兴旺。仅天桥以北(主要是回民居住区),就有皮

毛作坊百余家。早先皮毛工人将裁制皮袄的边角余料按颜色和形状缝制成大小不同的方块,拿到皮货

市场上去卖。后来人们又按照皮毛的颜色搭配剪裁成皮袄,这就是最初的“千张袄”。由于它价廉物

美,很快就成了皮毛市场上的畅销货。千张袄由此成为独具特色的皮毛产品。千张袄的花色品种和规

格款式多种多样,按其色泽可分为白色、黑色和花色,根据毛的长短可分为大毛、平毛、小毛等品种,

其规格式样有中式男女皮袄,还有大小干衣,中、西式背心。千张袄手感柔软、轻便、保温性好,与

整皮滩羊皮袄有同样的御寒能力,毛皮色泽与整皮滩羊皮袄亦很难分辨,甚至在某些方面优于整皮。

如整皮厚薄不匀,容易粘结成毡,而千张袄则可根据皮色任意搭配,使其厚薄均匀,毛花横竖颠倒总

向下垂,久穿也不成毡。

千张袄的生产开始是一家一户经营,后来逐渐有了“千张袄”作坊。解放后陆续组织起临清皮毛

厂、福利皮毛厂、回民皮毛厂、毛毡厂等,工人达500多人,年产万件以上,销往上海、北京、天津、

湖南、湖北等9省市。

六.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羊腔子

羊腔子

羊肉无论是清炖还是红烧或烤制食用,味皆鲜美。用羊肉加工制成的糕、馍、点心,也格外鲜香溢口。羊腔子是把羊去掉头、四肢和内脏后,加入特制的香料进行炖煮,故得名“羊腔子”。出锅时芳香四溢,入口滑爽,香而不腻,口感极佳。

七.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临清汤

古往今来,会通河流经临清,它没有辜负“会通”二字的含义,使临清称为运河上远近闻名的商业都会和漕运咽喉,而且它还使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各种风味小吃和南北菜系在临清汇集沟通。“临清汤”就是在几百年的历史中创新发展起来的一朵饮食奇葩。

“临清汤”百样选料、百法烹调、百种味道、百方滋补,真可谓品种繁多、一汤一味,决不重样、重味,因此临清汤远近闻名。外地客人称赞“到了临清不喝汤,枉自费力跑一趟,”“临清汤喝一口,真是不想走。”“临清汤”品之初淡而渐浓,乍薄而转厚,余味无穷,饮过酒或吃过油水大的菜肴后,再食用临清汤,去油腻、清口提神、助消化,深受官家富商的喜爱。清乾隆帝六过临清,每次都对“临清汤”大加赞赏,后形成以汤为主的“贡汤宴”。这也是临清历代厨师对形成运河文化菜系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太极宏运汤

主料是蕃茄酱、山楂酱、黑芝麻糊,挂芡成浓汤,而后作成太极图形,盛入圆平盘,此汤酸甜可口,开胃助消化,同时又以太极图形祝天地交泰,吉祥和谐。愿人心畅顺、胃开体健,相传是临清玉山楼老厨师去碧霞宫道观看八卦图样而创新的一道传统开胃汤品。

玉露双白汤(俗称“奶汤萝卜”)

相传乾隆帝七下江南,一次微服来临清码头小饭馆吃饭,提名要喝“碎剪冰霜白玉汤”。厨师知道此人不凡,急中生智,以临清的传统“奶汤萝卜”的做法,切下萝卜细丝,再用猪板油炒面,而沏成雪白的汤,而后加上咸淡,用芫荽(香菜)点缀,再用洁白汤盘盛上,此汤鲜香玉白,浓淡可口,乾隆尝后,脱口称赞“好一个玉露双白”,于是此汤就定名为“玉露双白汤”。

天地一家春汤(俗称香椿烩鸡丝)

肉丝雪白、汤清沏见底,几片香椿叶漂在汤中,宛若春意,清香溢口。相传乾隆微服临清巡察,偶遇村姑孙碧玉,该女曾为其做此汤,后该女被钞关税监之子所害,乾隆为其报了仇,当地为避名讳建一“避雨亭”,后故宫仿样建此亭,御赐雅名,“天地一家春”。为纪念村姑特将此汤命名为“天地一家春汤”。

陈三两疙瘩汤(俗称面疙瘩汤)

《陈三两爬堂》是一出临清的名剧目,“陈三两”是因每张字画卖三两银子而得名,她含辛茹苦供养弟弟和义弟陈奎进学,以图报仇雪恨,家穷没吃的,只能以水滚面疙瘩充饥,此做法流传至今。当官后,亲弟弟不认穷姐姐,义弟陈奎官拜八府巡按,将其罢职,因剧中有其姐沦为艺伎情节,因此剧目拒绝在临清上演。

秀才双清汤(俗称黄瓜鱼丝汤或萝卜鱼汤)

传说临清两个秀才,在“清和桥”上遇上一个挑着黄瓜、萝卜和鲜鱼和少妇。二人腹饥,欲讨吃,少妇道:三人各用清、和、桥为题作诗答对,一举人曰:有水也念清,无水也念青,去了清边水,添米便成精。另一举人曰:有口也念和,无口也念禾,去了和边口,添斗便成科。少妇曰:有木也念桥,无木也念乔,去了桥边木,添女便成娇。一厨师根据此传说偶生灵感,便用黄瓜、萝卜搭配鱼做成了两道味道各异的可口汤品,黄瓜、萝卜是青色,汤清亮,谓“秀才双清汤”流传至今。

霜花白玉汤(俗称天花烩鸽蛋)

“天花”系猪脑子(可用内脂豆腐代替),打碎后如片片剪碎的霜花,熟鸽子蛋或鹌鹑蛋洁白如玉,用烹制的高汤调制而成,用芫荽略作点缀,汤清如水,味美爽口,此为临清应乐园饭店的拿手绝活。

云锦蛋花羹(发菜蛋花羹)

细如发丝的发菜、鸡蛋花和烹制的高汤,白、黑、黄相间,翻卷如云绵,色、香、味、形俱佳,使人胃口大开,此为“六聚饭店”的拿手绝活。

鸡血豆腐汤

此为“四美村饭店”的拿手汤品,用龙山野山鸡血和临清古楼豆腐坊做的水豆腐切条,再配以精心烹制的高汤,挂薄芡而成,一般吃“三鲜锅贴”必配此汤,其汤中鸡血和豆腐条红白相间,再配上绿色芫荽点缀,很是出彩。

纹丝豆腐汤

此汤是在“鸡血豆腐汤”的基础上,临清市宾馆的厨师大胆采用现代化的工具和工艺制作而成的一道创新汤品,豆腐细如发丝,红白色彩相间,形佳汤美,大快朵颐。

苦瓜里脊汤

苦瓜碧绿清火,里脊肉用油划过雪白如玉,再配以烹制好的上好高汤,从视觉上看,绿白相间,汤清见底,初品清香满口,再品微苦肉香,味美、清火、去油腻,此为临清宾馆厨师的拿手汤品。

红花玉丸金汤(俗称红花鱼丸汤)

此汤用藏红花、鱼丸、上好的高汤烹制而成。汤成金黄色,海鱼做成的鱼丸洁白无瑕,淡淡的藏红花药香,淡淡的鱼丸香,令人百喝不厌,而滋补身体,是食补的上好汤品,此汤为临清宾馆厨师所创。

酸辣醒酒汤

此汤在普通鸡蛋汤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关键就在于烹胡椒面和烹醋上,其量可根据口味的轻重来定,此汤胡椒面的糊香和烹醋香浓宜可口、除油腻、提神、助消化,酸辣醒酒,是临清厨师刻意独特改进的一道名汤。

回鱼汤

是临清的传统名汤,吃鱼时不破头尾,尽量保持鱼骨架的完整,以示对厨师的尊敬,厨师便即兴免费为客人加工一道可口的鱼汤,以示回敬,此风俗为临清仅有。此汤鲜、酸、清口、去油腻是为酒席终了的佳汤。

八.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临清清真八大碗

说到“清真八大碗”,在临清可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过几代名厨的不断创造完善,临清清真饮食逐渐形成了独立于其他菜系的“临清八大碗、九大碗”。“八大碗”即烧肉、炖肉、松花羊肉、黄焖肉、肉杂拌、清汆丸子、圈巧阁、黄焖鸡,用于喜事;“九大碗”是在“八大碗”的基础上去掉一个“肉杂拌”,添加“羊尾烩海带”和“烩全羊”,用于白事。这些传统的清真菜品都是上笼蒸的,很少动炒勺,又因回民禁饮酒,严格的说这些就是饭菜。但吃起来清香满口,一汤八味,肥而不腻。

清真八大碗是如何形成的?

“清真八大碗”是一道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清真复式饭菜,它的形成源自抱碗菜,而抱碗菜的形成又与回回兵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回回兵军屯临清又与大运河有着必然的联系。军屯就是驻扎在某军事要地的屯田军队。当年,元明王朝在临清军屯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护漕运,保护粮仓。据《临清州志》记载,“西域回回徙居临清”主要来源有“军籍户、侨宦、游商”,其中军籍户主要来自元代军屯(1289年)和明代军屯(1369年)。据《临清县志》记载“元代延佑三年以海口屯军隶临清万户府”。据《明史•兵志》记载,“初,洪武二十六年定天下都司卫所”,大明王朝为了保护临清漕运大码头,在临清设“临清卫”,其驻军级别等同于天津卫、威海卫。

元代,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西征,征服了中亚、西亚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大量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被征调到中原。这些人大部分被编成“探马赤军”(或称“西域回回兵),参加平金、征宋、统一中国的战争。按元朝对探马赤军的规定:“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大运河沿岸是这些信仰伊斯兰教军士“屯聚牧养”的重要之地。据《元史•世祖本纪》载:“河洛,山东居天下腹心,则以蒙古探马赤军列大府以屯之”。而“河洛、山东”涵盖了临清境内的永济渠和会通河地域。据临清庄乡族谱记载,部分穆斯林姓氏即为“西域回回兵”的后人。

明初,以徐达和常遇春为统帅的明军南征北战。至正二十八年,这支明军“循河北上,师次临清”。徐达、常遇春系回族,其部将亦多回族。临清作为明军的征战要地,派有大批回族军士留守。据碑刻记载,临清老礼拜寺,就是由徐达、常遇春等回回教门始建,期间常遇春、徐达、胡大海率军沿运河征战临清一带,并在临清派回族将军和士兵驻守,因此,现在临清还有很多村庄仍保持着编民屯垦的称呼。比如:洪官营、陈官营、赵官营、老官营等。当时,军屯官兵被称为“军籍户”,明代的军籍是世袭的,卫所兵有定籍,兵农合一,屯守兼备,不但保证了兵源,也满足了军队的供给。随着战事的减少,社会的稳定,军屯的回回兵逐渐占籍临清,由“兵农”转为农民。

不论是元代回回兵,还是明代的回回军籍户,他们均祖居西域,饮食习惯多以牛羊肉为主。兵备战争期间,回回兵为了适应时间紧迫、行动迅速,方便快捷等军事用餐的特点,他们将穆斯林善于加工肉食的技艺运用到了战争中。回回兵预先将牛、羊肉等食物,通过炖、炸、蒸等方法,加工成熟制品,以备行军打仗之需。每到军队开饭时,火头兵架锅烧汤,将预先备好的熟制品,用热汤水一浇,便成了一份可口饭菜。这样不仅有利于行军携带,也有利于士兵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吃到适合本民族生活习惯的饭菜。而且,这样的饭菜可解决千百人同时用餐。又《民间访册》记:回回兵用饭时,每人面前放一大碗饭菜,他们以队为单位席地围聚而坐,念诵“太斯米”,“奉至仁至慈安拉之名”,“孩子啊,以安拉的名义开始,吃你面前的食物。”(《穆斯林圣训集》),抱碗而餐。抱碗菜首先在回回兵军队中初现雏形。后来,抱碗菜的加工、制作、用餐等方式在回民军籍户中流行开来,并逐渐融进了中原百姓生活习惯,由席地围坐,发展成了四方围桌的用餐民俗形式。当年,虽说桌面上放八大碗,有可能是每人一大碗炖肉,也可能是每人一大碗炖鸡,而且是每个人只吃自己面前的大碗菜。后来又逐渐演变为八人八大碗同桌共餐的形式,但,八大碗之中的菜品可单、可各异、亦可重复。

经过数百年间历代穆斯林厨师的不断创新、完善,结合临清穆斯林群众的生活习惯,在不违背伊斯兰教义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临清“清真八大碗”。寻根溯源,临清“清真八大碗”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临清穆斯林教徒勤劳、智慧的结晶。

清真八大碗有什么特点?

说到临清“清真八大碗”有什么特点,除了色、香、味俱佳外,运河文化保护协会的刘英顺老师在他的《浅谈临清清真八大碗》中写到还有0,那就是一肉二汤三滋补:

一肉。原料以牛、羊肉为主。牛羊肉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其味佳美。伊斯兰教倡导食用牛羊等佳美食物,戒“奇形怪状、污秽不洁、性情凶恶、行为怪异等之肉”(《古兰经》)“归信的人们啊!你们可以吃我所供给你们的佳美食物”。所谓佳美食物,马坚阿訇解释说,牛羊肉就是佳美食物,其有良好的外观形象、鲜香的嗅觉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

二汤。清真八大碗属于汤菜,它很注重汤的运用,其汤有原汤、清汤、白汤。巧阁、松花、闷子佐以白汤,清氽丸子佐以清汤,烧肉、炖肉佐以原汤。清真八大碗中的汤都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它们的原汁原味,不添加任何现代添加剂(味精、鸡精、香精、色素、酸钠、嫩肉剂等)进行调味、调色,这可称是另一个意义上的返朴归真。

三滋补。清真八大碗不仅都是佳美的食物,而且还都具有滋补强身的功用。元代回回太医忽思慧《饮膳正要》“羊、牛肉,温补不燥,培元固本,易筋壮骨”,经常食用可以“开胃健力,散寒助阳,益肾补虚”。据回回典籍《天方典礼》记载“饮食,所以养性情也”,“惟驼、牛、羊独具纯德,补益诚多,可以供食”。2008年首届“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其中穆斯林老人占7位。所以说,清真饮食不仅是一种文化,而且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健康长寿之方。

临清“清真八大碗”菜品名称及特色

1、烧肉

特点:酸香透烂,肥而不腻。

2、炖羊肉

特色:软烂醇香,汤汁醇厚

3、巧阁

特色:香嫩松软,汤汁爽口。

4、松花羊肉

特色:味醇透烂,汤汁鲜香。

5、清氽丸子

特色:汤汁清香,滑嫩劲道。

6、黄焖鸡

特色:肉烂清香,色泽金黄。

7、里脊

特色:色泽红亮,香透滑嫩。

8、肉杂拌

特色:清香爽口,味道各异。

任何一种美食,可能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见解与评价,然而,我认为品评一种美食,首先应该是吃文化,然后是吃技艺,最后才是吃味道。一种食品,如果没有文化做支撑,那它只能是一种果腹的食物,绝对称之不上美食。而,“清真八大碗”可以说是美食中之美食。我们在品尝和欣赏“清真八大碗”的同时,可以从中感受到临清穆斯林文化底蕴的深厚和饮食文化的灿烂,还可从中参悟到穆斯林做人的准则,那就是大碗中透着质朴,清香中透着率真,简单中透着智慧。可以说,临清“清真八大碗”是运河文化与穆斯林文化在临清大地上和谐交融的典范,是临清运河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申报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章节。我们有责任去发掘、去保护、去弘扬,力争让全世界的人们都知道运河古城临清有一美食名菜“清真八大碗”。

九. 福建省 福州 福清 一都枇杷

一都枇杷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一都枇杷以果大色艳,肉厚汁多,味美爽口而闻名。 镇情简介 一都是福建东南滨海城市-福清市西部的一个美丽山区小镇。辖7个村居,1.1万人口,面积108平方公里。这里山林广袤,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是发展林果畜牧业的天然胜地。枇杷为主,梅李柑橘为辅的名优水果成为当地主导产业,是福清市主要的水果基地。 品种品质 一都山地15万亩,平均海拔300米,雾多,昼夜温差大,而且土层厚,土质肥沃,酸碱适度,特别适合枇杷生长。这里的枇杷果实饱满,色泽鲜艳,酸甜适中,口感特佳,是优秀的绿色食品和健身滋补佳品。 一都枇杷品种多,早中晚熟门类齐全。主要有:解放钟、早钟六号、大红袍等。特早熟品种“冬湖早”和特晚熟品种“红五星”也在推广之中。 一都枇杷主要品种比较 品名 特点 上市时间 早钟六号 早熟,果大而长,皮肉橙黄,甜酸适口 3月上旬-4月中旬 解放钟 晚熟,果特大,淡橙红色,易剥,甜中带酸 4月上旬-5月中旬 大红袍 果圆,橙红色,极甜,风味浓 3月下旬-4月下旬 科学管理 成立了枇杷协会、配备果树技术员,定期组织培训。建立优种繁育基地,全面普及嫁接改造、肥水管理、整修疏果、病虫害防治新技术。 营销服务 注册使用“融都”商标,现正进一步申报省优农产品“绿色食品”称号。组建了“都盛果品开发有限公司”,建成5600平方米水果专业批发市场,完善镇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整治奇行霸市行为,推进分等级销售,确保市场畅通.一都枇杷远销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福州等省市,今年有望进军沃尔玛等超市。

一都枇杷

福清市一都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10865125

枇杷(鲜水果)

临清必买的十大特产临清土特产一览表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