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特产与名胜对联 宣化最有名的对联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6-27 05:06:10

一. 福建省 福州 平潭 春卷与春饼

春卷与春饼

春卷平潭又叫“春饼酵”,采用精粉加蛋花、食盐打成面筋稀浆,用平底锅温火煎成薄纸状之春饼皮。另以豆芽菜、韭菜、肉丝、鱼丁、牡蛎、蛤肉、缢蛏、虾仁、紫菜等炒熟作馅。用春饼皮卷成筒状即可食。其味鲜美不腻。若用油炸,春卷呈金黄色,更有香脆之感。

二. 河北省 张家口 宣化 宣化葡萄

宣化葡萄品质优良,风味独特,品种:有白牛奶,龙眼,肉丁香,白香蕉等15种。最有特色的是白牛奶葡萄,其果实长圆,属中晚熟鲜食和制罐头兼用良种,粒大皮薄,果肉脆而紧密多浆;可以剥皮,能切片,素有"刀切牛奶不流汁"的美称;含酸量低,生食清凉,甘甜爽口,含糖量高达21.3%,最大穗重达两公斤以上,堪为葡萄中之珍品。1956年开始大量出口,畅销日本,朝鲜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地区的国际市场,年平均出口35万公斤以上,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宣化葡萄中指历史悠久:据《宣化府志》记载:在2100年前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事西域时,通过"丝绸之路",自大宛国引种而来,经世代栽培繁衍,如今宣化已成为河北省葡萄生产基地,优良品种在逐年增加。( 张家口)

宣化自古以盛产葡萄而远近驰名,故得“葡萄城”之誉。相传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通过“丝绸之路”从大宛引来葡萄品种,经过当地果农世代精心栽种,繁衍至今。据《史记》记述,葡萄最初在汉朝皇宫别馆栽种。到了元朝,元太宗“令于西京宣德(即宣化)栽种”,并花费金银万两雇人培育。

宣化葡萄品质优良。风味独特,其品种有牛奶、龙眼、肉丁香、白香蕉、老虎眼、马奶子等15个品种。每个品种在色泽、形状及风味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其中牛奶葡萄可谓是宣化葡萄中的“状元”。牛奶葡萄粒大,呈椭圆形,酷似奶牛乳头,最大串儿可重达两公斤以上,含糖量高达21.3%,含酸量低至0.25%。其皮薄肉厚,味甘醇美,可剥皮取肉,可刀切分瓣,故有“刀切“‘牛奶’不流汁”之说。清朝曾作为“珍果”进贡皇宫。在1909年巴拿马国际农产物博览会上,获得了荣誉奖。从五十年代起,牛奶葡萄一直销住香港和澳门。

宣化葡萄还是酿制美酒的原料。长城葡萄酒公司用宣化龙眼葡萄酿制的干白葡萄酒,是国际宴会上常饮用的高档饮料,在全国第三次评酒会上赢得了金牌。用龙眼葡萄酿制的“大香槟”、“葡萄汽酒”等,都是深受人们欢迎的饮料。 宣化葡萄都是园架,象平地撑起来的一把把巨伞,从城中心的鼓楼到城外的盆窑村,举目皆是。生长在城内的,有的和房舍高楼相依;生长在城外的,有的和潺潺的柳川河水相伴,煞是壮观。

三. 河北省 张家口 宣化 牛奶葡萄

宣化白葡萄:又名牛奶葡萄、马奶葡萄,果实呈长椭圆形,酷似奶牛乳头。皮薄质脆肉厚,紧密多汁,可剥皮切片,刀切分瓣,有“刀切牛奶不流汁”之美誉。且籽粒少,味甘甜。香气浓,耐存放。营养价值高,可做治疗贫血的辅助剂,又为酿酒、制葡萄汁、蜜饯、罐头、葡萄干的上等原料。

四. 河北省 张家口 宣化 宣化芸豆

宣化芸豆

五.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慈利县 团馓与炒米

团馓与炒米

团馓,俗名“糯米馓子”,是苗族、土家族、白族与汉族都爱吃的一种。制作方法:用地道和上等糯米蒸熟,倒入一种特制的木板做底、围篾做圆圈的模子内,将熟糯米压平并用一种农家栽种的紫果水或食色素在上面画上“喜”字等吉祥图案,等冷却后再取出来,然后晒干、储藏,或达亲友,或逢年过节自食,吃时用植物油炸酥,味道又香又甜又脆,十分可口。炒米的制作与团馓部分相同,先将上等糯米淘洗

,浸泡,然后过滤,蒸熟,倒地竹簟上用手捏散,制成“阴米”晒干。吃时,用沙炒,使其膨胀,筛去沙子,便成“炒米”。吃时,可以干食,也可以用开水放糖泡食,其味又酥又甜又香。

糯米打糍粑。

六. 河北省 张家口 宣化 宣化油面窝窝

宣化作为张家口的一个地区并不大,但街道古朴,车穿行在有明代建筑的鼓楼大街,灰城楼,砖墁地,长街老树旧铺面,与北京繁华都市景观相比,另有一番风韵。

来到一家大号“杂粮馆”的餐厅,十分洁净。临窗而坐,古城市井画卷近在眼前。正聊着,冒着火苗的“张北羊肉锅”、盘大量足的“炒磨菇丁”、四笼热气腾腾的油面窝窝上来了。我定睛一看,笼中的窝窝煞是好看,手工捏拢,四孔朝上,宛若石榴嘴一般,晶莹剔透,香味扑鼻,服务员又将卤料端上,我一看不由地叫好,羊肉丁、蘑菇丁、黄花菜勾的卤,诱人食欲。来自京城的我面对如此有特色的风味小吃,只有大饱口福了。夹着油面窝窝,蘸着蘑菇卤汁,吃到嘴中,脆、爽、鲜香、筋道。李科长忙着介绍:“油面是好东西,滋补健脾养中气,蘑菇更是植物肉,常吃有防癌作用。宣化的油面做的花样可多了,有猫耳朵、蒸拨鱼、烫面饺,哪样都好吃,可就一样不好,只能吃六分饱。”-

七. 河北省 张家口 宣化 宣化白葡萄

产于河北宣化。拿上一颗葡萄,剥去它的皮,用小刀切成薄薄的片,果汁含在肉内而不出,这种葡萄皮薄粒大,肉厚而脆,汁多而甜,含糖量高,其味道鲜美,甜酸适度,有一股特殊的清香。除含有大量葡萄糖外,还含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磷、钾、钙等矿物质,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老少皆宜的营养佳品。此外,它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果实可做治疗贫血的辅助剂,藤及根可以入药,具有镇静、止吐、止痛之功能。还是酿酒、制葡萄汁、罐头、蜜饯、葡萄干的上等原料。

八. 河南省 开封市 龙亭区 进士糕与状元饼

进士糕与状元饼是古城开封传统名点,沿传数百年,盛誉不衰。相传宋代科盛行,每年进京赶考的书生云集京师开封。商人们迎合考生心理,争相制作“进士糕”与“状元饼”。两者的原料、做法相近,工艺精良,只是用馅不同。 其做法是:先把糖、蜜、油、鸡蛋、绍酒和食用黄色素,按比例混合,制成面团待用。然后,将冬瓜、青梅、桃仁和枣分别制成果仁馅和枣泥馅。再将醒好的面团擀成长条,我改馅料。用不同的模子压上“进士”和“状元”的字样,最后放入沪中烘烤而成。 经加工制成的进士糕、状元饼颜色大红金黄,形体大小匀称,香、甜、松软、入口即化。其中,进士糕以浓香果仁和桂花香味取胜,而状元饼更以郁馥的枣泥甜香味见长。 而今进士糕和状元饼不再只是古代文人、学士们喜爱的佐餐佳肴,已成为人们馈赠亲友和招待贵宾的高级礼品。( 开封)

九.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德园包子与柳德芳汤园

提到包子,长沙人必称“德园”。德园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初为一唐姓业主在八角亭附近开的一家夫妻店,取《左传》中“有德则乐,乐则能久”之意,名之“德园”。民国初年,几位失业官厨集资入伙,盘下几经易手却无建树的德园,迁店于黄兴路樊西巷口,以官府菜、点招徕食客。因菜肴制作总有海味鲜货等上乘余料留下,为免浪费,故将其剁碎,拌入包点馅芯,谁知这竟使他们的包点风味异人,倍受垂青。从此,德园包子大振名声,遂有“出笼热喷喷,白色皮喧松,玫瑰甜香美,香茹爽鲜嫩”的民谣之赞。长沙“文夕”大火后,原班部分师傅重新集资,再度建店,取名德园茶馆,继续经营饭菜、包点,并逐步形成驰名长沙的“八大名包。”“八大名包”为:玫瑰白糖包、冬菇鲜肉包、白糖盐菜包、水晶白糖包、麻茸包、金钩鲜肉包、瑶柱鲜肉包、叉烧包。长沙解放后,德园茶馆获得了新生,曾荟萃一批烹饪名师和白案高手,使德园的美食形成五大系列,300个品种
柳德芳汤圆是长沙市的名特小吃,为柳德芳汤圆店独家经营。它创始于清道光(1821——1850)年间,系用姓名为店号,故名柳德芳汤圆。柳德芳,别号柳三,人称长桥柳,小时家境贫寒,以卖汤圆为生。由于汤圆选料上乘、制作精细、风味独特,因而颇有名气,买者非柳三的汤圆不食。1852年(清咸丰二年)柳三在河街南货馆购面粉,不曾想,面粉中竟有53两的大宝银子,遂又购回6篓,果然又得了6个53两的大宝银锭。得此横财,柳三随购一间铺面,专营汤圆,因其所制汤圆个大、糕糯、馅多,肉素兼备,咸、甜双全,不粘唇,不腻心,回味悠长,博得广大食客赞赏。据传,陕甘总督左宗棠曾感其汤圆鲜美香甜,赠其柳德芳汤圆馆“枵腹而来,君休问价;从心所欲,我亦重涎”的楹联。后柳德芳将其装裱挂入店堂,时值学院闳开,各县举子来长沙应试,在汤圆馆见了左宗棠的亲笔楹联,无不赞其笔力苍劲,以至招徕更多的文人墨客,从此慕名而来,以至不吃柳德芳汤圆不算到长沙成一时之风气,故其每日门庭若市,生意兴隆,声名流传响誉至今。( 长沙)

十. 江西省 吉安 井冈山 根雕与盆景

根雕与盆景是井冈山园林所、市农办花卉公司等家的。其作品甚多,主要有山水盆景,杜鹃盆景树桩盆景,卵石造型与各种根雕,深受游客好评。( 井冈山)
宣化特产简单介绍100字内容宣化区特产有哪些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