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特产批发市场 定西市最大的批发市场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6-18 04:21:47

一. 甘肃省 定西 岷县 洮河奇石

洮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年平均流沙量2920万吨,常年含沙中“异重沙”,经过千百年的击磨,有的变成了具有粘性的细砂。在细砂冲击的河岸边缘,有大量的五彩卵石,陆离斑驳,千姿百态,构成各种图案。有的如群雁掠湖,有的似晴空飘逸的玉带,有的像仕女头发梳起的高髻,还有烟云楼台,奇花异草,人物形像,十二生肖、文学符号等等,无奇不有。洮河卵石,任其自然,不必追求细节的完整,只要形似神似,就恰到好处。

二. 甘肃省 定西 岷县 岷县面片

重头戏来了!小岷在外求学,是什么美食让小岷日日朝思暮想,寝食难安?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大声喊出来吧:面片!尕面片!等放假回家,一定要去吃十碗!不要问我为什么,有钱,就是这样任性!

岷县面片的特色在于,将事先炒好的肉丁与油泼辣子完美结合。再辅以小青菜可谓更加完美。大肉面片、羊肉面片、牛肉面片真可谓是各具风味,如果再在其中加入纯麦麸酿造的食醋,食用起来味道更佳。

信息来源:岷县人民政府网

三. 甘肃省 定西 陇西县 陇西牡丹

陇西牡丹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牡丹在唐、宋时期的西安、洛阳和彭城是盛极一时的。后来又有“菏泽牡丹甲海内”之说。这样人们就只知洛阳、菏泽、彭城牡丹之名贵,而不知天高土厚的西北牡丹,更不知陇西地区的优质紫斑牡丹。

陇西牡丹,历史悠久。据清乾隆《陇西志》记载:“牡丹为名胜,品最多”,卷十一、十四页记载《南安辛氏牡丹园》最有名,并赋诗赞誉。相传唐时陇西有“龙宫花园”每年向长安进贡大量优质牡丹。现今老人们还时常提到的清代进士祁荫杰的“祁家花园”、春家巷“王家花园”、新街巷“陈家花园”名气就很大,并流传下了许多歌咏牡丹之丹青词赋,例如《陇西志》记载《咏南安辛氏牡丹园》:爱惜芳园香满枝,天然国色费胭脂。花王富贵名相称,学士风流酒最宜。芸阁双青人共倚,朱栏百宝日初移。归来勒马诗千首,不许青莲笑我迟。

民国年间,丙戌浴佛日,陇西学士马君、祁作霖、王新三、陈海泽等畅游于陈氏牡丹园,赏谈之余,众发感慨,由祁作霖执笔撰写了《丙戌浴佛日游陈氏花园咏牡丹芍药赋》:世之论花者,谓菊有坚节能耐寒,能傲霜,为人所艳称而嘉赏。至于牡丹芍药,人多以为繁花不久而鄙视之。余窃以为菊之有节,固甚佳。而菊之有节傲霜,尤不知牡丹芍药之际遇隆盛焉……此吾所以每睹牡丹芍药而羡慕,对菊花而太息也。

陇西独特的自然环境为牡丹生长提供绝佳条件。陇西牡丹属多年生落叶灌木植物,与中原牡丹和蜀地牡丹不同,其花头大、层瓣多、植株高、根系发达、喜阳、花期长且抗病虫害,寿命长达百年。更为奇特之处是牡丹花在陇西绝大多数为紫斑牡丹,无论何种花色,它的每瓣花片根部都有如同扇状形的墨紫色或深红色斑点,是牡丹王国里的瑰丽奇葩。再者历史底蕴浓厚,陇西自古是郡府所在地,官宦商贾往来频繁,尤其是达官显贵之人对养植牡丹情有独钟。在陇西经商为官都要带上家乡牡丹花种,培植于庭院、官府之中。一曰可美化环境,取富贵长久、春风得意之寓;二取怀念家乡,不忘根本之意。而所植花木就像襁褓中的幼儿在天高土厚的南安福地纳天地之灵气,茁壮成长,出脱得质朴、壮实。

昔日多为贵族雅士们赏玩的紫斑牡丹现已成为寻常百姓的心爱之物。当今的陇西,种植牡丹之风更盛,仁寿山公园、西北铝加工厂花园、昌谷乡、菜子沟、西郊二十铺村、三台乡、北关城壕、董家河滩、王家门、北山陈家庄等都是牡丹种植重点地域。

四. 甘肃省 定西 陇西县 陇西甜醅

陇西甜醅,也叫醪糟。用莜麦、青稞、小麦不同原料制作,特色各有千秋,依了口味挑选而食。

甜醅经发酵而成。将莜麦,青稞或小麦用清水喷湿,待半个时辰,手摸均匀潮湿,装入编织袋中,揉搓,去其浮皮,入锅煮熟,不可过熟,出锅平铺案头,晾温,拌酒粬,装盆,添少量凉开水,用擀面杖在中间戳一圆洞至盆底,用棉织物覆盖,三到二天,起封,一股酒醇香味扑鼻而来,近视之,则圆洞湿润浸洇,似有水要溢出,用筷子抄少许放在舌上,甘甜沁脾。

当街置一白铁皮覆面的桌子,备二三白色搪瓷大盆,分别盛了莜麦、青稞、小麦甜醅,再设一小搪瓷盆,将小花碗小勺浸泡在凉水里。卖者穿了白色大褂,拿白毛巾不停地檫拭,让人感觉是一个干净清凉的世界。来者要五毛钱的甜醅,主人便腰一猫,大拇指抠了碗边,四指扶碗底,将碗反扣,在大瓷盆里撩得尖尖甜醅上刷刷两下,碗靠盆底倾斜,用筷子一拦,刚好半碗,动作娴熟利索,行云流水,一尘不染,看着都舒服。虽则一碗下肚,但余香缭绕腔齿,总感觉没有过足瘾,那就再提两碗去吧。

十冬腊月,乡下农家有煮了一缸甜醅的,利用隆冬寒气自然微冻,待吃,捣破薄冰,舀得一碗,甘甜不减,清凉有加,别具风味。解酒醉,消油腻。

信息来源:陇西县人民政府

五. 甘肃省 定西 临洮县 临洮仿古地毯

临洮仿古地毯:系选用纤维长、光泽好、拉力强、粗细适度的土种羊毛为原料,经化学洗制而成。产品作工精细,著色牢固,不易落色,毯面光亮,质地柔软,富有弹性,图案古色古香,色泽沉著协调,剪后状似浮雕,予人以暗中透漂、安静舒适之感。

六. 甘肃省 定西 岷县 铜铝铸造

铜铝铸造技艺是流传于甘肃省岷县清水乡清水村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1982年被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该技艺主要以翻沙铸造工艺制作铜铝带锅、铜火盆、铜香炉、铜钟、铜柱基等日常用品,产品主要销往西藏、四川、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其加工已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传统手工生产程序,而且因每一次翻沙模具都只能使用一次,因此产品被深深地打上了手工制作的印记,具有很强的不可复制性。有些器具如铜锅、铜火盆、铜香炉等在少数民族地区经过长时期的使用已经成为财富与文化的象征,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它的生产工艺,器物造型保留了中国最传统的铸造工艺,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七. 甘肃省 定西 通渭县 通渭长面

通渭饮食,首推“吃长面”。长面,不特指某一种面食,而是指诸如臊子面等各式各样的面条(用面条,其实也有点对不起长面)。严格地来说,它是一种总称,称长面更多的是特指精神而言。精于农耕文明、讲究礼仪的通渭人,以前每至春节祭祖敬奉祖先、开春首次春耕、八月秋播、家中有尊贵客人来访、婚丧嫁娶等等重要时刻,都会慎重地擀“长面”。

长面当然讲究长,多长?举起胳膊踮起脚尖有时候还捞不到碗里,你自己想想吧。通渭妇女自成新媳妇的那一天起,进门下炕的第一件事就是擀长面。

雪白的面粉经过反复揉、擀之后,擀出的几大张面,要又薄又匀称,薄如蝉翼,从这面能望透那面。稍晾相叠,左手拢指轻按,右手操刀切面。只见双眼微眯,聚精会神,沙沙作响,不见停顿,一气切完,宽窄一致,一条是一条,一根是一根,匀匀称称,细若丝,薄如纱。开锅下面,捞出的长面平整地折叠在碗中。这一点在其他各地很少看到,通渭人干事认真的性格由此可见一斑,就是捞碗面也和别人不一样,然后浇上适量由肉沫、鸡蛋、木耳、黄花、豆腐等熬制的臊子,再酌情调入陈醋,同时将沙葱、野韭等各类佐饭小菜,用小碟盛好,与油泼辣子、盐钵和醋瓶酱壶等端上炕桌,按梅花形状摆配开来,任由食者调用。

无论何方何土、何人何种口味,一经吃过通渭长面,总会口溢香津,齿留醇美,越吃越爱吃,越吃越开胃。长长的,细细的,香香的,美美的,盘膝在客房热炕上,三碗五碗由你,是为真正的“吃”长面。

八. 甘肃省 定西 陇西县 陇西烧鸡粉

陇西曾是历史上郡、州、府治之地,陇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古丝绸之路必经之道。经济文化的繁荣丰富了陇西饮食文化,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陇西菜肴,其中烧鸡粉就是极具特色的。在众多的陇西小吃中,此道小吃是为数不多能上宴席的。

陇西烧鸡粉,以鸡肉、鸡蛋、淀粉、菠菜汁及多种调料加工而成,褐汤绿粉、肉蛋兼备,四季皆可食用,酷暑时凉食,清爽可口,消暑解热;严冬时热食,驱寒补身。烧鸡粉颜色翠绿,口感嫩滑,鲜香味厚,佐酒极佳,特别是病愈初起,以烧鸡粉滋补则有速效作用,故而南北皆宜,老幼喜食。陇西烧鸡粉曾被甘肃省商业厅评为名特小吃,并刊登于《中国烹饪》杂志。

关于陇西烧鸡粉的来源,有一个爱情故事相伴。传说在古时候,陇西城里有家员外,该员外喜欢吃菠菜、鸡肉等。该员外生有一女,漂亮温柔,却单单喜欢上了自家的厨师,惹得那员外分外恼火。但自己的女儿在这件事上宁死不让,员外也奈何不得。看着自己的女儿不听自己的劝告,员外很是苦恼。忽一日,员外想出一个主意,遂把厨师和女儿叫来,指这自己的那些珍珠翡翠金银对他们说,你厨师不是很有本事吗,那你只要能把这些东西做成美味,我吃了之后满意,就同意把女儿嫁给你。厨师和女儿听后,很是苦闷。经过一夜苦思,厨师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找来菠菜洗净,然后搓烂,挤出菠菜汁。再用菠菜汁水和淀粉搅拌,做成了翠绿滑嫩的绿粉。然后煮了鸡蛋,炖了鸡烫。翠绿的菠菜粉犹如翡翠,蛋黄蛋清好比金银,加上醇厚的鸡汤,成了美味。员外吃了之后大喜,于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美味映对着美好的传说,故事已无可考,但烧鸡粉却流传不息,陪伴着陇西人一直走到了今天。

九. 甘肃省 定西 岷县 洮绣

洮河两岸妇女的刺绣,统称“洮绣”。品种繁多,有花枕头、花荷包、花针插儿、花鞋、花兜兜、花缠腰、花系腰、花膝裤儿、花袜溜根儿等等。洮绣既要讲究针法,又要讲究绣法。针法有平针、参针、挑针、长短针、空心针等;绣法有锁针绣、错针绣、网地绣等。同时还要看式样,式样有盘花、剁花、贴花、拼花等。不同的针法、绣法,施以不同的式样,共同在色彩搭配中,形成强烈的对比。随着农民生活的提高,刺绣艺术又广泛运用到美化环境中去。如花门帘儿,电视机上的套子,小学生的书包,幼儿园儿童穿的花围围儿。上面绣的除了简易的花样外,还衬绣着行书文字、拼音字母、英文句子,使洮绣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的拓宽和提高。

十. 甘肃省 定西 漳县 漳县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

此饮食源于元朝,漳县汪氏因战功赫赫,经常被大汗召见,品尝了蒙古王室的手抓羊肉后,赞不绝口,回陇右后随带来宫廷厨师,教当地厨师做,后流传到民间。俗语讲“青稞黄,杀羝羊。”在庄稼成熟之际,绵羊也膘肥肉实,牵来一只,宰杀、剥皮,取其骨肉,均剁为二寸见长。放入凉水中,点火,待水沸后加入丁香、紫兰、老香菜茎、大蒜等佐料,细火炖之。煮熟后一次盛入大盘,即可入宴。不用筷子,净手抓吃,生蒜伴之,味鲜而肉脆。肉汤注少许血清,细火烧沸,滤出渣沫,汤水清亮见底。待酒足肉饱之后,再盛羊汤一碗,清香扑鼻,肥而不腻。漳县金钟一带产羊最多,少膻味,做“手抓羊肉”最为理想。

定西特产必买十种定西特产方便携带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