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有哪些名小吃和特产 合肥特色小吃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6-29 09:59:43

一. 海南省 琼中 蜡染和针绣

蜡染和针绣是苗族古老悠久的民间传统工艺,也是苗族同胞们最喜爱的装饰品。为制作蜡染,妇女们从山上采回特定植物,捣烂后配上其他颜料,经过发酵后制成色素染料,借助简陋的工具,经过反复几次的漂染和晾干,再用白蜡点缀,便可以将用土纺机织成的土布蜡染布成不同颜色的布料。海南省苗族妇女还在蜡染过的布料和蜡染布所裁制成的衣裙、头巾、腰布等服饰品上以变形夸张的手法,用鲜明的色彩线条进行针绣。针绣细致精巧,图案美观大方,题材多样,反映当地自然风光、飞禽走兽和奇花异木。

二. 浙江省 湖州 长兴 小吃长兴板栗

长兴小吃长兴板栗

栗,也称板栗。树高可达20米,其坚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及淀粉,味美可口,生熟均可食。国际上认为来自中国的"甘栗",是较高的营养品。

板栗在南北各地均有生产,湖州市主要产地在长兴。长兴板栗品质优良,其中油光栗在广交会上展销,深受外商欢迎;还有马齿青、大红袍、魁栗、茶果栗等品种也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已成为紧俏商品。

三. 新疆 喀什 英吉沙县 新疆四大名刀

新疆有四大名刀,即英吉沙小刀、焉耆陈正套刀、莎车买买提折刀和伊犁沙木萨克折刀。英吉沙小刀以其产地英吉沙县得名,有近300年的生产历史。英吉沙小刀就和北京的"王麻子剪刀"一样,在新疆颇有名气。 它钢口锋利、经久耐用,造型独特,刀柄装饰华丽,晶莹俏丽,刀柄上有维、汉文“英吉沙”的标记,刀鞘用牛、羊皮模戳压制成,图案美丽。深受世界人民的青睐。

四. 山西省 太原 晋源区 太原小吃

太原小吃

五. 浙江省 丽水 云和 金瓜丸和金瓜饼

金瓜丸和金瓜饼

南瓜,云和俗叫“金瓜”,是民间最普通的蔬果。山区农民房前屋后,田头地角大量种植,困难年景,它是救命主粮以瓜代饭,吃得边皮肤都发黄;年稔岁丰,这代主粮的瓜果,又会降格成为猪饲料。但想不到聪明灵巧、善于烹调的农家主妇,还能使它变化成为美味佳肴,接待贵宾的地方特色食品,“金瓜丸”就是其中之一。每年除夕团圆宴,就缺少不了这位名角,它名字高雅而寓吉祥,味道鲜美,风格特异,又非珍禽异兽、山珍海味所能媲美,它比肉不油,比鱼不腥,比山珍不清淡,比海味不鲜浓,可说是集百家之优点而无百珍之异味。浓淡适口,鲜香诱人,主料价廉物美,配料亦极普通,难怪民俗中流传久远!笔者从记事起,上至祖母、父、叔,下至子侄,人人爱吃,数十年来,每逢年节,年年不能无此君。

六. 安徽省 合肥 长丰县 合肥大麻饼

合肥-饼

“合肥-饼”是合肥的四大名点之一,在国内享有盛誉。合肥-饼以白糖、冰糖为原料,配上青红丝,再和拌麻油做饼馅,用精细面粉做成饼状,并将馅包入其内,外皮粘上密密麻麻的芝麻,入烘炉炕制而成。这种麻饼面如蟹壳黄色,边沿泛白,吃起来脆而不焦,香甜柔软。

合肥-饼历史悠久。相传在北宋时期,合肥一带就用面粉制作一种铜钱大小、实心无馅的饼,其外还布着密密麻麻的芝麻。当时称之为“金钱饼”,为百姓逢年过节时常吃的点心。元朝末年,红巾军农民大起义在淮北地区爆发。合肥离淮北很近,也有很多穷苦农民加入起义军。在朱元璋的部队中,将领张德胜就是合肥人。朱元璋派张德胜率水军为先锋,攻打长江边的港口裕溪口。张德胜的水军都是家乡子弟。为了让士兵们吃得好,更好地战斗,张德胜命家乡父老制作一种以糖为馅的大“金钱饼”,称作麻饼,作为水军的干粮。水军吃着家乡的点心,精神振奋,一鼓作气地攻下裕溪口,打败元军,并乘胜攻下采石矶。这一仗为朱元璋不久后攻占集庆(今南京)奠定了基础。朱元璋非常高兴,称这种麻饼为“得胜饼”。

“得胜饼”在明朝,是最流行的糕点之一。经过五百多年的流传,到了清代光绪年间,李鸿章的部属中有个叫刘东山的,辞官回乡,在合肥开了家食品杂货店。他雇佣几名糕饼师傅,对流传已久的“得胜饼”加以改进。他们将饼做得更大,加大馅的分量,表皮的芝麻粘得饱满、均匀。新麻饼上市后,购买者蜂拥而至,店家供不应求,买者只好排长队等待。刘东山见此情形,命人精制八百筒(一筒十只)送给他过去的上司李鸿章。李鸿章吃后认为此麻饼完全可以和苏州点心相媲美,又将它们分赠给朝廷的同僚。就这样,刘东山的产品一下便闻名全国。现在,合肥-饼仍是畅销全国的名点,在北京、上海、江浙等地仍可以购得。

七. 台湾省 高雄 美浓小吃

客家料理讲究咸、香、肥,卤猪脚、冬瓜封、梅干扣肉、姜丝大肠等都是客家名菜,野莲、福菜及长梗满天星则是本地野菜,炒过便成招牌美味;要吃这些客家菜,中正路16号的有能小吃部为知名老店,中山路一段78号的珍好味餐厅也很有名。至于香喷喷的美浓粄条更是名闻全台,美浓镇上满街小吃店都可尝到,但以中山路一段87号的美光粄条最为传统地道。( 高雄县)

八. 河南省 郑州市 惠济区 郑州小吃

郑州小吃

九. 湖北省 十堰市 丹江口 均州名晒烟

均州名晒烟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均州名晒烟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均州晒烟是湖北十堰市丹江口的。

均州名晒烟属于地方性淡色晒黄烟,采用绳索串晒架晾凋萎变黄、地晒干燥定色、白晒夜堆上汗、室外堆积发酵、分级打捆后二次发酵的传统调制方法。烟叶色泽鲜明纯正,烟味纯和,香气浓郁,油分足,弹性好,燃烧性强,有“吃不过的均州烟”之佳评(丹江口市志第118页)。 均州名晒烟是我国名晒烟的一种,属香料型烟叶,是配制混合型卷烟不可缺少的优质调料,产于丹江口市(古称均州)。据《丹江口市志》记载,明崇祯三年(1630年)前后,从美洲传入并种植成功,有“均州名烟”之称。清代被作为“贡品”敬献皇帝,民国年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银质奖,由此名扬天下,具今有380多年的生产历史。均州名晒烟香型独特,似烤烟,可广泛应用于烤烟型、混合型、雪茄型等各类产品配方中,对于提高烟香丰富性、增加香气浓度和“减害降焦”具有积极的作用。1983年被确定为全国名晒烟生产基地,1984年“均州名晒烟”列入《全国名晾晒烟名录》。其地域保护范围为东经110°08'~111°34'、北纬32°14'~32°58'之间;产区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所辖的均县镇、习家店镇、蒿坪镇、石鼓镇4个镇,共46个行政村;总种植面积3.5万亩。丹江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均州晒烟品牌打造工作,成立了品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以此助推均州名晒烟的健康和持续发展,提升均州名晒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丹江口市均州晒烟历史悠久,从1630年(明崇祯3年)前后从美洲传入在古均州开始种植,至今已380多年。均州名晒烟品种主要有“毛把烟”、“露白水”、“葵扇把(又称光把烟)”、“柳叶尖”、“矮脚黄”、“鳖出头”、“金丝靠”、“香楼”、“兰花烟”等。1980年丹江口市被省政府确定为名晒烟生产基地,1983年又被确定为全国名晒烟生产基地,1984年“均州名晒烟”列入《全国名晾晒烟名录》。2013年,全市共种植均州名晒烟6714亩,收购烟叶14898.87担,实现晒烟税收285.32万元。

近年来,丹江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方特色农副产品发展壮大,一直致力于武当蜜橘、均州晒烟、丹江口翘嘴鲌等丹江口特色产品品牌打造,成立农产品品牌创建领导小组,通过品牌强市的发展思路,明确特色品牌的发展方向,提高丹江口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相传,在湖北丹江老均州城的土桥旁边有一个叫七里头的地方,这里有一块地名叫八亩地,自明朝崇祯三年以来,这块地每年都要种植均州名晒烟。在这块地的正中每一年能长出特殊的三株烟,这三株烟区别于所有的烟叶,因为当这三株烟在成熟期间的一段时间内,烟叶油润欲滴,随便从烟株上采摘其中任意的一片鲜烟叶卷起来就可能用火点着,抽之香气四溢。而这世上唯一的三株烟便被做为贡品敬献皇上的。这大概就是均州名晒烟的源渊吧。

地域范围

均州名晒烟产地范围为湖北省丹江口市所辖的均县镇、习家店镇、蒿坪镇、石鼓镇等4个镇、计46个行政村。其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0°08'—111°34'、北纬32°14'—32°58'之间。均州名晒烟种植面积733公顷,年产量1000吨,产值0.18亿元。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观感官特征:生烟外观:茎叶角度较小,着叶28~34片,叶片较窄而厚,筋脉细,呈阔椭圆形;叶柄生毛,露浸不拖头;易退青变黄,水分含量少;颜色深黄,色度饱满,油分充足,组织细致,厚薄适中,成熟度好,填充力强,弹性好,香味充足。成品烟叶:香气浓郁,手揉叶呈麸片状,燃烧性好,燃烧后灰 呈洁白;吸味饱满,劲头足,刺激性小;含糖量适中,化学成分协调;烟气柔和、细腻,余味舒适纯净,浓劲比协调,配伍性好,工业可用性强。 2、内在品质指标: 烟叶安全性高,无残毒,无农药残留;烟叶中“高糖、适烟碱、富钾、蛋白质”是形成均州名晒烟的重要化学物质基础。蛋白质6%~8%,总糖12%~16%,总氮2.2%~2.8%,烟碱3%~3.8%,钾1.2%~1.7%,氯0.6%~1.2%。 3、安全要求:产地环境要求执行NY/T852烟草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农药使用符合《烟草农药使用推荐意见》(中国烟叶公司发布);质量要求按DB42/T225—2002《均县名晒烟》标准执行。

十. 西藏 山南 乃东区 风干肉和生肉

风干肉和生肉

西-普遍爱吃肉,肉以牦牛肉、绵羊肉为主。藏族人只吃偶蹄类牲畜,不吃奇蹄类牲畜。如马、驴、骡肉等。他们不爱吃山羊肉,认为山羊肉伤肾。谚语也说:“山羊肉上不了席。”狗肉更是西-深恶痛绝的,骂人“吃狗肉的”,是非常严重的事。老一辈人普遍不吃鱼,这与这个民族虔信佛教、忌讳杀生有关。而且,鱼往往被认为是龙或水神的化身。

宰杀牲畜多在初冬进行,此时牛羊正肥,有利于在高原的寒冬中冰冻。宰牛的方法,主要为闷死,目的是使血留在体内。杀羊时先缠住4脚,然后用短刀直刺心脏。肉有生吃、风干吃和煎、炒、烹煮几种吃法。

面对一块新鲜的牛肉或羊腿,食者拔出锋利的藏刀,挑选最可口的部位,频频切割,并用刀尖挑进嘴里。常年啖吃生肉的人,技术非常娴熟,吃得津津有味、富有节奏。一大块带骨的肉,很快就被吃得干干净净,只剩一副骨架。现在啖吃生肉已逐渐减少,而吃风干牛羊肉仍然非常盛行。西藏各地气候高寒,干肉可以经年不坏。干肉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整个保存起来,藏语叫“歇考”,意即整肉腔;一种是切成1尺长1寸宽左右的肉条,挂在雪风里吹干。西藏最著名的干肉产在羊卓雍湖边,称为“羊卓干素”,酥油清润,再蘸辣椒盐粉,吃一次准让你终生难忘。

合肥十大特产和小吃合肥有什么美食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