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邵阳特产的建议书 邵阳十大特产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6-23 07:12:29

一.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二. 湖南省 邵阳市 新邵县 邵阳竹簧雕刻

竹簧雕刻是将竹簧压成平面,与木板胶合,再精制成各种雕刻艺术品。湖南邵阳地区盛产楠竹,清代艺人王树琅首创竹铸雕刻艺术。采用传统白描技法,以刀代笔,在竹簧上刻出各种花、鸟、虫、鱼、诗词书法等 图案。产品有茶叶盒、烟盒花等。典雅古朴,是一种一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工艺品。

三.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四. 台湾省 基隆 全家福的甜酒酿元宵

全家福的甜酒酿元宵完全是手工自制,在基隆非常知名。所谓的“酒酿”,是用白色的小糯米泡酒酿制而成,而全家福的酒酿,在香醇的酒味中还掺杂着淡淡的桂花香,尝起来酸酸甜甜的,再加上各式手工包馅元宵,就是一碗热乎乎的甜酒酿,此外,也可买生元宵回家自煮,惟冬至、元宵时节,可得事先预订,否则一颗难求。( 基隆)

五. 湖南省 邵阳市 武冈 武冈辣酱

武冈城因流入人口多,主产甜酱、辣酱,计有瑞丰、宏兴裕、美记庄等10多家。武冈盛产辣酱,民间历来用以加工成调味佐餐食品。民国17年,农民开始加工辣酱,就有了辣油椒酱罐头,主销港澳、东南亚、西欧,以日本为最多 。

六. 湖南省 邵阳市 隆回 红皮大蒜

隆回大蒜以红皮蒜为主,株高60-70厘米,叶条带披针形,皮株攻能叶6-12片,色深绿,蒜苔长50—70厘米,鳞茎扁球形,外皮紫皮红色,茎瓣(蒜瓣)肥大,一股6-9瓣,纵径3.5-3.8厘米,横径4.5-5厘米,单个蒜球头重30- 41.5克,辛辣味浓,具有香气,品质上等,八十年代港商曾在香港大公报上的版面刑栽四个小字,三个大字:宝庆大蒜香、辣、鲜、隆回红皮大蒜生长期210天左右,九月中、下旬播种,株距2-3市寸,行距6-7市,每667m2,产蒜苔300-4000市斤。
隆回红皮大蒜栽培历史悠久,据隆回县志记载解放初期播放面积87亩—100亩,产量12至13吨,主要分布在隆回山界回族乡与北山乡,北山村回族人集居住地区,具体从什么时间引种栽培,无以考究,据隆回桃花坪清真寺阿言马祥回忆在大革命失败(1927)年前他在桃花坪清真寺就吃过牛肉炒蒜苔。并记得当时常有广西客来贩运(当时称宝庆红皮大蒜)。从五十年代来到六十年代来,隆回大生产一直处于300—500亩的水平。七十年代至八十年初,由于外贸组织出口,种植面积已突破1000亩。八十年种植面积为1607亩,总产290吨,87年5200亩,总产940吨,以后一直维持在4000—7000亩之间,2002年播种面积6600亩,总产1792吨。 隆回大蒜一直以当地销售为主,常有客商到隆回收购贩运往外省销。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中期曾由外贸组织过出口,85年曾由港商组织过加工蒜片出口,九十年代本县食品罐头厂组织加工生产的“三辣”罐头,每年用大蒜30—50吨。

七. 湖南省 邵阳市 城步 边溪葡萄

边溪生态葡萄园占地面积40亩,主要培育的葡萄有夏黑、醉金香、比昂扣等6个品种,每亩产量1500公斤左右,在种植方面,园方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部施的是有机肥,且不打农药,灌溉用水来自山上的泉水,并采取套袋无公害种植,因此葡萄成熟后颗粒饱满、皮薄多汁、甜度足、口感好,深受游客好评。

信息来源:城步政府网

八. 湖南省 邵阳市 武冈 武冈卤菜

武冈卤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卤菜是武冈传统地方食品,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清代为宫廷贡品,是清官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卤菜制作极其讲究,以大茴、小茴、桂皮等十几味名贵中药材为佐料,以豆制品、铜鹅、猪、牛肉等为原料,采用独特的配方、独,特的工艺,经浸泡蒸煮制作而成,达到色美味香,口感独特的效果。

武冈卤菜已开发出多种产品。有卤豆腐干、卤豆腐丝系列;有卤铜鹅肉、卤鹅掌、卤猪嘴、卤猪脚、卤猪尾系列;有卤蛋系列。各类产品工艺精制,包装大方,卫生达标,味道可口,营养搭配合理,食用后能促进消化,增进身体健康。到过武冈的客人,都想品尝武冈卤菜。

一方水土,成一方特色。武冈卤菜是武冈食文化的特色之一,武冈卤莱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产品远销长沙、深圳、广州、上海、武汉、北京等地和日本、美国等国。

武冈位于湖南省西南部,雪峰山东麓,地处邵阳市西南五县(市)中心,是全国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素有 “卤菜之乡”、“铜鹅之乡”的美誉。武冈卤菜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曾是明、清两代皇家贡品。武冈铜鹅肉质鲜嫩细腻,被誉为“世之名鹅”,曾载入《湖南家禽家畜品种志》,并与宁乡猪、洞庭湘莲一同列为湖南农业三宝。2007年元月,在北京市首届城市运营商大会上武冈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冠名为“中国卤菜之都”,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亲自题词并授牌。武冈卤菜特色产业已有近千年发展史,一系列卤制品地国际、国内已经有一定份额。

在明清两代被列为宫廷贡品,两千多年来一直都是待字闺中的秀女,近年来由于党和政府的关心,武冈卤菜才逐渐从深闺中走出,把她的独特韵味呈现在世人面前。而武冈卤菜却又是沦落红尘的风尘女子,在武冈这个小城里埋没了她的百年尊贵,昔日宫廷的尊荣,如今却在街头苟延残喘,就如千里之马“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而今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她回到属于她的地方各大酒店、高级餐厅,让她的千年风味,百年辉煌不至于湮没于武冈这个小城。

武冈卤菜的工艺

1.武冈卤菜采用二十多味名贵药材,用卤鼎熬制成卤水,将原料反复浸煮,凉干而成,属“药卤”,武冈卤菜常卤常鲜,越卤越香,回味无穷,这是其他任何卤菜不可比拟的,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专业委员会对“武冈卤菜”菜品品质及营养的专家评审报告显示,“武冈卤菜”卤制原料成份所示药物,均为温热芳香挥发油之类,作为药材具有温热散寒,有治疗里寒症,暖胃,杀虫止呕,止泻等功效。“武冈卤菜”富含人体必须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D和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而且“武冈卤菜”少盐、少油、少糖、符合合理膳食原则,有利于身体健康,武冈卤菜味道纯正,质地筋道、耐人寻味。武冈卤菜配方中的中草药本身具有防腐能力,不需要任何色素和食品添加剂,其成品色美味香,口感独特,回味无穷,长期食用,有生津止渴,健胃开脾,养颜护肤,延年益寿之功效。

2.武冈卤菜着色是用焦糖溶液,也就是将白砂糖炒至熔化后加水制作而成,不使用任何色素和食品添加剂,这种传统工艺从秦朝延续至今,业内一直保持着这种传统,故黑色或褐色一直都是武冈卤菜的本色。

3.武冈卤菜工艺复杂,其他的卤菜都是一次做成,而武冈卤菜却要卤制五遍以上,而且卤制次数越多,味道越纯正,各种原材料在经过多次卤制脱水后,重量减少50%到70%,故而武冈卤菜价位较高,在明清两代曾被列为贡品,属宫廷御膳。

武冈作为中国卤菜之都,武冈卤菜地理标志产品的获批和武冈卤菜地方标准的制定推动了武冈卤菜产业发展,并成功进入湘西开发重点项目行列,大力扩展了产业规模,目前全市仅卤制食品加工就拥有初具规模的大小加工企业、作坊136家,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1家、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3家,个体生产经营户122家,卤菜行业从业人员8000人,武冈卤菜总产值由2005年的8000万元攀升至2008年的3.5亿元,2008年卤菜生产能力已逾5000吨。

2007年,华鹏新厂建成,福元、法新豆腐、亚太等企业新建生产线相继立项并建设。2007年,湘西南5省最大的豆制品生产线落户武冈并于当年10月投入生产,2008年3月10日,一辆满载武冈卤菜的绿色邮车满载着邵阳人民对1的关注和对数千位与会代表、委员 的问候驶入北京,将各式武冈精品卤菜送到了各代表团的驻地,送到了各位代表、委员手中。借助两会的春风,具有悠久饮食文化底蕴的武冈卤菜香飘全国各地。

目前,武冈卤菜已远销北京、上海、广东、广西、香港等各地,并于2009年成功打入美国及东南亚市场。当前,武冈卤菜正按照“三年打基础、六年上台阶”的发展目标,即从2007年~2009年,集中进行卤菜开发和卤菜城等基础设施建设,到2009年全市卤菜产业总产值达到5个亿;再经过3年努力,把卤菜产业发展成为武冈的主导产业、湘西南乃至湖南的特色产业,把武冈建成海内外有名的卤菜之都。

九. 湖南省 邵阳市 邵阳县 五彩鲜贝

五彩鲜贝

【菜名】 五彩鲜贝 【所属菜系】 湘菜 【特点】 色泽美观,味道鲜美. 【原料】 鲜贝300克,胡萝卜球20克,黄瓜球20克,草菇20克,水发香菇5克,盐2克,味精3克,料酒5克,胡椒粉2克,淀粉,油适量. 【制作过程】 (1)将胡箩不球,黄瓜球连同草菇,香菇用开水焯一遍,鲜贝用淀粉上浆. (2)起锅放油烧热,将鲜贝滑透. (3)锅留底油,放入全部主配料及盐,味精,料酒.胡椒粉煸炒,淋少许水淀粉勾芡,淋明油出锅.

十. 湖南省 邵阳市 城步 城步腊肉

城步腊肉源自野菜苞谷喂大的土猪,经过盐的浸透和柴火慢慢熏烤而成。烘腊肉,急不得,没有数月时间,肉里水气不会干,香气也就出不来。炕上腊肉,漆黑如锅底,有“黑武器”之称。然经洗净,它的精美质地就会呈现出来,肥肉透亮,精肉深红,吃起来精肉贼香,肥肉油滋滋却不腻。除腊肉外,还有畜肉、鱼、泥鳅、黄泥蛙等腊菜。
邵阳特产必买清单邵阳四大特产是哪四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