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特产三角包 广西正宗三角包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6-18 05:29:02

一. 广西 梧州 万秀区 梧州冰泉豆浆

冰泉豆浆斐声遐迩、得天独厚的是“冰井泉香”的井水。“冰井泉香”自唐朝已出名,《梧州府志》记载:“梧州城东有井出冰泉,井水甘凉清冽。”梧州市冰泉豆浆馆座落在白云山脚的冰泉冲,已有60多年经营历史,冰泉豆浆以它“香、滑、浓”独具风味,驰名中外。冰泉豆浆以优质黄豆,利用冰井泉水精工制作,保持黄豆的原色,是一种内含植物蛋白质,营养极其丰富的饮品。冰泉豆浆凉冻后,面上凝成一层薄豆皮,滴在桌上成珠,聚而不散,谓之“滴珠豆浆”。这种豆浆醇浓、甘甜、香滑。港澳台同胞和外国友人都慕名而来以先饮为快。“不饮冰泉豆浆,不算到过梧州”之说已传遍中外。

不饮冰泉豆浆,不算到过梧州”,这句话为世人所知。梧州古时曾有一个“冰井”,地点就在城东北隅的山下,宋·《太平寰宇记》中曾写到它“其水甘凉清洌,非南方泉比也”,是说它的水质上佳。现在这个冰井虽不存在了,但用它流出的泉水——冰泉配制的豆浆却很不一般。做法是先取冰泉水浸泡优质黄豆,经精工细磨,滤渣干净,下锅煮开,后用“文武火”三滚三撤,再加糖起锅,装钵(或桶),置热水中温炖后才上市。这样的豆浆如脂似乳,片刻即凝起一层薄膜。用汤匙捞起豆浆滴下,宛如一串下坠的断线珍珠。入口则香甜莹滑,饮后口齿留香。被誉为“滴珠蜜味”,销路大畅。现又将此种豆浆制成干品“豆浆精”出售,远销港澳等地。

二. 海南省 海口 美兰区 美兰三角宁地瓜

海南种植地瓜的历史最早见于《琼州府志》,在明末清初时传入海南,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美兰三角宁地瓜便是由最早传入海南的一批地瓜逐渐变种而来。

美兰三角宁地瓜精选优质环境种植,主产区位于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后。松软的咸沙地特别适宜地瓜的生长,且因为沙地中含有的海盐成分,美兰三角宁地瓜也将咸味吸收,形成独特的甜中带咸的口感,十分诱人。

美兰三角宁地瓜以农业专业合作社形式进行规模化生产。合作社在当地政府引导下,为农户统一购买优质种苗,邀请专家培训标准化栽培技术,深化“公司+合作社+基地”的专业化生产经营模式。普及种植户生产技术水平,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实现专业化、产业化、集团化生产和管理,产品质量有保障。

三角宁地瓜特色:

皮嫩薄:紫色的外皮熟后轻轻一碰就会裂开,就像一层薄纱轻轻包裹住地瓜的美味。

肉晶莹:白色的地瓜肉在阳光下闪耀着点点晶莹的光,闪耀璀璨,诱人如水晶。

味咸甜:不似一般地瓜的味道寡淡或甜腻,而是将甜与咸的味道中和地恰到好处。

吃粉糯:地瓜入口的感觉粉而不腻,糯而不粘,可口的滋味值得细细品尝。

三. 福建省 宁德 屏南 屏南泥鳅包

屏南有一道菜叫泥鳅包,香酥可口的泥鳅包,味道真的不一般。

泥鳅是屏南水田里常见的一种无鳞小鱼,最大的不过成人大拇指那般粗,体长不过十几厘米。起初,稻田里野生泥鳅多,农民们在翻地犁田时,能顺手捡到不少,便想到将其做成美食。农家的泥鳅包是煎出来的,其做法是先在锅里放些冷水,将活的泥鳅倒入锅中加热煮沸,煮熟后捞上来,用竹签划开肚皮,把内脏挖干净,然后放在番薯粉里翻动,让泥鳅包裹上一层番薯粉后,再放在热锅里煎。等到不粘锅的时候,将它翻一边再煎,煎至颜色发黄,加入一些紫苏叶或者酸菜,炒一炒,再加入少量的汤。等汤开了,放入调味品,便可以起锅。

泥鳅包本是农家的一道家常菜,但是最先将这道菜做到极致,使它出名、走红的是前高溪村人。

屏南县长桥镇前高溪村的林信餐馆,在实践中尝试用油炸泥鳅包。炸好后,加一些胡椒粉等香料,便可以装盘,用蒜头醋蘸着吃。经过油炸的泥鳅包,连骨头和刺都酥了,可以连肉带骨吃下。这样做出来的泥鳅包深受顾客欢迎,林信餐馆的泥鳅包于是名气越来越大,但凡路过此村的行商客旅,大都不会忘记尝一尝。(江良热)

信息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

四. 江苏省 泰州 泰兴 蔬菜包

蔬菜包

蔬菜包根据时令不同选用野菜或者秧草(三叶草)或青菜精制而成。蔬菜绿而不黄、嫩而不老,深受大家欢迎。

五. 广西 梧州 长洲区 梧州龟苓膏

梧州龟苓膏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龟苓膏是历史悠久的梧州传统药膳,相传最初是清宫中专供皇帝食用的名贵药物。它主要以名贵的鹰嘴龟和土茯苓为原料,再配生地等药物精制而成。其性温和,不凉不燥,老少皆宜, 具有清热去湿, 旺血生肌,止瘙痒,去暗疮,润肠通便,滋阴补肾,养颜提神等功效,因而倍受人们喜爱,并畅销中外。

龟苓膏呈黑色,微带透明。龟苓膏主要以鹰嘴龟和土茯苓为主要原料。鹰嘴龟是名贵的中药,可清热解毒;土茯苓则可去湿。除这两种主药外,再配以生地、蒲公英、银花等中药材,使药效加强。用这些材料生产的龟龄膏,具有清热解毒、拔毒生肌、滋阴补肾、保健养颜等功效。人得了嗓子痛、痔疮、痱子和便秘等病,服用龟苓膏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另据营养学研究发现,龟龄膏中含有多种活性多糖和氨基酸,具有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等特点,能够调节血脂和血糖。龟苓膏的口味有10多种,人们吃得最多的是原味和奶茶味的。原味的龟苓膏略苦,配点蜂蜜汁、椰汁、炼乳,或加点水果,就会好吃得多。龟苓粉的吃法是用温水调成糊状,然后冲入沸水,冷却后加入蜂蜜、糖或炼乳即可食用。天气热的季节可以多做些,放在冰箱里冰镇一下,比较好吃,但怀孕的人最好别多吃。

龟龄膏最早产于广西梧州,是百年草本调养专家——致中和(始创于1763年)研发的。在梧州有许多生产龟苓膏的企业,其中广西梧州制药集团是制作龟苓膏历史最久、生产规模最大的一家。由于乌龟属于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因此该企业生产的双钱牌龟苓膏所用的龟都是自己开发、实验、饲养的龟。到2005年,双钱牌龟苓膏已经占到台湾市场的50%,香港市场的70%,东南亚市场的30%,美国、加拿大市场的30%~50%。鉴于该的重要价值,2007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经过严格审查,批准对梧州龟苓膏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广西梧州古称苍梧郡。公元3世纪时(三国时),蜀汉皇帝刘备新丧,南方诸郡的土著趁机起兵叛变。蜀国丞相诸葛亮亲自出马平乱。诸葛亮南征时驻军于苍梧郡,当时蜀军将士多为北方人,初到南方水土不服,大多数将士上吐下泻,严重影响战斗力。诸葛亮很着急,急忙找来当地人问个究竟。当地人说,梧州气候湿热、多雾(古称瘴气),于是便献上妙方,以当地乌龟、土茯苓熬汤饮用。诸葛亮令军士一试,果然功效如神,大部分将士痊愈。

非物质文化遗产

所属地区:广西:梧州,文化遗产名称:梧州龟苓膏,遗产编号:Ⅸ-10,遗产类别:传统医药,申报日期:2006,申报人/申报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遗产级别:省。

梧州龟苓膏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 《关于梧州龟苓膏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函》(梧政函〔2005〕23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现辖行政区域。

六. 贵州省 黔南州 都匀 鱼包韭菜

鱼包韭菜

聚居在以黔南布依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为中心及其邻近地区的水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喜食糯米食品、喜食鱼、喜吃酸辣、喜喝酒的饮食特点。其中鱼则是水族人民祭祀祖先、过端、待客的席上不可缺少的必备佳肴。而用独特方法烹制的“鱼包韭菜”则是水族的第一名菜,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奇特的文化内涵。

烹制“鱼包韭菜”是选用鲜活的1—2斤重的鲤鱼或草鱼,去鳞、去鳃后,沿背部剖开,但腹部相连,除去内杂后清洗干净,酒上醇香的九阡酒,拌上荤葱、大蒜、生姜、糟辣,加上少量食盐,然后再将洗净的宽叶韭菜、广菜充填在鱼腹内,将两半鱼合拢,用糯米稻草扎牢,放入大锅内清炖或大甑子中清蒸,约几个小时后取出即成。

“鱼包韭菜”味道酸辣鲜美,鱼肉细腻柔嫩,鱼骨酥脆清香,烂而不糜,香而不浊,即使在大热天搁置三五日也不会变味。

关于“鱼包韭菜”水族群众有这样优美动人的传说:水族的祖先原来是居住在江河湖海边上,一日三餐由鱼虾,后来由于洪水成灾和战乱,疾病像阴云一样笼罩着水乡大地,他们-向黔桂边界迁徙。临走前先祖们采集了九中草药和鱼一起制成了一种能治各种疾病的良药并作为路上的食品。后来他们定居在云贵高原南坡的都柳江和龙江上游,随着岁月的流逝,水族人民用九种草药和鱼制成能治各种疾病的药方失传了。水族人民为了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就用韭菜代替失传的九种草药,制成了佳肴“鱼包韭菜”来祭祖、待客,并一直相传至今。

端午食水族人民最隆重而盛大的年节。每年水历十二月(即阴历的八月)至次年的二月上旬(即阴历的十月上旬)水乡各地秋收过后,每逢亥日各地区水族同胞分批“过端”。在戌日的晚上和亥日的早上,每家每户都要举行庄严、隆重的祭祖活动。“过端”祭祖时“鱼包韭菜”是必备的供品,所以水族人民有“无鱼不成年”的习俗。但在“过端”祭祖时是要忌荤的,但忌荤不忌鱼虾。水族人民这种“忌荤不忌鱼”的习俗在其他民族中是很少见的。

“鱼包韭菜”也有一定的食疗作用。因为韭菜是水族人民用来治疗外伤的常用药物之一。在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九阡、水龙等地、水族群众就常用韭菜配上其他药物治疗骨折、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等症。有的用细叶韭菜和螃蟹一起捣烂取汁涂患处,来治疗生漆过敏。有的用野生韭菜切碎蒸鸡蛋,用来驱除蛔虫。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韭,生则辛而散血”。看来用韭菜治疗外伤诸症是有一定道理的。韭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矿物质钙、磷、铁以及大量的纤维素,能调节和营养、刺激肠胃、增进食欲,加上鱼本身的营养价值,所以“鱼包韭菜”当然有保健、食疗的作用。

“鱼包韭菜”包涵着丰富的水族人民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内容,又有着独特的烹制工艺、特殊的风味和食疗功能,因此,说“鱼包韭菜”是水族的第一名菜式当之无愧的。

欢迎你到黔南来,尝一尝水族的第一名菜“鱼包韭菜”。

七. 贵州省 贵阳 白云区 柿子包

&nsp;原 料:胡萝卜500克,糯米粉400克,粘米粉100克,吉士粉、白糖、猪油、可可粉等适量。 调 料:莲蓉馅。 制作方法:蒸。将胡萝卜洗净蒸 ,挤掉水沓成茸泥,加入糯米粉、粘米粉、吉士粉、白糖、猪油和匀揉成果蔬面团;揪一小砣加入可可粉,揉成咖啡色面团待用。然后将胡萝卜面团下剂,包入莲蓉馅心,捏成柿子形,用专用木梳压出4条纹路。将咖啡色的面团捏成柿饼蒂蘸水按上,入笼蒸熟即成 风味特色:形似柿子,色泽桔黄,软糯甜香。 技术要领:用料比例要适当,可可粉不要用多。( 贵阳)

八. 广西 梧州 长洲区 梧州桑寄生(广寄生)

桑寄生又称广寄生,有600多年的历史。其节、茎、枝、叶均可入药,补肾补血,并可作茶剂、煎膏和泡酒之用。其中以长洲所产的最好。

桑寄生还有段历史:
长洲进士关广槐向太医献桑寄生处方,医好了慈禧太后气血两亏症和大臣张之洞的亏损虚症后,长洲杨桥的响水桑寄生就扬名天下,成为贡品,也成为了人们赠送亲友的珍贵礼物。

九. 广东省 广州 越秀区 猪肚包三凤

猪肚包三凤是广州的一个特色美食。它的汤底也很特别,传统的猪肚包鸡汤底要用胡椒,这道菜却只用了沙参、玉竹等中药材,没有放胡椒,此外还加了椰浆,吃起来口感很不一样。做这道菜要事先用猪肚和老鸡熬好汤底,然后再把所有材料放进汤里煲熟,上桌时再煮十几分钟,趁热吃最美味。

十. 广西 梧州 长洲区 梧州长洲菇

球茎圆球形,外皮呈淡黄色,多淀粉,煮食细滑味甜。为梧州地方,以梧州市郊长岛所产最有名。

梧州特产小吃排行榜前十名广西特产三角包怎么做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