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万源市美食特产 四川万源最好吃的小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6-13 02:42:28

一. 四川省 达州市 万源 蜂桶蜂蜜

蜂桶蜂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万源蜂桶蜂蜜是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蜂桶乡的。蜂桶乡蜂蜜称为药花蜂糖,又叫百草药,是当地农户的传统养殖业,每年在白露过后采糖。养蜂地理位于海拔1300米以上,以山上各种野花、山药花、菜花等为主要源料。长期食用蜂桶蜂蜜对人体的肺、胃等功能有特殊疗效。

万源市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处于川、陕、鄂、渝结合部,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最高海拔2412m,最低海拔335m,森林覆盖率66.8%,气候湿润多雾,立体气候明显,常年平均气温14.70C,平均无霜期230余天,平均降雨量1169.3mm。

蜂桶蜂蜜因主产于该市蜂桶乡而得名。产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蜂桶乡蜂蜜称为药花蜂糖,又叫百草药,蜂蜜是当地农户的传统养殖业,每年在白露过后采糖,以山上各种野花、山药花、菜花等为主要源料。长期食用对人体的肺、胃等功能有特殊疗效。

蜂桶蜂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蜂桶蜂蜜

地域范围

蜂桶蜂蜜生产地域为四川省东北部的万源市。万源市地处大巴山腹心地带,川、陕、渝三省市结合部,属国家限制性发展区域,东与重庆市城口县交界,南接宣汉县,西与平昌县、通江县相邻,北连陕西省的镇巴县、紫阳县,共52个乡镇,幅员面积4065k㎡,境内生态环境优越,是长江中上游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素有重庆后花园之称。蜂桶蜂蜜保护范围为该市的蜂桶、堰塘、井溪、旧院、白羊、固军、铁矿、石塘、沙滩、白沙、曹家、花萼、八台13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7°56′-108°31′、北纬31°42′-32°06′,东西长49km、南北宽44km,面积1060k㎡,年生产量100余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蜂桶蜂蜜呈浅黄色半凝固状,稠如凝脂,无杂质,开盖花香四溢,气息芳香馥郁,入口香甜,甜而不腻,具有纯正的清香味和植物花香味。 2、内在品质指标:蜂桶蜂蜜经抽样检验,内在品质指标远胜于 一般蜂蜜,其中:水分含量≤20.0%;果糖含量≥35.0%,葡萄糖含量≥33.0%,果糖和葡萄糖两项合计含量≥68.0%;维生素B1含量≥0.021mg/100g;维生素B2含量≥0.50mg/100g。 3、安全要求:按照四川省《无公害蜂产品 蜜蜂饲养管理》、《无公害蜂产品 蜂蜜生产与质量》要求,加强中蜂饲养管理,防止疾病传播发生,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一般不使用药物,必要时用药 物进行治疗,必须按照《无公害食品 蜜蜂饲养兽药使用准则》执行,所用药物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兽 药规范》、《进口兽药质量标准》、农业部《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 其他化合物清单》等的相关规定,并必须来自具有《兽药生产许可证》 和产品批准文号的生产企业,或者具有《进口兽药许可证》的供应商。

二. 香港 美食

香港又是世界风味美食菜点的荟集地,有香港快餐、粤菜、潮州菜、西方菜、日菜、越菜等
( 香港)

三. 湖南省 娄底市 涟源市 富田桥豆腐

富田桥豆腐

在湘中腹地涟源东南部,有一个叫荷塘的小镇,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湘军的发源地,当年,湘军名将李续宾带领他的团练从这里走向全国,战功赫赫,荷塘因此声名远播。今天,同样是在这里,一种叫富田桥豆腐的土,名扬三湘,在湖南省以及省外的农副产品博览会上深受好评,成为我市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

一提起荷塘,人们就会想起这里的富田桥豆腐。然而,富田桥豆腐究竟从何时开始生产?为何人所创?当年是否被湘军带离家乡?均无从考证,只有富田桥曾氏豆腐作坊前那条小路上光滑的青石板,依稀记录着富田桥豆腐的历史。

据曾氏豆腐传人——年近九旬的曾家老奶奶说,他们祖辈一直靠打豆腐营生,她本人也做了几十年。现在她老了,把手艺传给了孙子。如今富田桥豆腐已形成一种产业,全村的豆腐作坊已发展到10多家,其中曾氏游浆豆腐尤为突出,从选材、配料、加工、包装到销售,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序。

曾氏游浆豆腐店老板告诉我们,豆腐是中国人最喜欢的烹饪原料之一,全国各地广有制作,名产、亦多。在全国诸多名豆腐中,富田桥豆腐与安徽的八公山豆腐、山东的泰安豆腐、陕西的榆林豆腐、江苏的平桥豆腐、浙江的处州豆腐、广东的九龙豆腐、湖北的房县豆腐等,一起跻身全国豆腐名产之列。

有人将豆腐分为南豆腐、北豆腐两大类。富田桥豆腐属南豆腐,又称嫩豆腐,以石膏点制,含水分达90%,色雪白,质细嫩,味甘而鲜,烹调宜拌、炒、烩、氽、烧及作羹等。

富田桥豆腐在具备南方豆腐特质的同时,又有它的独特之处,在制作上采取游浆方法,无需石膏作添加剂,也能形成豆腐,这其实还得益于当地的一口水井,该井之水天然含卤,可替代传统的石膏点浆之功效,所制豆腐清香细嫩、味道鲜美,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含量极高,为其他豆腐所不及。

富田桥豆腐精选优质大豆,采用当地独有的深井水,经20多道工序精制而成,产品具有奇、健、美三大特点:

奇:豆腐加工不放石膏、卤水等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堪称绿色食品。健:产品为纯植物蛋白质食品,营养丰富,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实乃上等保健食品。美:色、香、味俱全,风味别具一格,口感细腻甜润,食之回味无穷,口齿留香,堪称下酒好菜。

80年代,海峡两岸开始通航,有几位涟源籍台胞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宴席上,他们问起了富田桥豆腐,说:“当年用稻草杆系着的富田桥豆腐,常在蓝溪桥一带叫卖,那豆腐真好吃,不知现在还有没有这种豆腐。”第二天,市侨联工作人员为此特意来到荷塘,接来富田桥打豆腐的曾老师傅,在蓝田制作豆腐,尽管色别一模一样,但那味道总不如富田桥豆腐。曾老师傅究其原因,是与水有关,富田桥的豆腐必须用富田桥的水,才能生产出正宗的富田桥豆腐。

如今,富田桥豆腐越做越大,这些豆腐作坊都加大了资金投入,改进了技术,增添了设施,扩大了规模,提高了产量,并开通了网上销售渠道,申请注册了富田桥豆腐专利。

富田桥豆腐已誉满四方。

四. 山西省 临汾 洪洞 临汾美食霸王别姬

洪洞县靠汾河一带盛产甲鱼。甲鱼即鳖,俗称“王八”,既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品,又是主治阴虚、劳热、骨蒸等病症的良药,具有活血通络、消症化积功效的名贵药材。

当地人用甲鱼作成一道道风味独特的地方名菜。用甲鱼和鸡为原料制作的名菜“霸王别姬”,色鲜味美,营养丰富。

五. 四川省 成都 青羊 四川合川桃片

合川桃片始创于1840年。用上等糯米、核桃仁、川白糖、蜜玫瑰等原料,精制加工而成,是四川省地方名产之一。特点为粉质细润,绵软,片薄,撕开似“乔牌”卷裹不烂,色洁白,味香甜,突出浓郁的桃仁,玫瑰香味。1917年曾在巴拿马博展会上,获巴拿马金质奖。1926年在成都“花会”上,合川两家桃片厂分获特级奖和甲级奖。被四川省商业局评为1979年优质产品。色泽;玉白色,有光泽。组织:绵软俐片,散得开,卷得起,不粘结,不脱桃仁,无糖子、杂质。口味:香甜滋润,有桃仁、玫瑰香,回味清香。

六. 湖南省 娄底市 涟源市 伏口“水膀”

伏口镇有一道名菜叫“水膀”(方言膀音为捧),充分体现了“梅山蛮”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个性特点。前不久,记者慕名来到伏口镇,有幸品尝了“水膀”美味,感受了原始的感官体验,过了一把“梅山蛮”瘾。

伏口属于古梅山地区,这一带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都靠人们口口相传,无文字记载,因此伏口“水膀”源于何时已无从查考。相传五代宋初时期,梅山峒蛮左甲首领扶汉阳结婚大摆婚宴时,每桌都要放上鸡、鱼、猪“三牲”,在准备婚宴时厨师发现全鸡、全鱼个头小能够摆上桌子,而全猪个头太大无法上桌。于是厨师便选择猪身上味道最好的后腿代替,俗称“后膀”。猪的后大腿有严格的标准,必须有九斤九两重,寓意天长地久,后人便把其称为“九把水膀”。

最原始的伏口“水膀”的制作比较简单,先把猪腿洗净去毛后放进锅里,用大火煮沸一个小时,随后放上盐用文火慢炖2个小时去腥出香;然后再把猪腿拿出来冷却1个小时,这样可以使猪皮紧缩,使猪脚口感富有弹性;最后再用大火炖,炖到汤盖不住肉时止,出锅时把已经炒好的辣椒淋在上面即可。这样炖出来的“水膀”一端上餐桌就会香气喷喷,肉皮很有筋力,有嚼味,且肉质酥软,只要用筷子轻轻一夹,就可以把它分开。

伏口“水膀”在整个制作过程中,首先一定要把水放足,中间不能加水,两次炖煮之前,火候的把握十分重要,火大了就容易把汤烧干,火小了猪脚熟不透,咬不烂。其次原材料的选用也十分重要,猪要选本地的熟食猪,猪腿越新鲜越好。

在以前的困难时期,伏口“水膀”这样的名菜,寻常百姓平常是吃不起这“富贵菜”的,只有在过年或婚庆喜宴上才有机会一饱口福,因此,“水膀”也成了酒宴档次高低的一个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老百姓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伏口“水膀”不仅仅是过年、结婚等喜庆日子的一道美食,也经常出现在普通百姓平常的餐桌上。其制作方法也有所改良,由原来的整只后膀烹煮改为切成大块烹煮,使制作时间有所缩短,而且其用料也有所增加,除猪腿肉外,还要加上魔芋豆腐、鸡块、油炸豆腐、腌白辣椒等配料,这样做成的“水膀”味道更香、更甜,一点也不油腻,让人吃了回味无穷。

2004年,前来参加涟源市“全国诗词之乡”授牌仪式的国家、省、娄底市的诗词名家和领导专门点名要吃这道菜,吃过后称赞道:“伏口‘水膀’真的好吃,以后一定会闻名全国。”2011年4月,伏口“水膀”荣获“娄底市首届乡土菜烹饪大赛”金奖。

七. 湖南省 娄底市 涟源市 涟源面粉

涟源盛产面粉,三十年代就颇有名气。民国初期,蓝田镇相断发展80余家畜力制粉磨坊,施行季节性面粉生产。后经梁承衡、梁邑新、梁绳武等人集股筹资,引进中型“12218”寸磨粉机六台,开始了面粉的机械化生产。

涟源面粉的制作,主要采用当地特有的水土条件下培植的优质小麦与外省的特定小麦,按比例混合搭配,严格分级研磨筛理,精制而成。通常,每百公斤小麦可研磨三十多公斤面粉,面粉色泽洁白,面筋质高,柔软细腻,营养丰富。是制作各种食品和高级糕点的最佳原料。

八. 台湾省 云林县 云林美食

云林堪称是台湾民风最淳厚的农乡,境内多为淳厚朴实的农渔村景色。在饮食文化方面,同样具有朴实无华、料好实在的乡土特质,麻糬、豆皮、麦牙酥、当归鸭面线……,完全以地道传统的美味为招牌,不需大肆宣传,食客照样远从南北而至。浊水溪孕育了名扬中外的浊水米,西螺人将其做成好吃的麻糬,其中尤以传承四代的正庄麻糬名声最为响亮;目镜仔麦牙酥乍看之下,与金门贡糖颇为相似,但口味及做法上略有不同;排骨大王除做工一流外,精选肉质鲜嫩多汁的温体猪肉,也是其制胜的关键;魏家当归鸭面线是土库镇上最有名的小吃店,店内仅卖鸭肉面线、冬粉、鸭血等几样料理。( 云林县)

九. 吉林省 特产美食

美食

十. 辽宁省 朝阳市 凌源市 凌源豆包

粘豆包。凌源人风俗习惯过了腊八是推大碾子,然后淘米压面蒸干粮。说,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实际还早着哩。不预备下米面,不蒸出豆包来一般还轮不到杀年猪的。

谷子、黍子脱皮剩米放现在是很容易的事,粮米加工房电机一转,米糠自动分离。可是三十多年前却没这么筒单,老费事老累喽。人们几家几户插伙互相帮忙,推大石碾子,用来串掉谷子黍子的糠皮,用手摇扇车或直接用簸箕颠,借着产生的风使米、糠分离。

选在腊月当然是秋后收获到粮食,另外一种原因是得天时,借冷冻干燥条件脱谷子皮容易些。天冷人可不冷啊!因为几个人推石碾子,一圈圈在碾道转,个个累的通身出讦,谁还冷呀。当年落后的生产力,落后的生产工具,全靠人们笨力气干,半个腊月下来各户才把带皮的谷子忝子弄成小米和粘黄米,这才有蒸豆包的料。

现如今凌源地老乡说吃喝上的笑话,常戏说,”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连着”别拿武大郎不当神仙”,其意在贬。不过豆包可不该当贬低的。豆包可是以往多少年人们腊月、正月之主食,还得丰年日子过的不错够吃够用的人家呢。

有了黄(粘)米、小米、玉米和小豆,才可以用以蒸豆包。淘米压面烀豆馅,一连气的几天,通常叫蒸年干粮,意为过年时吃的干粮。从淘米到上碾子压面再和面发面,烀豆馅,一家男女老少都有活计,家人的心情高兴,各按分工忙乎,叫忙年。

淘米了,压面了,䒱过年豆包喽!农家左邻右舍、本家当户互相唠着,你家淘几斗米,他家准备蒸多少锅豆包、年糕。互相告诉粘米和小米或玉米咋个兑法,等等。只要有粮米,腊月淘米蒸干粮的事就是腊月的中心大事。

大事分工挺细的:和面得有准也需力气,男女都下手。半开水拌掺好的面,和匀后放热炕上发面,借烀豆馅烧的热炕,面发的好不好凭细心看管,炕太热面可能发酸,炕不够热面发不起来,俗语叫死面,那蒸的干粮会硬邦邦不好吃。这些活计,总是有经验的人去帮助指导没经验的户门,一般不藏手艺。

面发了,豆馅烀了,就等蒸豆包啦。女人主要动手包、铺锅帘、往帘上装包好的生豆包,还有看熟没熟,熟了,揭锅,检豆包放冷地方冻上。男人预备烧柴,主要是劈木头、劈木头疙瘩,烧火。拉着风匣填着木柴,把多半锅水烧的滚开,热气腾腾。小孩子也闲不着,扒秫稭杆串帘子,看着冻着的豆包,不让鸡鸭祸害。蒸几天忙几天,屋暧炕热人勤,看着豆包装满大盆小缸。心情着实落底,过年的玩艺顶数豆包着硬。

乡下百姓腊月蒸豆包的习惯由来历久,虽然现在豆包屈居于大米白面之后但今后这一习惯不会终结,只会无限延续。因为豆包的的确确是许多人喜欢的食物,特别北方人尤其在寒冷的冬季,豆包有其不可替代的特色。

粘豆包吃着有食欲,喜欢粘食的偏爱之。粘豆包在冬季便于储存,只要天冷上冻就自然存放;冻过的豆包硬的像石头,但用热锅再回锅或蒸或煎不但原味不变而且其味更鲜,就是开春天暖也不大变味。农家个户对此适应,而粘豆包的原料又是农家自产,不像大米白面是花銭买的外地产的,这就有个方便和情感的关系。不信,可以试试,饭桌上有米饭、馒头和粘豆包,看一桌人有几位选什么?咱经过多回,粘豆包或煎粘豆包都是在第一轮首先告罄!岂不说明问题。说句笑话:豆包者我所欲也,亲友所欲也,舍此其谁。

如今城里人下乡工作或走亲戚,乡里村里人家留饭,凡有豆包吃,基本都朝豆包用劲。有人说,在城里吃大米白面腻歪啦,实际不是。乡下也是白面大米呀!而是粗粮细作变着法做着吃,就有豆包一种,人们换口味不打紧要,主要还是豆包等农家饭引食欲。

农村人喜欢豆包,城里人也喜欢,随着科技发展,炊亊条件优化,蒸豆包的水平大有提高。首先,米面电力加工省却不少劳动和工序,其次,“火”的问题。得到新科技的彻底解决之道:石油液化汽的普遍捷便使用,连煤或木柴都退居其次。从前蒸豆包的烧柴可是大问题呢。常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缺柴照样做不熟饭的。过去说谁家穷,三样,吃、穿、烧,没吃没烧没衣穿,这烧即烧柴。

城里人家想吃豆包很容易,可毕竟嫌费事,由此豆包的制作发生了社会化的新变化。

凌源城的发展扩大,农村人口进城常住,人口已几十万,外来人口往来入住的増多,都给这所辽西重镇带来商机。小小豆包也发生大大变化。倒不是豆包个头由小变大,而是豆包的制作、销量以及占有主食品市场的规模,由小变大。

蒸豆包有了工厂,形成公司式业主管理,造就出名牌,创出了商标。豆包这一土生土长的凌源特色食品,打入京津唐和沈大鞍抚本大中城市,进入大饭店的餐桌。有不少名人、外地人认识了豆包,喜欢上豆包,拿豆包当干粮呀!

食者众则评语出。评曰:热乎豆包胜过凉点心;豆包粘,粘豆包,凌源豆包真香甜。

近几年凌源老乡抓住商机,抓住人们舌尖上的感受,纷纷恢复和发展凌源地方食品特色,还不断改进创新。其中粘豆包的改观几乎出人想象。一是常年制作,二是占领饭店餐桌,三是在包装上做文章,四是品种多样,小型美观。而冬季是豆包销售旺季,制作及销售公司扩大规模把握节气时段,把凌源豆包推向远方。

已经有王家豆包标牌等数家公司适应了市场需求,其粘豆包有的面料用石磨磨面,芸豆或小豆或豆沙做馅,蒸出的豆包油亮焦黄放光,不吃一看就眼馋,吃上一上口就觉得香甜。

可能年纪轻些的朋友不知道,辽西冀东一带农田有一种像黍子类似的品种一一糜子。这縻子外观与黍子几乎没什么两样,可两者的区别是黍子米叫大黄米是粘米,糜子米不是粘的是笨的,也呈大黄色。这縻子米碾磨的糜子面兑大黄米面蒸豆包再好不过啦。原先老乡管这叫糜子面豆包,比任何面的豆包都渲腾,吃着利口。凌源家乡縻子面豆包堪称一绝。可惜不但巿面上看不到,到农家去也找不到寻不出。乡下年轻的都不知道糜子为何物。

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咱自个再也没见过、没尝过糜子面豆包咧。还是小时候见过种糜子,也吃过糜子面豆包。后来,五十年代后期,农村农业走合作化搞大集体,听大人讲,上级不让种糜子啦。“好吃,咋不让种啊?”那时的小孩子的我疑惑地问大人。回答说是低产。不高产的农作物少种或不让种,连谷子黍子都种的很少。

没糜子,糜子面豆包是绝迹了吧。有机会到农业科研种籽部门访一访,看还有这品种没有,有,是否发展一些,再像水稻似的,有袁隆平院士那样的高人,研究实验提高产量才好。这是笔者的想法,要是真绝种了,可否再利用基因遗传科技再创新出新的糜子来,可谓大功一件。不是我馋,尽想吃好的,本来吗,从前缺粮讲吃饱,吃填起肚子就知足,如今讲吃好,吃的东西愈优愈好,连孔夫子不是也食不厌精吗!

科技发展,改革进歩才有讲吃的条件,否则也说说舌尖上的凌源作啥。

回味那渲渲腾腾粘乎又利口的糜子面豆包,舌尖上的感觉像穿越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条件反射的缘故,以为又吃上了呢,嘴里会淌口水。这是我写这基本绝根的糜子豆包时自个儿的感受,压根没见过不知道糜子为何物的人不会有这感觉。但是听年龄在六十以上的人们讲这吃食的时候,说的听的都会津津有味,感染是有穿透力的。

在我少年的记忆中尚有一个关于糜子面豆包的故事:家族中有一平辈大哥,年纪大我四十多岁,他0八十多,我的这位大娘身板很好。我有时去玩,一次赶上他家蒸豆包,等吃饭时我还没走。我看见大哥、大嫂还有他们的小儿子仨口子都检糜子面豆包吃,而我大娘却吃小黄米面的豆包。我知道糜子面大黄米的好吃,很奇怪,便问本家大嫂,咋不给我大娘检糜子面豆包呢?大嫂说,你大娘不愿吃糜子面的。

我回家跟我妈学说大嫂的话,我妈说,谁不愿吃糜子面的?她糊弄人呢。我本来也奇怪,原来不是大娘不得意好吃的豆包呀。

作者:王作琏

信息来源:凌源市人民政府网

万源特产和特色美食的区别四川万源有什么特产美食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