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特产食物 宜昌最好的食物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6-23 23:52:14

一. 湖北省 宜昌市 秭归 秭归绿茶

秭归县产茶历史悠久,茶资源丰富,自然品质好。据县志记载,唐代归州就是产贡茶之地。清光绪二十七年书《归州志》物产载“烹储碗中,经夜色不变”。我县茶叶生产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起步发展、80年代后期的稳步发展、90年代后期的徘徊发展、新世纪的快速发展四个阶段,至2009年底,全县共有12个乡(镇)、120个村、5.5万农户从事茶叶生产。现有茶园面积5.37万亩,其中投采面积3.2万亩,早茶基地面积1.5万亩,茶叶产量1682吨,其中名优茶1300吨,占77.3%,茶叶产值3364万元。以茅坪、九畹溪、郭家坝、沙镇溪、水田坝五个乡镇为集中产区,全县茶叶加工厂达到110多家,其中年加工能力在1000吨干茶以上的两家,有茶叶机械1300余台(套)。

二. 湖北省 宜昌市 猇亭区 宜昌长江肥鱼

宜昌长江肥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宜昌长江肥鱼学名长吻鮠,俗称长江鮰鱼、江团,与刀鱼、鲥鱼、河豚并称为长江四大名鱼,是典型的长江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长江肥鱼成群结队从长江中下游上溯到宜昌西陵峡口江段时,体内脂肪含量达到最高点——鱼至此则聚,鱼至此则肥,故宜昌人形象称其“肥鱼”,并引以为傲。据文献记载,以宜昌虎牙滩至南津关所产肥鱼为最肥美,历来为当地的文人墨客所赞颂。著名宋代诗人苏轼赋诗赞肥鱼:“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纯鲈”。此鱼在明朝初期就作为珍品,献给明太祖朱元璋,从此一直被列为珍品。有“千里送名鱼,皇家席上珍”之说。

地域范围

宜昌长江肥鱼分布于长江宜昌江段,该江段属于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江段,全长232公里。位于东经 110°51′—111°39′,北纬30°32′—31°28′。东接当阳、远安,西邻秭归、兴山,南靠枝江、猇亭、点军,北与保康接壤,沿江两岸均属宜昌管辖。境内形成了山地、丘陵、河谷等多种地貌,最高海拔2005.5m,最低海拔51.6m。区域范围内2012年宜昌长江肥鱼现存栏200万尾。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宜昌长江肥鱼背部琥珀色,腹部白色,鳍为灰黑色。 其鱼肉质细嫩、无肌间刺、肉滑如玉、入口即化、味淡雅甘醇;尤其所炖鱼 汤,白若琼浆、润泽爽口、甘如玉液;其鳔肥厚,自古以来为食中珍品。 2、内在品质指标:宜昌长江肥鱼品质优,营养价值高。水分≤85%,蛋白质≥13.7%;总脂肪≤3.23%;灰分≤1.1%;富含多种氨基酸(包括: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等),氨基酸总量≥10.0 %。 3、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产品执行GB18406.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和NY/T842-2004《绿色食品鱼》(活鱼-淡水)标准规定。

三. 湖北省 宜昌市 当阳 沮漳鱼

当阳市是湖北省渔业“十强”县市。全市有各类水域30余万亩,目前已开发利用12.5万亩,其中精养鱼池4.5万亩,水库5.8万亩,塘堰2.2万亩。全市渔业已初步实现规模化经营,渔业基地星罗棋布,有100——300亩基地30个,300—500亩基地13个,500—1000亩基地8个,1000亩以上基地4个,万亩以上基地2个。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万吨,实现渔业产值3亿元。除常规的四大家鱼外,还有黄鳝、黄颡、七星才鱼、加洲鲈、大口鲶、云斑鲴等

四. 湖北省 宜昌市 宜都 玉泉枕芯

创建于1985年的湖北省宜都市玉泉枕芯有限公司拥有职工580人,拥有生产设备550台套,固定资产达600万元。公司主要生产各种高、中、低档“长舒牌”毛巾,年产量达120万条。地址:湖北省宜都市姚家店乡长岭岗村法人代表:谭玉泉电话:0717-48382681390-8608405( 宜都)

五. 湖北省 宜昌市 枝江 七星台大蒜

七星台大蒜是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七星台镇的。七星台大蒜具有上市早、味道鲜、口感好、无公害等特点。

大蒜是七星台镇传统特色农业品牌,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万亩以上,七星台镇曾被誉为湖北大蒜镇。主要集中在长江沿岸村,播种面积500亩以上的村达到10个,其中1000亩以上的村4个。多采取棉蒜套种、粮蒜轮作模式。1999年枝江市授予七星台大蒜为枝江市首届农业精品,是较为理想的绿色食品。在我国各大城市均有销售网点,并远销香港和俄罗斯等地。

六. 湖北省 宜昌市 点军区 肥鱼

肥鱼,又称回鱼,鲜嫩肥美,并且无刺,吃肥鱼就像吃肥肉一样的,入口即化。它同样也是宜昌的特色鱼,据说,在浩浩荡荡的长江里唯有宜昌这一带才有真正的。地地道道的肥鱼。桂花鱼,身上有美丽的花纹,约有五到七寸长,三指宽,小巧玲珑,煎煮之后,十分入味儿。还有江鲢,味道可以和肥鱼媲美,价格却很便宜,可谓是物美价廉,深受老百姓的喜爱。由于鱼的种类繁多和各地方吃鱼方法和习惯的不同,便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食鱼文化,如:宜昌点军区有著名的吃鱼一条街;景区三游洞更是吃肥鱼的好地方,肥鱼已经成了当地的一个招牌。

七. 湖北省 宜昌市 当阳 将军过桥

传说三国时期张飞在长坂坡阻击曹兵时,因情况危急,他施用计谋,令随从20余人,用树干枝叶绑在马尾上,在长坂坡桥东树林之后来往奔跑,树枝扫地尘土飞扬,狼烟滚滚,好似千万雄兵驰骋一般。当曹兵迫近他时,张飞圆睁环眼,手持长矛,立马桥上,厉声大喝:“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好家伙,这一声,如同巨雷,胜似霹雳,吓得曹军不敢上前。张飞一时性起,双脚猛跺,声如豹吼虎啸,一时桥塌水浊,河水倒流,鱼虾随水逃窜,惊得曹兵纷纷后撤逃命。待曹将识破张飞计谋率兵搭桥追赶时,张飞率众早已不知去向。

张飞一行摆脱曹兵以后,遂向偏僻去处寻食觅宿。当地群众得知是张飞在此,便将从河中打捞起来的乌鱼,连煮带熬,作饭敬献。在拼杀劳累之后,正是饥不择食,鱼块作菜,鱼汤润喉,人人称好,个个赞美。饭后,张飞除向群众表达感激之外,并问及菜名,一老者曰:“鱼因将军来,菜为将军吃,当阳桥下有根底,如不避嫌,就叫‘将军过桥’吧。

将军过桥,又叫“墨鱼两吃”,是用墨鱼、鸡蛋清、水发玉兰片、黑木耳、鸡汤及多种调味料烹制而成。此菜鱼片细嫩,鱼肠香软,汤羹浓鲜,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即能佐酒又可佐餐。

八. 湖北省 宜昌市 宜都 楚牛

湖北宜都三工实业有限公司是具有进出口自营权的机电产品生产企业,外贸服务体系健全。公司奉行:质量第一、信誉至上、服务优良的宗旨。公司集生产、科研于一体,工艺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试验手段齐全,公司生产的TPU.125平面二次包络蜗杆减速器、JT型弹性销联轮器、CJ曲齿梅花型联轴器、wX万向轮等系列机械产品,先后出口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公司年生产主导产品“楚牛”牌TG系列伸缩式套筒液压油缸、SG系列活塞式液压缸、QG系列气缸63136台套,畅销国内各大型汽车、农用车、工程机械生产厂家。公司位于宜昌城区下游30公里的长江南岸,距三峡国际机场20公里,毗邻枝城港和火车站,偎依宜黄高速公路,水、陆、空交通运输便利,能为中外客商提供舒适、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欢迎惠顾!地址:湖北省宜都市陆城滨江路66号电话:0717-4900928传真:0717一4900928邮编:443300( 宜都)

九. 湖北省 宜昌市 点军区 宜昌百合

宜昌百合是湖北宜昌市的。

宜昌百合是以宜昌地域命名的著名地方乡土花卉品种,广泛分布于湖北宜昌、四川等省海拔400米-1500米山区、丘陵地区,自1892年外国专家命名以来,迄今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宜昌百合叶片青翠娟秀,花姿雅致,香味浓郁,分布广泛,易于繁殖栽培,《中国植物志》、《湖北植物志》等均有详细记载。其鳞茎清香可口、风味独特,有良好的润肺止咳、养心宁神功效,是著名的保健食品和常用中药材。2003年3月国家邮政局发行《百合花》特种邮票一套,其中而小型张名为《宜昌百合》;2011年9月宜昌市人大会议表决通过,命名“宜昌百合”为宜昌市花。

所在地域:

湖北

申请人:

宜昌市百合产业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宜昌百合“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地域保护范围为宜昌市现辖行政区域内的核心产区,主要涵盖夷陵、点军、兴山、长阳、五峰、宜都、秭归、远安等县市区。其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0°15′—112°04′,北纬29°56′—31°34′。北起夷陵区、兴山县,与神农架林区、襄阳市保康县交壤;东至远安县,与荆门市接壤;向南延伸至清江流域下游的长阳、五峰、宜都等县市,与荆州市松滋市、湖南省交界;西至秭归县,与恩施州巴东县交界。产区总面积60多万公顷。

十. 湖北省 宜昌市 远安县 垭丝

旧说,太古之时,西陵临沮(今宜昌远安)有少女,其父远征,少女思念不已,乃戏马曰:“尔能为我迎得父还,吾将嫁汝。”马闻言,绝缰而去。父乘马以归,马见女嘶鸣不食,女具以告父,父怒杀之,曝皮于庭。女过其侧。皮蹶然而起,卷女飞去,栖于大树枝间,女及马皮,尽化为蚕,而绩于树上,因名其树曰“桑”,桑者,丧也。

其后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挥鞭于此,蚕坠而化女出,女乃吐丝成衣,帝喜而爱之,因而娶女为妻,是为正妃。此女不知劳累,故名嫘祖,民间尊为蚕神也。其故里,今远安县苟家垭镇,所产蚕丝因称“垭丝”。

此据于《史记》、《山海经》、《蚕赋》、《原化拾遗记》,后有史证: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清宣统三年《湖北通志·货类》,康熙九年《远安县志》均载:“垭丝”为皇室贡品,历年以“金罗汉”商标出口,畅销不衰……蚕丝各郡皆产,唯以“垭丝”最为著名,西欧人争购之…

宜昌特产十大名单宜昌特产 排行榜最新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