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特产作文400字 河南特产作文400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6-23 10:29:39

一. 河南省 南阳市 内乡县 卷煎

又叫菜蟒,是内乡一种典型的农家常饭。做法是将死面擀成薄皮把馅匀摊其上,卷成筒状,两手各持一端,往中间一挤,使面皮起皱,上笼蒸熟即用。其馅常有:韭菜、干萝卜丝加肉、粉条;素:韭菜、红薯叶、灰灰菜、干萝卜丝、茄子、南瓜丝加粉条。个头可大可小,馅可厚可薄,面皮夹层可多可少,均视情而定。

二. 河南省 南阳市 镇平县 张林麻油

张林麻油是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张林镇的。林麻油色泽澄黄、微红、透明、入口醇爽、香味悠长、渗透性强,久放不变其味。

张林麻油是用镇平县1镇歪嘴芝麻加工而成,为此而称林麻油。以区别于其它地方加工的香油。

“张林”距今有400多年的生产历史。 据史书记载,“张林”兴于明代,盛于清朝。盛时,1南北三里长街有水井48眼,油坊72处。每逢榨油时节,数十里香飘四溢,温馨人脾。

“张林”在海外有“砖牌油”的美称。据传,有一小油贩在1购油后,雇人挑往邓州汲滩,卖给外商。行走途中不料挑夫在路上跌了一跤,将油篓( 一种竹编纸糊的容器)摔破,撒了油。油贩怕油少赔本, 就在每篓油中丢进一块青砖,以充重量。交货时,外商误认为青砖是商标品牌,以后买油时,曾指名非“砖牌油”不买,“砖牌油”成了“张林”的商标,一时成为趣谈。

如今,“张林”在保持其传统风味特点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设备和生产工艺技术,生产的“张林”色泽橙黄微红、透明、有较浓的果鲜味,性平,味甘入口醇爽,不论烹饪、煎炸食品,还是调制凉菜,有去腥臊而生香味之效。拌制菜肴,易渗入食物内部,滑而不腻。除食用外,“张林”还用以配制中成药,具有滋阴、清热、解毒、壮精髓、润脾胃及凉血、润燥、消肿、止痛、生肌等功效,被人们普遍食用。经西安油脂科学研究所化验鉴定:“张林”含酸1.67%, 水分及挥发物0.14%,杂质0.14%、折光指数1.474 及其它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使用芝麻油标准。其卫生标准符合国家标准。色泽、气味、滋味、液度均保持了传统的“张林”特点。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张林”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当地政府将此列为重点科技发展项目,加以规划开发,扩大生产规模,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目前,全县年产“张林”50万公斤,销往外地和国外市场,受到了海内外客商的欢迎。

三. 河南省 南阳市 方城县 裕丹参

裕丹参,俗名血参,是传统中药材—丹参的一种,因生长在南阳裕州(今方城县),品质优异,疗效显著而闻名。

方城县处于桐柏山脉与伏牛山脉、淮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的分界线上,地理位置特殊,气候独特,所产裕丹参具有参条粗、色紫红、品质好、疗效优等特点,被医圣张仲景称为丹参之首,南北朝著名医学家陶弘竟等对此均有专论。明清时流传“丹参王,裕州长,品质好,疗效良,上海、武汉药庄藏,走水路,去留洋”的歌谣佳誉,驰名全国。

为了保护裕丹参这一野生中药材资源,方城县采取封山育参,退耕还药等政策措施,按照GAP标准和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建设无公害仿野生裕丹参种植基地,其产品经农业部参茸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化验,丹参酮A含量超过《药典》规定标准2—3.4倍。1991年,裕丹参获“仲景杯国际博览会银质奖”,2001年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中国名牌产品”,2002年获得南阳市无公害仿野生丹参生产技术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河南省无公害产地认证,同年荣获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产地域保护认证。2007年方城裕丹参被确定为河南省十大药材种植基地之一。

作为传统中药材,裕丹参主要用于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及妇科疾病的治疗。在方城民间,参水荷包蛋是高血压、高血脂患者的传统保健食品。目前,以裕丹参为主要原料已开发出丹参茶、丹参蜜等系列制品。

四. 河南省 南阳市 淅川县 神仙凉粉

神仙凉粉是荆紫关镇特色小吃,性甘味苦,清热解素,杀菌抗癌;是用境内猴山上的一种野生灌木树叶加淀粉做成的,夏季吃了以后可以清热、解毒、活血,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关于这种凉粉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老家连遭三年大旱,饿殍遍野,十室九空,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灾民,成群结伙地向山外逃荒。途中遇一位神采奕奕的老奶奶,用拐杖挡住他们的去路,和善地说:“你们不必逃荒,荆紫关镇北猴山上有一种树,叶子能做凉粉,糊口度日不成问题。”接着她教大伙如何辩认叶子,如何制作凉粉。说罢驾一朵祥云腾空而去。众多灾民方知是神仙点化,便跪地叩头“多谢神仙救命!”
灾民们返回家园后,按照神仙指点的辩认方法,采回了叶子,又依照神仙教给的制作步骤,果然做出了凉粉,度过了灾年。因这种凉粉为神仙点化,故称之为“神仙凉粉”。
其具体做法是,将采回的新鲜叶子淘净,空水、放到盆中用开水烫匀;再掺凉水搅拌,使其不烫手为宜,接着双手双复揉搓,直使叶子和热水成为糊状,然后用布袋过滤盆中,待冷却后即成凉粉。神仙凉粉用刀片打成小块,浇上油泼辣子、醋和蒜水,味道凉爽口,是夏天消暑降温的极好食品。
灾民们返回家园后,按照神仙指点的辩认方法,采回了叶子,又依照神仙教给的制作步骤,果然做出了凉粉,度过了灾年。因这种凉粉为神仙点化,故称之为“神仙凉粉”。
其具体做法是,将采回的新鲜叶子淘净,空水、放到盆中用开水烫匀;再掺凉水搅拌,使其不烫手为宜,接着双手双复揉搓,直使叶子和热水成为糊状,然后用布袋过滤盆中,待冷却后即成凉粉。神仙凉粉用刀片打成小块,浇上油泼辣子、醋和蒜水,味道凉爽口,是夏天消暑降温的极好食品。

五. 河南省 南阳市 唐河县 唐栀子

唐栀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唐栀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唐河县申报唐栀子产品正式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地理标志注册保护。
唐栀子,属茜草科,常绿灌木。小枝绿色。叶对生,5一7月开花,呈白色。果实卵形,有六角棱,十月成熟。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较耐阴,不耐严寒。栀子花、叶、果皆美,花芳香四溢,可以用来熏茶和提取香料;果实可制成黄、红、蓝三种天然色素,其稳定性好,着色力强,广泛用于饮料、糕点、果酒、药品及其包衣等;根、叶、果实均可入药;用于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血淋涩痛,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六. 河南省 南阳市 西峡县 西峡香菇

西峡香菇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西峡香菇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西峡香菇,河南省西峡县,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远销广州、深圳、福建、浙江、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地。

特定品质

西峡香菇品质优,味道好,花菇率高,深受消费者欢迎。

文化典故

2010年,西峡县从事香菇种植的农户达3万余户,超过农户总数的1/3,年种植规模保持在1亿袋左右,年产量(干品)3.5万吨左右,占全国总产量的1/10,成为“南菇北移”后中国最大的香菇生产地。形成的香菇市场年交易额稳定在10亿元左右,成为中国最大的香菇集散地、加工地,每年从这里运出的香菇占全中国出口干香菇的70%以上、占全中国香菇总产量的近1/5,由此奠定了全中国干香菇的价格形成中心和出口货源集散中心地位。

西峡香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河南省西峡县丹水镇、田关乡、阳城乡、回车镇、五里桥镇、丁河镇、重阳乡、西坪镇、寨根乡、桑坪镇、石界河乡、米坪镇、军马河乡、双龙镇、二狼坪乡等15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七. 河南省 南阳市 宛城区 南阳蒸菜

【南阳名吃】南阳蒸菜:

南阳蒸菜种类繁多,操作方便、色香味形俱佳、鲜嫩可口、 营养价值高,在河南省堪称一绝。许多远道而至的中外宾客到 了南阳,不吃到蒸菜,不算品尝到南阳地方风味名菜。

南阳蒸菜分野生类、蔬菜类和植物类三种,有30多个品种。 野生类如:野苋菜、刺儿菜、荠荠菜、猫妮菜、桐蒿菜、面条 菜、马齿苋、山野菜、珍珠花、茴茴菜、扫帚苗等;蔬菜类有: 芹菜叶、蒜苗菜、四季豆、豆角、西柿花、水芹菜、红萝卜叶 等;植物类有:榆树钱、柳尖、杨槐花、榆树叶、红薯叶、豌 豆秧、柳须根等。

八. 河南省 南阳市 新野县 芝麻叶

芝麻叶,即芝麻的叶子。
芝麻叶可以凉拌做菜,也可以烙饼,但更多的是替代现在的青菜,也可以制作芝麻叶面条。
现在芝麻叶已成为人们调节胃口的最佳食品,而且芝麻叶面条的吃法在不断地翻新:用葱花、辣椒、姜丝和作料炒了,做成芝麻叶面条吃;用生羊肉加足作料爆后,也可做成芝麻叶面条吃;用高汤煨过撒上鸡精,统一可以做成芝麻叶面条吃。总之无论怎样吃,无论怎样加作料,芝麻叶那特别的香气,从不会因加作料而变味。

九. 河南省 南阳 西峡 西峡黄酒

西峡黄酒是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的。西峡县石龙堰黄酒,以其香气浓郁、甘甜味美、风味醇厚而闻名于世,又经乔氏宗亲一代一代的传承,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1994年以前,石龙堰黄酒多是小作坊式生产,主要是家人及亲朋饮用。1995年,石龙堰黄酒传承人乔永峰对老品牌进行研究开发,且进行小批量加工。2008年,在五里桥镇扶持“一村一品”时,经镇、村研究决定,石龙堰黄酒厂又在本镇北堂村上营组租赁河滩荒地9亩建厂,开始进行批量生产销售。

西峡县汇洋饮品有限公司,原名石龙堰乔氏黄酒厂,成立于1995年,位于县城滨河大道北段东侧,占地6003平方米;现有员工50余人,其中大专以上16人,技术人员9人,业务人员24人,财会人员5人。

公司以当地大米、红小米为原料,研制生产黄酒系列。目前,已研发生产老黄酒、新型黄酒酒娘2个系列、10多个品种,年产量880余吨。2001年8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核,颁发了“石龙堰” 商标注册证,核定其黄酒、酒(饮料)、酒精饮料、果酒商品使用;2010年9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核,颁发了了“别公堰”商标注册证,核定其黄酒、米酒、酒(饮料)果酒商品使用。2011年7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核,颁发了“老君洞”商标注册证,核定其黄酒、米酒、酒(饮料)果酒商品使用。

西峡县石龙堰黄酒,以其香气浓郁、甘甜味美、风味醇厚而闻名于世,又经乔氏宗亲一代一代的传承,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995年,石龙堰黄酒传承人乔永峰(石龙堰黄酒被西峡县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名录,乔永峰被确立为传承人;公司正在继续申报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传承人资格)对老品牌研究开发,且进行小批量加工。2008年,在五里桥镇政府的支持下,石龙堰黄酒厂又租赁河滩荒地9亩建厂,开始进行批量生产销售。2011年7月,在西峡县石龙堰乔氏黄酒厂的基础上,注册成立了西峡县汇洋饮品有限公司。

十. 河南省 南阳市 唐河县 唐河凉粉

唐河凉粉是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的特色小吃。唐河绿豆凉粉特征,颜色微黄,细嫩清爽,到嘴绵绵爽口。

南阳市唐河县有一种地方名吃——绿豆凉粉,由于制作工艺讲究、配料独特,所以到过唐河的游客,在游玩唐河名山丽水的同时 ,不亲自品尝一下这一名品觉得是一种憾事。

唐河县地处豫西南、南阳盆地东部边缘,境内土地平旷,四季分明,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尤其适宜VC系列绿豆生长。由于日照时间长,导致绿豆淀粉含量高,再加上唐河的土壤中富含硅、铁、锰、硒等微量元素及矿物质,为唐河绿豆凉粉的内在品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绿豆能制成凉粉,是唐河民间的一大创举。早在四百多年前,唐河民间即用碗豆粉、薯干等制作凉粉,由于这些原料制成的凉粉质脆,不宜长时间存放,故而许多人萌生了这样一个念头:能不能用其他原粮替代豌豆、薯干做成凉粉?经过多次试验,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一位姓段的老师傅在一次试制过程中发现用绿豆制成凉粉不仅质软、弹性强,经凉拌、炒制后口感更佳。这一制作工艺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在唐河兴起了绿豆凉粉,人们食之不厌。

绿豆凉粉的制作方法是:提前12个小时将事先精选的绿豆浸泡在10℃—30℃的温水中,中间换一次水,以保证绿豆胚芽的萌动。之后将泡胀的豆子放在石磨中反复碾磨至豆糊,再用细布过滤2—3遍,直到豆渣全部分离,余下的绿豆浆即是凉粉的生料。最后一道工序是煮制,经过一定的纯天然水和豆浆配比后加火煮沸,再用容器盛装,待放置至室温后即成凉粉。凉粉经切碎后,配以凉姜水、蒜泥、食醋、芝麻酱原料或经高温炒制后即可食用,其味道无以伦比。

随着时代的发展,唐河人已发明了绿豆磨浆机、过滤器等专用设备,制作时间较以往减少了一半,再加上配料的进一步优化,唐河绿豆凉粉已成为各大宾馆必不可少的一大菜肴,成为食谱中的上品。

由于唐河绿豆凉粉性凉、口质上乘,特别适宜南方人的口味,目前,已占领广东、海南、海南等14个省区市,成为都市人不可多得的一道佳肴。

我爱家乡河南南阳的特产作文300字河南特产简介作文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