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特产灵雪 灵州雪是什么牌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7-11 06:59:10

一.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太平燕

燕皮是用精选猪后腿瘦肉,剔去肉筋和骨膜,切成细条,用木棰捣成肉泥,徐徐加入用细孔绢筛筛过的薯粉和适量清水,反复搅拌,不断压匀,初成硬坯,然后放在条板上,轧辗成薄片。敷上一薄层薯粉,折叠起来,略干为鲜燕皮。继续晾干为干燕皮,一般包装久贮一年不坏。包馅前,用刀切燕皮成约二寸左右方片,待用。馅选瘦猪肉和虾米、荸荠、紫菜等共剁成酱,后加少许酱油、葱白调味,取燕皮方片包成小扁,表如石榴状,蒸熟即成肉燕。福州人常将“扁肉燕”与去壳鸭蛋相配作菜肴,因福州话“蛋”叫“卵”,“鸭卵”音谐“压乱”,取“压”了“乱”就会平安之意,故称“太平燕”,“燕”与“宴”同音,又称“太平宴”。“太平燕”是福州婚聚喜庆宴席上的一道“大菜”,上席时鸣放鞭炮,客人要待新郎新娘或长辈即席致谢后,方可食用。扁肉燕深受台湾同胞和海外福州侨胞喜爱,到福州来,必带燕皮回去馈赠亲友。

二. 安徽省 铜陵 义安区 太平大蒜

太平大蒜

太平大蒜亦称汀蒜,是安徽省铜陵地区与矮大头(铜陵八宝之一)齐名的大蒜品种之一,是因在原太平乡汀洲村长期种植而得名。太平大蒜的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的稳定性很好,不易退化;耐高温、抗逆性强,产量高。蒜头富含维生素C、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矿物质,具有独特的辛辣味,是其它蒜类不可比拟的。该蒜的青蒜苗口感上佳;蒜薹微苦。露地栽培,无需任何保护设施,在国庆节前就可以青蒜苗上市,是铜陵地区填补秋淡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

三. 甘肃省 陇南 康县 康县太平鸡

太平乡:“太平鸡”为优良品种

四. 湖南省 常德市 桃源 太平古槠

“老树长何年,问水求山,均不为人道也;太平留古迹,叹前感后,悉难俾我知之。”这幅对联,是古人题咏太平古槠的。我被它的斐然文采而深深打动,更因它描绘的古槠凝重神秘的历史而深感震撼。

古槠生长于桃源县太平铺乡湖塘村吉家湾。这是一个很偏僻的小地方,距离沅陵三渡水很近。今年七月,为了看望那株古槠,我们冒着酷热,欣然前往。一到达吉家湾,立即发现,有人在不远处招手,那就是古槠生长的地方,那里的人似乎早已预知我们是来看古槠的。古槠就生长在一户人家的房屋角下。我们迫不及待地走近古槠,六个人手牵手,伸直了手臂,勉强能将它抱住。原来,古槠树高达18.75米,胸径达2.06米,是名符其实的“巨无霸”。它主干中空,但外形完好。在树干10米处,分叉出三个巨大的粗枝。三枝如虬枝盘龙,直窜苍穹。古槠在很长一段时期被称为槠榆棕。原因是在绿阴中嬉戏的小鸟,将榆树和棕树的种子撒落在树干上。种子在树干上发芽,竟然长成大树,形成树上长树的奇观。因此古槠也就成了槠榆棕三树的合称。如今,从古槠母体上长出的榆树、棕树,早已死去。但树上重新长出了杉、桑等树,都有拳头大了。这个季节,苍老的古槠,绿叶竞放,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它的生命力如此旺盛,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老树为何人所植,长自何年,均无从查考。清光绪时所立古树碑,也只能载称:“相传数朝,年深月逮”。前人也弄不清古槠生于何年何月了。只是北宋诗人苏东坡曾邀黄山谷游此赏树,并留有“远观沅陵三渡水,近看太平一棵槠”的吟唱,这是有据可查的。现在此处附近仍有地名苏黄溪,就是为纪念他们而命名的。在东坡先生眼中,桃源太平铺古槠的静逸之美,与沅陵三渡水三水汇聚的动态之美,同样瑰丽壮观,是一道永恒的风景。诗因树而咏,树因人而彰,古槠承载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古槠树下,有块石碑。碑石右角残损,碑文仍然清晰可见。它清楚地记载了一段与古槠有关的历史故事。古槠近旁,曾住有一户吉姓人家,他的吊角楼依傍着古槠。时间久了,古槠的枝头不知不觉探进了他的房间。他很是烦恼(山里人将古树视为妖怪和神灵的化身),抡起斧头,向巨枝斫去。与他家不远,住有唐姓人家,两人素不相合。唐家见有了机会,卖了田产,将吉家告到县里。吉家能说会道,反而赢下官司,于是勒石以资纪念。那是光绪十四年(1888)间的事情。古槠树下的石碑,记载了事情的全部经过,也记下了清人对古槠的冷漠。

即将动工修建的常吉高速公路,也在古槠附近,从山谷中穿过,占去了许多良田。有一天,规划者将测绘仪器挪到吉家湾,看到公路正需从古槠生长处穿树而过。他们对照图纸注视良久之后,毅然将仪器搬到山谷中。我们的高速公路还是给古槠让道了。

古槠从遥远的时空中走来。一圈圈树轮,记录着一段段神奇的历史。它是一部生动的历史书,令每一位捧读者肃然起敬。

夕阳西下时,古槠的树阴宽达数亩。树阴中凉风习习,暑热全消,令人心旷神怡。我们远道而来,无缘长久地享此清福,不得不依依离去。

五. 辽宁省 阜新市 太平区 荞面合子

荞面合子

荞面合子

制作方法:将荞面粉放入盆内,取适量温水和均,搓或长条状,下成一两左右的剂子,擀成圆皮,放入馅,做成锄板状,放入锅内,文火煎制成金黄色即或食用。馅心可选用青椒鸡蛋饮,羊肉冬瓜馅。特点是外焦里嫩,素淡可口。

六. 云南省 保山 施甸县 太平元红

太平元红乃选用施甸太平戈家山大型优质山楂果,削皮去籽,采用特殊工艺除涩,用优质冬蜂蜜装罐密封,浸渍数日后制成,迄今为止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太平元红初为药用,因食之可口,逐步演变为两全其美的上等食品,后“蜚声四夷”,畅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各国。其滋味特别,酸甜适度,蜜香诱人,有健胃消食、润肠益肺、提神醒脑、防暑降温之功效。它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钙,具有丰富的营养及药用价值,是馈赠亲友的上等佳品。

七. 福建省 福州 仓山区 福州太平线面

细细的线面,像丝线一样,扎成一小束一小束,福州话叫“籽”。一碗线面用一“籽”也就够了。线面煮食方法简单,将线面投入沸水锅中,再一次沸后,即可捞起,抖干水后,即盛入碗内,与备好的羊肉 、番鸭肉 、上排等高汤相和,滴上几滴本地产的福建老酒,即成“鸭面” 、“上排面”,线面本身带咸味的,汤中毋再用盐。福州人管这叫“泡”线面,一个“泡”字,活龙活现,这也是一种饮食文化。线面在高汤中一是一,二是二,一清二楚,一筷拈起,牵丝挂缕,咬上一口,柔韧滑润,带起高汤原汁原味的鲜美,怎能用一个“好”字了得。

福州太平线面

材料:香菇排骨汤 炒好的胡瓜 熟鸭蛋2粒 福州手工线面1籽

福州太平线面做法:

1、事先准备好香菇排骨汤,将胡瓜切片放入锅内炒好,鸭蛋放入冷水锅中煮熟剥壳待用

2、将汤头装入大碗中,量要多些(线面很吸水),另起锅放入冷水烧开

3、放入一籽线面,看水再次沸腾,立刻将线面捞起放入汤头中

福州人吃线面,从小吃到大,生、老、病、死都离不开它。生日的时候吃线面,逢到明九、暗九(明九,如 9岁、 19岁、 29岁;暗九,如二九的 18岁,三九的 27岁,四九的 36岁……)正月二十九还得吃线面。客人来访、送别,娶亲、出嫁时要吃线面,生病的时候吃线面,坐月子的时候吃线面(丈夫也要陪老婆吃)……,直至死后在抬进棺材之前,还要喂最后一次线面。 据记载,福州线面生产,始于南宋,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悠久历史。线面截面为圆形,细度为0.7毫米,长度为190厘米左右。一副对联曰:“金梭玉帛”、“牵丝如缕”,横批“巧夺天工”用来赞线面,当无愧色。

八. 江苏省 苏州市 相城区 太平船模

今年50岁的徐海林生于苏州市相城区太平街道,这里紧靠阳澄湖,过去家家都有一条船。从小,徐海林对船有着深厚的感情,祖父和父亲都是造船工匠,他早年也跟师傅做过船,是个远近闻名的好木匠。1998年,他在电视上看到苏州市要抢救和保护古建筑的消息,他想,船不就是水上人家的房屋吗?民间古老的木船也应该受到保护,于是就萌生了要把古船“做”出来的想法。

                        
徐海林制作的第一艘船模叫“黄豆船”,是村上装运粮食的最普通的船。虽说船见得多了,可把船做成模型的,大家还是头一回见,村里人都跑到徐海林家看新鲜。



2000年,他听说上海交通大学有个船史研究学会,就去拜访,辛元欧会长看到他的作品十分惊讶并且赞叹不已,对他说:“国内已经很少有人做民间船,你要把它好好地做下去。”还给了徐海林一些古船的照片。得到肯定后,他做船模的劲头更足了。

关于中国古船的资料特别少,他到处寻找资料,看实物。他去江阴看渡江第一船,去太湖看帆船,去绍兴看乌篷船。为了省钱,他连去沙家浜都是自己骑自行车。为了制作郑和宝船,他专门到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浏河,硬是在实物前琢磨了一个多小时才离开。从仿制农船、渔船、渡船到传统画舫,去嘉兴看红船,去太湖看帆船……徐海林的船模一艘比一艘精致。

徐海林想尽一切办法收集古船资料,连小小的邮票也不放过,鉴真古船就是根据1980年发行的一张邮票制作而成的。对于好不容易搞到的《中国古船图谱》、《船史研究》等书籍,他更是爱不释手,有空就看、研究、画图样。平时除了帮别人做木工,其余的时间全花在做古船上。
           
与其他船模不同,徐海林的船模并不是用胶水粘在一起,而是用榫头和钉子来加固的,镂花雕刻、船帆能收能放、窗户可开可关,放入水中后,除了体型小之外,和真船并无差别。
                        

受苏州市孙武子研究会之邀,徐海林着手做春秋战船模型。这艘古战船主体结构分为4层,最高层为瞭望台,下层为船舵室。船两侧各设有8个划桨舱位。船舱底部还被分隔为4个舱,每个舱进行单独密封,如果有舱进水,战船仍然可以继续航行。船的楼层边缘还有凸出的遮雨檐和排水道,底板全部雕刻了防滑纹路,每个细节上和真的一样。徐海林还打算做沙船、福船、广船、鸟船中国四大名船。他说,制作古船最重要的是将中国几千年的船文化真实、生动地表现出来。

2004年6月,徐海林拿着自己的船模在南京展览中心首届农民艺术节上展出,引起了正在筹建香港海事博物馆的专家的注意,定做一艘郑和宝船,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不久后,长140厘米、宽40厘米,上下三层、9桅12帆、的微型“郑和宝船”诞生了。
                          

中国军事博物馆的专家们最看到《南湖红船》船模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征得他的同意,做出了永久收藏《南湖红船》船模的决定。同时,还邀请他做《渡江第一船》船模,与《南湖红船》一起收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
     
徐海林的船模艺术成了当地一绝。太平街道金澄社区文化服务中心专门辟出房屋,设立“徐海林船模艺术陈列室”,把徐海林的一些船模作品收藏起来,向居民们展览,并把陈列室作为社区居民和学校青少年教育的一个基地。
             
在海林船模陈列室里,有历史上明确记载的郑和宝船、春秋战船、新安古船、鉴真船,还有曾经在江南水乡流行数千年古老的蚬山船、苏州杂货船、喜庆塘船、摆渡船、乌篷船。

他也制作一些大船,“张继客船”停泊在江枫洲公园,使枫桥夜泊美景重现寒山寺。如今,徐海林制作成型的船模有50多艘。很多作品获奖或被收藏,今年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评比揭晓,徐海林的仿真船模《郑和宝船》和苏州其他四件作品摘得中国民间艺术品最高奖——“山花奖”。

九. 四川省 成都 双流 双流太平枇杷

双流枇杷是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太平镇的。有“天府枇杷第一镇”之称的双流县太平镇,以枇杷果鲜、甘甜可口闻名。太平枇杷品质特独,果实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具有润肺养胃、平肝清热之功效;且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口感纯正,香味浓郁,享有“天上王母蟠桃,人间太平枇杷”的美誉。

太平镇位于成都东郊龙泉山脉中段,距成都中心城区35公里,紧邻华龙路、东山快速通道,双简旅游快速通道穿镇而过,镇内交通四通八达。太平镇汉代即有枇杷种植的历史,是远近闻名的“枇杷之乡”,现有优质枇杷2万余亩,2012年全镇枇杷总产量高达1.2万吨以上,形成以枇杷为特色的支柱产业。2009年4月,太平镇枇杷已通过有机转换认证,并荣获“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作为双流枇杷节的发源地,因盛产水果,被誉为“天府枇杷第一镇”和“水果之乡”。今年更是首开先河开通了枇杷可溯源体系,只要购买了可溯源体系的枇杷,您只要输入盒子上的编码就能在网上查到您购买枇杷的产地出自哪家种植户,哪亩地的哪批产品,甚至种植户什么时候施肥、剪枝、蔬果都能一一查到,不仅有效保证了双流太平枇杷的品质和使用安全更增加了消费者购买和食用双流枇杷的信心。

近年来,太平镇着力抓好16000亩“东山农夫果园”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六化”要求,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实施农业规模化生产,建成枇杷规模化生产13000亩,枇杷标准化生产基地1000亩。同时以枇杷为媒,在“以节会友、以节促销、以节招商、以节增收”上走出了一条“一三产业良性互动”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之路。

有“天府枇杷第一镇”之称的太平镇,以当地盛产的枇杷果鲜、甘甜、可口闻名。据介绍,太平枇杷品质独特,果实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具有润肺养胃、平肝清热之功效;且营养丰富,风味浓郁,口感纯正,享有“天上王母蟠桃,人间太平枇杷”的美誉。

双流枇杷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双流枇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四川省双流县 《关于双流枇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图的报告》(双府函[2007]110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合江镇、永兴镇、兴隆镇、三星镇、太平镇、白沙镇、新兴镇、万安镇、正兴镇、煎茶镇、籍田镇、大林镇、永安镇、黄龙溪镇等14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十. 福建省 泉州 石狮 永宁太平洋牡蛎

永宁太平洋牡蛎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永宁太平洋牡蛎

石狮市永宁镇太平洋牡蛎协会

石狮市“永宁太平洋牡蛎”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是继“古浮紫菜”之后,该市新增的又一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牡蛎(ostreagigastnunb)及其近缘动物的全体,是海产贝壳。在亚热带、热带沿海都适宜蚝的养殖,我国分布很广,北起鸭绿江,南至海南岛,沿海皆可产蚝。蚝乃软体有壳,依附寄生的动物,咸淡水交界所产尤为肥美。 是软体动物,有两个贝壳,一个小而平,另一个大而隆起,壳的表面凹凸不平。肉供食用,又能提制蚝油。肉,壳,油都可入药,也叫蚝或海蛎子。

青藏特产雪灵茶山东哪里能买到从化太平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