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东城吉升源土特产商店 东莞市东鼎源食品卖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7-13 23:25:22

一. 北京市 东城区 五福同寿

相传在乾隆盛世的时候,太后过60大寿,乾隆为了满汉成为一家人,所以决定再太后寿辰的时候要天下所有的厨师来一次比赛,最后经过选拔的厨师要做出满汉全席,大家绞尽脑汁终于最后一道菜作成了,那就是[五福同寿。而这道菜是由镶黄旗容亲王的小贝勒无意间说出来的。大家就问:为什么要叫五福同寿?小贝勒说因为普天之下就只有五种人[1,农民.我们的衣食父母;2,木匠.靠他们才能为大家住上这么好的房子;3,当兵的.没有他们的持久杀敌,我们怎么能这么安居乐业;4,厨子,只有他们才能做出各具特色的菜;5,阿玛和额娘,没有父母怎么会有我们?所以太后过寿就是普天之下的寿辰。大家都被他说的心服口服,大寿当天乾隆宣了一道旨:普天同庆,.这道菜一直延续至今,作为八旗的我们一直引以为豪。

——五福同寿的制作方法——

主料:西红柿;配料:猪肉,青椒,鸡蛋,蘑菇[木耳];调料:油,白糖,盐,淀粉,鸡精,葱丁,姜末,蒜米。

加工:将西红柿[青椒]去蒂洗净切两瓣,切成1厘米见方的丁,猪肉如上用调料为好,代用。

制作:1,将鸡蛋磕开,蛋青和蛋黄分开装入碗中,放入盐,味精,淀粉和好上锅蒸[不要太老];2,用碗加白糖,淀粉,味精,盐,水对成混汁;3,坐勺,用葱姜蒜炝锅,放入肉丁炒至变色,放入配料和对好的混汁,翻勺,装盘。根据季节调整

制作时间:30分钟。

特点:五色相称,整齐美观,鲜嫩可口,酒饭均宜。

营养成分:西红柿[属于十大健康食品。具有抗氧化功能的番茄红素和丰富的维他命C;防治与消化系统有关的癌症和前列腺癌;生津止渴,健胃消食,凉血平肝,清热解毒。用于食欲不振,高血压,胃热口苦,牙龈出血,中暑。],青椒[属于果蔬类食品,给人体补充消耗的锌]鸡蛋[鸡蛋中含有叶黄素,具有抗氧化功能,人的眼球视网膜黄斑中富集着大量的叶黄素,但是在人身体自身不能合成,得从外界获得]蘑菇[属于十大保健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防癌,抗癌;可降低血压。消除疲劳,帮助人体自身消化,提高免疫力;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防止皱纹的产生;对口炎病毒、脑炎病毒等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促进人体对食物的消化。

二. 北京市 东城区 炸酱面

炸酱面是北京有特色的食物,也称为杂酱面,由菜码、炸酱拌面条而成。将黄瓜、香椿、豆芽、青豆、黄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码备用。然后做炸酱,将肉丁及葱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黄豆制作的黄酱或甜面酱炸炒,即成炸酱。面条煮熟后,捞出,烧上炸酱,拌以菜码,即成炸酱面。也有面条捞出后用凉水浸洗再加炸酱、菜码的,称“过水面”或者“凉面”。

炸酱面在北京十分流行,而上海、广东、东北也有不同制法的炸酱面。韩国亦有炸酱面,是由华侨带入
老北京炸酱面

韩国,以春酱(黑豆酱)为调味料,加上洋葱、虾、肉类等。炸酱面目前在日本的高级餐馆也有卖,不过摆放相当精致,在碟子周边摆上绿色黄瓜丝,中间盘放面条,碟子芯放上黄色的炒鸡蛋,最中央是一撮紫色的炸酱,像一盘工艺品。炸酱面是北京富有特色的食物,由菜码、炸酱拌面条而成。将黄瓜、香椿、豆芽、青豆、黄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码备用。然后做炸酱,将肉丁及葱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黄豆制作的黄酱或甜面酱炸炒,即成炸酱。面条煮熟后,捞出,烧上炸酱,拌以菜码,即成炸酱面。也有面条捞出后用凉水浸洗再加炸酱、菜码的,称“过水面”。
炸酱面在北京的流行程度,从老北京关于炸酱面的顺口溜可见一斑。
在老北京,常见的是猪肉丁炸酱。是以半肥瘦猪肉丁加葱、姜、蒜等在油锅炸炒,加黄稀酱,盖上锅盖小火咕嘟10分钟。当肉丁被黄酱咕嘟透了,肉皮红亮,香味四讲究的则是里脊丁炸酱三鲜(虾仁、里脊、玉兰片)炸酱等,还有木樨(鸡蛋)炸酱、炸豆腐丁酱、烧茄子丁酱等素品,油而不腻。老北京人吃炸酱面,冷天讲究吃热的,谓之“锅儿挑”(完全不过水),热天吃过水面,但汤要篦尽。根据季节佐以各种时鲜

小菜,谓之“全面码儿”。初春,用掐头去尾的豆芽菜(称掐菜)、只有两片子叶的小水萝卜缨,并浇上过年剩下的腊八醋。春深,在酱里放上鲜花椒蕊儿,称花椒酱,面码儿则是青蒜、香椿芽、掐菜、青豆嘴、小水萝卜缨和丝(条)。初夏则以新蒜、焯过的鲜豌豆、黄瓜丝、扁豆丝、韭菜段等为面码儿。另外,上海、广东、东北也有不同制法的炸酱面。韩国亦有炸酱面,是由华侨带入韩国,以春酱(黑豆酱)为调味料,加上洋葱、虾、肉类等。炸酱面目前在日本的高级餐馆也有卖,不过摆放相当精致,在碟子周边摆上绿色黄瓜丝,中间盘放面条,碟子芯放上黄色的炒鸡蛋,最中央是一撮紫色的炸酱,像一盘工艺品。

三. 广东省 东莞 东莞千角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莞千角灯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千角灯是广东东莞民间工艺的瑰宝,原为东莞赵家所独有。东莞赵氏为宋帝皇族后裔,相传元初时赵家开始扎制千角灯,配饰的灯带共24条。千角灯十年扎制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曾在濮藩宗(即解元坊之赵氏宗祠)展出过。灯虽不断重制,而灯带仍为宋物,一向由赵家珍藏,20世纪60年代被毁。

千角灯的制作中断40年后重新复苏,现主要传承人在莞城区政府的支持下费时八月扎制成了千角灯,但毕竟已至耄耋之年,后继乏人,因此急需将千角灯制作技艺传承下去。

四. 北京市 东城区 老北京马蹄烧饼

老北京的一款著名小吃“马蹄烧饼”最早是由山东济南传至北京的,到目前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但现在基本已绝迹了,因为它是用吊炉烤制的,炉里还需要有模具。记得,当年小的时候舅舅带着我去买烧饼,见到满头大汗的师傅们把制作好的烧饼坯料用手伸进炙热的炉里一个个的贴在模具里进行烘烤,十分辛苦!烤好后把烧饼掰开成为两层皮但内心里是松软的,吃起来外酥里嫩,可以用它夹肉,还可以夹老北京的焦圈来吃,入口后酥酥脆脆的特香!

五. 北京市 东城区 吴裕泰

吴裕泰茶庄始建于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初名《吴裕泰茶栈》,创始人吴锡卿,安徽歙县昌溪村人,1930年去世。

吴氏祖上几辈作茶叶生意,吴家有兄弟6个,吴锡卿排行第四,总管吴裕泰茶庄,以吴裕泰为依托,吴家先后在城里城外开了8家大小茶庄,后来发展到11家,他们是:崇文门内《乾泰聚》、《福盛》、《吴鼎裕》茶庄,《吴鼎裕》即今崇文门菜市场旧址,专门经营高档茶叶,供豪门显贵享用。

广安门内的《协利》,西单北大街的《吴新昌》,东单的《信大》,清河的《1利》,通县和天津的《乾泰聚》分号和《裕胜》茶庄等,吴锡卿曾任北京市京师茶行会会长。

吴裕泰茶庄自创建之日起至今,一直坐落在东四北大街44号。其时占地20多亩,高门大院,能同时进三辆大车,共有8个院落,100多间房子,为花园式建筑,分为客房,库房,加工拼配室,营业店堂等。

那时,茶庄主要从安徽、福建、浙江等地进茶,一般是经大运河到通县,再用大车进东直门,到北新桥。那时吴裕泰茶栈的电话是:北局,1928。现为64041928,历经百年,主号未变,现在王府井吴裕泰茶文化馆,展有一老顾客捐献的早年吴裕泰茶栈茶叶筒,可作证明。

吴家笃信佛教,乐善好施,每年的冬三月,吴家都高搭粥棚,救济穷人。吴家几代为安徽儒商,经商学文,不乏知识分子,善待下人,据说在吴家当伙计的,没有一个跳槽的。

吴裕泰最早的牌匾是吴锡卿用五块银圆,请清末老秀才祝春年写的,称《吴裕泰茶栈》,书法不俗。这块匾在北京挂了几十年,公司合营时,吴裕泰茶栈改为《吴裕泰茶庄》,(没有牌匾)文革时北新桥地名被改为红日路,吴裕泰也更名为《红日茶店》(为竖牌),直到1985年才恢复老字号,是请中央民革委员冯亦吾老先生题写的,黑地金字的横式牌匾,沿用至今。

1994年,茶庄进行翻扩建,营业现场由原来的50平方米增加到80多平方米,店堂宽敞明亮,店内悬挂着天津炎黄画院赠送的大幅国画,《陆羽品茶图》。次年,建成与茶庄一壁之隔的《吴裕泰茶社》,著名书法家刘炳森,欣然命笔题写匾额,1995年金秋时节,茶社开笔会,刘炳森、胡洁青老人、李滨声,苏适、米南阳,留下了墨宝。

当时的吴裕泰茶栈,就以拼配花茶为经营特色,开始是自己窨制,后一律在产地窨。安徽的名茶不少,祁门红茶,安徽屯绿,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享誉中外,但那时北京的老百姓喝不起这些名茶,大多喝花茶,吴裕泰拼配的茶基本上是大众化的,所以生意一直很兴隆,在北京茶行中独树一帜。新中国成立后,吴裕泰这个百年老店又获新生,1955年底,公私合营后,更名《吴裕泰茶庄》。1995年被国内贸易部授以《中华老字号》称号。

联系电话:64041928

地址:(王府井店)东城区东四北大街44号

六. 北京市 东城区 螺蛳转

螺蛳转是北京小吃中面食中的一种,螺蛳转的变种名为“干迸儿”。旧时的大酒缸店里,喝酒的人常常是要一碗酒,到烧饼店买两个干迸儿带着,既可当酒菜又可当主食充饥,所以北京人留下一句口头语:“干迸儿就酒--嘎巴脆。”

制作方法:

1、螺蛳转以面粉、芝麻酱、油、盐、花椒及硷面为原、辅料;

2、用面粉、发面、硷一起和面后搓成长条,揪成75克左右的小剂;

3、再将面压成薄片,抹上芝麻酱,卷成筒形,按扁,从中间切开。

4、切完两块放在一起,层面向下,将背面的边捏实,用手拿起两头,一头为中心,用一只手稳住,另一只手边抻边向一个方向转,转完按扁,放入烤盘内烤熟即成。 螺蛳转的质量要求丝匀、不乱、底正、呈棕黄色。

干迸儿是将当天卖不掉的螺蛳转放入将要熄灭的炉内的马道里,经过微火余热醺烤后,水分完全散失,就成了干迸儿。干迸儿用手一压即碎,酥脆咸香,回味无穷。


七. 广东省 东莞 万江腐竹

东莞水乡万江传统食品,素菜主要材料之一,由黄豆磨成豆浆加工成,油亮光鲜,煮熟后香醇嫩滑味美。

万江腐竹,是东莞的传统产品,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最早生产的是万江永泰村,其后是新村,曾经让许多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万江腐竹,是东莞的传统产品,闻名中外。它是供世界各地佛教庵堂寺观作素菜和群众佐餐的佳品。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最早生产的是万江区永泰村,其后是新村。建国后传入莞城区的细村、博厦和水蛇涌。

腐竹的制作工艺流程:原料大豆、清选、脱皮、浸泡、磨浆、滤浆、煮浆、揭竹、晒干、成品。

腐竹是豆制品的高档食品,该产品营养价值之高,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腐竹由黄豆制成,具有与黄豆相似的营养价值,如黄豆蛋白、膳食纤维及碳水化台物等,对人体非常有益。腐竹的保健功能同豆浆相差无几,几乎适合一切人食用。

八. 广东省 东莞 清蒸蟹饼

清蒸蟹饼

“清蒸蟹饼”制作方法:先将蟹切开洗净,另有鲜猪肉、鲜蛋、姜葱调味料,拌匀剁烂,再以三两片食用薄荷叶(又叫“士薄荷”)捣碎加入,用碟盛好,放入锅煲内蒸,饭好蟹熟。蛋、蟹、肉三者兼有的香味浓郁扑鼻,四溢邻里,未食先诱人,妙不可言。

九. 北京市 东城区 “六必居”酱菜

粮食街有一家店铺,历史悠久,闻名遐迩,这就是已有四百五十多年历史的六必居酱园。这家作坊曾制订了六条操作规则:黍稻必齐,湛之泌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六必居”由此得名。后来,这家酒肆改行成为酱菜园,名声更振。“六必”的严格精神和传统,却一代一代继承沿袭下来。比如:老秧瓜必要“七寸白”的成熟;黄瓜必要“顶花带刺”二两(旧秤)一条;芥菜头必要“两道门”的均匀个;糖蒜选料必要夏至前三天采收进厂,每头四至五六瓣。这里制酱,每年春节一过去时就把黄豆蒸熟发酵,制成“黄子”,然后晒干碾碎人缸,直到“处暑”才能起缸。解放以后,随着北京蔬菜种类的增多、产量增加、酱菜制作技术提高,六必居酱菜的品各和产量也大大增加。生产的工艺要求也大大超出了“六必”的范围。目前,那晶红透亮、又香又脆、色味俱佳的六必居酱菜,在全市各大菜市场都可买到。不少传统名牌酱菜,还制成罐头,远销国外
( 北京)

十. 广东省 东莞 东莞腊肠

东莞腊肠短而粗,传说始创这种腊肠的原是个矮仔,他挑着长的腊肠上街叫卖,因人矮,有的腊肠拖到地上,沾上很多泥沙,不受顾客欢迎。后来,他便想办法,把腊肠制得短而粗,在炮制方法上又与众不同,他挑担上街,人们老远就看见那粗大的腊肠,并嗅到腊肠的特别香味,从此生意兴隆,再不用沿街叫卖了。至今人们仍然用“东莞腊肠”来形容一些矮壮而精灵的人。

制作方法

东莞腊肠身长不到2~3厘米,好像一个椭圆形的小肉球。在制作上与普通腊肠有所不同,它是用当天加工出来的新鲜猪肠衣来制作腊肠衣,用8:2的瘦、肥肉切粒剁烂和匀,拌以白糖、食盐、特级生抽酱油和味精,入肠前还洒上正牌的山西汾酒,捆扎后,自然风干至适度,即放入火柜以文火烘烤至透明干爽。因而东莞腊肠风味独特,色彩鲜丽,并有爽脆、香醇、咸味均匀、美味可口等特点,成为广东腊肠中的上品,在国内外享有声誉。

东莞本地土特产哪里能买到呢东莞特产副食批发商城在哪个位置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