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宁化十大特产擂茶 宁化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6-22 20:14:08

一. 福建省 三明 建宁 建宁笋干

孟宗笋业有限公司创建于1995年,位于中国福建武夷山脉,国家生态示范县,千里闽江正源头的建宁县.公司立足于本地丰富的竹笋资源,是集基地培育、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从事笋干深加工的企业。公司研发生产的“孟宗”笋干系列独具特色,是几百年来传统笋干的升级换代产品.它改写了几百年来传统笋干质量参差不齐,食用十分不便的历史.不仅如此,公司的研制、生产、市场拓展能力在同行业中也处于领先水平.公司采取名品进名店的经营策略已将“孟宗”笋干系列推广到福建、上海、浙江、江苏等城市的大型商场、超市、卖场。“孟宗笋”被合作商家和有过消费体验的顾客誉为“笋干第一品牌”。在短短的几年中,“孟宗”商标先后获三明市知名商标和福建著名商标;在2001年“孟宗”牌金丝笋、水煮笋干荣获上海市名特新品奖.“孟宗”牌笋干系列还于2002年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并授予原产地标记注册证书。这些殊荣在笋干制品中是唯一的。

“孟宗笋”原料都是在高海拔多降雨的环境下自然生长的。竹笋是天然的保健食品,除含有18种氨基酸和多种人体必需的微是元素久,大量的纤维能促进肠胃蠕动和消化腺分泌,减少有害物质在体内的积留和吸收,减低毒症和肠癌的发生,纤维素和脂肪酸结合能防止胆固醇的形成,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1-3]。因此,笋干制品是21世纪的绿色食品,在国内外都很受欢迎。

孟宗笋干系列产品选用闽江正源头特有的日晒白笋为原料。以“安全、营养、无公害”的标准从选料入手,经过严格地选形、分级、去老、去杂、清洗、切丝、切片等工序,是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于一体的健康食品。它不仅解决了传统笋干质量参差不齐、食用十分不便的历史而且还极大地保留了笋干中的微量元素。本产品系列采用复合小包装易于运输、贮存和商场超市零售。它的鲜、嫩、脆、爽、美更是传统烤笋干所不能及!因此,本产品已畅销福建、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并远销欧美等国际市场。

目前,孟宗笋干系列产品有水煮笋干、金丝笋、凤尾笋、闽笋丝、冬笋片、玉兰片、春笋片、笋尖干等。并可根据客户要求,生产其它笋干产品。

信息来源:建宁新闻中心

二. 福建省 三明 宁化 宁化大米

宁化大米地域特色鲜明、历史影响深远。其中,河龙贡米尤为有名。河龙贡米因产自宁化县河龙乡而闻名,米粒长,色泽洁白,透明润泽,清香营养,宋朝时被列为贡米。这次入选的宁化大米,被推荐为生产单位的是宁化县河龙贡米米业有限公司。

三. 福建省 三明 清流 蕨须包

蕨须包

它是清流县风味食点。制法:将煮熟的菜芋去皮后捣烂,与蕨粉(地瓜粉、木薯粉)揉和,以水粘手即可捏造成薄胚,馅则因料而异,多用香菰、红菰、冬笋、虾肉、干贝、精肉、豆芽、韭菜、葱、蒜、豆腐干等,包成菱状,蒸、煮皆宜。熟后以酱油、味精、猪油。具有皮薄馅饱、滑嫩易嚼、鲜美不腻、四季皆宜的特点。

四.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永安圆子

永安圆子

大米加水浸泡磨成浆,加入少许食用碱,放到热锅内搅拌成浆糊状的浓浆,用手工做成直径1━1.5CM的圆子。圆子象征吉利,永安一带当地人结婚、做寿、孩子满月等都要吃圆子,冬至这天,加狗肉、猪脚等煮的吉利圆子更是家家桌上不可少的。

五. 福建省 三明 建宁 宝玉鱼唇

宝玉鱼唇是特点是韧而不硬,酸辣爽口。正宗的鱼唇,系鲨鱼的口唇,唇皮柔厚清脆,味尤纯美,乃鱼食珍品。但正宗鱼唇不能多得。

福鼎民间就用鲨鱼(包括白糊鲨、小生鲨、朝鲨、剑鲨、锦访等)的鱼皮代替鱼唇。取鲨鱼干皮200克,将鱼皮放人冷水中浸泡二、三小时捞起,移置热水锅内烫一小时,取出刮去皮外沙粒,洗刷于净,切块,再放在冷水中浸泡待用。接着,将鲜笋切丝,虾仁浸湿切段,猪赤肉切丁,生姜切丝,一起纳人热油锅内,反复炒熟,放二汤,煮沸后,投入鱼皮、适量精盐、味精、红酒。然后以米醋、酱油、胡椒粉各少许,加人淀粉,调匀后,徐徐下到锅内,加以拌匀即可上盘。

用鲨鱼皮烹调的“鱼唇”菜肴,取《红楼梦》中宝玉甄、贾(真、假)难辨。故美其名叫“宝玉鱼唇”。

六. 福建省 三明 尤溪 尤溪红

尤溪红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尤溪地处福建腹地,介于戴云山与武夷山之间,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和海洋性兼并季风气候。据史料记载,从宋朝开始,尤溪农民便开始大面积种植茶叶。

尤溪茶品种多样,在福建省茶叶优势区域中属于多茶类区。据了解,尤溪县适宜种茶的山地面积达二十万亩以上,到2011年,全县拥有二十多个省级以上的茶树良种,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

2008年,尤溪县天顺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五个茶叶加工厂,组成研发团队,用尤溪县面积最多的“福云6号”茶叶进行加工红茶试验,获得成功。尤溪云富茶叶有限公司也于2008年开始发展红茶。2009年6月,尤溪县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县级茶叶综合试验推广站,着力推广“五新”技术,推进无公害茶园和生态茶园建设。

此后,尤溪县委、县政府趁热打铁,出台政策引导扶持茶商、茶农开发新茶园,改造低产茶园,实行标准化生产,引进红茶深加工技术,开发多种茶产品,开拓国内外茶叶市场。目前,已在台溪、坂面、梅仙等绿茶区推广机采茶园面积3.5万亩。在坂面乡光兴茶厂、尤溪绿尔香茶厂、西城镇和平茶厂、碧叶馨茶厂等加工企业进行利用乌龙茶空调做青设备,创新特种红茶加工工艺技术试验,并在86家茶叶加工企业推广。

➡打造“朱子故里”茶品牌

据尤溪茶叶站副站长林兴土表示,为了打响尤溪红的品牌,尤溪县引导广大茶农和茶叶加工企业拓展流通市场,创立、打响自己的优势品牌。

一方面,尤溪县积极引导茶叶加工企业申报“三品”认证和QS认证,鼓励利用“朱子故里”品牌,开拓市场,在打响尤溪绿茶系列产品的同时,集中力量打响“金云富”、“蓬莱”、“碧叶馨”等尤溪红系列产品。另一方面,通过组织或参与省内外茶叶的各种活动,提高尤溪茶叶的知名度,打响品牌。如,近年来,尤溪县组织茶叶企业参加省市举办的茶事活动,足迹遍及泉州、武夷山、宁德、福州、上海、北京等地,有效拓展了茶叶市场。

截至目前,全县有茶叶加工企业258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茶叶专业合作社26家。如今,用于制作红茶的茶青价格每斤卖到了六七十元,价格比上年翻了一番。据统计,今年1至6月,尤溪完成茶叶生产4527吨,产值达到17417万元,其中尤溪红1422吨,产值8666万元。红茶正成为尤溪茶农致富的“香饽饽”。

七.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安砂鱼

安砂鱼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砂鱼

安砂镇立足本镇资源优势,面向市场,大力发展烟、鱼、果、竹、鸭、茶六大农业产业,取得较好成效。现已形成了年产万担烟、千吨鱼、千吨果、千吨泡菜的规模。

“安砂鱼”是永安市继“永安莴苣”“永安鸡爪椒”“闽笋干”“安砂淮山”“永安金线莲”“吉山老酒”六个产品之后第七个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

安砂鱼产地范围为福建省永安市现辖行政区域。

八. 福建省 三明 将乐 西山纸

西山纸:在唐、宋时代就颇负盛名,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以细腻柔韧、光润洁净、吸水性强、旧存不蛀、质地优异而走俏海内外,销往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当年,乾隆皇帝也为之动容,亲命钦差大臣到将乐调纸印刷《四库全书》。1974—1976年,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出版局几次到将乐调纸印刷《毛泽东诗词》线装本和重要历史文献。

我县是我国最早生产毛边纸的地方,其中又以龙西山的“西山纸”最负盛名,其选料考究,纸面少疵,吸水性强且久不变形不腐不蛀,有“纸寿百年,玉洁冰清”之誉,唐宋以来饮誉海外。

造西山纸的原料是嫩毛竹,采集的季节讲究,必须是立夏小毛竹快长出叶子的那个特定时节。乾隆皇帝编《四库全书》时,命钦差大臣到将乐调纸印刷。“西山纸”的辉煌期出现在民国时期,百余家作坊年产纸5万余担,为闽省之最。“西山纸”也曾作为《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诗词》线装本的专门用纸,广为人知。

然时事变迁,曾经辉煌的“御用纸”也难避萧条。20年前,远近的造纸作坊尚余60多家。而现在,龙西山造纸作坊是将乐仅存的一家。作坊位于龙西山自然保护区的竹海深处。一间大屋是工场,连通隔壁的烘焙房,外面则是浸塘和碾槽,看上去一切都那么原始,古朴。1998年,这个硕果仅存却难以维系生存的造纸作坊划归龙西山自然保护区管理,作为一个景点对外开放。2005年10月30日,西山纸制作工艺被省政府定为首批“非物质性文化遗产”。

现今,这个“中国现存最原始、最完整的手工造纸作坊”,日产10刀共计2000张“西山纸”。

湿纸在焙箱上烘干,要看好火候,恰到好处。还未烘焙的纸十分脆弱,需要小心侍弄。湿纸挑,不仅要用力均匀,更需要默契的配合。

九. 江西省 赣州 于都县 于都擂茶

昔日的于都民间,家家户户都有个擂茶钵,吃擂茶之风极盛。无论贫家富户,不分男女老幼,每每工余课后,总要喝上几碗浓郁香醇的擂茶。要是亲朋登门,更少不了以擂茶殷勤相待。平日,你不论走到那里,几乎都可以闻到从庭院里飘滋出来的芬芳扑鼻的擂茶香和“吮恍”作响的擂茶声.民间有歌谣唱道:“家家擂茶声,户户茶飘香;擂茶食中宝,胜过人参汤.”

于都擂茶,世代相传,源远流长。居家主妇从小耳濡目染,擂茶成了她们的拿手活。一个擂茶能手,是极为人们所尊崇的。你看她,一把炒米,一捧茶叶,一掬芝麻,数片八角,几片桔皮,一撮花生米,一一放入那特制的内壁刻有直条槽纹的陶质擂茶钵中,加上几调羹茶油,将擂钵紧紧地夹在两膝之间。然后操起那用油茶木制成的,有锄头把粗,二尺来长的擂茶糙,使劲地将原料沿着钵壁运转磨搓。但见双臂飞舞,擂糙狂转,令人目不暇接.过不多久,擂钵里的那些原料变成了稠糊糊的酱青色浓浆,民间谓之“茶饵”.最后冲入滚烫的沸水,就是一钵味道鲜美,香气四溢的擂茶了。

于是,全家人围坐桌旁,你一碗,我一碗,抓一把炒豆子,剥几颗炒花生,融融洽洽,和和美美,享不尽天伦之乐,话不完家庭情趣。难怪尝够了个中甜头的人说:“宁愿少米饭,不可无擂茶.”

于都擂茶,不仅是可口的好饮料,而且是老人和病人开胃的鲜味汤。它既有使人口舌生津之功用,喝后又齿颊溢香,回味无穷。热天喝了,解暑止渴,浑身舒爽;冷天喝了,御寒却冻,暖流满怀.擂茶营养丰富,容易吸收消化,于人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这就无怪乎于都擂茶久传不衰,备受人们的青睐了。

至今,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颇费工时的传统擂茶在平畴地带大多为泡茶所取代。但在那山乡僻壤的人们,仍然一如既往爱吃擂茶。要是你到那里登门造访,热情好客的主妇,准会捧出满钵热气腾腾而又清香扑鼻的传统擂茶款待一番。

福建擂茶是哪里的特产宁化十大特产小吃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