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特产广告词大全 家乡土特产广告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6-19 05:19:21

一. 江苏省 扬州市 宝应 广洋湖草编

广洋湖草柳编工艺是用茅草、麦秆、柳条等编制而成的。它起源于清末年间,镇志中曾记载。起初主要是自编自用,以实用为主、欣赏为次。广洋湖历史上就是个玉米之乡,作为粮食的附属产品的茅草、麦秆,和丰富的柳树资源,广洋湖人民用其独特的编织工艺对茅草、麦秆,柳条进行加工。广洋的草柳编工艺产品多为生活日用品,如:草鞋,草帘,草包,柳框等。

广洋湖草柳编织方法众多大概有:平编,,交叉编,锥砌,缠扣,盘,扎,串等。工艺产品不仅具有强烈的实用性,还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草编产品的遗弃,从而大大限制了草编工艺品的发展。

二. 江苏省 扬州 宝应 宝应慈姑

宝应慈姑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宝应是著名的“中国莲藕之乡”、“中国慈姑之乡”。“宝应慈姑”在唐代就成为御用贡品,清代被列为重要土产。为充分利用丰富慈姑资源,提升宝应慈姑产品形象,促进宝应慈姑产业做大做强和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日,县农委一名工作人员到宝应县档案馆,查阅宝应慈姑相关历史资料。我馆工作人员为其提供了珍贵馆藏《道光宝应县志》、《民国宝应县志》及《宝应年鉴》、《宝应大事记》等7本有关宝应历史文化的地情书籍和资料。为“宝应慈姑”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宝应慈姑

地域范围

宝应地处江苏省中部,是扬州市的“北大门”,东接建湖、盐城、兴化,南连高邮,西与金湖、洪泽隔宝应湖、白马湖相望,北和淮安毗邻。县域东西长55.7公里,南北宽47.4公里,总面积1468平方公里,位于东经119°07′43″-119°42′51″、北纬33°02′46″-33°24′55″,平均海拔2.0米。宝应慈姑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宝应东荡地区的广洋湖、射阳湖、西安丰、曹甸、望直港和鲁垛等6个镇,面积6667公顷,总产量10万吨,产值达2.5亿元。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宝应慈姑球茎近圆球形,顶芽基部缩缢明显,表皮青色带紫,肉色乳白,肉质紧密,入水即沉,熟食鲜美爽口、味苦回甘。宝应慈姑约含碳水化合物>30%、蛋白质5%~6%、脂肪0.4%~0.5%,具有低脂肪,而富含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的特点,营养丰富;同时富含秋水仙碱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一定药用价值。 宝应慈姑产品符合《无公害农产品 慈姑》(DB32/T657-2004)的标准要求;生产执行《慈姑生产技术规程》(DB32/T868-2005)。

五.特定生产方式

三. 江苏省 扬州市 宝应 宝应藕粉

扬州宝应是著名的荷藕之乡。宝应荷藕节多枝繁,汁多肉嫩,是鲜美的果品。宝应藕粉用鲜藕淀粉制成,早在明代就成为贡品。此品质轻、分细、色白、味清、性平,易于消化,是滋补佳品。尤适宜于年老体弱者食用。( 扬州)

四. 江苏省 扬州 宝应 曹甸小粉饺子

曹甸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繁华富庶,商贾云集。稻麦、杂粮、鱼虾蟹鳖、菜蔬瓜果,物产丰富,京苏大菜,淮扬名肴,扬州火烧文楼汤包,各式茶点竟相入市,饮食文化底蕴深厚。

曹甸“小粉饺”始创于清代末期。据传当地一张姓捏面人高手遇大雪封门,无法以业谋生糊口,踏雪至曹甸富豪郝云汉(字海门,人称“海大太爷”,曾任山阳知县)家,与郝氏家厨陆汉章计议合作制成小粉饺。海大太爷品尝观赏一番,赞不绝口,色、香、味形非同一般,就此流传于世。

当时曹甸为淮扬名镇,举人贡生数百,赋诗饮酒,小粉饺已成为餐桌上常备点心,内馅以猪油,菜泥增加了枣泥,更受人青睐,客商来宾赴曹公务常为佳品待之。

戴为然、宋必年、杜文伯、周鑫、赵伯生等省市领导来宝,曾几经品尝。1989年秋,宝应县首届客商供货会盛宴曾由柴骥良老师傅亲手制作近百笼小粉饺盛情款待,深受好评。

曹甸“小粉饺”是曹甸地区历史上饮食文化的代表作,其制作工艺、具有独特之处,“小粉饺”色、香、味、形俱佳。

曹甸“小粉饺”是淮扬餐饮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极具特色,工艺繁杂,颇有影响,是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 江苏省 扬州市 宝应 泾河大糕

泾河大糕口味纯正,历史悠久。相传东海龙王太子小白龙曾在泾河一带遇难,有一位热心的泾河人每日将自己制作的大糕送其充饥,东海龙王得知后,龙颜大悦,下令浚理了泾河,为泾河百姓消灾送福。“白龙牌”泾河大糕便因此而得名了。其实,早在19世纪,泾河镇上的“郭记茶食店”生产的精美茶食就已名贯淮、宝两县了。当时的“郭记茶食店”的店主人叫郭恩泽,他秉承祖上传下来的衣钵,专门从事生产方酥、大糕、京果、麻饼、茶馓、桃酥等精美食品。之后,到了其曾孙郭洪元时,已是上世纪中期,这个时候的“郭记茶食店”的“郭记方酥”尤为出名。1958年,“郭氏方酥”的传人,郭洪元的长子郭燮臣、次子郭燮棠曾被当时的宝应糕点厂聘请去专门传授制作“郭氏方酥”的生产技艺。1974年,初中毕业的陈书元拜郭燮棠为师,学习制作方酥和大糕的技艺,亦成了现今“郭记茶食店”的传承人。经过陈书元在“郭氏方酥”基础上的精心研制,大胆改进,以民间传说命名的“白龙牌”泾河大糕更是名扬遐迩。

泾河大糕选料特别讲究,需选用泾河特有的香醇糯米和纯净白糖、精练油脂、上等果脯等,按传统工艺精心制作而成,其产品具有绵、软、细、白、香甜可口、能卷可燃、入口即化等特点,是旅游、喜庆节日、馈赠亲友的绝佳礼品。

泾河大糕已成为本地区的知名品牌,产品覆盖面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逐年增加,销售渠道越来越畅。

六. 江苏省 扬州 宝应 扒烧整猪头

扒烧整猪头猪头扒在盘中,俨然是一个整体,酥烂脱骨而不失其形;浓香醇厚而不失其味。猪头各部份味不雷同,猪耳柔中带脆,猪舌软韧,猪眼富有弹性,头肉质烂如豆腐。最使人留连味美的是肉皮胶糯香滑,可与烤鸭媲美,曾有美食家评说,“食之越年,尚齿颊留香,言时津津有味也”。( 扬州)

七. 江苏省 扬州市 宝应 慈菇

慈菇

慈菇在宝应县很早即有种植,慈菇豆腐汤白如奶质,鲜美可口,唐代时就列为朝廷御用贡品。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慈菇生产发展迅速,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达5万亩,总产6万吨,主栽品种紫圆(侉老乌)品质

好、个头适中、肉质紧实、食用时无苦味,深受客户欢迎。每年慈菇上市期外地客商纷纷上

门收购。

慈菇加工主要是保鲜出口,年出口量500多吨。

八. 江苏省 扬州市 宝应 扬州绒花

扬州绒花:绒花亦称宫花,早在唐代就已进入宫廷。扬州是我国绒花工艺的起源地之一,扬州绒花艳丽多姿,艳而不俗,被誉为工艺品中的“小家碧玉”。扬州绒花已有四代产品:第一代绒花作为一种装饰,只用于妇女儿童在节日头戴和胸佩;第二代绒花成为案头小品,增添了观赏价值;第三代产品是绒制挂屏。20世纪80年代,扬州著名绒花艺人王继康首创绒制仙人盆景,使扬州绒花诞生了第四代产品。这种工艺盆景,是借鉴扬州盆景艺术,以仙人球、仙人掌等为题材,用绒花材料结合其他材料做成球体,球体上鲜花硕果做得惟妙惟肖,四周棱角上的毛刺锋芒逼真,造型生动自然,色彩浓淡相宜。

九. 江苏省 扬州 宝应 嘶马拉豆腐

豆腐可谓平常而又平常之物,而嘶马好的厨师却能制作出富有特色的菜来。首先将1/3素油在锅中烧熟,将豆腐放下锅捣烂,放砂糖、酱油、姜米,急火烧到豆腐沸腾时,放入1/3粉芡,用勺子在锅内不停地搅拌,使粉芡与豆腐均匀。拉着锅内豆腐起糊了,此时加第二次油,再加粉芡,搅拌两分钟后再加第三次油和粉芡,同时一边搅拌一这放入味精、香菇末、竹笋末、菠菜末、蒜花,文火烧片刻起锅,装碗,浇麻油上桌。上桌的拉豆腐,下面是洁白如玉的豆腐,上面是一层色若琥珀的素油,油上又点缀他物,有竹笋的黄、香菇的褐、菠菜的绿。入口后,豆腐的高爽中,有香菇的油腻、竹笋的清脆、菠菜的酸鲜、蒜叶的香醇,如同脂羹般,美不胜收。小纪熬面。面是江都人普遍喜爱吃的,很多人早晨喜欢吃面条,有面有汤,爽口得很。熬面就更为可口。做时,先将鸡肉煨熟拆成鸡丝,猪肝切片,猪腰切花,下油锅片刻捞起;虾子单独,下油锅即捞起;鳝鱼下油锅炸脆;小青菜、菠菜开水烫熟。再将肉食等用鸡汤下锅,放入佐料,烧煮15分钟,称为“高料”。与此同时,将面条用清水下熟,叉到开水里过清。然后将面与高料同放一锅,略煮后分装,再放上脆长鱼、小青菜、菠菜,一碗色质鲜艳,味道鲜美,酥脆爽口的面条就下出来了。( 江都)
家乡土特产广告词大全集特产广告语大全集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