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天西华侨农场特产 广西好吃不贵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6-27 05:41:58

一. 广西 梧州 岑溪 岑茶

岑溪种茶已有300多年历史。乾隆四年(1739)县志记载:“岑向无茶,止大峒山巅植之,其味甚佳,故有岗茶之名。迄今各乡近山处尽种,而谢孟堡山场所植尤夥,远近贩鬻,为利颇饶。”宣统二年(1910)梧州府出产商品调查统计岑溪茶叶2600石(约30万斤)。解放前茶叶盛产于清末民国时期;主产区是樟木山心,梨木乡的双元、里汉、泗祥,大乡的奕清,筋竹乡的横山,其他各乡也有种植。清末民初,茶商在县内樟木、筋竹、新圩、南渡、水汶等圩市,共有茶庄22间,经营茶叶收购、加工、外销,清末称茶叶为本县大宗农产品之一.民国22年(1933)出口茶叶4000担。民国26年统计,全县(不含解放后划归岑溪的三堡、糯垌地区)茶园面积1.038万亩。年产茶叶208.2吨。岑茶各具特色,如珠圆玉润的山心茶,色香味兼优的里汉茶,香味浓郁持久的三贯茶、三都茶、古浪茶,独具板粟香味的朝阳茶,在广东、梧州等地都享有盛誉,统称之为“岑茶”。

解放后的合作化时期,大力推广种茶,1956年,容县专区派专业技术人员在糯垌塘坡建立茶叶生产试验站,引进云南大茶叶、福建铁观音、水仙茶等良种。1958年国务院定岑溪县为茶叶生产重点县,同年广西省农业厅在梨木乡召开茶叶生产工作现场会,同年县委领导和梨木乡双元村茶叶专业队长出席全国茶叶生产先-表会议。茶叶出口最多是1962—1970年,平均每年出口茶叶272.34吨,其中1967年出口400吨。1976年推广良种茶及密植栽培等新技术,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茶叶生产由原主产区发展到南渡、三堡、诚谏、归义等一批新产区。1982年岑溪县获得梧州地区推广茶园密植栽培科技成果三等奖。1984年是全县茶园面积和产量最高的一年,茶园面积达到2.44万亩,年产茶叶700多吨。南渡镇是全县产茶最多的一个镇。

近年内销扩大,出口减少,但年产级内茶仍在200吨以上。1990年茶园面积7394亩,年产茶叶205吨。土产公司茶叶加工厂的红碎茶、青毛茶、炒绿茶,加工精细,香味清纯持久,大部分出口境外。

二. 广西 桂林 平乐 夏橙

品质优良,色鲜味美,且成熟早,很畅销
( 桂林)

三. 广西 桂林 平乐 肉丸猪脚

肉丸猪脚,又一道遍及平乐城镇乡间的风味小吃。它历史悠远,早在清代就蜚声民间。

用料:制作肉丸猪脚主要用料是瘦肉和猪脚。

做法:在制作时,首先将刚宰杀的猪背脊和后腿部位的瘦肉割下来,不要下水,以每斤瘦肉配纯碱、生盐各10克,芡粉、胡椒粉、香蒜头少许,一起放入石臼里,将它舂碎捣茸,变成细滑的肉泥。然后从石臼中起出,放置在瓦钵内,紧接着洗干净一个钯锅,架在火塘三脚架上,放上清水,生火把水烧开。这时,端上已舂好的肉泥,用手将它捏成指头大小的球形肉丸,放入开水锅内,边摇边放,边煮边捞,不要让肉丸煮得过火,而失去鲜味。

肉丸做好后,就要做猪脚了。做肉丸猪脚的料,要选用猪的前脚。先将买回的猪脚用烈火烫去绒毛,再用刀将烧焦的皮刮去,清洗干净,砍成不大不小的块状,放到开水锅中煮几分钟,捞起来再置入开水锅中,加入适量的胡椒粉、生盐、香料,用文火将猪脚炖至肉离骨即可。

当肉丸和脚猪两样都做好后,在开餐前将肉丸倒入猪脚汤锅中,用羹勺捣拌,让两者的味道融合一体,用文火维持一定的温度不要让它沸腾,使它不滚不冷即可,开餐吃饭时,舀上一碗,里面羁加上少许胡椒粉、四季葱或者芫荽,吃起来十分可口。

特点:柔和不腻,爽口清甜,肉香味道浓烈,多食无碍,是城乡大众最喜欢能肴馔,故有“吃上一餐肉丸猪脚,不怕挑担上冷下坡”之说。在做重体力活时,平乐人最喜欢做这种肉丸猪脚了。

四. 广西 河池 都安 沙纸

都安素有沙纸之乡的美称,部分沙氏已进入国际市场,仅高岭镇年产沙纸达50万公斤,沙纸业年总产值600万元。 

五. 广西 桂林 全州 石塘生姜

石塘生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味辣、皮薄、肉嫩、鲜脆”是全州石塘生姜的特点,作为“全州三辣”土品之一,以“五指姜”为上品的石塘生姜每年上市时都能热销一空,甚至远销湖北、广东、福建以及东南亚等国内外市场。

近年来,随着标准化生产新技术的引入,石塘生姜从产量到品质都有了提升,带动了全州全县的产业辐射。今年,全州县生姜种植面积2.85万亩,生姜产量12万吨,平均售价6000元/吨,产值达7.2亿元。“石塘镇种植效益得到提高,也辐射带动了安和、两河、凤凰等周边乡镇规模化种植石塘生姜。种生姜已经成为了当地农村经济的重要项目之一。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现辖行政区域。

《全州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石塘生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通知》全政发〔2016〕50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石塘生姜》(草案)

(当地种植户供图)

六. 广西 桂林 平乐 黄片糖

0糖为县内传统产品之一,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以风格独特而久负盛名。其特点是:糖块薄而脆,两面色泽鲜黄且带腊光,中间夹有白色粉状,三线分明,软硬适中,香甜味浓,含水份少,极耐久藏。0糖性温而具滋补之功,既是产妇、儿童营养之佳品,又是制作糖果糕点饼干馅心的上等配料。主产于县内沙子、二塘、福兴等乡(镇),尤以沙子所产的0糖品质最佳。解放前,县内已有0糖出口。民国24年,出口量达61.25吨。解放后,全县糖蔗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特别是60年代以来,引进推广“印度蔗”、“台糖”、“桂踣”等一系列优良糖蔗新品种,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大为提高。1970年后,全县每年种植糖蔗都在1万亩以上,商业部门年平均收购0糖在500吨左右。1974年全县种糖蔗12640亩,当年收购0糖1963.6吨。此后,由于偏重粮食生产,糖蔗种植面积减少,故0糖年收购量只有250吨左右。1984年县糖厂投产后,大部份糖蔗被用作榨机制糖(白糖),县内0糖产量骤减。1990年,县内0糖年产量在800吨左右。除自给外,主要销往邻县及湖南、广东等地。

七. 广西 百色 田林 田林灵芝

灵芝又称灵芝草、神芝、芝草、仙草、瑞草,是多孔菌科植物赤芝或紫芝的全株,是中国传统珍稀药材,对于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血糖,控制血压,辅助肿瘤放化疗,保肝护肝,促进睡眠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疗效。

田林县盛产天然野生灵芝(全县年产野生灵芝400吨左右)。县委、县政府不满足于现状,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在保护野生资源的同时,把人工培植灵芝作为今后的发展方向,努力做大做强灵芝产业,积极打造“中国灵芝之乡”。

2009年,田林县建立了1万平方米的灵芝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大棚,并分别在5个乡(镇)建立150亩的灵芝栽培示范点,在全县范围内引导群众培植灵芝,并获得了成功。

根据本县发展灵芝产业的基础和资源潜力,按照“一年抓示范,二年搞推广,三年上规模,四年大发展”的工作思路,田林县制定了“十二五”灵芝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到2015年末,实现灵芝产业总产值5亿元,其中种植业1亿元,加工业4亿元,利税6000万元;在现有灵芝加工企业的基础上,培植年销售额超亿元的新龙头企业2—3个,研制开发生产灵芝破壁孢子、灵芝孢子粉、灵芝茶、饮料、易拉丁装、灵芝胶囊、灵芝片、灵芝礼盒等灵芝系列产品;灵芝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大中心城市,灵芝销售网点达100个以上;自营出口灵芝产品300吨,创汇1500万美元;争取1—2个国家驰名商标,2—3个省著名商标;实现芝农年人均灵芝收入2000元。

近年来,田林县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不断优化投资软环境,围绕工业抓农业,围绕农业办工业,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注重引进、培植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动林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了龙头企业与配套基地的成功对接。

广西伟健药业有限公司是目前田林县灵芝加工的龙头企业,主要致力于研究和开发桂西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充分利用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的原始森林盛产的野生灵芝等中草药,运用现代医学及先进制剂技术成功研制成灵芪养心口服液、神芝液、灵芝胶囊、灵芝养春酒等系列保健品,产品远销美国、日本、西班牙、香港、台湾及东南亚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产值1200多万元,利税300多万元。

广西伟健药业有限公司是广西首批“广西绿色环保企业”;“伟健”商标荣获“广西著名商标”称号,是田林县首个广西著名商标。

信息来源:田林县人民政府网

八. 广东省 江门 蓬江区 江门侨福米(丝苗米)

江门侨福米(丝苗米)--江门市名特优新农产品

九. 广西 百色 田林 田林八角

八角是田林之一,分布在全县各乡(镇),种植面积5.2万亩,年产量约2000万斤。近年来,我们通过积极引导农户开展八角低产林改造,其面积和产量均有所提高,已成为高海拔山区群众收入主要来源。

信息来源:田林县人民政府网

十. 湖南省 益阳市 安化 安化天尖黑茶

安化天尖黑茶是湖南安化。

历史上湖南安化黑茶有“三尖”之说:“天尖、生尖、贡尖”属天尖黑茶地位最高,等级最高,明清时就列为了皇家贡品,专供皇室家族品用,故名《天尖》唯湖南安化黑茶之首。

远古时湖南安化天尖黑茶就是专营专运,纵是一般官吏绅士、商贾名流也不能染指。平头百姓自不待言,曾经只有官僚阶层和富庶人家才能品用,民间难得一见。天尖黑茶特有的王者姿态和强者气息,自然属性中彰显着坚韧刚强朴实而不张扬,宛如一种质朴高贵的田园风光叫人心清脾开。历史的风云早已将1的封建王朝荡尽,天尖黑茶也走进了万兆寻常百姓家。

同类区别

一、安化天尖黑茶在短期年份就陈化的很好了(三年),它和酒一亲越陈越香,天尖黑茶原料采用一级嫩茶尖,篓装的天尖收藏更方便,不会二次污染。

二、安化天尖黑茶的原料必须是纯正的安化原产地安化黑茶叶制作,不是说外地茶叶不能做,只是用外地的茶叶做出的安化黑茶,待发酵后的品质和口感都会下降。湖南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非常适宜做黑茶茶树生产,自古就有[山涯水畔,不种自生]的传说。

三、安化天尖黑茶采用远古竹蔑篓包装方式正是有助于茶叶完全发酵,原生态包装,给人以淳朴自然的视觉享受,古朴。自然。和谐。

四、鲜嫩叶→杀青→揉捻→渥堆→烘焙,经过烘焙的湖南安化天尖黑茶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比没烘焙过的好,而烘焙不是简单的去用柴火烟熏,最好是经过七星灶烘焙的。

五、安化天尖黑茶有特殊的中医药理功效,其它茶类不可替代,临床实验评选十个替代疾病模型,研究了安化天尖黑茶对人体健康的功能。

湖南安化天尖黑茶对提高人体免疫力、脂肪代谢、体重控制、降血压、暖胃健脾、通便等有显著效果,安化天尖黑茶经发酵后咖啡碱成分含量低,绝不影响睡眠;同时能抗辐射、抗癌、防癌、助醒酒、促进消化、延缓衰老、降胆固醇等作用,能增强大脑中枢神经活动的敏锐性,提高思考能力、抑制动脉硬化等等。

六、安化天尖黑茶很耐泡,茶叶的叶大而厚实,叶片不易碎,可泡10—15泡,经济实惠。一般当你泡10—15泡时,你会感觉茶气十足,滋味甘润淳厚;从喉咙开始有涩味(专业叫做回甘)

品质规格

天尖外形条索紧结,较圆直,嫩度较好,色泽乌黑油润。香气醇和带松烟香,汤色橙黄,滋味醇厚,叶底黄褐尚嫩。古时以100-50斤为规格,为适应市场化现有两公斤、一公斤、和一斤等规格。

天尖制法

天尖的加工工艺比较简单,原料经过筛分、风选、拣剔、高温汽蒸软化、揉捻、烘培、拼堆、包装的工序,即为成品。

手工筑制

①称茶:每压一篓需称茶五次。

②汽蒸:将每次称好的茶,蒸汽蒸20-30分钟。

③装篓:首先将竹篓安放在“箱形架”里,然后将蒸好的茶装篓,连续装茶三次。

④紧压:推“箱形架”进压机,加压后推出“箱形架”,再装第四和第五次茶,进行第二次施压。

⑤捆包:茶包出架后,抽包过磅,将茶篓捆上十字状篾条。

⑥打气针:在篾包顶上打40cm深度的五个孔,然后在每个孔内插上三根丝茅用来透气和散发水分。

⑦晾干:将压制好的茶包,运往通风干燥的地方,经4-5天的晾干,检验水分后即可刷唛出厂。

包装方法

安化天尖黑茶的生态包装

安化天尖黑茶的生态包装

安化天尖黑茶的包装以竹篾篓为准。这样的包装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通气,便于发酵;二是祛除异味,保持茶品陈香。

喝天尖黑茶的好处

每天2杯安化天尖黑茶对付腹部脂肪有奇效,一说起肥胖,人们马上会想到腹部脂肪,而天尖黑茶对抑制腹部脂肪的增加有明显的效果。

黑茶是由黑曲菌发酵制成,顾名思义是黑色。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一种普诺尔成分,从而起到了防止脂肪堆积的作用。想用安化天尖黑茶来减肥,最好是喝刚泡好的浓茶。另外,应保持一天喝1.5升,在饭前饭后各饮一杯,长期坚持下去

药理

中国自古就有“以茶治病”的历史,安化天尖黑茶属于完全后发酵茶,活性茶多糖含量最高,由其是微生物的参于使其更具有特殊的中医药理功效,其它茶类不可替代,临床实验评选十个现代疾病模型,研究了天尖黑茶对人体健康的功能,发现天尖黑茶对提高人体免疫力,脂肪代谢、体重控制、暧胃、通便利尿等疾病非常有帮助,咖啡碱含量低,绝不影响睡眠。

1、安化天尖黑茶的主要成分是茶复合多糖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被医学界认为可以调节体内糖代谢,降低血脂血压,改善糖类代谢,降血糖,防治糖尿病:

安化天尖黑茶中的茶多糖复合物是降血糖的主要成分。茶多糖复合物通常称为茶多糖,是一类组成成分复杂且变化较大的混合物。对几种茶类的茶多糖含量测定的结果表明,安化天尖黑茶的茶多糖含量最高,且其组分活性也比其它茶类要强,这是因为在发酵茶中,由于糖苷酶、蛋白酶、水解酶的作用,而形成了相对长度较短的糖链和肽链的缘故,短肽链较长肽链更易被吸收,且生物活性更强,这可能就是发酵茶尤其是黑茶茶多糖降血糖效果优于其它茶类的原因之一。

2、安化天尖黑茶具有杀菌、消炎等作用。

黑茶汤色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茶黄素和茶红素。研究表明,茶黄素不仅是一种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还对肉毒芽杆菌、肠类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杆菌、蜡样芽孢杆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此外,茶黄素对流感病毒的侵袭和轮状病毒和肠病毒的感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安化天尖黑茶同样也利尿解毒、降低烟酒毒害

安化天尖黑茶中咖啡碱的利尿功能是通过肾促进尿液中水的滤出率来实现的。同时,咖啡碱对膀胱的刺激作用既能协助利尿,又有助于醒酒,解除酒毒。同时,黑茶中的茶多酚不但能使烟草的尼古丁发生沉淀,并随小便排出体外,而且还能清除烟气中的自由基,降低烟气对人体的毒害作用。对于重金属毒物,茶多酚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因而多饮茶还可缓解重金属的毒害作用。

安化天尖黑茶品质独特,药理功效强,是当今世界上堪称最具生态绿色健康饮料,也是其它茶类不可替代的.

广西特产名单介绍广西特产总汇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