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特产擀面皮咋做 陕西特产擀面皮制作方法配方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6-28 16:55:16

一. 陕西省 西安 临潼 临潼醪糟

陕西临潼的“醪糟”远近闻名,有“清水醪糟”、“鸡蛋醪糟”、“桂花醪糟”等品种,极富地方风味。追溯这种美食的历史,当从唐明皇时候开始。

传说盛唐年间天下太平、国力强盛。唐明皇好大喜功,要在骊山建造举世无双的豪华富苑“华清宫”,好带着宠妃杨玉环前去享受一番人间天堂的快乐。君王一声令下,天下百姓遭殃。立时百万民夫离乡背井赶运建筑材料,十万能工巧匠集中临潼工地修建宫殿楼宇。为了保证蓝田美玉能及时运抵临潼工地,当局给沿途百姓每户发放官米二斗,专给搬运民夫准备饭食。谁要抗命不遵,一律砍头示众。

且说临潼城外有一户农家,老俩口相依为命。他们也领到二斗官米,正准备次日做好米饭,等民夫到来时食用。二老一夜不曾合眼,天不亮就起身生火,一锅香喷喷的米饭早准备停当了。谁知运送蓝田玉石的民夫迟迟不到,但见天空乌云密布,地上飞砂走石,暴雨倾泻如注,那些民夫一定是耽搁在远处了。二老心急如焚:天气甚热,民夫不到,米饭定要变馊;民夫晚到,吃坏饭一定要坏肚子,那如狼似虎的押运差官定然不肯放过自己……过了好久,眼看米饭变坏,两位老人自己却饿着肚子也不敢动一粒米饭。他们知道私食官米也是要杀头的。正自烦愁之际,门外却蹒跚走来一个老年要饭花子。看他饿得双腿难迈一步,倒让二老心疼。思量了许久,二老决定从饭锅里舀给要饭花子一碗米饭。那花子也不称谢,狼吞虎咽之后,一抹嘴便要走。就在花子转身之际,发现二老满脸愁云,声泪早掩饰不住,便问有何犯难之处。二老说官米造饭,眼看饭馊,大祸就要临头了。

要饭花子微微一笑,口称:“莫哭莫哭,我有宝贝让你消灾!”二老从要饭花子手中接过几粒豆大的白色药丸,赶快放进锅里仔细搅拌。忙活一阵后才发现要饭花子已去无踪迹,谁知一连两日过去,那锅米饭不仅没馊,反倒散发出阵阵酒香,老两口这才从心里落下一块石头。

时值暑天,雨过天晴,民夫结队而来。二老急忙招待他们吃饭,每人一碗白开水、半碗晶莹透亮喷着酒香的米饭。民夫们无不夸赞二老的饭好吃,又解乏又解饥。一位年轻民夫动问:“这米怎的香甜无比”老俩口一时对答不出,只是絮絮叨叨说两天前发生的事情。那年轻人还不相信,以为老人编造动听故事呢。另一中年民夫动问:“这吃食不同一般,一定有个特别的名称才是。”老头儿正自琢磨不出,忽见他边说边用筷子在饭碗里捞剩下的米粒,远远看去极像自己往日吃的豆腐糟,便脱口说来:“这好吃的东西,你叫它‘捞糟’就是了。”

民夫们离去后,老俩口的“捞糟”美名也随之传开了。陕西话中“捞糟”即读“醪糟”,后来有人劝二老做“醪糟”出售,“醪糟”的幌子便在他家门口打了出来,十分引人注目。小小店铺在老人精心制作和苦心经营之下,“醪糟”生意竟十分上手。二老心善,自然免不了时常接济吃不上饭的潦倒人家,美食美名也越传越远了。

华清宫建成后,唐明皇终日欢宴满朝文武。更多的时间是与爱妃杨玉环及众宫娥流连花前月下,演绎出说不完的情场絮话。有一天,明皇杨玉环出宫漫游,意在观赏民间趣事。一行人走近二老醪糟店铺不远处,早已闻见奇异的酒香。询问侍从,告知此乃有名的临潼风味小吃“醪糟”。明皇和玉环急于品尝,也顾不及许多,进店便要主人小心伺候。二老眼见客官来头不小,哪敢怠慢半分。精心调制出两碗鸡蛋醪糟献上,那两个客人吃得满意极了。吃毕,明皇叫侍从赏店主银子十两,玉环特将手中赏玩的桂枝送给老太留作纪念。事后,二老方知皇上及娘娘降临小店,双双跪拜,感谢老天降福。又将贵妃娘娘赐给的桂枝好生插入花盆,精心养护。说也奇怪,自此,二老店铺中满是桂花清香,小店几十米外的行路之人皆能闻见。更奇的是二老制作的“醪糟”总是增添了浓淡相宜的桂花香味。久而久之,他们出售的“桂花醪糟”便成为当地出名的特色美味小吃了。直到如今,大凡抵临潼旅游的人,在点地方美食时,“桂花醪糟”当为首选。它的典故,更让游人增添不少情趣呢。

“清水醪糟”的制作方法如下:主料和辅料——

糯米3000克,清水10000克,醪糟曲6克。

制作技艺——

1.选粒大而均匀的糯米,淘洗干净,放入瓦钵内,加清水淹没浸泡1小时,用筲箕沥干。

2.木甑放置蒸锅上,待甑内上汽之后,将糯米均匀松散地舀入,加盖用旺火蒸1.5小时。取出倒在大筲箕内摊开,用10000克清水从糯米上淋下过滤,使淋散沥冷的糯米温度保持在30~32℃。

3.将蒸熟的糯米舀入瓦钵内,把醪糟曲碾成细粉,顺着一个方向用手均匀地加入。然后用木棒抹平,中心处挖一个深、宽各2寸的圆洞。钵面遮以消毒布,盖上木盖,外面罩上麻袋,放入-的发酵锅内发酵,发酵温度应保持30℃~32℃。发酵时间夏季一般24小时,冬季48小时,春秋季36小时。醪糟在发酵钵内浮起,呈竹叶色即成。

二. 陕西省 宝鸡 千阳县 陕西醪糟

醪糟也叫酒酿、酒娘、酒糟、米酒、甜酒、甜米酒、糯米酒、江米酒、伏汁酒,是由糯米或者大米经过酵母发酵而制成的一种风味食品,其产热量高,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B族维生素、矿物质等,这些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醪糟里含有少量的酒精,而酒精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消化及增进食欲的功能。



三. 陕西省 西安 蓝田 蓝田大葱

蓝田大葱

金山乡地处骊山南麓,海拔较高,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是我县冬葱的主要产区。金山大葱以葱白肥大、洁白、脆嫩、味香、优质无公害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目前全乡种值面积2500亩,年产冬葱3500吨,年产值420万元,已成为该乡农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

四. 陕西省 渭南 华阴 踅面

是陕西省合阳县及渭南地区独有的,为当地人极为偏爱的风味小吃。踅面历史悠久,相传西汉高祖三年(公元前 204 年),汉淮阴侯韩信在合阳黄河边的夏阳渡用木罂渡军活捉河东魏王豹时,为解决 10 万军士吃饭问题而发明此面。踅面可称得上是我国最早的“方便面”,主成分是粗粮,做成面条后可即食,也可放置数日再食,是很好的降糖降脂保健方便食品。( 华阴)

五. 山西省 朔州 应县 应县面皮

应县面皮

应县面皮是用纯白面制成的。是当地别具风味的一种小食。在街头摆摊叫卖的四季不绝。每到夏日,街头巷尾比比皆是。

天吃面皮你能保暖,夏天吃你能消署,春天吃你能解乏,秋天吃你能去湿,真可谓是四季皆宜的、不可多得的天然绿色无公害食品。 《本草纲目》上说:米能养脾,麦能补心。脾好了,人性柔,心好了,人实诚。所以,一般而言,多生得米白细嫩短小精悍,男男女女个皮肤好不说,也天天吃面皮越吃越漂亮!面皮又叫凉皮,根据原料选用的不同,叫法也不同,用(大)米制作的叫米皮,又叫凉皮,用面(粉)制作的叫面筋面皮,滑爽,口感好,所以比较出名。

六. 陕西省 汉中 勉县 勉县大米

勉县大米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七. 安徽省 宿州 萧县 萧县面皮

是以大米为原料,经过浸泡,磨成米浆,加水稀调相宜,上特制的笼蒸熟,待冷却后切成细条,具有白、薄、光、嫩、细、柔、韧、香等特点,再辅以豆芽、菠菜、胡萝卜丝,调配入芝麻酱、辣椒酱、大蒜汁、生姜汁、芥末、五香粉、精盐等佐料。拌后红绿相映,黄白互衬,色泽鲜亮,食之爽口,气味芳香,风味独特。面皮吃法很多,除凉食外,还可晾干油炸,雪白透亮,香酥迷人,在宴席可与虾片媲美。还有炒、烩等吃法。它早已是人们喜爱的、风味独特的地方名小吃。

八. 陕西省 西安 碑林 碑林石榴

石榴相传为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中国的,临潼石榴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产量居全国之首,是西安市一项传统出口产品,在东南亚和港澳地区久负盛名。石榴是水果中的佳品,临潼石榴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皮、籽等还是很好的中药材。石榴花火红艳丽,芬芳宜人,被选为西安市花。每年的9—10月,是收获石榴的季节。临潼栽培石榴历史悠久。石榴分酸、甜两种。酸型汁多皮薄,籽粒肥大,可贮存较长时间。甜型味道香甜,有"冰糖石榴"之美称。不论是酸或是甜,临潼石榴均皮红个大,皮薄籽满,色泽鲜艳,味美可口。

九. 陕西省 商洛 丹凤县 陕西板栗

为壳斗科栗属植物是全世界十多种食用栗中主要栽培品种之一,是我国栽培利用最早的经济树种。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栗实这说明远在6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食用板栗。南京博物院1951年在湖熟文化遗址中发现3600年前用作冶炼铜和烧陶器的栗,《诗经》、《论语》等古书中多次提到板栗,其中有“燕秦千树栗……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记载,更清楚地说明了板栗在古代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唐代医学家孙思说“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唐诗云:“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复栗旧传方”。板栗内含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物质,其中淀粉中的直链淀粉远非稻、麦可比,尤其是内含物质葡萄糖------甙3,具有明显的健胃补肾功能,是老龄人和幼儿的理想补品。 经化验分析表明:果肉中淀粉含量为37.61%--42.23%,可溶性糖30.48%--33%。蛋白质为6.13%--10.0%。 硝 化氮0.37%-0.52%,磷0.04-0.12%并含有钙、镁、硼、锌、锰、铁等人体必需的矿物元素。板栗绝大多数分布在山区,环境污染轻,是理想的绿色保健食品。

十. 陕西省 宝鸡 岐山 秦椒

秦椒,是辣椒中的佳品,素有“椒中之王”的美称。相传在战国时已有种植。秦椒具有颜色鲜红,辣味浓郁,体形纤长,肉厚油大,表面皱纹均匀等特点。分为青、干两种,尤以干椒最为有名,研面油泼后,为佐食佳品。制成辣子酱,香醇适口。秦椒含维生素丙和多种营养成分,经常食用,可以健胃,增加食欲。秦椒素有“椒中之王”的美称,是陕西一项大宗出口商品,畅销国际市场。
陕西特产擀面皮食用方法崇左特产加盟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