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特产干货 承德特产必买清单大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6-25 01:29:08

一. 河北省 承德 隆化 隆化大米

隆化大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隆化大米是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的。隆化大米以其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无污染深受市场欢迎,素有“河北大米之乡”之称。隆化大米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隆化县是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英勇献身的地方,位于承德市中部,七老图山脉西侧。北和东北与围场县、内蒙古相邻,南接承德市、滦平县、承德县,西邻丰宁,县政府驻地隆化镇。隆化处在冀北山区,山地古老,近似丘陵,河谷平川,尤以伊逊河两岸河谷较为宽阔。

隆化县农业资源丰富,盛产水稻、玉米、谷子、大豆等,其中水稻是境内,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23万亩,其中优质稻面积15万亩。隆化大米以其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无污染深受市场欢迎,被省政府确定为“河北大米之乡”,龙头企业隆泉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是河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

近几年,该县通过推广优质水稻新品种、引进水稻种植新技术、壮大本地水稻生产加工龙头企业等措施,使水稻品质和产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产业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对隆化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隆化大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自即日起实施保护。

隆化大米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五优系列、松粳系列等适宜产地范围内种植的品种。

二、立地条件

棕壤型水稻土,草甸型水稻土,有机质含量≥1.5%,pH值6.8至7.5。

三、栽培管理

采用旱育稀植技术进行栽培管理。

1.苗田育秧:

(1)育秧方法:采用旱育秧技术进行育秧。

(2)育秧程序:种子处理→整地做床→催芽及播种→秧田管理。

(3)播种期:4月10日至15日,育秧期25至35天。

(4)育秧关键环节:

①种子处理:将种子在阳光下翻晒2天至3天,去除杂质和不饱和粒,温汤浸种消毒。

②种子催芽:放置在28℃至30℃条件下催芽。

③播种:每平方米播种量为200g至250g催好芽的种子。

2.大田移栽:稀植技术栽秧,移栽时间5月上旬至中旬,行株距26cm×10cm,每穴2至5株基本苗。

3.田间管理:施肥原则掌握前重、中控、后补。施用腐熟有机肥1200kg至3000kg/667㎡(亩)作为底肥,插秧后25天至30天追施分蘖肥,肥量不超过总肥量的15%。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5.收获:10月上旬至10月中旬,籽粒充分黄熟后及时收获,分品种单收单脱,脱粒扬净后晒干贮存。

四、加工

稻谷→筛选→去石→磁选→砻谷→谷糙分离→碾米→精选→色选→包装。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米粒呈长椭圆形,晶莹剔透,米饭绵软可口,香气浓郁,冷饭不易回生。

2.理化指标:胶稠度≥75.0mm,直链淀粉含量14%至20%,蛋白质含量≤6.5%,垩白粒率≤5.0% 。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隆化大米

河北省隆化县现辖行政区域

《隆化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隆化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的报告》,隆政〔2013〕32号

隆化县隆化大米生产技术规范:LHSJG01-2013《隆化大米生产技术规范》

二. 河北省 承德 双滦区 煎碗坨

承德盛产荞麦;用荞麦面制的碗坨,是承德地方传统风味小吃,已有200多年历史。乾隆年间,皇帝巡幸热河时,煎碗坨深受随行的后妃们的喜爱。煎碗坨的原料为荞面、绿豆粉、五香面、花椒面等。它的特点是营养丰富、酸辣鲜香、滑润筋道,是经济实惠的大众化食品,吃起来别具风味,食欲顿增。-

三. 河北省 承德 围场 柴鸡炖蘑菇

1、柴鸡炖蘑菇:坝上地区出产多种蘑菇。称为上品的有:口蘑、榛蘑、肉蘑、草蘑、唣蘑、松蘑、平蘑等。蘑菇营养丰富,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有利于消化的粗纤维;即可上高级宴会,又是家庭的民俗菜肴。蘑菇用来清炖、红烧、做汤均可,其味清香、鲜美,历来为席上珍品。用它炖坝上的柴鸡,其风味和口感极佳。

四. 河北省 承德 隆化 隆化山野菜

隆化县位于河北北部燕山深处,适宜生长蕨菜、刺嫩芽、苍术苗等品种繁多的山野菜,其维生素和钾、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极高,纯天然无公害,由格林食品有限公司加工生产的“碧洁牌”、“格林牌”系列山野菜产品被国家轻工业局质量保证中心命名为“中国著名保护品牌”,被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认证为“中国市场放心健康食品”。

五. 河北省 承德 兴隆 兴隆血肠

地处燕山腹地的兴隆县,在饮食风俗上最具特色的莫过于“吃血肠”了。所谓“吃血肠”,实际是请人吃肉的谦词。血肠,就是将猪血灌在猪肠里的一种吃法。“小寒大寒,宰猪过年。”杀猪的时候,务必保持猪血的纯净,并放入五香粉、花椒面、香油、葱花儿,咸盐等各种佐料,搅拌均匀,不使其凝固,然后扎肠口、煮烧。整个过程很有讲究:放入的成盐必须适量,煮烧时要掌握好火候,时间短了,切不成节儿;煮烧老了,失去其鲜嫩。此地衡量一个宰猪人的手艺,除了看他动作麻利、猪毛刮得干净外,再就是看他灌肠的技术了。谁被人请得多,就证明谁的手艺高,人缘好。

此地百姓纯朴而慷慨,没有虚情假意和言过其实。谁家宰了猪,要把整条猪的里脊肉、排骨、猪肠都下锅,招持客人,谓之“吃全猪”。主人老早便让自家的孩子去请邻里亲朋。长辈是必须请到的。被请的人如果说了一声

“不去了”,去请的孩子就要哭,苦苦哀求,又拉又推,使尽一切办法请他赴席。当客人到齐,主人开筵,端上去的第一盘菜便是切好的血肠。一般都是主妇先开口:“把婶子大娘们请来,没什么好吃的,尝尝我们的血肠吧。”紧接着,炖肉、排骨、煮肝等等,大盘大碗,一齐端上,热热乎乎的。吃得尽欢而散。如果在这一年里有什么口舌之争,席间一提念,有人便会开口道:

“谁也不是圣人,难免做错事,过去的就过去吧。”就此了事。吃血肠往往使山村的邻里之间更加亲密团结。

六. 河北省 承德 宽城 亮甲台红星苹果

亮甲台红星苹果是河北省承德市宽城县亮甲台乡的。亮甲台红星苹果个头大,色泽鲜艳。皮较薄,果肉香甜可口,回味无穷。最值得一提的是,亮甲台红星苹果很远就能闻到香味儿。

红星苹果最初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从美国引进的。1993年它被选定为亚运会指定果品;1995年,被宽城满族自治县政府定为全县农业发展的“八龙”之一;1996年,在北京举办的国际果品博览会上,荣获了“优质产品”和“中华名果”两项大奖;1997年,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华名果”。一顶顶桂冠戴在了红星苹果的头上,红星苹果渐渐地闻名于世了。

由于光照,气候、土壤、地下水等综合因素影响。亮甲台红星苹果个头大,色泽鲜艳。皮较薄,果肉香甜可口,回味无穷。最值得一提的是,亮甲台红星苹果很远就能闻到香味儿。把苹果放在车厢、房屋等处,让人倍感清新舒爽。

由于其独特的风格而美名远扬。正宗的亮甲台红星苹果,普通的集市市场上很难买得到,一般都要提前与果农预定才能购得。果中极品的亮甲台红星苹果,已经成了成了馈赠亲朋好友的上乘佳品。

七. 河北省 承德 兴隆 腊肉香肠

腊肉香肠

腊肉本是四川湖南湖北等中西部地区的,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张鲁称汉宁王,兵败南下走巴中,途经汉中红庙塘时,汉中人用上等腊肉招待过他;又传,清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避难西安,陕南地方官吏曾进贡腊肉御用,慈禧食后,赞不绝口。

后传边北方大地。人们又制作出了腊肉的其他食品,腊肉香肠便是其中之一。

八. 河北省 承德 宽城 满族旗鞋

满族妇女讲究穿木底鞋,这也是满族先民有“削木为履”习俗的反映。至清初已发展成为高跟木底的女鞋,尤其满族贵族妇女,穿的更为普遍。满族妇女不尚裹脚,多为天足,通常穿着宽大的旗鞋,这种绣花的旗鞋,浅帮、短脸、尖口,史称“高底鞋”,又称作“寸子鞋”,其鞋极有特色。鞋底用木制作,其木底高度一般为一至二寸,鞋脸尖端突出上翅,其形状似船底,又称“船底鞋”。后来增高到三四寸,最高的甚至达到五寸左右,长度约占全鞋的二分之一。鞋底上下宽中间细,或上宽下窄呈梯形,鞋底的中部以木料为垫。木底的形状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装有前平后圆的马蹄形木底,踏地时印痕若马蹄,故称“马蹄底”,另一种是上宽下窄,形似花盆状,因此得名“花盆底”,两种都属于高底鞋。这两种鞋是满族妇女盛装的服饰,多在庆典祭祀时穿用。穿着这种旗鞋者,大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贵族青年妇女。妇女盛饰时,穿着这种形似小船的木底高桩鞋,走起路来,袅袅婷婷,轻盈娴雅。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的第三十回“新娘子悄惊鼠窃魂憨老翁醉索鱼鳞瓦”里说,穿这种鞋走起来“大是扬着个脸儿,振着个胸脯儿,挺着个腰板走”,走起来还“吉噔咯噔”,有着清脆的响动。由此,满族妇女的那种矫健举止呼之欲出,直到今天,我还经常可以在舞台或影视片中领略到她们当年的风采。在鞋的装饰上有很多讲究,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的另一处这样描写道:“只见他来到外问儿,在他那随身包袄里拿出个小红包儿来,……金、玉姊妹接过来一看,只见一盘儿里托着是一双大红缎子平金钉花线儿A字锦地扣‘百蝠流云’三寸半底儿的满帮着旗装双脸儿鞋,合一双鱼白标布袜子……”。旗鞋的鞋面多用彩色绸缎制成,上施五彩刺绣,也有镶饰各种珠宝者,除鞋帮上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外,木底腰身部分也常用刺绣或芽珠加以装饰。有的鞋尖处还饰有丝线编成的穗子,长可及地。鞋底木跟用白布包裹,鞋底一般抹有白粉,俗谓”粉底”。这种鞋的高木底非常结实,往往鞋面已破了,即鞋底仍完好无损,还可再用。穿上这种鞋子,配上旗袍,更显身材修长,婀娜多姿,别有一番风韵。但穿这种鞋走路颇为不易,需要经过特别的训练方可。

关于这种高底鞋的起源,有多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满族妇女喜欢遮脚面的长旗袍,为了行走方便,使旗袍的下摆既不拖地,又能遮盖双脚,她们便在鞋下安上了高高的木跟底。第二种说法认为,满族妇女穿高底鞋是为了增其身高,同时,穿高底鞋走路步履必然不会太长,莲花碎步能体现出女人婀娜的体态、优美的身姿。第三种说法认为,过去满族妇女经常上山采集野果、蘑菇等,为了防止虫蛇叮咬,便在鞋底绑缚木块,后来制作的日益精巧,发展成了高底鞋。第四种说法是,鞋面上有美丽的绣花图案,为了防止雨雪污泥弄脏鞋面,便把鞋底垫高。另外还有一种传说,说是满族的先民为了渡过一片泥塘,夺回被敌人占领的城池,便学着白鹤的样子,在鞋上绑上了高高的树权子,终于取得了胜利,达到了报仇雪恨、发展壮大的目的,人们为了不忘记那些苦难的、纪念高脚木鞋的功劳,妇女们便穿上了这种鞋,并世代相传,越改越精致美观,成了后来这种样子。但是,若追究这种高底旗鞋的历史却并不久远,大约是在满族人关前后始兴起来的,这一点通过《满文老档》的记录可以了解到。《满文老档》的记载所涉及的尽是各种面料做的靴子,而不是那种高底鞋,说明当时的妇女仍是骑马。只有在女子渐渐不再骑马的时候,才可能兴起这种对行走自由有很大限制作用的高底鞋。

中年妇女则随着年龄的增长,鞋底的高度也逐渐下降,直至老年其鞋也以平木为底。一般劳动妇女也穿平底鞋。老年妇女和劳动妇女所穿的平底绣花鞋,亦称“网云子鞋”,俗称“平底鞋”或“厚底鞋”,这种鞋是满族妇女的坤鞋。其鞋底的厚度为八分、一寸、一寸半、二寸不等,鞋底的长短与脚大体相等,其前端着地处稍削,形成前锐后圆,以便于行走。鞋面的材料一般是用布或缎,色泽不一。鞋帮、鞋面上皆绣花卉图案,镶彩色或串珠,鞋前脸多绣“云头”,也属家常便鞋。满族的女鞋,表面都有绣花,而袜子多为布质,冬絮薄棉夏为单,袜勒到小腿,袜底也纳有花纹,有的还用各种锦缎镶了边。

九. 河北省 承德 承德县 碗坨

是承德坝上地区常见的一种小吃,其形状及吃法与北京的灌肠极为相似。先将荞麦面同猪血揉和,上锅熬成粥糊状,晾凉后,将它切成薄薄的三角块,在油锅中煎熟,即可。食用时再佐以芝麻酱、蒜汁、陈醋、盐、味精等。

承德十大特产必买承德特产排行榜前十名可带走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