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土特产第一名 新疆最好特产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7-02 10:09:09

一. 新疆 哈密市 伊州区 新疆啤酒

新疆啤酒是采用大麦、大米和啤酒花酿制的清爽型啤酒,用料精良。酒花均采用新疆产的上等品。大麦是哈密地区生产的专供制造啤酒的优良品种,水是取自深层地下水,水质滑腻,清澈鲜亮,洁净甘冽。新疆啤酒的特点是:水洁、花纯、麦香。所产12度优质啤酒,倒在杯里,泡沫洁白,清亮透明,富有光泽,含有丰富的二氧化碳,饮用时入口安神,可助水消化和滋补身体。1994年,被列为新疆首批名牌产品。( 乌鲁木齐)

二. 新疆 喀什 泽普 清炖羊头羊蹄

清炖羊头羊蹄是维吾尔等民族最具原始风味 的一种小吃。它的制作十 分简单,取新鲜羊头、羊蹄,烤去全部羊毛,刮洗干净,去掉羊角和羊蹄壳后,放入锅内 不加任何佐料煮至肉能离骨为止。然后捞出,凉至皮不沾手,蘸精盐即可食用。( 喀什)

三. 新疆 乌鲁木齐 新市区 新疆葡萄干

新疆葡萄干

新疆葡萄干:以新疆生产的肉质软、含糖量高、无籽的无核白葡萄加工而成。色泽碧绿,状如珍珠,肉软清甜。

四. 新疆 喀什 莎车 新疆挂毯

新疆挂毯分丝织与毛织两种。丝织毯系用天然真丝手工编制而成,毛织挂毯系用羊毛编织而成。图案式样与地毯相似。

新疆挂毯生产历史悠久,据考古工作者对发掘古墓及古城堡中的遗物考证,早在战国时期新疆已有制作,唐代时织造的花纹、图案,做工已较精致。至于元、明、清时,遂划分为地毯式挂毯与绣花式壁挂两类。

五. 新疆 喀什 巴楚 巴楚烤鱼

巴楚烤鱼

烤鱼为喀什的传统风味小吃,尤其以巴楚县的烤鱼最有名气。它鲜嫩不腥,香酥可口,别具风味。

其做法是:把若干新鲜活鱼洗干净,从腹部彻底割开并撑为两片。用几根筷子粗细的木条横穿鱼皮,再用一根稍粗并比鱼长20厘米左右的木棍沿鱼脊竖穿入鱼皮

,然后将鱼依次插在地上呈半圆形,再将干柴放在半圆形内点燃烘烤。鱼边烤边洒上盐水、胡椒面、孜然粉等调料,先烤好一面,再烤另一面即可。

六. 新疆 喀什 伽师 热瓦普

热瓦普,又称热瓦甫、拉瓦波、喇巴卜。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传创制于十四世热瓦普纪。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乐师史》中记载,热瓦普起源于南疆喀什。 民间流传的喀什热瓦普,全长130厘米。

热瓦普,又称热瓦甫、拉瓦波、喇巴卜。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传创制于十四世纪。清代被列入宫廷的回部乐。《律吕正义后编》(公元1746年成书)收录称喇巴卜。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乐师史》中记载,热瓦普起源于南疆喀什。

民间流传的喀什热瓦普,全长130厘米。音箱呈半球形,用整块桑木挖制,面部蒙羊皮或驴皮。琴头的弦槽部位向后呈直角弯曲。琴杆上缠有二十八个丝弦品位。琴杆与音箱连接处两侧各设一弯角。琴杆、音箱上镶有驼骨、贝壳等装饰。张一条主奏弦和四至六条共鸣弦,均用钢丝弦。主奏弦定弦c1,四条共鸣弦定弦e、A、d、g,六条共鸣弦定弦#f.B、e、A、d、g或B、e、E、A、d、g。音域约两个八度。

发展历史

公元14世纪,国内外民族文化交流广泛开展,维吾尔族人民在原有民间乐器的基础上, 吸收外来乐器,创制出一些新乐器,喀什热瓦普就是维吾尔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在民间一直盛传不衰。到了清代,热瓦普被列入宫廷回部乐(即维吾尔族音乐)中,并以喇巴卜、喇叭卜之名载入史册。成书于公元1746年的清《律吕正义后编》(卷四十五)《回部乐技》 载:“司胡拨一人,回名喇巴卜。”清《皇朝礼器图式》附有其图。《清史稿》(卷一一) 载:“喇叭卜,丝弦五、钢弦二,木柄通槽,槽形如半瓶,下冒以革。曲首凿空纳丝弦,以五轴绾之,左二右三,曲首右侧以两轴绾钢弦。用手冒拨指,或木拨弹丝弦,应钢弦取声。”在公元1854年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撰写的《乐师史》 (古维文手抄本)中,叙述了十七位艺人创作的“木卡姆”流行情况,据艺人讲:热瓦普起源于南疆喀什。20世纪30年代,上海民族器乐演奏社团大同乐会,曾参照历史资料制作了一套我国民族乐器,包括古代乐器和少数民族乐器,其中就有喇巴卜两件,并且还做了一些改革尝试,原形制的七条琴弦,有五条丝弦、两条钢弦,乐会制作的喇巴卜只张了五条丝弦。喀什热瓦普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并在北疆地区也有流传,它在工艺、音质和演奏诸方面,都较以前有了较大的发展。

如果说“弹拨尔”是一种能奏出极富有魔力的乐器,那么“热瓦甫”这种乐器就是最为普及的乐器了。 热瓦普,又称拉瓦波、喇巴卜。产生于公元14世纪,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的《乐师史》中记载,热瓦普起源于南疆喀什。它不但是维吾尔族喜爱的乐器,也是塔吉克族和乌孜别克族等少数民族所喜爱的弹拨乐器。

热瓦普-种类

维吾尔族的热瓦甫种类很多,分为喀什热瓦甫、新型热瓦甫、多朗热瓦甫和牧羊人热瓦甫等。喀什热瓦甫因流行于喀什一带而得名,它发出的声音柔和,音量虽较小,音色却委婉细腻。 欢乐的节日人们弹起喜爱的热瓦甫新疆的塔吉克族把热瓦甫称为“热布卜”,是塔吉克族人民使用最普遍的弹弦乐器。主要流传于新疆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及邻近的莎车、泽普、叶城和皮山等地。热瓦甫多用杏木制成,与维吾尔族的多朗热瓦甫相似,全长7O厘米,比热瓦甫稍短、粗,琴箱较大、呈扁圆形,主要以牛、马或驴皮蒙面。演奏时用杏木、梨木、牛角或化学拔片弹奏音乐,演奏出的乐曲音色丰富,音响旋律多变,所以常用于合奏及独奏。(此外,塔吉克族还有一种专供儿童弹奏的小型的热布卜,叫做“热布卜乔”。)

七. 新疆 下野地西瓜

下野地西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下野地产的西瓜俗称下野地西瓜,个大皮薄、汁多、味甜闻名全国。但很少有人知道,下野地西瓜的发源地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师一三四团场、主产地也是一三四团场。

下野地一三四团气候干旱少雨,年均气温7度,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828小时,年平均无霜期163天,光热资源丰富,宜于农作物生长,尤其适宜西瓜种植和生长。

1984年,下野地一三四团场采用地膜种植西瓜,品种有红优2号,提升了成熟期,第二年,一三四团十一连瓜农采用双膜覆盖,提高地温,当年种植1公顷,亩产7吨。198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新疆乌鲁木齐举行赛瓜会,一三四团场十一连选出10个红优2号西瓜参赛,每个瓜平均重25公斤,含糖量12-13度,比赛结果是一三四团西瓜获得第二名,西瓜远销北京、上海、广州、东北、四川等地。由此,下野地西瓜声名远播。

新疆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三四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三四团26个连队,包括1连、3连、4连、5连、6连、8连、9连、10连、11连、12连、13连、14连、16连、17连、18连、19连、21连、22连、23连、24连、25连、26连、27连、29连、30连、良繁连。地理坐标为东经85°30′37″~85°30′58″,北纬44°37′55″~44°48′29″

AGI2017-02-2114

八. 新疆 喀什 巴楚 新疆盆盆肉

“清汤一盆肉,余味三年香”,说的就是我们新疆的盆盆肉。它汤鲜、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是新疆人一年四季常吃的美食。

“盆盆肉”这个词出现于晚清,不过,那不是我们新疆现在的盆盆肉,而是晚清成都皇城坝回民创作的“盆盆肉”,又称“牛肉肺片”,这道菜在1959年已绝迹。

新疆的“盆盆肉”和成都的“盆盆肉”完全是两码事,现在新疆市场上的盆盆肉,是1994年前后从吐鲁番传到乌鲁木齐的。

那时在乌鲁木齐面粉厂一带有三四家挂着“火州盆盆肉”、“火焰山盆盆肉”、“吐鲁番盆盆肉”和“伊斯兰盆盆肉”牌子的小饭店,它是我们新疆回族“清炖羊肉”和“粉块”两种菜的烹饪技术及原料的合成。因为用大盆子装,就被形象地称为“盆盆肉”了。

现在的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可以经常“下馆子”,这也无形中成就了新疆的许多家庭美食走向市场,并形成品牌连锁经营,如今新疆盆盆肉在内地的一些城市也有卖的。

把盆盆肉加工深化,并把它发扬光大的是一位叫古博尔的回族青年,他的盆盆肉现在已经是“中华名小吃”了。

盆盆肉选料考究,里面有8-10个月大、体重10-15公斤的羊羔肉,还有胡萝卜、枸杞、生姜、橙皮等。

寒冷的冬天,吃上一碗冒着热气、鲜美喷香的盆盆肉,不仅有驱寒、暖胃、强身健体的滋补作用,更是一种绝妙的享受!

九. 新疆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县 新疆烤包子

新疆烤包子

新疆的烤包子,还真有很长的历史了,以前这里的游牧民,出外放羊、打猎,都自带馕、水、刀、面粉等,很长时间不

回家,自己在外面做吃的。相传最早的烤包子就是在野外诞生的,那些牧民打来野兔,把肉洗净切碎,用和好的面包上,放在木炭上烤熟了吃,味道的确不错,只是

沾在外表的炭灰不好办,聪明的牧民就找来三块石头,两块当支架,另一块平整点的架在那两块石头上,然后用木炭把石头烤热,再把“兔肉包子”沾在石头架的内

壁上,这样烤出的包子外表就没有粘着的炭灰了!以后烤包子都是炉膛里烤了,肉馅也多种多样。

十. 新疆 伊犁 特克斯县 新疆哈密瓜

哈密瓜又称为厚皮甜瓜。大约在一千六百多年前,新疆就已有大量种植了,现在大约有一百八十多个品种及类型。其中最受人们欢迎的有:红心脆哈密瓜,它肉质红嫩,香脆甜爽;黑眉毛蜜极甘哈密瓜,它肉质软而多汁,甜蜜醇香;网纹香哈密瓜,瓜肉为绿白色,含糖量特高,风味香甜可口。
新疆的十大特产是什么新疆十大特产名字大全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