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特产成品中药 山西省大山上野生药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7-06 07:40:11

一. 陕西省 宝鸡 凤县 凤县中药材

凤县所产党参,狮子盘头,芦下密集横纹。皮松肉紧,质地柔润,有弹性而易折,断面黄白相间,其味清香甜。凤县药材十分丰富,有野生药材410种,既有麝香、牛黄、熊胆等珍稀动物药材,又有党参、贝母、杜仲、天麻、西洋参等价值较高的植物药材。凤党是凤县四大名优之一,属西路党参之中的佼佼者,系滋补精品,几百年前就远销东南亚一带。目前,凤县已建成以凤党、秦艽、柴胡等为主的中药材基地1万亩。2004年凤县药材留存面积达到4.94万亩。

二. 甘肃省 定西 陇西县 中药材

陇西有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党参、当归等十多种药材已有上千年的栽种历史,甘草、柴胡、地骨皮等四十多种野生中药材遍布全县。全县已普查到的中药材品种310种,在全国统一普查的363个主要品种中,陇西有96种,占全国的26.4%;常用的130多个品种中,陇西有93种,占全国的72%。中药材种植面积35万亩,标准化种植面积20万亩,总产量4.21万吨,产值达14.04亿元。

党参、红黄芪——境内盛产以党参、红黄芪为主的中药材90多种。其党参为营养补品,有补中益气,调和脾胃,润肺生津等功能,白条党参条长肥大,尤亨有盛誉。红黄芪呈现圆柱单条,无须条,质坚而硬,畅销海内外。

三. 浙江省 金华 磐安县 磐安中药材

磐安中药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药材产业是磐安的传统优势产业。自宋代以来,磐安白术、元胡、玄参、白芍、玉竹就一直被世人所称道。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磐安成为“天然的中药材资源宝库”,1996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命名为“中国药材之乡”。全县境内有药用植物1219种,著名“浙八味”中的白术、元胡、浙贝母、玄参、白芍五味道地药材盛产于此(俗称“磐五味”)。 中药材产业在磐安农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百姓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几年,全县中药材年种植面积达8万亩以上(含木本药材),占全省总面积(34万亩)的23%,是全省最大的中药材主产区,白术、元胡、浙贝母、玄参、天麻的产量均占全国的20%以上。全县中药材产量1万余吨,产值达2亿元以上,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0%左右。

一、中药材生产基本情况

(一)生态环境得天独厚,野生药材资源丰富。磐安是国家环保总局首批命名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0.1%,大气环境质量始终处于国家一级标准,饮用水断面水质为I类,全县境内99%以上的河道水质都达到I类水标准。境内环境洁净,空气清新,生态环境对药材生长具有广泛的适宜性,亚热带季风气候,良好的土壤条件,加上复杂多样的小生境十分有利于各类药材的生长。据普查,全县境内有药用植物1219种,占全省的68%,动物药材42种。蕴藏量极为丰富的野生药材有葛根、前胡、山楂、覆盆子、金银花、野菊花、乌药、金樱子等40多种,珍稀名贵药用植物近百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银杏、南方红豆杉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有杜仲、黄连等4种,国家三级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有天冬、猪苓、龙胆等6种,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有细茎石斛、大叶三七、八角莲、七叶一枝花、独花兰、三叶崖爬藤、斑叶兰、支柱蓼、金刚大等等。此外,境内还分布有野生元胡、野生玉竹等道地药材的种质资源。丰富的野生药材资源为我县的中药材生产和产品开发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具有较高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大盘山因有丰富的野生药材资源而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我国惟一以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二)中药材示范基地建设卓有成效,道地药材名扬四海。近年来,磐安县立足生态环境优势和药材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在省财政厅、省经贸委、省农业厅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多个中药材示范基地,并组织实施了浙江省无公害白术、元胡标准化示范推广项目,建立了无公害白术、元胡标准化示范基地2万亩;2004年~2005年建立了玄参、浙贝母标准化示范基地1.5万亩,其中浙贝母标准化示范基地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项目和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二类项目,2005年5月,1万亩浙贝母标准化示范基地已通过省质监局、省农业厅的验收。中药材良种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全县建立了浙贝1号、浙胡1号、浙芍1号种苗基地3000多亩,提高了中药材良种覆盖率。此外,还先后建立了浙贝母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1000亩,无公害元胡基地3000亩,玄参GAP技术示范推广基地3000亩,无公害白术出口示范基地3000亩等等。基地建设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全县乃至全省中药材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起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随着中药材GAP的实施,磐安洁净无污染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道地药材引起许多企业的广泛关注,成为企业投资建立GAP基地的热土。金陵药业在大盘、安文、尚湖、九和等地建立了3000亩玄参GAP基地,兰溪三江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在新渥建立了1000亩浙贝母GAP基地,上海华宇医药集团与科信药业有限公司合作创办了华信中药材有限公司,对中药材GAP基地的药材进行就地加工,形成中药材种植、加工一体化的规范化生产体系,生产优质中药材及其饮片。中国药材集团公司、杨子江药业、郑州长甲集团等有意来磐安建立GAP基地。此外,我县企业、经营户也积极参与中药材GAP基地建设。在中药材GAP基地建设中,初步形成了“企业为主,部门服务”的运作机制。全县中药材GAP基地面积12000亩,有3038亩天麻获IMO有机证书,并有1000亩浙贝母、2000亩白术和500亩元胡获绿色药用植物及制剂产品证书。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加上县0对中药材产业化的扶持,药农的观念有所转变,药材生产逐渐由零星分散生产转向连片规模经营,涌现出了一批中药材种植大户。如大盘镇周志兴种植白术80亩,仁川镇羊昌财种植白术150亩、刘生根种植玄参135亩、羊东山种植玉竹120亩,新渥镇陈凤阳和深泽乡陈柏松在当地分别种植了40亩和30亩白芍等等。中药材生产逐渐走向基地化、业主化、规模化,出现了“满山开药花,遍地闻药香”的喜人景象。

基地建设推动了全县中药材生产的发展,提升了道地药材的产量和质量。磐安白术外形似蛙(俗称“蛙术”),断面菊花纹,味清香,为白术中的精品,常年种植面积1.8万亩,年产量3000多吨,约占全国总产的30%,有“全国白术,磐安四成”之说。磐安元胡外观黄亮,圆坚饱满,生物碱含量高,常年种植面积1.5万亩,产量1500吨,约占全国的30%。磐安玄参质坚性糯,皮细肉黑,枝条肥壮,而得名“乌元参”,长年供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大药厂作原料,常年种植面积8000多亩,年产量200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磐安白芍外形圆直,质地坚实,断面菊花心(又称菊花芍),味清香,久煮不糊,深受商家青睐。磐安浙贝母质地优良,粉性足,深受国内外客商的欢迎。近几年磐安浙贝母种植面积达8000多亩,产量800余吨,占全国产量的一半以上。全国80%以上的浙贝母商品通过磐安销售,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浙贝母集散中心。磐安玉竹条长、肉肥、柔润甘甜,常年种植面积3000多亩,年产量200吨,是全国重要玉竹出口生产基地。磐安天麻常年种植面积300多万穴,产量200吨,居全国之首,被誉为“天麻之都”。此外,桔梗、太子参、丹参、丹皮、吴茱萸、三棱、黄栀子等药材面积都很大。

(三)中药材科研工作不断深入,产后开发势头良好。磐安县中药材研究所与省中药研究所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承担了多项国家、省级重点攻关项目。完成了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白术、元胡优质高产模式栽培技术研究》、“九五”攻关项目《白术规范化种植研究》和“十五”攻关项目《雷公藤规范化种植研究》,并通过国家级验收。近年来,实施了《富含功效成分的白术新品种选育》、《“浙八味”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玄参等三种“磐五味”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及示范推广》项目,广泛收集了“浙八味”种质资源,建立了“浙八味”种质资源圃,开展白术良种选育(包括遗传性状鉴定、诱变试验、组培试验等)、元胡良种选育、浙贝母航天育种、“磐五味”DNA测定等科研。《富含功效成分的白术新品种选育》项目通过验收,并培育了浙贝1号、浙胡1号、浙芍1号等道地药材良种,通过品种认定,成功引进了黄栀子、西红花、雷公藤、日本当归、金银花等药材新品种,推广了白术、元胡、浙贝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天麻有性繁殖技术等,为磐安中药材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中药材的深加工已经起步,发展势头良好。全县获《药品生产许可证》的饮片企业3家,即大宇医药公司饮片厂、华信中药材有限公司、大晟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华信中药材有限公司于2005年11月通过GMP认证,是全省首家通过GMP认证的饮片生产企业。目前,磐安饮片企业生产的饮片品种400多个,年销售饮片1000多吨,销售额4000多万元。其中白术、浙贝母、天麻、玄参、元胡等本县大宗药材的饮片占总量的一半以上。大晟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的产品除中药饮片外,还有灵芝孢子粉胶囊等保健产品,其生产的中药饮片以出口为主。除饮片生产企业外,磐安药材市场经营户年加工销售的切片1000吨以上。一些有资金实力的中药材经营大户有意创办中药饮片企业,全县中药材深加工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依托磐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保健品系列开发进一步加强。健源皇野生植物制品有限公司开发了健保冲剂和健保胶囊,并已获卫生部健字号批准文号。一些农产品加工厂生产的保健食品有银杏茶、绞股蓝茶、速食桔梗、野菊花茶、草珊瑚茶等,药酒类产品有天麻酒、西红花酒、金樱子酒等。

(四)市场销售网络较为健全,磐安药材影响力不断扩大。磐安县先后创办了新渥中药材市场和磐安城。新渥中药材市场创办于1985年,占地面积10556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905平方米,交易棚架面积1550平方米,营业房53间;磐安城建于1997年,占地面积19950平方米,建筑面积15731平方米,总投资1540万元,营业房83间。市场的建设为药农提供了及时的产销信息和便捷的销售渠道,架起了磐安药材走向全国的桥梁,带动了药材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近年来,两个中药材市场年药材成交额达4亿元以上。全县有经工商部门登记的药材经营户400多家,临时购销户3000多户,并培育了大宇医药、外贸药业、华信中药材、盘山中药材、公平药材站等一批实力较强的药材购销龙头企业。同时,在省外还有180多户购销户,初步形成了一个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

为进一步做大药材市场,磐安县着手市场升级换代建设,并加大了外宣力度。2002年,经省工商局批准,磐安县将新渥药材市场更名为“浙江‘浙八味’市场”,市场建设项目已被省发改委列为2005年浙江省重点工程项目,市场总面积350亩,概算投资3亿多元,届时“浙八味”市场将成为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现代化中药材交易市场。2002年—2004年,磐安县成功举办了三届药交会。药交会规格高,来宾来客多,签约额大,影响力强,有效地拉动了磐安药材的市场需求,推动了市场的繁荣,成功地树立了磐安作为“中国药材之乡”的新形象,大大提高了我县中药材的知名度。2003年8月,由磐安中药协会申请的磐安白术、元胡、浙贝母、玄参、白芍、天麻、玉竹等品种获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2006年,磐安白术、元胡、浙贝母、玄参、杭白芍等五个药材证明商标已获得注册。磐安中药材已逐渐成为一个品牌。

四. 山西省 忻州 原平 油梨

油梨

樟科鳄梨属常绿乔木。又称鳄梨、牛油果。全属约50个种,作为果树栽培的仅油梨一种。原产中美洲。品种主要分为墨西哥、危地马拉和西印度三大系统。中国现仅广东、福建、台湾、云南有少量栽培。树高约10米,树冠广阔。叶互生,圆锥花序顶生,花淡绿色。核果呈梨形或卵形,果肉柔软。种子圆形或长椭圆形。多用种子繁殖,但也可采用芽接或压条方法繁殖。成熟果肉色橙黄,质如奶油,脂肪含量高,易消化,风味独特,食用时常加糖或酱油。

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的专家鉴评会上,云南瑞丽市达凯农科基地发展中心负责人唐达凯先生将一种罕见的水果及用其加工的饮料摆在了专家面前。这种果肉色泽酷似奶油、口感滑腻醇厚、蛋白质及脂肪含量颇高的水果,引起了与会的果蔬加工及饮料业权威人士的兴趣。

这种被俗称为“奶油果”或“牛油果”的水果学名油梨,又名鳄梨,起源地为英国,20世纪初传入缅甸,流传至今,全世界产量仅3万多吨,其中缅甸产量达2万多吨。唐达凯先生经过3年多的跟踪考察,发现其具有独特的质地色泽、良好的加工性能及丰富的营养,是一种宝贵的食品原料,而且价格低廉,如将其进一步开发为市场独有的饮料或其他食品应具有良好的前景。因此,唐先生筹资2000万元将在云南瑞丽(近缅甸)建果汁加工厂,同时利用瑞丽环境、气候及土壤条件与缅甸的相似性,拟在瑞丽选择2000亩山坡地种植油梨果树作为原料基地,在其成材收果之前,从缅甸收购原料进行加工。

五. 山西省 太原 晋源区 太原山西熏醋

山西熏醋:系于50年代末在山西老陈醋基础上研制而成,以优质高粱为原料。其特点为色泽红棕发亮,浓度适当,醋香浓郁,酯香纯正,绵酸爽口。

六. 山西省 运城 河津 翻鏊

翻鏊

把猪方油用刀背剁成泥,与用花椒炒后的葱白、花椒盐搅在一起成糊状,摊在擀好的精面片上,卷圈,拉成长条,切段,下鏊子煎熟。其特点是层如纸薄,软绵味香,可供主食,也可和菜肴。还有一个习俗,大年初一早上一定要吃翻鏊!

七. 山西省 临汾 襄汾 丁村白莲

丁村白莲是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的。襄汾县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步伐,大力发展节水莲菜,注册了“丁村白莲”品牌,完成了无公害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

近年来,襄汾县将打造万亩丁村白莲基地作为该县农业转型的重大项目,累计投资1.83亿元,在新城、邓庄、襄陵、南辛店、南贾、西贾、永固等乡镇汾河两岸滩地,种植丁村白莲10300亩,年产优质莲藕3万吨,目前已成为全省最大的莲菜种植、观赏和深加工基地。燕村现代农业示范园面积1500亩,分三区三园一馆,即丁村白莲种植风景区、精品荷花观赏区、农家乐餐饮服务区,无公害绿色果菜采摘园、水上娱乐垂钓园、丁陶文化展示园和莲藕文化艺术馆,集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与文化旅游产业为一体,风景堪比“白洋淀”。

八. 山西省 朔州 平鲁 山西荞麦

朔州市盛产荞麦。近年来,随着农民市场经济观念的增强,荞麦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大。含硒量居全国首位的平鲁红山荞麦,千粒重38.8克,硒含量0.73mg/g,深受日本和东南亚国家青睐,多次入选国宴。荞麦是原产于我国北方的古老作物。由于它生育期限短,春、夏、秋三季都可以播种,逢灾年用荞麦补种、改种都可获得一定购收成,是较为理想的救灾、备荒作物。荞麦是双子叶植物,在植物学分类上属于蓼科,与单子叶、禾本科的小麦、大麦等麦类作物亲缘较远,在常见大田作物中几乎没什么近亲,在很多方面也都表现得别具特色。 栽培荞麦有四个种,它们分别是甜荞、苦荞、翅荞和米荞麦。甜荞又称普通荞麦,其花中有蜜腺,能散发香味,引诱昆虫,异花授粉;苦荞又称鞑靼荞麦,花器小,无香味,自花授粉,人工杂交极难成功;至于翅荞和米荞则是由于其所结瘦果棱薄呈翼状或是瘦果两棱之间饱满欲裂,易露出果内的“米”而得名。总之,无论哪种荞麦,它们所结的种子都 有一坚硬的外壳并且是三棱型的瘦果,这在其它作物中极为少见。

荞麦开花对日长无明显要求,属中日型植物,但日照时间减少可使生育期缩短,故也有人称之为短日照作物。荞麦 ,花量较大,每株开花可高达200O朵,但实际结实的只有10%左右,看得出荞麦的开花也很有特点。。荞麦面适口性好,可制成多种食品,但其蛋白质含量不高,只有11.2%,不过以甜荞为例,其所含赖氨酸和胱氨酸 为所有谷类作物所不及,其籽粒除了含有丰富的钙、磷、铁之外,还含有维生素B1、B2,烟草酸、柠檬酸、芦丁和维生 素E。我国古籍《农政全书》和《齐民要术》都记载了其多种药效,譬如“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等等。 另外,荞麦还有丰富的野生种质资源,野荞麦又称金荞 麦、老虎荞、万年荞、土茯获苓等。有一年生或多年生的甜 荞、苦荞和野翅荞类型。西藏地区野养麦类型尤其丰富,有草本、近木质、藤本、块根、地下肉茎等多种类型,其籽粒 可食用,全株皆可人药。我们常见的消炎药“金荞麦片”就是 利用野荞麦研制而成的。医学界早已开始利用荞麦治疗或预 防某些痰患。

九. 山西省 临汾 安泽县 刘村中药材

刘村位于山西省安泽县南部、马壁乡以西5公里处, 全村有四个自然村,三个村民小组,143户,433口人,耕地1153亩。、

近年来,刘村村依据荒山优势,不断调整产业格局,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全村有123户村民参与了种植中药材的行列。2007年刘村成立了产供销一体化的神农中药材合作社,发展药材种植面积达2550亩,其中黄芩1500亩,连翘1000亩,柴胡20亩。2010年实现产值80万元,纯利润20万元;2011年出售黄芩12吨,柴胡2吨,苦参20吨,连翘60吨,实现产值100万元,纯利润25万元,使中药材种植初具规模,成为刘村的一项支柱产业。其产业总收入占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的65%。

刘村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产业调整为切入点, “一村一品”(中药材)为重点,“以山种药、以药富民”的发展思路,努力实现刘村经济快速增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大幅提升村民生活,不断增加集体积累。2008年经村“两委”商议和征求群众意见,最终确定将中药材种植列为刘村“一村一品”的重点发展项目,并加以实施。2011年8月31日刘村被农业部授予“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

十. 山西省 运城 平陆 橡籽

是橡树所结的果实。橡树生长在中条山一带,为落叶乔木。其果实为圆形球,果球的壳叫橡壳,可作染料,内仁叫橡籽。橡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富含淀粉、糖等,是优质家畜饲料,人亦可食用,在工业上常用来制作浆糊。橡树叶可饲养柞蚕,树皮可做软木制品,亦可做工业染料。
山西特产中药图片大全山西特产中药材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