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海螺特产 德国产的海螺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7-10 18:35:54

一. 欧洲 德国 德国香肠

德国人是名副其实的“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民族——吃猪肉喝啤酒。据世界奢侈报道消息,德国人每人每年的猪肉消耗量为65公斤,居世界首位。由于偏好猪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国菜都是猪肉制品。德国的食品最有名的红肠、香肠及火腿。他们制造的香肠种类起码有1500种以上,并且都是猪肉制品。最有名的“黑森林火腿”销往世界各地,可以切得跟纸一样薄,味道奇香无比。德国的国菜就是在酸卷心菜上铺满各式香肠及火腿;有时用一整只猪后腿代替香肠和火腿。那烧得熟烂的一整只猪腿,德国人可以面不改色地一人干掉它。
德国香肠上千种
如果有一种食物,在一个国家内可以衍生为500种、1000种甚至1500种,该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德国香肠就是因此而声名远扬的。
吃过一顿十分正宗的香肠大餐后,想必只能用“除了好吃还是好吃”来形容。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原来在德国,每个地方都有其可以引以为傲的香肠品种,其中格廷根和雷根斯堡的香肠从中世纪起就已享有盛名。没有什么可以和图林根的红肠相媲美的了,这种可烤着吃的香肠加有好闻的墨角兰香料。而卡塞尔的居民最爱吃他们自己做的肝泥香肠,施瓦本地区的人们则迷恋加了百里香、丁香和豆子等调味品的黑香肠。还有手指般大小的烤肠,它来自柏林,香肠被切成细薄片,抹上调味番茄酱,再撒上薄薄一层咖喱粉,又香又鲜。
TIP:
在德国吃香肠,要有面包与之相配。德国面包有用精粉做的,也有用黑麦、燕麦、精粉与杂粮掺和在一起的混合面做的,味道都不错。

二. 欧洲 德国 德国米黄

德国米黄是大理石的一种颜色,这种大理石其实是人造大理石,生成后的大理石是这样的颜色就取这样的名字。一般大理石取名都是按其颜色来的,大理石主要有: 白云石:菱镁矿(碳酸钙镁)含量40%以上镁橄榄石:菱镁矿(碳酸钙镁)含量在5%到40%之间。 方解石:菱镁矿(碳酸钙镁)含量少于5%。

用途

德国米黄大理石原指产于德国的白色带有黑色花纹的石灰岩,剖面可以形成一幅天然的水墨山水画,古代常选取具有成型的花纹的大理石用来制作画屏或镶嵌画,后来大理石这个名称逐渐发展成称呼一切有各种颜色花纹的,用来做建筑装饰材料的石灰岩,白色大理石一般称为汉白玉,但对翻译西方制作雕像的白色大理石也称为大理石。 德国米黄大理石主要用于加工成各种形材、板材,作建筑物的墙面、地面、台、柱,还常用于纪念性建筑物如碑、塔、雕像等的材料。大理石还可以雕刻成工艺美术品、文具、灯具、器皿等实用艺术品。

三. 欧洲 德国 梅森瓷器

德国梅森市(又译:迈森)以瓷器著称,“梅森瓷器”制作精美,款式多样,但价格奇高,素有“瓷中白金”之称。

德国有一个瓷器之都——迈森。
只要走进阿尔布雷希特斯堡,看看那些王公贵族的瓷器造像,或走入迈森瓷厂,你就不会怀疑迈森是否徒负虚名。

炼瓷秘方三百年

迈森位于德累斯顿东北面,原为军事要塞。公元929年,国王亨利一世在此建立城堡,此后城镇便在城堡周围发展起来,至今已有800年历史。但说到成为瓷器之都,则要追溯至18世纪的时候。
在18世纪奥古斯特统治时代,有一炼金术士波格宣称得到炼瓷的秘方,当时除中国外,没有其他地方出产瓷器。奥古斯特得悉此事,就建立了一所炼瓷厂,并把瓷厂迁至阿尔布雷希特斯堡。为了保存秘方,防止炼瓷之秘流传于民间,所以瓷厂戒备非常森严。

德国瓷器(15张)最初的瓷品,设计只限于花、鸟、鱼、虫,波格的承继者夏洛特开始以钴蓝作颜料,生产餐具。此后,他们的瓷品逐渐闻名于世,其交叉双剑的标志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到了1865年,瓷厂迁至柴比茨谷,至今已有140年历史(1918年正式名为“迈森瓷厂”)。时至今日,大家不只可以到瓷器厂参观,还可加入迈森瓷器之友的搜-。

四. 欧洲 德国 德国酸菜

德国酸菜(德文:Sauerkraut)是德国的传统食品,用圆白菜或大头菜腌制。德国酸菜富含乳酸、维他命A、B、C、矿物质和纤维,并含有人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18世纪的远洋航行中,船员由于条件限制不能吃到新鲜蔬菜,为了预防由于维生素缺乏而造成的坏血病,远洋船只往往会带上大量的酸菜。现在在德国,酸菜成了冬天必备的食物。

酸菜能开胃、帮助消化,尤其是与份量不算少的德国肉类套餐搭配时,更能降低菜肴的油腻感,让每一口都能保持鲜嫩的美味,所以常用于搭配肉类产品如香肠或德国猪脚,也常被用来制作鲁宾三明治。

五. 辽宁省 大连市 长海县 长海海螺

又名香螺,肉肥味美,故称香螺。壳坚实而厚,略纺锤形。壳塔圆锥形,螺层约6.5级,体螺层急剧增大。螺层具明显而均匀的螺旋线,有较粗大的纵肋线,缝合线显著,生长线不明显。壳口淡黄色,具粗细不等、深浅不同的棕褐色条纹。壳内面灰白色,以大连市长海县一带所产的香螺最为名贵。

海螺是一种螺旋状的贝类,贝壳近长卵圆形,壳质坚厚,壳口较大呈卵圆形。螺肉味道鲜美,高蛋白,低脂肪,含有多种维生素及无机盐,常用以代替鲍肉,可以煮食也可以加工成罐头或干制品,经济价值很高,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其生长周期2至3年,壳高即可达到8-10厘米的商品规格。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渤海海域。

主料是海螺(带壳)配料是大葱、蒜、精盐、味精、料酒、湿淀粉、清汤、醋、猪油。

将海螺外壳砸破,取出肉,择去尾肠及头部黑膜,用醋和粗盐揉搓,再用清水冲洗净,片成薄片;大葱切成1厘米长段;蒜切片,清汤、料酒、味精、湿 淀粉放一个碗内对成“爆汁”;木耳用沸水焯过。炒锅内放入猪油,用旺火烧至8成熟时,将海螺肉倒入油内焯一下捞出。炒锅内留余油,用旺火烧至10成热时, 放入葱、蒜稍炸,再放入海螺肉,木耳及对好的“瀑汁”,快速颠翻即成。

六. 欧洲 德国 姜饼

德国人也相当重视圣诞,人们会在圣诞当晚赶回家里用膳,情况好比中国人吃团年饭。 德国最著名的圣诞食品是姜饼Lebkuchen。这是是一种介乎于蛋糕与饼干之间的小点。传统的姜饼,以蜂蜜、胡椒粒为材料,又甜又辣,口感刺激。现在的姜饼都经过改良,外面洒上一层糖霜,不但口感丰富,外型也相当讨好。

七. 欧洲 德国 德国馄饨

德国馄饨(德语:Maultasche),是德国施瓦本地区的面食。

简介

德国馄饨的馅是用绞碎的猪肉、菠菜、面包屑、洋葱、和一些西洋芹菜做成¸然后用面皮将馅包起来。德国馄饨和意大利菜的意大利饺很相似,祇是德国馄饨比较大一点,德国馄饨的大小为8到12厘米,通常一人份为 2个至4个。

起源

德国馄饨传说是由 Maulbronn 男修道院的修道士所发明的,因为修道士为掩饰在四旬斋(复活节前四十天期间)期间偸吃猪肉而设计的。

吃法

德国馄饨传统的吃法有两种,一是煎饺,将Maultaschen 切片,然后将洋葱和蛋一起用油煎。另一种吃法为放汤,德国馄饨和蔬菜汤一起煮。现在的德国馄饨的馅已经由原来的一种变为数十种,从纯蔬菜的馅到鲑鱼的馅皆有。

八. 欧洲 德国 德国香肠火腿

德国香肠火腿

德国人是名副其实的“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民族吃猪肉喝啤酒。德国人每人每年的猪肉消耗量为65公斤,居世界首位。由于偏好猪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国菜都是猪肉制品。德国的食品最有名的红肠、香肠及火腿。他们制造的香肠种类起码有1500种以上,并且都是猪肉制品。最有名的“黑森林火腿”销往世界各地,可以切得跟纸一样薄,味道奇香无比。德国的国菜就是在酸卷心菜上铺满各式香肠及火腿;有时用一整只猪后腿代替香肠和火腿。那烧得熟烂的一整只猪腿,德国人可以面不改色地一人干掉它。

九. 浙江省 温州 瑞安 海螺

产品名称:海螺

产品产地:温州

产品特性:含有钙,银,维他命,氨基化合物酸

产品简介:海螺是生活在济州岛清静海域水深10米左右的干净的大海里,以裙带菜,紫菜等海藻类为食的水产物,济州岛世代流传着一个大病后喝海螺汤就会復原的传说。

海螺在被称为世界上最长寿国家的日本作为最受欢迎的食品大量输入。海螺中不仅含有钙,银,维他命,氨基化合物酸,而且具有独特的组织感和温馨的气味。

产品历史:海螺在北魏时期便已出现,现流行于沿海省份和京族、藏族、蒙古族居住地区。宋代《乐书》:“贝,蠡之大者也。今之梵乐用之以和铜钹,释氏所谓法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用于军事、劳动和娱乐生活中。明代王圻《三才图会》:“即以螺之大者,吹作波啰之音,盖仿佛於笳而为之者。”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收藏一支清代贝,乾隆年间(1736—1795)所制,取天然生长的青白色海螺,磨平螺尖,镶嵌铜吹嘴。螺身镶嵌铜板,一面镂刻精美花纹,一面刻“乾隆御制”四字,全长35厘米。海螺采用海水中天然大海螺制作,全长约25~33厘米,颜色青白,有的还有花条纹,音色与螺纹粗细、多少有关。磨穿螺尖作为吹孔,发音呜呜然,浑厚低沉。在民间器乐合奏“舟山锣鼓”中,海螺作为色彩性乐器使用。在广东、广西(京族)、福建等沿海地区,海螺可作为召集群众集会的工具。在藏族、蒙古族居住地区,海螺是一个宗教法器,与唢呐、号筒、鼓、钹、铙等乐器伴奏,音响粗犷,气氛肃穆而庄重,并有恐怖之感。
海螺的特产海螺工艺品 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