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永州土特产包装 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7-06 04:44:42

一. 湖南省 永州市 新田 新田花生

新田花生是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的。新田县的土壤和气候适宜种植花生,种植花生历史悠久。培育出来的花生颗粒饱满,色泽鲜艳,成为传统经济作物。

花生是经济效益相对较高且易种易管的一类旱土经济作物。新田的土壤和气候适宜种植花生,培育出来的花生颗粒饱满,色泽鲜艳,品质上乘。新田种植花生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千百年来,花生一直是新田种植面积较大的传统经济作物,盛时年种植面积超过3万亩,年产花生超过1万吨。

花生是一类大众化消费农产品,以花生为主要原料加工生产的各种产品历来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广阔。新田花生富硒、风味佳、口感好,特别是始创于明末清初采用传统工艺手工制作的新田水籽花生,肉质香、酥、脆,以“色、香、味”俱佳,在湘南一带久负盛名。

二. 福建省 福州 鼓楼区民俗文化 中医诊法(福州萧氏外科)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法(福州萧氏外科)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萧氏外科是由福建省福州市名中医萧治安先生及其子孙经过数代人百余年不懈努力而形成的具有福建本土特色的中医外科。

福州萧氏外科擅长中医外科中各种疑难重症的治疗,尤其善于应用草药施治疮疡皮肤病,对于现代医学尚无特效治疗手段的荨麻疹、湿疹、胎瘀疮、银屑病、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皮肤瘙痒症、妊娠皮肤病、神经性皮炎、周围血管病、乳腺病等疑难杂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萧氏中医注重整体治疗手段,内治阳症重于调理气血,而内治阴症重于滋补肝肾,外治则遵循与内治相同的医理,以热治寒,以寒治热,有风散风,有湿除湿,并根据临床经验加减用量。此外,萧氏中医外科使用的丸、散、丹、膏都源自家族祖传单方,其自制而常用的相关药品有大成散、百草膏、凤凰散、玉红膏、金花散、清毒洗剂等。

萧氏中医外科的创始人萧治安出身于行医的家庭,21岁时从事行医。由于萧治安擅用汤药、精丸、散、丹、膏,对于各种疑难杂症均能从整体治疗着眼、内服外敷,均能奏效,因而其在福州中医外科中享有盛名。萧治安不仅医术高超,还兼具高尚的医德,为病人与同行所称道。中年后,萧治安投资支持创办福州中医学社。新中国成立后还与厦门、汕头的制药厂合作,进行中医外科方剂剂型改革。

萧治安子女中承医业者有6位,而孙、曾孙辈中承继医业的有二十多人,均为福州中医外科的骨干。如今,福州市中心街区鼓楼区东街还设有萧治安中医外科医院,萧氏子孙也以其传承有方的高超医术和高尚医德,服务于广大患者,成为福州市中医外科的支柱。

萧治安 (1884~1964)萧治安(1884~1964年),闽县(今福州市区)人。幼年随父种植、采集草药,制作各种药材,自修医学,探研祖传医疗验方。21岁在福州澳桥附近开诊,名闻一方。治安继续钻研《外科正宗》、《外科证治全生集》等历代医学著述及名家医案,虚心向名医和有一技之长者学习,擅长汤药,精于丸精丹膏,对于外科疑难病症从整体治疗着手,内服外敷,常奏奇效。治安为人爽直,自奉甚俭,常解囊帮助乡邻,对慈善事业更是好施乐为,曾捐...... 详细>>>

三. 湖南省 永州市 双牌 瑶族马尾帽

据说,从前有个瑶族猎手,头上缠一块长布包头,每天钻山攀岩追赶猎物,常被树枝藤刺缠住,耽误追击时间,放跑了不少野物。到了雨天,包头吸透水更成了沉重的包袱。后来,他利用马尾,编了一顶帽子,既轻,又光滑,能防湿,又耐用,适合上山打猎。于是,人们都喜欢这种“马尾帽”,相继戴了起来。

编制“马尾帽”,先用木头做一个头大的模型,打磨光滑,在中间凿个洞,减轻重量。编织时,编者坐在凳子上,模型放在两个膝头上,左手扶着模型,右手拿着穿着马尾的针,精心地一针一线地编织。编一顶“马尾帽”,一般需要七、八天时间。最快也得四、五天才能完成。虽很费工时,但也可说是一劳永逸,因为一顶“马尾帽”至少也可戴五、六年!

瑶家男子最喜爱“马尾帽”。它是瑶家男子聪明、勤劳、智慧的象征。成年的男子不戴“马尾帽”,姑娘瞧不起,众人看不惯。因此,男子必须千方百计地学会编织“马尾帽”,实在不会编的,也要请人编一顶来戴。

四. 湖南省 永州市 双牌 通气筷子

产地为双牌县阳明山圉家森林公园;阳明山素享“竹山林海”之盛名,有楠竹林4000hm2,900多万根。用这些楠竹制作而成的筷子甚为奇特,将筷子的一端插人清水之中,从另一端用嘴轻轻一吹,顿见清水中泡沫四起。自唐朝开始,这里的通气筷子就传入宫中,成为年年进献的贡品。现已成为阳明山的一大,许多游人都带把“通气筷子”回去,以馈赠亲朋好友。

五. 湖南省 永州市 江永 什锦火锅

什锦火锅

原料准备:

熟红肉丸10个,熟橄榄肉丸12个,熟蛋卷12个,浸发粉丝250克,芽白菜400克,冬笋100克,水发香菇25克,猪瘦肉50克,熟猪肚50克,水发墨鱼50了。

调料选用:

青蒜25克,胡椒粉1克,味精1克,酱油10克,熟猪油75克,肉清汤1000克。

制作食用过程:

1、将熟红肉丸从中横切开成20个;芽白菜切成4.5厘米长、3厘米宽的块;粉丝切成长15厘米的段;冬笋、瘦猪肉分别切成4厘米长、2厘米宽、0.3厘米厚的片;熟猪肚、墨鱼分别切成长4厘米、宽2厘米的片;香菇洗净,大块切开;青蒜切成长2.5厘米的段。

2、先将芽白菜、粉丝放入火锅,上放红肉丸、橄榄肉丸、蛋卷。

3、锅内倒入50克猪油,烧至六成热,下冬笋片炒几下,在下肉片、肚片、墨鱼片、香菇、酱油、盐(3克)炒熟,倒入火锅内。

4、炒锅内放猪油25克,烧至六成热时,放入肉清汤,加入味精、胡椒粉、青蒜、盐,烧开后倒入火锅,点燃火锅,烧沸,上桌即成。

成品特点:

荤素俱备,软、韧、香、脆,味道鲜美,为湖南风味。

六. 福建省 福州 平潭 春卷与春饼

春卷与春饼

春卷平潭又叫“春饼酵”,采用精粉加蛋花、食盐打成面筋稀浆,用平底锅温火煎成薄纸状之春饼皮。另以豆芽菜、韭菜、肉丝、鱼丁、牡蛎、蛤肉、缢蛏、虾仁、紫菜等炒熟作馅。用春饼皮卷成筒状即可食。其味鲜美不腻。若用油炸,春卷呈金黄色,更有香脆之感。

七. 湖南省 永州市 江永 大锡喝螺

大锡喝螺

在大锡乡的瑶山冲里,山高林密,鸟兽繁多,是江华典型的大山林区。因为山大林好,每处高山都有涧流,涧流清澈见底,每从高处坠落,都有金玉之声。

从码市镇到大锡乡之间的山涧,有长约1000米的涧流,产一种特别的螺,壳上有天然花纹,似乎经过千百年方形成的大自然的产物。此螺肉嫩脆无比,清甜可口,味道大不同于喝螺。但因为产地只是1000余米的小山涧,产量不高,更显得珍贵。因产地是大锡,故名大锡喝螺。来江华,能尝到大锡喝螺,一要运气,二要能深入瑶山。你到江华县城,是决计吃不到大锡喝螺的。瑶山风光,最美的要数岭东大山,而要想品尝这瑶山一绝的“大锡喝螺”,务必要到码市或大锡

八. 湖南省 永州市 宁远 宁远红瓜子

宁远红瓜子是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的。宁远县红瓜子片大厚实,籽仁肥腴,色泽红润,鲜艳喜人。

红瓜子是宁远的传统,就是打瓜所产的籽,也是宁远一宝。以其片大厚实、籽仁肥腴、色泽红润、鲜艳喜人而荣居全国之冠,蜚声海外。由于红瓜子种植受气候、水土及栽培技术等方面原因的局限,唯宁远红瓜子品质纯正,被誉为独一无二的土品。

宁远县红瓜子富含蛋白质、脂肪及钙、磷和多种维生素,含油率达55%左右,营养极为丰富。经精细加工或咸或甜或五香,乃干货上乘佳品。因其红艳,寓"福星降临"之意;因其籽多,含"人丁兴旺"之喜,是馈宾友的佳品。据国外医学界研究,红瓜子含男性荷尔蒙和抗癌素等,更使红瓜子供不应求。

九. 湖南省 永州市 江永 源口香米

产地:中国湖南江永。

历史:据《湘侨闻见偶记》记载:“府境有香稻米,不多得……其米玉色,不甚白、细粒、入饭少许即香。所谓‘长沙好米,其香五里’者,即此种。”中国历 代都把香稻视为珍品,把香米作为贡品,誉称香米为“贡米”。历代诗人如杜甫、王维、孟郊、陆游等,都有吟咏香稻的佳句。唐代大诗人杜甫就留 下“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的名句;《红楼梦》中更有“稻香村”的雅境。但是,香稻只能在特定的条件下种植,倘若换一块土地,改 变一个环境,种出的香稻就不香了。湖南源口香米所以能成为珍稀之物,同当地有适于香稻生长的特殊水土条件是分不开的。
特点:江永县地处湖南省南部,潇水支流永明河上游。这里盛产稻、小麦、花生、 大豆等。“源口香米”,稻禾高达一米,谷芒棕色,米细小质粘,色呈乳白,做成米饭,质地糯软,芳香浓郁,是湖南稻中绝品,素以质佳味香 而饮誉三湘。

十.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德园包子与柳德芳汤园

提到包子,长沙人必称“德园”。德园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初为一唐姓业主在八角亭附近开的一家夫妻店,取《左传》中“有德则乐,乐则能久”之意,名之“德园”。民国初年,几位失业官厨集资入伙,盘下几经易手却无建树的德园,迁店于黄兴路樊西巷口,以官府菜、点招徕食客。因菜肴制作总有海味鲜货等上乘余料留下,为免浪费,故将其剁碎,拌入包点馅芯,谁知这竟使他们的包点风味异人,倍受垂青。从此,德园包子大振名声,遂有“出笼热喷喷,白色皮喧松,玫瑰甜香美,香茹爽鲜嫩”的民谣之赞。长沙“文夕”大火后,原班部分师傅重新集资,再度建店,取名德园茶馆,继续经营饭菜、包点,并逐步形成驰名长沙的“八大名包。”“八大名包”为:玫瑰白糖包、冬菇鲜肉包、白糖盐菜包、水晶白糖包、麻茸包、金钩鲜肉包、瑶柱鲜肉包、叉烧包。长沙解放后,德园茶馆获得了新生,曾荟萃一批烹饪名师和白案高手,使德园的美食形成五大系列,300个品种
柳德芳汤圆是长沙市的名特小吃,为柳德芳汤圆店独家经营。它创始于清道光(1821——1850)年间,系用姓名为店号,故名柳德芳汤圆。柳德芳,别号柳三,人称长桥柳,小时家境贫寒,以卖汤圆为生。由于汤圆选料上乘、制作精细、风味独特,因而颇有名气,买者非柳三的汤圆不食。1852年(清咸丰二年)柳三在河街南货馆购面粉,不曾想,面粉中竟有53两的大宝银子,遂又购回6篓,果然又得了6个53两的大宝银锭。得此横财,柳三随购一间铺面,专营汤圆,因其所制汤圆个大、糕糯、馅多,肉素兼备,咸、甜双全,不粘唇,不腻心,回味悠长,博得广大食客赞赏。据传,陕甘总督左宗棠曾感其汤圆鲜美香甜,赠其柳德芳汤圆馆“枵腹而来,君休问价;从心所欲,我亦重涎”的楹联。后柳德芳将其装裱挂入店堂,时值学院闳开,各县举子来长沙应试,在汤圆馆见了左宗棠的亲笔楹联,无不赞其笔力苍劲,以至招徕更多的文人墨客,从此慕名而来,以至不吃柳德芳汤圆不算到长沙成一时之风气,故其每日门庭若市,生意兴隆,声名流传响誉至今。( 长沙)
湖南永州特产排行榜前十名湖南永州特产是什么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