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家乡特产茶叶的英语作文 介绍家乡盛产茶叶的英语作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6-19 22:43:23

一. 贵州省 毕节 织金县 贵州织金的特产-血豆腐

贵州织金的-血豆腐等系列腊味食品系清代兵部尚书总督太子少保丁宝桢家乡对皇宫的贡品。每年腊月间,将山区农家的肥猪屠宰、切块成片加以秘方香料腌制而成,将猪血与酸汤豆腐揉捏成丸; 然后皆以独特的方法熏制,食之肥瘦相宜不腻,味美异香爽口,是享誉全国的地方之一。
贵州织金风味土制烟熏血豆腐忠于传统,用料考究,加工精细,质量上乘。是山外赤子倍加珍视的家乡美味,亲友之间馈赠表意的上佳礼品。备受前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一织金洞旅游观光的中外来客普遍赞赏。

二. 广西 桂林 龙胜 龙脊茶叶

龙脊茶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龙脊茶叶

龙脊茶叶主要产于龙胜龙脊旅游区云雾山中,是我国28大名茶之一,是清代的贡品茶。该茶含人体所需多种微量元素,

以清醇芳馨着称,年产量5吨,全年可供货。

龙脊茶生长于有世界一绝之称的广西桂林龙脊梯田风景区,茶园海拔高度在八百米以上,属亚热带 季风区,受冷暖空气交替影响,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有机含量高,日照短,温度大,终年流水潺潺,云雾缭绕,晴日早晚遍野茶,阴雨连天满山云的无任何污染独特的生长环境,是形成茶香高山云雾质的理想之地。

历史:

历史悠久,乾隆年意味曾为贡品,石碑记载于龙脊村段寨,品质优良,是中国二1名茶之一,记载于《中国茶学辞典》。在乾隆年间,龙脊茶已经被列为贡茶。小地方的物产,成了贡品,本该身价倍增才是,但当地的官僚欺负山里的少数民族村民,竟然以贡茶被列为贡品为由,不准自由买卖,要卖,也只能-卖给官家――属于国家收购。这样一来,出了名的龙脊茶,价格倒愈发走低,村民们都愤怒起来,可又无奈。

特点:

龙脊茶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具有龙脊茶特有的色、香、味,含氨基酸、咖啡碱、生物碱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是强身健体、减肥养颜、有益健康的天然茶中珍品,堪称龙脊“四宝”之一。年可供春夏茶5吨,产品有圆筒装、袋装100g、150g、500g等。

传说:

山寨里有个叫潘天红的穷人,靠给寨子里的人打短工维持生活。有一天,他在头人家的寨楼底铲牛粪时,听到头人们议论这件事,就用铲柄捅楼板,自告奋勇地向头人表示:他代表大家去告官!

潘天红要代表大家去告官,这让大家面面相觑。但除此之外,别无良策。大家就凑了些盘缠,让潘天红走上了告官的路。

潘天红翻山越岭,不舍昼夜,来到了桂林府,擂响了告状的鼓。知府接状,觉得潘天红告得有理,就说:“知道了。你回去吧。我们会处理的。”

潘天红却不敢这样就回去――他可是用了大家凑的盘缠,又是自告奋勇来的。于是,他请求知府大人写份判决书,知府大人也依了他,就写了一份判断书。

判决书写好后,潘天红拿到了手,还是不放心――他怕这份判决书在半路上给人偷了或者丢失了或者给雨淋坏了,回到寨子里,岂不是无法向乡亲们交待?他又要求知府大人将判决书刻在石碑上,由他将石碑背回去。

(刻在石碑上的判决书见本人12日的博文《龙脊发现的古石碑》)

这份判决书,不但解决了龙脊茶叶的问题,连带将其它乱摊派的问题(如塘房的修理费应由官出――当时,龙胜叫“厅”,下设2司7汛,汛下面又分塘,“塘”级机构办公的房屋就叫“塘房”,类似后来的村公所)、官衙强买问题、1下乡办公务的享乐问题等,也一并解决了。

石碑刻好后,潘天红就背着这块石碑,经潭下镇,过青狮潭,沿东江上行至才喜界,然后背起石碑,翻越才喜界,走山路回家。船过青狮潭的时候,突然刮起了狂风,附近的几条小船都翻了,潘天红坐的小船却安稳。有人说是他感动了上苍,现在看来,可能是那块沉重的石碑稳住了船身。

潘天红将石碑背回了寨子,村民们将石碑立在寨子前面――碑上写明了“贴龙脊团”嘛(清朝,这里实行的是“社(屯)团”制)。

中国历来是小官怕大官。有了知府的判决,县乡里的小官们不敢在此事上再胡作非为:下乡办公务吃饭要交钱了、乡亲们又可以将茶叶拿到圩镇上去交易了、本该官府负的责任不再叫百姓分摊了。公平交易的结果,是茶叶的价格又恢复到正常水平。经历了这件事,龙脊茶就更出名了。

现在,你到龙脊古寨里,还可以看到一株有200多年树龄的老茶王树,可以看到那块古老的石碑(原碑已坏,现在的碑是咸丰年间重刻的,也是有历史的文物)。

地域范围

龙脊茶保护范围位于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西北部,地理位置东经109°43′05″至110°21′24″、北纬25°29′21″至26°12′14″;是龙胜各族自治县县域范围内的龙脊镇、龙胜镇、江底乡、平等镇、马堤乡、泗水乡、伟江乡、乐江乡、瓢里镇、三门镇等10个乡镇所管辖的119个行政村和6个居民社区的地域范围,区域范围总面积2370.8平方公里,茶叶生产规模2000公顷,年总产量3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条形茶外形条索紧结粗壮匀整,螺形茶壮实;色泽乌黑油润,显毫,色金黄;汤色黄红明亮;香气馥郁,有特殊果香;滋味浓厚鲜爽,略带甜味,饮后回甘,耐冲泡;叶底明亮、柔软。 (2)内在品质指标:水浸出物34-40.8%,游离氨基酸总量5.0-5.8%,茶多酚13-19%。符合《GB/T13738.2-2008红茶第二部分:功夫红茶》理化指标的规定。 (3)安全要求:龙脊茶执行《绿色食品茶叶》NY/T288-20012进行种植、管理。 (4)分级:龙脊茶分特级、一至六级。 (5)包装:采用SB/T10035《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的要求,包装标签按GB7718和GB/T17924的要求。 (6)贮存:执行GB/T30375-2013《茶叶贮存》和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7)运输:执行NY/T1999-2011《茶叶包装、运输和贮存通则》。

三.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布朗族的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服饰中,刺绣和银饰也是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刺绣图案多为各种花草、鸟兽和几何图形。绣工独特的要数“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的婚礼习俗中,举行婚礼时众人要进行爬竿比赛,新娘必须拿出自己在婚前精心刺绣的“棉包锦囊”,内装五谷、银饰等物,挂在竹竿上,比赛结束将“囊”赠给胜利者,以示吉祥。

四. 重庆市 梁平 梁平茶叶

主要品种有红碎茶,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绿毛茶是加工花茶的优质原料。边茶深受少数民族同胞的喜爱。甜茶兼有茶、糖、药的功能,荣获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梁平)

五.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六. 内蒙古 兴安盟 科尔沁右翼前旗 酥香、焦脆的烤羊腿

酥香、焦脆的烤羊腿

据传,烤羊腿曾是成吉思汗喜食的一道名菜。成吉思汗东征西伐期间,掌管伙食的-,为了缩短成吉思汗的吃饭时间,以便让他稍事休息,并未征得成吉思汗同意就把成吉思汗经常吃的烤整羊,改为切块烧烤了。当时,成吉思汗战事繁忙,并没有留意这些事。而侍从却天天向给他端一盘烤羊腿让他吃。由于烤羊腿肉质酥香、焦脆、不膻不腻,他非常爱吃。以后,他每天必食,逢人还对烤羊腿赞赏一番。从此,牧民们的餐桌上便多了一道名菜。

随着时间的流逝,居住在城市里的厨师,吸取民间烤羊腿的精华,实行科学烹调,它就逐步成为当今宾馆、饭店的名肴,受到人们的注目和青睐。到鄂尔多斯草原观光游览,畅饮马奶酒,饱饱吃上几顿烤羊腿,对初来乍到的人来说,这是多么美的一种享受啊!

七. 广东省 江门 开平 家乡豆腐角

家乡豆腐角

采用本地豆腐为原料,精工制作,营养十分丰富,外形美观,似孔雀开屏,色艳味浓,回味幽长。

八.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虫类美食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捕蝉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后后入锅焙干制酱。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

傣族人普遍喜食蚂蚁蛋,经常食用的是一种筑巢于树上的黄蚂蚁,取蚂蚁蛋时,先将蚂蚁驱走,然后取蛋,蚂蚁蛋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绿豆,有的小如米粒,洁白晶亮,洗净晒干,与鸡蛋一起炒食,其味鲜美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时制酱,熟食时用鸡蛋穿衣套炸,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笋、冲天椒,辅以野生的花椒、芫荽、蒜、香茅草,风味纯正,清洁卫生。

九.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包烧

包烧,是西双版纳傣族特殊的一种烹饪食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锅具,以天然绿叶——芭蕉叶或木冬叶(竹芋科植物)为烹饪工具,将欲烹饪的食物用鲜叶包裹,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包烧这种方法,可加工小菜、水鲜、肉食
可包烧的蔬菜有野磨菇、野芋杆、南瓜尖、菜豆甜笋等。每包欲烧蔬菜的原料,需250~300克,加配青椒、鲜姜、蒜、芫荽。主料配料洗净,切碎,加适量食盐、味精拌匀,用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在火塘的炭火之下,使其慢慢变熟。包烧的蔬菜,味鲜纯、香中略带辣味(不喜食辣味者,可不加青椒),颇开胃,具有浓郁的乡野风味
包烧水鲜,可取鲜鱼鲜、鲜鳝鱼鲜虾作主要原料,重200克、300克均可。配料选取用适量烧热的青辣椒末或糊辣椒粉、蒜末、姜末、芫荽、苤菜。将欲包烧的水鲜收拾干净,配料切细,加入适量食盐、味精拌匀后,填入鱼和鳝鱼腹腔(鲜虾只需与配料拌匀),也可用配料包住主料,用鲜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内的炭火之下,至包内水鲜烧熟。包烧水鲜,菜包白绿相间,味鲜、香,水鲜原味浓醇
包烧肉类,可用禽肉、蓄肉、兽肉、为主料,用量一般为200克至300克。以青辣椒、姜、蒜、芫荽、苤菜为配料。肉料洗净剁细,配料洗净切末,加适量精盐、味精,将主配料调合均匀,用芭蕉叶或叶包成长15公分,宽10公分的肉包,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的炭火之下烧熟。包烧肉类,由于有叶片包裹,营养物质不易散失,菜色褐红夹绿,味鲜、醇、香、辣,营养丰富。( 西双版纳)

十. 广西 南宁 横县 横县茶叶

茶叶

横县所产的茶叶味佳质优,开水冲之即香扑鼻,入口微甘,提神醒脑,饮用一杯,尽消疲劳。以南山的白毛茶最享盛名。此茶产自县城南面宝华山及附近的六旺、桐油等村,相传为明朝建文帝植,传种至今,故名圣种白毛茶。茶叶背面白茸如银,萌芽即采,细微类似银针嘴,色味远胜他茶,并兼有荷花香气及蜜味,饮之香而有余。曾获巴拿马国际农产品博览会二等奖。此外,横县绿茶也较有名。目前,全县茶园约有731公顷,年产茶约250吨。

家乡的特产英语作文40词带翻译介绍家乡的特产英文作文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