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丘北青辣椒特产 云南丘北辣椒的特色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7-11 23:54:56

一. 云南省 文山州 广南 凉卷粉

广南凉卷粉以本地产白料或红料为原料,采用传统手工艺精制而成,成品具有色、香、味、鲜特点,食用老幼皆宜,一年四季不分春夏秋冬,都可作小吃或正餐食用。

二. 云南省 文山州 丘北县 纯天然藕粉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普者黑,山清水秀、景色怡人、湖中生长着野生巨荷。此荷的藕淀粉含量高,维生素含量多。普者黑藕粉就是在生长在普者黑湖中的野生鲜藕为主要原料,采用现代生产工艺精工提取,适当加入蔗糖,并按新的科学配方加入定量的人体容易吸收的乳酸钙加工而成,且不含任何添加剂、防腐剂。

普者黑藕粉有“水下人生”之美誉,它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纤维素及多种微量元素。普者黑藕粉有颗粒状的,也有粉状的,经常食用能合理补充人体结构中钙营养素的摄入不足,具有低糖、低热的特点,品质好,是居家、旅游及馈赠亲友的上好礼品。

三. 云南省 文山州 广南 广南奈李

奈李为蔷薇科李植物,通过多年引种栽植结论是:结的果实大、丰产、抗逆性强、栽培管理容易,树形矮小,果品上市早,耐运输,市场紧俏等优点。如以20年作为经济分析时段,那么,第3年每亩产水果128公斤,第4年320公斤/亩,第5年512公斤/亩,第6年768公斤/亩,第7年1024公斤/亩,第8年1280公斤/亩,9—20年每年1280公斤/亩。据近几年我县奈李外销广州,湛江、北海、南宁等市场情况分析,每个市场日销量都超过30吨以上。(广南县)

四. 云南省 文山州 广南 广南豆沙肉

广南豆沙肉是云南文山州广南县美食之一。历史悠久,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以晶莹透亮,色泽鲜明、味美香甜,油而不腻、肥嫩可口著称。一直是广南人招待宾客和民间举办筵席不可缺少的风味美食。更是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

豆沙肉最早其实是流放1从中原一带带到广南县的,经过两百多年的融合、演化并结合广南本地壮族的饮食文化逐步形成的云南地方特色风味美食。豆沙肉主要用肥肉、豆沙、糯米饭精制而成,味甜可口,本地人宴席必备菜肴,在宴席上常为客人交口称赞。[1]

世外桃源广南坝美村是云南著名的景点,这里生活的正是壮族人家,到坝美村旅游的朋友一定要品尝下这香甜可口的美食。在云南旅游线路中,只有广南才有正宗的豆沙肉。

广南地道菜色非豆沙肉莫属,甜而不腻的口感让吃过的人一直怀念,现在就教大家如何做这道美食吧!

主料:

猪肋条肉(五花肉)500克红豆沙200克

辅料:

糯米100克核桃150克苹果脯100克

调料:

白砂糖50克蜂蜜10克菜籽油60克各适量

做法:

1.猪肉摘净毛,洗净,入汤锅中煮至七成熟取出,趁热在肉皮上抹上蜂蜜水,晾凉;

2.炒锅上火,入菜籽油,至五成热时,下猪肉炸至呈板栗色,捞出沥油;

3.锅下核桃仁略炸,捞出沥油;

4.沥过油的核桃仁拍成末与豆沙混合拌匀;

5.糯米淘洗干净,加水入锅煮熟成糯米饭;

6.蜜饯切成小丁与糯米饭拌匀;

7.将五花肉切成夹刀片,中间夹入豆沙,整齐码入碗内,铺上糯米饭,上笼蒸;

8.取出扣入盘内,浇上熬好的蜂蜜、白糖即成。

五. 云南省 文山州 西畴县 西畴杨梅

西畴杨梅是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的。西畴县杨梅种植品种为东魁梅、黑炭梅、丁岙梅3个品种,种植地区主要为西洒镇、鸡街乡、兴街镇。

自1998年,西畴县从浙江引进东魁梅、黑炭梅、丁岙梅3个品种在西洒镇瓦厂林区试种460亩成功后,为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加群众收入,该县抓住国家退耕还林、林农贷款贴息、政策性保险等政策和群众种植杨梅积极性高涨的机遇,先后在西洒镇、鸡街乡、兴街镇低热河谷地区规模化种植。

截至目前,西畴县共发展种植杨梅4000多亩,目前进入正常挂果期的有近2000亩,年产优质杨梅80吨,产值高达160万,远销北京、昆明等地,是赠送远亲贵友的佳品。

六. 云南省 文山州 马关县 花米饭

花米饭

马关壮族的“花米饭”,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壮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

花米饭的制法是:选上好的糯米淘净晒干,同时到山里采摘各种有利于身体的植物叶熬成红、黄、蓝、橙、黑等颜色,之后将洗净的糯米分别浸泡于各类植物染料中浸泡三四小时后晾干,待各种鲜艳的色彩已深深浸透米质,米的颜色已彻底改变,再将它拿到水边淘洗干净,然后放到甄子里蒸熟。花米饭色泽鲜艳诱人,装在碗里,犹如一朵初放的红玫瑰,馨香四溢,沁人心脾,吃时沾上白糖或红糖,味美可口。满甄子红、黄、蓝、橙、黑,鲜艳的色彩在浓浓蒸气中熠熠闪烁,纯粹的香味满屋飘溢。

七. 云南省 昭通 鲁甸县 三川半青花椒

三川半青花椒产出云南鲁旬境内梭山、龙头山镇牛栏江河谷地带。产地全年干热、阳光充足,是青花椒生长最适宜的地区之一,故品质极佳,本品精选梭山、龙头山青椒基地,经阳光干晒、人工筛选而成。

《本草纲目》记载:花椒坚齿、乌发、明目,久服好气色、耐老、增年、健神。酥麻之味,荡气回肠。

八. 云南省 文山州 丘北县 酸汤鸡

到丘北,一定要吃当地的清汤鱼、狗汤锅和壮家酸汤鸡,这三道菜是丘北美食的三大地方特色。丘北的土鸡大多是山间的农民放养,吃草吃虫子,回家喂一些包谷等杂粮,肉质细嫩、鲜香可口。其中乌骨鸡最好,是强身健体的传统风味美食。丘北的平寨、官寨等乡镇壮家居多,壮家的酸汤鸡也很有名,几乎家家都会做,因为制作简单。丘北的宾馆饭店,外处皆有。一大盆酸汤和长长的酸菜还可以买回家自己煮鸡。这种方法煮出来的鸡俗称“岜夯鸡,”它是壮族的传统风味美食。岜夯的壮语就是酸菜的意思,是用红青菜或者野菜晒干放入米汤内浸泡数日,让它变为红色味酸的汤汁,十分开胃。在煮鸡的时候,还要放进壮家的酸竹笋,再加入草果、八果、山奈、香草等香料,一锅美味无比的正宗酸汤鸡就十分诱人了。

九. 云南省 文山州 富宁县 富宁八角

富宁八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富宁八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八角,北方俗称“大料”,属常绿阔叶乔木。其果、叶、干全身是宝,被富宁农民誉为“摇钱树”。八角干果、八角叶主要作香料、化工原料及药用,是制咳药、合成抗癌药“派龙克萨龙”和阴性荷尔蒙已烷雌酚的主要原料。同时也是高级香水、香皂、饮料、食品、烟草、牙膏及化妆品必不可少的增香剂,用途十分广泛,因此成为国际市场紧俏商品。富宁县种植八角已有700多年历史,清乾隆年间已大量种植,小有规模。经过长期的巩固和发展,目前种植面积已达35万亩,八角干果产量达700万公斤,其种植面积、产量均列云南省县(市)之冠,质量居全国第一。富宁天星香惠厂生产的大红八角、茴香脑、八角精、八角粉等12个系列产品享誉国内外,“八角精”曾获1994年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会新加坡鱼尾狮金奖。在1999年昆明世博会、2000年上海展洽会、湖南浏阳第二届中国文化节展销会、中国昆明民营展销会上,富宁八角系列产品倍受各地客商青睐,被国内外客商抢购一空。

富宁八角栽培历史悠久,距今已有近300年的栽培历史。据史料记载,富宁县高楼、民村一带是富宁八角栽培的发源地。清光绪至民国初年,随着改土归流,官商士贾频繁往来,八角逐渐由富宁传播到滇东南的部分县,据《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一书记述:“云南的八角开始在富宁县栽培,以后发展到广南、西畴、马关、文山、麻栗坡、河口、屏边、墨江、玉溪等县”。这说明了富宁县是云南省八角栽培的发源地。在我州瑶族聚居村寨,几乎村村房前屋后都种有八角树,每户每年靠种八角收入在千元以上,高者达10多万元,把八角树称作“摇钱树”。为了感激八角树给他们带来了美好幸福的生活,每年“盘王节”(8—9月,八角开花时),他(她)们都会相聚在八角林中载歌载舞,喜庆丰收和展望未来。年轻男女在八角林里谈情说爱 ,共叙心中蜜语和相思之情。并以八角树为证,盟誓忠贞不渝的爱情。瑶族妇女把八角和八角花绣在头饰上和腰带上以示“吉祥如意”。 富宁八角栽培虽有悠久的历史,且在清朝初期剥隘成为商埠的兴盛时期,就远销沿海两广及香港等地。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由于地霸和奸商的盘剥及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等方面的制约,发展速度十分缓慢。60年代初期,中共云南省委-阎红彦到富宁视察,针对富宁县实际,提出“把工作重点推上山去”,指导帮助县委、县人民政府制定“以林畜为主”的发展方针后,富宁的八角才有所发展。并把八角生产作为振兴山区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先后拨出扶持资金98万元。用于采种育苗、技术培训、聘请技术人员,开展科研试验。八角栽培开始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逐步呈现老区和新区一齐发展的局面。质量在1985年广西南宁召开的全国八角制标会上评为第一。产品出口瑞士、法国、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1999年富宁县被中国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委员会评定为“中国八角之乡”。政府为了把品牌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实现八角富民的目标,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机遇,把八角列入退耕还林工程的重点树种,采取打造八角生态村,加大宣传力度,变品牌优势为经济发展动力,扩大种植面积,加快八角产业发展进程,着力科研推广进度,提高八角生产科技含量,加速八角产品开发步伐,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格局等措施,做大八角产业。在323国道公路干线出入境处设立宣传广告牌坊,让过往宾客了解八角之乡;在省、州报刊宣传报道八角产业发展情况;在出租车印上“八角之乡欢迎您”的字样;把歌曲“八角飘香”定为县歌进行传唱宣传。并成立了“富宁八角研究所”,开展八角优树调查、八角良种选育、低产林改造、病虫害防治、无性系繁殖、丰产栽培技术、新产品开发等试验、示范和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工作。 富宁牙牌村以种植八角为主,通过种植八角增收,呈现户户种八角,户户盖小楼景象。2004年11月11日时任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深入到富宁县牙牌村调研时指出:“要积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富宁县牙牌村代表了云南山区将来的发展方向,云南94%是山区,自然条件同富宁县牙牌村相似的也不是少数,牙牌村能做到的其他地方也都能够做到,要学习牙牌村成功的经验,结合山地优势,灵活、实际、积极地开发山地资源”。至2010年底,富宁八角种植面积5.87万公顷,产量1万吨,栽培面积和产量仅次于广西,居全国第二。

地域范围

富宁八角产地涉及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一市七县共55个乡镇。其中:富宁县13个乡镇(木央镇、田蓬镇、新华镇、剥隘镇、里达镇、归朝镇、谷拉乡、者桑乡、板仑乡、那能乡、花甲乡、阿用乡、洞波乡);广南县3个乡镇(坝美镇、八宝镇、底圩乡);马关县12个乡镇(马白镇、都龙镇、木厂镇、金厂镇、仁和镇、八寨镇、夹寒箐镇、南捞乡、坡脚乡、古林箐乡、大栗树乡、篾厂乡);麻栗坡县7个乡镇(麻栗镇、大坪镇、铁厂乡、八布乡、下金厂乡、六河乡、猛硐乡);西畴县9个乡镇(西洒镇、兴街镇、鸡街乡、蚌谷乡、莲花塘乡、柏林乡、法斗乡、董马乡、新马街乡);文山市6个乡镇(薄竹镇、坝心乡、喜古乡、小街镇、追栗街镇、柳井乡);丘北县3个乡镇(双龙营镇、官寨乡、温浏乡);砚山县2个乡镇(八嘎乡、蚌蛾乡)。区域范围地处东经103°35ˊ-106°12ˊ、北纬22°40ˊ-24°28ˊ、海拔600—1600米之间,东西横距255公里,南北纵距190公里。种植总面积 5.87万公顷,年总产量1万吨(干果)。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富宁八角的果、枝、叶都具有特殊的香味。富宁八角多数由八蓇葖果组成的聚合果,放射状排列于中轴上。蓇葖果长1~2厘米,宽0.3~0.5厘米,高0.6~1厘米;外表面红棕色,有不规则皱纹,顶端呈鸟喙状,上侧多开裂;内表面淡棕色,平滑,有光泽;质硬而脆。果梗长3~4厘米,连于果实基部中央,弯曲,常脱落。葖含种子1粒,扁卵圆形,长约6厘米,红棕色或黄棕色,光亮,尖端有种脐;胚乳白色,富油性。富宁八角干果具有色红、香碎、味浓和型好等明显特点。 (2)内在品质指标:富宁八角气味芳香,味甘辛,果壮肉厚,干爽,富油性,果实和种子可作调料,也被中国传统医学作为药物使用。其干燥成熟果实所含莽草酸≥6.5%、醇溶抽提物≥5.0%、挥发油≥1.50%。 (3)安全要求:产地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 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 5013-2006),富宁八角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 香辛料》(NY5323—2006)标准执行。

十. 云南省 文山州 马关县 腊科火腿

腊科火腿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大栗树乡腊科村委会人民自己开发出来的一种传统特色的美味食品。现年产量达4000余只30000余公斤,是马关县境内的一大特色食品,盛名亨誉州内外,产销两旺。

在旧时,腊科火腿仅供逢年过节或宴请接待亲朋好友和贵宾食用,极为稀罕。其制法是以传统的养殖方法饲养的本地肥猪腿子为原料,配以10多味中草药以家传土法腌制,并采用丰富的天然香料精心薰烤一年以上而成。由于是干品,可存放时间一般为三至五年,且味道较好。属绿色食品,富含多种维生素和11种人体所必需的无机化学元素,18种氨基酸,是综合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之一。

腊科火腿的食用方法灵活多样,可炒、可蒸、煮或配以小菜、佐料烹食,香味独特、肉质细嫩、营养丰富,飘香四溢、口感宜人。具有“补脾开胃、滋肾生津,益气血、充精髓,治虚劳怔忡、止虚痢泄泻,健腰脚、愈滑疮”的作用。适宜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腰酸无力、心烦不安、脾虚久泻、胃口不开之人食用。

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特产云南文山丘北辣椒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