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特产作文 济宁的特产作文400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7-19 10:07:16

一. 山东省 济宁 曲阜 扶兴和毛笔

曲阜生花笔,良工百炼锋

—— 曲阜扶兴和笔庄简介

曲阜扶兴和笔庄原系湖南扶兴和笔庄,是龚存礼在清光绪年间创设的,中经长松、宝玉、守德三世,至今为第五代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解放前曾长期为孔府做“贡笔”,是远近闻名的一家笔庄。

众所周知,从选料到制成一支毛笔,要经过非常复杂的过程。近百年来我们一直在继承和发扬祖传技艺,对近百道工序都制定了极其严格标准,形成了选料精(以两作单位,精选上等毛料)、做工细(百道工序,层层把关)、质量优(保证尖、圆、齐、健)、信誉好(出现问题,保管修换)的鲜明特点,受到各界书法绘画爱好者的广泛赞誉。我国著名学者和书法家沈鹏、刘艺、匡亚明、蒋维崧、尉天池、麦华三、范曾、陆俨少、陈梗桥、王伯敏、孔德懋(孔子第七十七代嫡传)等都曾为笔庄欣然题词。改革开放以来,扶兴和笔也逐步走向了世界,在广交会上受到一致好评并远销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外国书法爱好者前来定做毛笔的络绎不绝。

二. 山东省 济宁 任城区 缸贴

缸贴就是缸贴,不是锅贴,这个算是济宁吧。缸贴是济宁的传统面食,在济宁它是仅次于馒头的主食。缸贴的烤制方法类似于新疆的馕,北方的吊炉烧饼,与前两者不同的地方是它是用砂缸做成的炉具以无烟的焦碳为燃料烤制的所以风味和口感更为特别,此面食在济宁不论是城里还是乡下到处都有卖。在供销路刘庄小区东门口往里走,过去卖菜的就看见路边一个男子卖的缸贴,很多人去那里买

南阳古镇特色面点,俗称缸贴,个大形长方,表面配以蜂蜜芝麻,酥软香醇。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南阳,穿街走巷体察民情,突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随即吩咐伴驾乡绅取之,一尝赞不绝口,随即下旨:此去杭州甚远,此美食方便携带,作为路途备用干粮甚好。由此佳话,民间称之为“乾隆御饼”。

三. 山东省 济宁 曲阜 “寿”字鸭羹

【“寿”字鸭羹】孔府举行大型祝寿时的必备菜。碗底是清澈透明的三套汤,汤内加有淡红的鸭丁,玉白的冬笋丁,浅灰的口蘑片,中间竖有直径15厘米、厚1厘米的蛋清圆柱,柱上有一用火腿摆成的“寿”字。白底红字,活脱脱一朵出水芙蓉。此菜造型美观,色彩协调,羹鲜嫩,味浓醇,堪为菜之上品。专用于寿宴,寓寿岁绵绵,长生不老之意。慈禧太后六十寿辰时,孔子76代孙衍圣公孔令贻携同夫人进京祝寿,所进早膳中就有此菜,慈禧称赞不已。

该菜的主料为白煮鸭脯,配料、调料有瘦火腿、水发口蘑、水发冬笋、鸡蛋清、三套汤、料酒,精盐等。将主料、配料备好,然后修整蛋清圆柱,摆火腿寿字,慢火笼蒸2分钟,见水开去掉浮沫和调料,倒入汤盘,把“寿”字推入即成。

四. 山东省 济宁 曲阜 孔府宴

孔府宴,是当年孔府接待贵宾、袭爵、祭日、生辰、婚丧时特备的高级宴席,选料严格,制作精细,以北方菜为基础,是山东菜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百年来,经广泛吸取全国各地烹调技艺,不断充实创新而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独具风味的家宴。

五. 山东省 济宁 金乡县 金谷小米

金谷是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马庙镇的著名,据《金乡县志》记载,金谷又名齐头占金谷。金谷小米仅产于金乡县马庙镇的马坡(大程楼村北部),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米之一。独特的土壤条件和生长环境,自然形成了金谷米色金黄,性粘味香,米质优异,营养丰富,位居中华“四大名米”之首,被载入《辞海》。金谷小米稀饭,性粘汤浓,悬而不浮,油而不腻,闻之清香,食之甘美,且有热补、润肠功能,系滋补佳品,清康熙年间被列为贡品,建国十年大庆之际,周总理曾用此米招待中外宾客。1996年马庙镇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金谷之乡"。 金谷小米营养丰富。据测定,淀粉含量66.85%~69.76%,蛋白质含量达11.2%~13.4%,脂肪含量4.5%~5.85%,比普通小米高1%~3%。所含蛋白质、脂肪均高于大米、面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丰富而比例协调。如赖氨酸0.22%~5.24%,蛋氨酸0.4%,色氨酸0.25%,亮氨酸1.87%,苏氨酸、异亮氨酸及缬氨酸等含量在0.42%~2.88%之间。维生素的含量亦较丰富,而粗纤维的含量又是几种主要粮食作物

六. 山东省 济宁 兖州区 漕河大蒜

漕河大蒜最早种植在甄家桥一带,清末民初便家家种植,至今已达百年之久。相袭成风,渐蔓延全镇,小具规模。1978年后,大蒜种植飞跃发展,已成漕河镇农业主导产业。漫步全境,片片蒜田,葱绿一片,收获季节,成瓣成堆,组成蒜的世界,远销省内外。漕河大蒜分紫皮、白皮、雌交蒜三种,后一种为国家科研成果,由本地蒜与洋葱杂交而成,植株健壮,根系发达,蒜头硕大高产,并耐高温,不霉变,易贮运,食之甜香美,为食客所称道。漕河大蒜因此而声名远播。

七. 山东省 济宁 邹城市 香城黄杏

香城黄杏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香城黄杏是山东济宁邹城市的。

香城黄杏

邹城市香城镇果蔬协会黄杏分会

14150036

八. 山东省 济宁 兖州区 兖州馓子

兖州一向有馓子遍及城乡。其条匀细,中含芝麻,脆而酥,大嚼一口,香满齿颊,再嚼一口,余香入怀,三日不绝。

据宋代庄季裕《鸡肋编》载,“馓子”又名“环饼”,或日之“寒具”。苏轼谪居海南岛时曾作诗赞之:“纤手搓来五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馓子的形色毕见。

记得在童年时,印象颇深的便是头带方巾的小贩,肩挑圆圆萝筐,筐内盛满金黄色的馓子,走街串巷,吆喝叫卖,一群调皮的孩子会前呼后拥着,学着同样的声音叫卖吆喝,好心的卖馓者会把卖剩下的馓子分给孩子们吃,孩子们便带着这意外的欣喜跑开。每逢集市,卖馓者多聚集在集市一角,或设摊卖馓,或现炸现卖,,浓浓的馓香随风飘散,沁人心脾。

据传,兖州息马地街有一对夫妻,做的馓子口味极佳。其妻身材窈窕,秋波凝睇,楚楚动人,疑是卖酒文君,好似贵妃转世。一时城内骚动,周近乡邻争相购买。时有一州官,嗜酒好色,久闻馓子店有一卖馓女,就带一随从,微服私访,追寻馓子的清香,走进店里。州官一见这金黄油嫩的馓子,口水直流,便狼吞虎咽,大吃一通。饱餐后,竟大摇大摆地走出店门,随从问日:“秀色可餐,大人有意乎?”州官拍了拍吃饱的肚子沉思后叹曰:“馓味奇美,色香俱全,秀色不必餐矣。”后此事传开,众人皆大笑,小店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馓子有如此的美味,源于其精细的制作。余闲时,我造访了一位炸馓者。他说,炸馓子挺麻烦,需要精制的面粉,上佳的豆油、精盐、黑芝麻等原料,清水和面,反复揉搓,擀成圆饼状,用碗口的外缘绕圈切成细条,盘于盆内,上面洒一层薄薄的玉米面,静等15分钟(为了使面柔韧,有弹性),然后把面绕于手上,左右扯动,面拉长后,再把面放在筷子上轻轻拉扯,直至匀细,筷子相互交叉,面即成馓子状,油沸时就可下锅。一般一箩筐馓子大约需要20~30斤面,制作时间大致需要6~7个小时,正是“吃来容易做来难啊”!炸馓者说,由于馓子是油炸之物,受潮后便不好吃,人们多把它放在塑料袋中,以便常吃常鲜。当我把童年的经历告诉炸馓者时,老汉幽默地说:“我小时候也是如此,没想到年过半百自己却成炸馓的了,应是与馓子前世有缘吧!”临走时,炸馓者非得送我两袋馓子不可!

时光轮转,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馓子也不断地变着口味、色彩。一日,我走到一家饭店,看到服务员端的馓子菜色彩斑谰,煞是好看,有红色馓、绿色馓、水晶馓子等等,这也是馓子家族的新成员,可谓各具特色,各具风味。

咀嚼着馓子和馓子的故事,我们不由得感叹馓子虽然是大千世界中一种小小的食品,但它正带着一长串有趣的童年记忆,带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与我们结伴而行。

我相信它必将会随着兖州人的端信、自信的脚步走向世界。

九. 山东省 济宁 曲阜 曲阜楷雕

曲阜楷雕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楷雕,即用楷木雕刻的工艺品,它与碑帖、尼山砚并称为“曲阜三宝”(楷杖、如意、蓍草为曲阜古“三宝”)。楷雕的材料是孔林中独有的楷木。相传最早的楷树是孔子的弟子子贡奔丧时,从他经商的海南带回孔林栽植的,至今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它生在孔子冢上,“其干枝疏而不屈”,与生于河南山原县周公墓前的模树同具异质,因此而成“楷模”之典。

传说子贡为报师恩,用楷木雕刻了其师孔子、师母亓官氏两尊圆雕坐像。坐像高约四十厘米,刀法古朴,人物造型端庄肃穆。时至今日,雕像的木质虽因年深日久而腐蚀,但刀痕仍存。据记载,北宋末年,女真族南侵,康王赵构渡江建立了南宋政权。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年),第四十八代衍圣公孔端友带子贡所雕的楷木像去扬州陪祀。后孔氏定居浙江衢州,另立孔府,此二尊楷雕坐像也一直流落在南方。新中国成立后,才取回曲阜珍藏。

子贡栽下的那棵楷树,后来长成了巨株,清康熙年间遭雷火焚烧。人们将这棵树的枯干形象刻在石碑上,碑名“子贡手植楷”;又建碑亭保护残留的树根,亭名“楷亭”。这碑与碑亭至今仍在,而这棵楷树的后代,也一直绵延不绝。如今孔林中仍有许多宋代的楷树,巍然挺立,高耸入云。清代著名剧作家、孔子后裔孔尚任曾向康熙皇帝介绍说:“楷木可以为杖,又可为棋,其萌可为蔬,又可为茶,其瘿可为瓢”,“其子榨油,可为膏烛”。可见楷树浑身是宝,用途多多。

曲阜楷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据载它始于西汉初年,至清代工艺渐臻完美,形成特有的艺术风格。一九一一年,曲阜的楷雕作品“群仙祝寿”、“百子如意”曾在巴黎博览会上获得金牌。建国后,楷雕艺人逐步组织起来,实现集体化生产,创造了一批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曾在上海、北京及国外展出,获得过各种奖励。一九七九年,楷雕工艺品“仕女”、“罗汉”、“如意”等走上广交会,并打入国际市场,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及日本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

曲阜楷雕的传统产品是楷木手杖和如意。因楷木木质坚实而柔韧,有直性无横丝,不暴折,木纹直,色成金黄,折枝为杖,天然屈曲,状似龙蛇,稍加雕琢,就成古雅耐用的手杖。用它刻制如意,玲珑剔透,花纹如丝而不断。

楷雕手杖和如意历来是孔府向皇帝进贡的贡品。光绪十七年(一八九一年),山东巡抚张曜给慈禧太后的寿礼就是曲阜楷雕的一根寿杖和二柄如意。寿杖刻有百龙戏珠,玲珑细巧;如意刻八仙庆寿,群仙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被西太后称为“绝技”。

关于楷雕如意的起源,当地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

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一○○八年—一○一六年),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在宁州(今属云南)做推官。一天,在宁州天庆寺的真武殿上,一条大蟒蛇靠在供案上昂首吐舌,一点都不怕人。人们视之为神,纷纷前来朝拜,因此影响了正常秩序。孔道辅不信神,只见他走进寺中,一笏板将蟒蛇打死。消息传到皇帝那里,宋真宗为表彰孔道辅为民除害的精神,便把他的笏板封为“击蛇笏”。这样一来,上朝不能用这个笏板了,孔道辅便将从家乡带来的楷木枝做成笏板。这楷枝弯曲的形状很好看,当时被称作“天然如意”。后来被纷纷仿效,愈做愈好看,慢慢地就变成后来的“楷雕如意”了。

楷雕始于西汉初年,如意始于宋大中祥符年间。清代,楷雕工艺渐臻完美,形成特有的艺术风格。1851年(清咸丰元年),曲阜有徐、颜、李、孔、 张 五 家从事楷雕业。19ll年曲阜的楷雕作品群仙祝寿、百子如意,在巴黎博览会得金牌。1922年,文楷手杖、百寿如意,在山东省博物展览会上分别获得甲乙奖牌。1954年,雕刻品群仙降龙、五谊、八仙祝寿、鹿鹤、手杖等,在上海、北京及国外展出,受到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奖励。1978年,曲阜的楷雕,被省二轻厅命名为名牌产品。 2008年,曲阜楷雕文化更上一层楼。其中比较著名的楷雕世家,三杰堂,著名作品:天上人间、仙女献寿桃、九龙如意。

曲阜楷雕

曲阜市旅游品行会

10934575

软木工艺品

十. 山东省 济宁 曲阜 曲阜煎饼

说起煎饼,人们都知道它是山东的,它养育了我们山东千千万万的同胞。煎饼的历史可以追述到一千四百年前,在侯白攥写的笑话集里就有关于它的记载 ,远的不说 ,近代沂蒙老区的人们就是用煎饼支援前线官兵的 ,可以说山东的解放“有你的一半,也有煎饼的一半”。而现在山东人吃煎饼可不是为了填饱肚子了 ,而是成为了山东特色的一种点心 ,而且制作精细 ,包装各异。 尤其是在孔子的故乡(曲阜),曲阜煎饼已经形成了一种特色,皮薄、馅多 , 吃起来香酥可口 ,满口留香。曲阜煎饼由五谷杂粮历经多道工序精制而成,营养丰富,便于消化,古语说‘五谷为养’常食煎饼有利肠胃健康,其所含纤维素,可加速肠部蠕动,降低胆固醇吸收,对冠心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让您在品尝美味的同时又吃出了健康,一举两得。

但是现代商家为了追求”高产量”“高效率”“高回报”将煎饼改为机器制造,使其营养大量流失,其色、香、 味 亦大不如前,所以大家在买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是机器还是手工的。以免上当啊 。尤其不要在景点区域内购买,因为在景点卖的都是机器的 ,而且生产日期没有保障,看着价格便宜 ,可是买回家不好吃或不能吃 。机器煎饼中都加入了防腐剂和食用香料以及鸡油,只能保持三天不变味。

说到曲阜煎饼,不得不提及酥客斯。

【酥客斯】英文名( Sucss ),曲阜煎饼中最具代表的品牌,采用民间最传统的生产工艺,用调成糊状的杂面摊烙后,夹入精配的馅料经多次手工烙制而成! 食品中加入粗粮,营养更丰富。酥客斯皮疏松多孔,单层薄如纸张,吃起来酥脆味香,满口掉渣儿。食品中虽然不含任何添加剂,却有着两到三个月的保质期。

酥客斯也是孔子故里(曲阜)民间的一种传统休闲食品,在古老的曲阜(鲁国),农忙前与春节前,民间就有储备“军粮”的习惯,而这种食品比较容易保存,所以也就成为了挨家挨户必选的食品了,只要生活在农村的人,都能看到,经常有三五聚集的农家妇女围在一盘“鳌子”旁烙饼,而这种薄如纸张的大饼,在孔子第七十五代孙“孔祥泰”的研发下,夹入馅料,发展成为今天的“酥客斯”。

山东济宁家乡的特产作文200字左右山东特产作文怎么写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