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特产粉蒸肉的做法 西安粉蒸肉正宗做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7-05 18:45:49

一. 江西省 吉安 吉州区 茅坪粉蒸鹅

原料:活鹅、炒至粳米、糯米加入八角混到的米粉、花椒、胡椒粉、姜块、葱 、料酒、精盐、熟猪油、清水

烹调方法:粉蒸

工艺流程:鹅——初加工——腌渍拌至——粉蒸——成菜

成菜标准:色泽:未黄 味型:咸鲜 质感:软烂

二. 湖南省 岳阳市 君山 翠竹粉蒸鱼

主料辅料:

母鱼1尾
白醋5克熟米粉100克
绍酒5克

五香粉10克
味精l克原汁酱油15克
葱5克

豆瓣酱25克
姜5克甜面酱15克
精盐1克

胡椒粉1克
芝麻油30克花椒粉1克
辣椒油30克

白糖1.5克
熟猪油40克

烹制方法

1.取直径为10厘米,长25厘米,两端带竹节的翠竹筒1节,离竹筒两端约4厘米处,横锯2条、再破成宽10厘米的口,破下的竹片作筒盖。 2.将鱼从腹部剖开,去内脏,洗净沥干。切成5厘米长、3厘米宽, 2厘米厚的长方形块,再用水清洗一次,沥干水放入大碗内。加原汁酱油、豆瓣酱、胡椒粉、五香粉、甜面酱、花椒粉、精盐、白糖、白醋、绍酒、味精、芝麻油、辣椒油、葱、姜未拌匀,然后加入米粉,熟猪油拌匀,腌5分钟,再将腌好的鱼放入竹筒,盖上筒盖,上笼蒸20分钟取出。用托盘托竹上席,揭去盖即成。

工艺关键

1.选用洞庭未产子的鱼,2500克左右为佳。

2. 鱼名贵,上颌和尾部同时选用,以免顾客误认为是它鱼代替。

3. 鱼处理后,挤出涎窝,斩去边鳍,连同头尾一起剁块。

风味特点

1. 鱼,又名肥坨黄鳄鱼,亦称肥蛇鱼,背侧灰黄色,元鳞片,盛产于洞庭湖区,以岳阳一带居多。

2.传说鱼原为天上监管鱼族之神,下凡,被玉皇大帝压在长江大石之下。有一天,黄鹤戏掠江面,听江中呼救遂潜江底,见鱼被压十分同情,便向玉帝准奏,免去鱼的苦役。鱼人馔历史悠久,苏东坡《戏作鱼一绝》云:“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寄与大公与河伯,何防乞与水精鳞。“陆游《剑南诗稿》也有:“已过燕子穿帘后,又见鱼上市时。”的诗句。

3.此菜营养丰富,含蛋白质150克、脂肪62克、热量1172千卡、钙612毫克、磷1688毫克、铁18毫克。是贫血、营养不良、结核病、肝炎病、软骨病、骨质软化等患者和孕妇、乳母、老年人的佳肴。 4.此菜选用新鲜翠竹筒,盛鱼后密封蒸之。既保留了粉蒸鱼的传统风味,又增加了翠竹本身的淡淡清香。菜型别具一格,回味悠长。

三. 山西省 太原 尖草坪区 山西粉蒸肉

粉蒸肉,是“三蒸”中起源最早的一道山西名菜。“蒸”之烹技,晋源流长,陶寺遗址出土的陶甑,表明距今4000多年前山西已“蒸谷为饭”(《古史考》),至今平定等地仍用陶甑,晋南民间以其蒸糕,称“甑糕”。《千鼎集·伊尹蒸考》有“雪鹄之蒸”,说明夏商时已有蒸肉而食。《周语》记,周定王设宴,晋襄公任相礼,以“肴蒸”款待士会。晋地民间袭此“宴礼”,改为加米与肉相蒸,成粉蒸肉,传承至今,成为山西传统“行菜”之一、民间宴席的底座菜。

晋菜中还有一道荷叶粉蒸肉,相传始于三国。《晋食纵横丛书·名食掌故》等记载,民间传说关羽马前步将周仓,疾步如飞。关羽闻得其手脚长毛,号“飞毛”,为探虚实,对周仓说,欲能同床共眠。周仓不知是计,上床后就呼呼大睡,而手脚之毛扎得关羽一夜难寝。次日周仓得知,情急之下将手脚上的毛剃得精光。周仓此后开始掉队,还常常来不及吃饭,一次用荷叶包了蒸肉边走边吃,味道变得格外香美可口。晋人尚义,加以夏秋之际,晋祠荷叶连天碧,遂创制成荷叶粉蒸肉,成为并州古城夏令美食。柏原在《谈花说木》一书中感叹其色之艳,味之珍,赋有“曲院莲叶碧清新,蒸肉犹留荷花香”。

粉蒸肉在忻州定襄一带,加入土豆泥和面粉相制,甚是独特,被称为“忻定蒸肉”或“山西蒸肉”,是当地过去“九簋八盘”宴席的主打菜,相传阎锡山曾以此菜招待过冯玉祥、蒋介石等人。现在定襄蒸肉还被制作成礼盒美食来馈朋酬宾,成了当地名品。

四. 河南省 郑州市 新郑 丁家粉蒸肉

新郑丁家粉蒸肉始自清末丁家饭庄,距今有一百二十年历史,曾经皇帝御厨指点,会南北风味精华,在传统基础上创造的一道名菜。新郑古为"九省通衢",南北交通要道,行人很多。清末民初住在城里"察院"来往京城的皇差,常到北街丁家"萃宾楼"用饭,把南北各地风味,官府烹饪技艺传到这里。又经丁家五代一百多年来不断改进

提高,使色、味、形、质越来越好,声誉越来越高。现在制作者是丁家五世代孙六十八岁的丁广洲老师傅(红案二级厨师)。他手艺高超,制作精细,保持名菜质量,能掌握烧、扒、煨、靠、炒、拌、调、滑、炖等四十多种烹饪方法,默写出六百多种菜肴品名。

丁家粉蒸肉的用料和作法:选硬肋上猪肉一斤,有肥有瘦,切成二指宽、二寸半长、半指厚的肉块;小米或糯米三钱,淘净晒干、掺花椒炒成柿黄色,出香味,擀开;糖六钱,面酱三钱,葱、姜丝少许,用酱油拌开调好。下垫排骨,一碗十块,上笼蒸烂为止。上席时红光透亮,样如水晶,香气扑鼻,诱人食欲.

五. 广东省 清远 清城区 东乡蒸肉

 东乡蒸肉是将猪腩肉(或猪蹄)先用油炸一炸,然后加入白糖、烧酒、盐等 调料,再放到蒸笼中蒸透,拌上炒芝麻,吃起来香滑却不肥腻,是英德东乡一带的客家 风味。

六. 陕西省 西安 雁塔区 粉蒸羊肉

·粉蒸羊肉·西安清真风味食品。粉蒸羊肉以肥羊肉和面粉为主,拌以熟牛羊肉、花椒粉、五香粉、精盐等蒸制而成,故称粉蒸羊肉。其特点是:油而不腻,软绵润口、鲜香味美。食时佐以生蒜,也可用饦饦馍夹食。秦人食羊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烹制方法多种多样。粉蒸羊肉是其中之一,以穆斯林制作者为佳。可单吃,也可以夹馍(饼)吃。尤宜秋冬季节食用。用面粉拌肉,是制作粉蒸肉的关键工序。西安清真饮食专家白剑波说:用肉片拌面时,绝对不能加水。如果面粉粘不上肉片,可以加些清油。面粉加水,就会形成死面团,死面团上笼蒸熟,就成了硬面块。顾客吃到硬面块,下次就不会光顾你的店了。拌面粉时加些清油,蒸出来的粉蒸肉就油润酥软,避免生成死面团。

七. 安徽省 安庆 怀宁 怀宁粉蒸肉

人们把大米加八角、桂皮等香料炒熟后研磨成粉,将五花肉切成厚片浸渍上辣椒油、酱油,再加白糖、料酒、味精等调味品,然后倒入米粉拌匀,再将粘满米粉的肉一片片叠在碗内,上笼蒸熟至烂,吃时将肉扣在盘内即可。有的在肉内又拌入适量豌豆,使菜有粉香,又有碗豆清香,荤素鲜腻,别有风味。

米粉蒸肉制法:

1、将猪肉洗净切成厚1公分以下片,放在盆中,用盐、绍酒、酱油、糖、甜面酱、葱末、姜丝、五香粉和香油拌匀待用。

2、把大米洗净,沥干水分后,在炒锅中用小火炒成微黄色,取出晾凉后,擀成粗颗粒米粉。

3、把米粉倒入猪肉盆里,加少许水,让米粉湿润,使每片肉都能裹上厚厚的米粉,肉皮朝下,逐片码在碗里,放入蒸锅里蒸熟,取出扣在盘里即可。

附: 猪肉要新鲜,一定要收拾干净;拌猪肉时可加入少许腐乳和腐乳汁;蒸猪肉用的碗 ,以能码下所有的猪肉片为好,成菜后才好看。

八. 湖南省 郴州市 永兴 竹筒粉蒸排骨

粉蒸肉是一款地道的永兴名菜,而竹筒粉蒸肉更是精品。这款“竹筒粉蒸排骨”就是在“竹筒粉蒸肉”基础上的改良版。

因粉蒸肉大多选用的是五花肉,偏油腻,不太适合那些肠胃不好的人,因此,将其改用嫩排骨,以新鲜的楠竹筒,锯留成节笆,通小孔,灌上菜料,再加香佐,开大火蒸,熟后有种竹香的独特。上桌时,当着食客的面剖开竹筒,以示原竹原料,原汁原色,原香原味,乡野清气伴着竹香而入口,让身居闹市的你烦厌之气顿消,潇湘灵气顿生。

“竹筒粉蒸排骨”是为数不多的不辣的一湘菜,糯而不腻、清新鲜香,让你从中体会到湘菜不仅仅只有辣,也有如此多情的一面。

九. 广西 南宁 上林县 上林粉蒸肉

粉蒸肉(又名面面肉),为中国传统的待客名菜。粉蒸肉糯而清香,酥而爽口,软、嫩、甜、香、咸,滋味丰富,食性温和。以主料带皮花肉加稻米和其他调味料制作而成。“粉蒸肉”有肥有瘦,红白相间,嫩而不糜,米粉油润,五香味浓郁。成菜时以老藕垫底,色泽粉红,粉糯而清香,更为添色。

历史渊源

清初明末崇祯皇帝微服南巡,到了郑韩,在一次郊游时,来到名岭(封后岭),天色已晚,加至腹中饥渴,天黑店远,无法回店,于是便投宿在一姓丁的农夫小店,善良的丁氏夫妇,非常好客,把家中准备过年才吃的扣碗肉拿了出来,经过加工送于崇祯进食。崇祯食后大悦,当丁氏夫妇告诉他这是他们祖传的粉蒸肉时,更是留恋刚才的味道,甜中带咸;肥而不腻,回味无穷。第二天,天亮走时崇祯对丁厨说到:“食之粉肉也,妙哉;来到郑韩城不来封后岭是一大遗憾也!不食丁氏粉蒸肉又是一大遗憾也!”随后,崇祯告诉他们了自己的身份,并奉丁厨为御厨,和他一起进宫,从此丁氏粉蒸肉一直流传之今。到现在你去新郑仍能听到这段传奇故事。

信息来源:上林旅游网

十.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武陵源 葛根茶土家(族)人的甘露

    采用湖南省西部--张家界高山区的野生葛根加工。    葛根茶是一种纯天然、无任何污染、未加任何化学物质的绿色饮品,富含钙、铁、铜、锌、硒、磷元素及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十八种氨基酸。    葛根是一种野生植物,生长在无污染的高寒群山之中,可生食,也可入药。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对其功效有详细记载。中医认为葛根味甘辛,性平无毒,食之可生津止渴,清热解毒,同时因它含有大量的黄酮素化合物,故能降压退火、抗病解毒、防癌抗癌。    长期饮用,有补元气、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显著疗效,还有养血安神、滋阴壮阳、健脾益胃、活血通脉、降压减肥、养颜美容之功效。    饮用方法:取葛根茶0.8克左右放入杯中,然后用95度左右的开水加上盖浸泡1--2分钟,即可食用,也可直接食用。( 张家界)
南宁特产有哪些值得带吃的零食湖南郴州特产地图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