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卖特产 聊城必买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6-22 02:34:00

一. 山东省 聊城 高唐县 高唐驴肉

高唐驴肉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高唐驴肉出名,尹集老王寨驴肉更负盛名,他们加工驴肉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因当地人俗称驴为鬼,故称驴肉为鬼子肉。清末时曾出口日本和东南亚国家,也曾作为贡品进献朝廷。

老王寨“鬼子肉”加工精细,方法独特。将刚宰杀好的新鲜驴肉分割成五至六斤的大块,洗净后放入锅凉汤(多年老汤)中,烧加少许火硝提色清污撇去浮沫等杂质,再放入大料、茴香、丁香、陈皮、肉豆蔻、草果、白芷、砂仁、川芎、杜仲、干姜等30多种药料的纱布袋,改文火敞锅煮三、四小时直至肉烂。最后是卧缸:先将肉捞出待晾,再在瓷缸内放些与煮肉时相同的药料,将锅内滚汤除去浮油,冲入缸中,与药料混合。待肉凉透后泡入缸内汤中,此为卧缸。时间较长为好。

用此方法加工的驴肉,呈酱紫色,清香鲜美,香而不腻、烂而不散,具有活血、降压、滋补益身之作用。其驴鞭称作“金钱肉”,更具补肾壮阳之功,是肴中难得之佳品。

高唐驴肉是远近闻名的传统名吃。其驴肉加工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当地人俗称驴为鬼,故称驴肉为“鬼子肉”。早在乾隆年间就曾出口日本和东南亚国家,也曾作为贡品晋献朝廷。可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等多种疾病。当地人招待客人时有“无驴肉不成宴”之说。

当地有名的驴肉加工生产商有潘佳驴肉,老王寨驴肉,申广驴肉等。

驴肉的各种吃法中,以驴肉火烧最为常见。而驴肉火烧中,又以高唐驴肉火烧最为驰名。

驴肉火烧

小吃一种,发源于河北省古城保定,广泛流传于冀中平原,其中以保定北部徐水县的漕河地区历史最为悠久。

作为河北省餐饮文化中心的保定,是中国第九大菜系——冀菜系的发源地,而处于这一河北餐饮中心的驴肉火烧经过勤劳的保定人民多少代人不断地发展和推广,已经称为了名副其实的除了“铁球、面酱、春不老”之外的保定第四宝。走在保定的街头很有特色的一道景观便是随处可见的驴肉火烧小吃摊,可以说,驴肉火烧这一名吃已经融入了保定普通人民的生活中,成为保定悠久的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此外,保定成规模的驴肉火烧连锁店有:袁家、永茂、老驴头、好滋味等等,这些专门的美食店干净卫生,各有所长,并且已经将分店开到了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等周边城市,让越来越多的人品尝到了这一名吃。

火烧为一种面食,一般为死面做成(注:死面为未经发酵的面粉,经过发酵的面粉叫做活面,用活面做成的饼称为“烧饼”),将其在饼铛里烙熟后,架在灶头里烘烤,使其外焦里嫩,别具风味;趁热用刀劈开,加入热腾腾的熟驴肉,是最正宗的吃法。另有肉汤加淀粉熬制的焖子夹火烧佐食,其中以保定南部定州地区的焖子最为美味和著名。有些厨师会加入驴板肠提味,吃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高唐五香酱驴肉的做法

炖驴肉时,因时间长,所以要看好火候,勤翻动驴肉,以免糊锅。若汁干可加入一些开水,但决不可加凉水,否则肉难煮烂,下面就看看驴肉的做法之高汤五香酱驴肉:

简介:高唐驴肉的冷盘做法之一,以酱为主 所需原料:主料驴肉3000——5000克。冰糖50克,白芷5克,草果5克,姜20克,酱油300克,料酒100克,八角5克,盐30克,大葱30克,花椒10克,肉豆蔻2克,红曲20克,山楂10克,桂皮5克 做出来后香飘四溢,吃饭下酒均可,肉色呈泽酱红,软烂宜口,味浓而且鲜嫩。

做法如下:

1. 将驴肉用清水清洗干净,再浸泡5 小时;

2. 将汤锅置火上,注入清水烧开,放入泡好的驴肉氽一下,然后放入凉水中过凉;

3. 将锅置火上,加入冰糖炒至金红色,下入清水、酱油、精盐、料酒烧开,打去浮沫;

4. 再加入用红曲米煮红的水及山楂片;

5. 将花椒、豆蔻、草果、桂皮、白芷、大料装入纱布袋内扎好口,同放入锅中;

6. 再加入葱段、姜片,烧开后煮约3 分钟;

7. 再将驴肉放入,然后用旺火烧开,撇去浮沫,再用中火炖烧3.5 小时,至酥烂为止;

8. 然后取出晾凉,即可改刀切片装盘食之。

做的时候需注意:

1. 驴肉必须是浸泡5 小时左右,以泡出血水为宜;

2. 炒糖色时,要掌握好火候,火大易糊,有苦糖味,火小糖没有颜色,如同没炒;

3. 红曲米炒时,一定要以煮至水很红时为宜,可多煮几次;

4. 炖驴肉时,因时间长,所以要看好火候,勤翻动驴肉,以免糊锅。若汁干可加入一些开水,但决不可加凉水,否则肉难煮烂;

5. 如驴肉较老,若煮制酥烂则需煮制时间延长,以5小时为宜。

二. 山东省 聊城 东昌府区 聊城毛笔

聊城毛笔制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明代中叶境内有制笔工人1000余。清代第一个状元傅以渐进京会试,即选用聊城上等毛笔。康熙皇帝曾用聊城毛笔撰文赋诗,并为光岳楼题写“神光钟暎”匾额,足见聊城毛笔在当时已享有盛名。聊城所产毛笔有200余种,大小不一。按规格区分有毫长最大的“抓笔”,可写3尺大字;也有可写豆粒状小字的蝇头小楷笔。按制作原料不同可分为“羊毫”、“狼毫”、“兼毫”、“七紫三羊”等等。聊城毛笔,除少数纯羊毫楷笔外,基本上都是沿用三国时期“韦诞法”制作,经过72道工序,方为成品。其特点是外型美观、刚柔相济、吸墨性强、经久耐用,具有精品毛笔所特有的“尖、齐、圆、健”4德,是书画之佳品。1955年曾被评为全省同类产品第一名。不仅畅销国内,而且曾5次经青岛、上海、广州等口岸销往香港、日本等地。著名书法家舒同、杨萱庭都曾用聊城毛笔写了不少佳作。

三.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临清水爆肚

水爆肚

水爆肚是什么食品?就是牛的重瓣胃,经洗净加工改刀,用开水滚烫两分钟就成。加上葱花、姜末、芫荽和济美酱园的豆腐乳酱等调料,味道别具一格,脆嫩可口。

四.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临清进京腐乳

临清进京腐乳系临清济美酱园的传统产品,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民国初期,济美酱园与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槐茂”、济宁的“玉堂”齐名,被誉为江北四大酱园。进京腐乳选用当年优质大豆为原料,经浸泡、过滤、煮浆等十几道工序制成。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让市民也开始关注自己的家乡小吃。如今,聊城第四批非遗正在申报中,其中就包括临清进京腐乳。

临清进京腐乳,是临清济美酱园的传统产品,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公元1792年,安徽举子汪永春在临清青碗市口创办南味酱园,取《左传》“世济其美,不损其名”词句中的意思,把“济美”作为店号开张营业。

据记载,开张时,酱、醋、红青腐乳、酱咸制品格具齐全,产品味正精细生意红火,很快在临清市场上火爆。到清末,济美酱园已有1000多口大缸,年产酱菜35万公斤,豆腐乳和臭豆腐所用黄豆1万多公斤。主要产品47个品种,甜酱瓜、小菜、豆腐乳享负盛名。

1822年,即道光二年,济美小菜、豆腐乳被清廷列为御用贡品入宫,由此被誉为“贡品小菜”,并以“进京腐乳”之名畅销京城。

民国初期,济美酱园与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槐茂”,济宁的“玉堂”齐名,被誉为江北四大酱园。

进京腐乳选用当年优质大豆为主要原料,经过浸泡、腐糊过滤、煮浆、点缸、压榨、切块、培菌、腌制、拌曲、装缸、发酵等19道工序加工而成。块形齐均、色泽浓艳、味道鲜美、咸淡适口、质地细腻、营养丰富,并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

现在,济美酱园是临清市的龙头骨干企业,经营150多个花色品种,产品销售网络南到广东,西至西宁,北至哈尔滨遍布全国三十多个大中城市。1915年济美小菜、豆腐乳就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奖。

五. 山东省 聊城 莘县 莘县鲁西黄牛

莘县是鲁西黄牛的主要产地。此牛体大肥壮,出肉率高,既可使役,又可肉食。该牛体重一般在公斤左右,大者可达公斤,牛肉细嫩鲜美,营养丰富;牛皮板壮,毛短,平整,呈肉红色,是制革的上乘原料。本县产黄牛、牛肉、牛皮及成品革多用于出口,深受国内外客户欢迎。

六. 山东省 聊城 冠县 冠县灵芝

冠县灵芝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冠县灵芝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冠县灵芝是山东省聊城市冠县的。冠县灵芝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冠县位于鲁西平原,气候四季鲜明,适宜灵芝的人工种植。该县灵芝种植推广开始于1991年到2005年灵芝大棚由几十个发展到了3000多个。冠县店子镇素有灵芝之乡的美誉,灵芝产量占全国三成,是重要的灵芝生产基地。冠县种植的灵芝被农业部质量安全监测中心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冠县也成为了中科院的“灵芝产业化基地”。

2013年,冠县优质农产品协会申报的“冠县灵芝”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12370639。

冠县灵芝产地范围为山东省冠县现辖行政区域 。

七. 山东省 聊城 莘县 燕店烧鸽

“燕店烧鸽”是我国鲁西名吃,产于鲁西莘县燕店镇。以独特的传统制作工艺工艺。选用肥嫩优质的本地无公害无添加剂家鸽经烧煮高温杀菌精制而成。

燕店烧鸽-制作方法

主要原料及制作方法:远用优质乳鸽,利用传统方法,结合现代工艺精制而成。其特点有诗为证:鲁西名吃,范家烧鸽。选料考究,精心制作。香嫩酥脆,风味独特。宴饮馈赠,堪称一绝。

燕店烧鸽-关于燕店

山东省莘县燕店镇区位独特,东靠京九铁路,北靠济邯铁路,西与马颊河及2006项目接壤,蒙馆与河王路两条省道串镇而过。110K变电站,5000门程控电话装机量配套齐全,交通、通讯条件十分优越。该镇资源充裕,物产丰富,是长江以北最大的香瓜生产基地,1996年被国家授予“香瓜之乡”。

燕店镇现有民营企业50多家,总产值近亿元。主要有乳鸽加工、面粉、榨油、建筑材料、弓板加工、电缆、生物肥等。本镇工业园区占地600亩,已达“四通一平”的要求,是投资的理想之地。镇政府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规定凡是外地可以享受的优惠条件,在本镇都可以享受,素有“北方小温州“之称。

燕店的烧鸽远近闻名,香嫩酥脆,独特的风味吸引着无数的游人。

八. 山东省 聊城 东阿县 乌栆

乌栆亦称黑栆、熏栆、马牙栆。系选用熟鲜红栆,经水煮、窑熏、阴凉等工艺精制而成。仅窑熏一道工序,就要反复3次,历时6天,经“三次窑子六遍水”方可。乌栆材质优良,可作一般用材;果实去涩生食或酿酒、制醋,含维生素丙,可提取供医用;种子入药,能消渴去热。

九. 山东省 聊城 东昌府区 东昌泥塑

东昌府区供奉的“神”多数是泥做的,这促使当地产生了很多造诣高超的泥塑艺人。从各种人物到飞禽走兽都能在泥塑艺人的手里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东昌泥塑也以造型优美、古朴典雅、栩栩如生等特点为群众喜爱。

工艺考究,制作精细

聊城人对外常说一句话:聊城有三宝,铁塔、古楼、玉皇皋。这玉皇皋是座道观,现在已不复存在,但观里供奉的百尊神像,却一直为世人乐道。这些神像都是出自东昌府区的民间艺人之手,神像大都是一座座的“泥菩萨”,他们极致地体现了东昌府区当年精湛的泥塑技艺。

历史上东昌府作为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道观、寺院以及各种庙宇比较多。但是东昌府区属于平原地带,缺少石料,加之运输困难,造价高,因此,东昌府区供奉的“神”多数是泥做的,这也促使东昌府区产生了很多造诣高超的泥塑艺人。惟妙惟肖的泥人,身着或红或绿的衣装,面带夸张的表情,摆出憨态可掬的动作,让人忍俊不禁;精巧玲珑的鸟雀,伸展着翅膀,高翘着小嘴,仿佛发出叽喳的叫声……从各种人物到飞禽走兽都能在泥塑艺人的手里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

根据史料记载,解放前聊城泥塑主要集中在东昌府城区古运河以东,小逯庄、小东关一带。最著名的代表性作品就是玉皇皋,里面有上百尊神像,是“聊城三宝”之一。

东昌泥塑雕像用料考究,工艺精细,需经多遍工序方可完成。首先用稻草或谷子杆绑扎好骨架,再用麦糠与黄胶泥合成粗料,用料比例基本为六份糠四份泥。用和好的粗料根据需要进行造型,这遍用粗料造型的工序称谓“抓粗”。待造型干透后,再上一遍细泥,所用的材料为黄胶泥。然后是上色,先刷一遍底子色,这种底子色由水、白粉子、水胶合成,用料比例要根据雕像制作的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若在冬季一斤白粉子需用胶二两,夏季一斤半白粉子用胶二两,秋季一斤半白粉子用胶数钱即可。底子色干透后上彩,根据雕像的面目、体态、服饰的不同涂上各种颜色,经过这遍手序,一尊神像便完工了。这最后一遍工序称谓“定型”。

马官屯泥人堪称泥塑一绝

东昌泥塑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大型的神像,一种是小巧的泥人。马官屯泥人在东昌泥塑中是首屈一指的,它小巧玲珑、品种繁多,造型以戏曲人物和飞禽走兽为主。其捏制过程需要经过多道工序,首先将黄河淤泥取来晾干,用水洇透后,拌入旧棉絮用木锤砸匀即可使用。若捏制小动物或泥哨,可直接制作。若捏制较大的泥人或动物,需先制作泥模,每个泥人的造型都需要一对模具来扣制。扣制出的坯子晾干后,刷上用白粉子和水胶合成的底色,等底色干透以后,根据造型需要刷上各种颜色。马官屯泥人外表颜色火辣、鲜艳,以红、绿、黄、黑为主色,团块感强,造型优美。

马官屯泥人历史悠久,但究竟始于何时,已无从考证。马官屯村已故老艺人郑克勤曾经描述,郑家祖籍1县,至于先人何时迁至马官屯不详。捏泥人的手艺,由山西迁来时就会,一代代传承至今。马官屯村里至今还流传着一个关于马官屯泥人的古老传说。相传明清时期,有一群匪徒想入袭马官屯,当行至村头一座小庙前时,他们胯下的马突然停下,嘶鸣不前,任凭匪徒们怎么抽打都不管用。无奈,匪徒们只好悻悻地离开,马官屯躲过一劫。老人们说,当年马官屯泥人显灵,变成了一排穿官服的人站到了村里的大围墙上,才把匪徒吓跑的。关于传说的由来我们已无从考究,但马官屯人们对泥塑的钟爱与崇拜足以昭示出来。

泥塑生意曾红极一时

上个世纪,泥塑艺人把捏制的泥人装入挑担,穿梭在城乡的大街小巷,叫卖声绵长悠扬,很多老百姓都是靠捏泥人、卖泥人维持生计,贴补家用。

旧时,泥塑艺人们的生活都极为艰难,他们大多无房无地,在村头扎个草棚,既是生活之所又是泥人作坊。做好泥人后,艺人们将其装进柳条筐,手提肩挑,沿街叫卖。除了直接卖钱和换食物外,艺人们还用泥人换来废铜烂铁、头发麻絮,再转手卖掉赚取差价。

据老艺人郑克芳回忆说,他小时候,聊城大集小市上,随时可见挑着担子卖泥人的,他们有的是贩卖来出售的,有的是直接现场制作的,买的卖的很是红火。当时卖泥人的都随身带一只泥哨,当街吹几声哨子,便有小孩围拢过来争买泥人。特别是到了过年过节的时候,泥塑艺人们都要提前赶制一批泥人备货,以应对前来批发的商贩需要。当年,聊城周边地市成群的生意人经常推着独轮车到马官屯村批发泥人,“每次都得批发几千个泥人,有时批发量大,那些外地商人就在村里住几天,等所需泥人全部做好才走。”解放前后,马官屯村主要从事泥人制作的人家,有郑家、王家、宋家、沈家四家,上世纪六十年代,村里的生产队还曾把艺人们组织在一起,批量制作泥人,并安排数十人到街上销售。

十. 山东省 聊城 东昌府区 东昌葫芦

东昌葫芦有着悠久的历史,伴随着京杭大运河的贯穿,东昌葫芦享誉大江南北。东昌府葫芦艺术渊源流长,特别是东昌雕刻葫芦艺术最为突出,在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上,东昌雕刻葫芦作为唯一葫芦艺术作品入选。

东昌葫芦雕刻历史悠久,宋代为简单性雕刻的稚形期,明代、清代至民国为取材广泛、技法多变、精雕细刻的成熟期。雕刻用料考究,刻工纯熟,线条流畅,图案丰富,制作精良。用料多以“大葫芦”、“亚腰葫芦”和“扁圆葫芦”为主,题材以花鸟、虫鱼、走兽、人物、山水居多,其中最多的是戏葫芦,表现当时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戏剧故事与戏剧人物。

近年来,聊城市委、市政府和东昌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东昌葫芦艺术的发展,专门制定出涉及葫芦种植、葫芦加工、葫芦销售三大产业链条的东昌葫芦发展规划。市区两级文化部门在整理、挖掘、研究葫芦艺术方面下大力气进行传承、发展、创新。2006年,在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和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东昌葫芦艺术大放光彩。

东昌葫芦在传统雕、刻、烙、漆、描等技法上有继承性突破,表现内容也更加丰富,既有中国传统的山水、花鸟、人物、民间故事,也有富含时代特色和生活气息的现实作品。东昌葫芦还有食用葫芦、药用葫芦、酒葫芦等产品供广大客商选择。

东昌府区葫芦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全区有堂邑镇、梁水镇、闫寺办事处、道口铺办事处、张炉集镇等五大生产基地,种植总面积达5000多亩,葫芦生产和加工企业60余家,年产葫芦5000万个以上,销售额近3亿元,不但畅销全国,而且出口到英国、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

信息来源:东昌府区人民政府

聊城特产去哪里买去山东聊城哪里买土特产最好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